文/陳九霖
財聯社3月29日電,俄羅斯代表團團長梅津斯基在第五輪俄烏談判第一天的會談結束后表示,烏克蘭放棄加入任何軍事聯盟。他還說,烏克蘭放棄在其領土上設立外國軍事基地以及外國駐軍,沒有與俄羅斯以及安全保障國進行商議前不得舉行軍演。就這樣,為期一個多月的俄烏沖突似撥云見霧,初見曙光。雖然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沖突漸現轉機,但是,另一場看不見的硝煙才剛剛拉開序幕。
普京23日與俄羅斯政府成員舉行視頻會議時說,一些西方國家過去幾周作出凍結俄羅斯資產的非法決定,俄方向歐盟成員國、美國供應商品時再用美元、歐元等貨幣結算已經毫無意義。俄方將在最短時間內實施綜合措施,首先是向對俄“不友好”國家和地區供應天然氣時改用盧布結算。3月28日,針對俄羅斯對那些被俄羅斯列為“不友好國家”使用盧布結算天然氣的要求,德國能源部長彼得·阿爾特邁爾表示,七國集團(G7)拒絕以盧布支付俄羅斯的天然氣等能源資源。對此,俄羅斯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席阿布拉莫夫立刻回應,此舉肯定會導致天然氣供應中斷,因為俄羅斯不能免費供應天然氣。由此,烏克蘭危機正逐步演變成一場以能源為主的經濟戰,而高度依賴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歐洲,則進一步成了美國拱火俄烏沖突的冤大頭,遭受更加嚴重的池魚之殃。
一、歐洲嚴重依賴俄羅斯的能源供應
根據英國石油公司bp的數據,截至2020年,在全球已經探明的化石能源儲量中,中東地區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分別占到46%和40%;北美地區占15%和8%;歐洲為1%和2%,所占比例為全球最低。
2020年,在歐洲的發電能源結構中,化石燃料占比為35%,其中,石油、天然氣、煤炭分別為1%、19%和15%。可再生能源、核能和水電,則合計占比高達62.3%。而歐盟統計局所提供的數據進一步顯示,燃料油、汽油和柴油等石油產品,占歐盟最終能源消耗的41%;在冬季取暖以及發電和工業生產方面,歐洲主要使用天然氣。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EIA)數據,2020年,歐洲天然氣消費量為3799.4億立方米,進口量占消費量的85.84%。而另一方面,俄羅斯是歐佩克+的重要參與國。2021年12月,俄羅斯的原油產量為1119萬桶/日,僅次于美國的1158萬桶/日,是全球第二大產油國。根據歐佩克+的原油產量政策,2022年1月,俄羅斯的原油產量配額為1012.2萬桶/日,占該組織總配額的25%;今年2月,俄羅斯的原油產量配額為1022.7萬桶/日,環比增加10.5萬桶/日。美國EIA所收集數據顯示,2011年至2020年間,原油和天然氣收入,占俄羅斯政府平均年度總收入的43%。
一邊是缺油少氣的歐洲,一邊是富油足氣的俄羅斯。出于地緣和經濟方面的考慮,歐洲不得不大量向俄羅斯進口。其中,歐洲進口原油占到了俄羅斯原油出口總量的48%,另外,愛沙尼亞、波蘭、斯洛伐克和芬蘭等國75%以上的石油進口來自俄羅斯,德國、荷蘭和波蘭的煉油廠也十分依賴從俄羅斯進口原油;在天然氣的進口方面,俄羅斯是歐洲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國,歐洲進口天然氣數量的近一半來自俄羅斯,銷售到歐洲的天然氣占俄羅斯天然氣出口量的三分之一。德國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其55%的天然氣進口來自俄羅斯,50%的硬煤和30%的石油也來自俄羅斯。Astora是俄羅斯能源巨頭Gazprom的子公司,它擁有德國儲氣設施的1/3以上。雖然法國的大部分電力來自核能,但是,法國的化石燃料依賴俄羅斯。正是由于能源上的高度依賴性,歐洲在對制裁俄羅斯的問題上才一直很難達成一致,而這就給了美國等國家可乘之機。
二、美國對俄烏戰爭的能源預謀
美俄都是能源出口大國。其中,美國的天然氣出口占全球第二。美國智庫——“世界人口評論”(World Population Review)的數據顯示,美國原油日產量達1210萬桶,超過俄羅斯和沙特,成為全球單日原油產量最高的國家。從理論上講,如果歐洲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美國完全有可能接手歐洲能源市場,替代俄羅斯成為歐洲最大的能源供應國。早在俄烏戰爭爆發前,美國就一直阻擾俄羅斯通往歐洲的“北溪2號”項目啟動。而且,美國近期對歐洲的天然氣出口量,達到了131億立方英尺(約3.7億立方米)。彭博社等媒體報道,美西方制裁后,俄羅斯石油公司以低于市場價格貼水的方式向市場售賣原油,美國則以每天10萬桶以上的數量向俄羅斯進口原油——這是八個月以來的最高數字。這就是說,在俄烏戰爭期間,美國在全球市場上從俄羅斯低價收購能源,然后,以更高的價格轉手賣給歐洲。以買一賣,美國從中大賺一把。
因此,可以推測,美國推動北約5次東擴,并于戰前和戰中不斷為俄烏局勢火上澆油,其目的除了重置歐洲于美國控制、操控美國中期選舉、讓國際資本回流美國、轉移美國國內通貨膨脹壓力等矛盾、滿足軍火商發戰爭財的愿望之外,并且擠占俄羅斯在歐洲的能源市場并取而代之。所以,從能源的角度來看,美國慫恿俄烏沖突,乃是一場能源大戰!
在美俄搶占歐洲能源市場之時,不像在一般市場競爭中因供大于求而使得消費者獲益那樣,歐洲不僅沒有漁翁得利,反而深受其害,遭受池魚之殃。
2月24日,俄烏沖突發生后,被視為“歐洲天然氣價格風向標”的基準荷蘭TTF天然氣期貨價格,一度拉漲逾60%,報118.5歐元/兆瓦時,達到近期的最高位。國際能源署(IEA)稱,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軍事沖突會扼殺能源供應,會給歐洲帶來數月甚至數年的痛苦。國際咨詢機構Wood Mackenzie歐洲天然氣研究首席分析師Kateryna Filippenko說,如果俄羅斯天然氣供應長期中斷,歐洲天然氣庫存直至今年夏季都無法恢復。歐洲下一個冬天將面臨天然氣庫存接近零的災難性局面,氣價也將高得離譜。
在俄烏戰爭爆發當日,NYMEX原油和布倫特原油一度沖上100美元/桶,分別創出2014年6月和2014年9月以來的新高。歐洲天然氣價格一度漲超52%,價格飆升至1560美元/立方米。作為嚴重依賴能源進口的歐洲,受害何其深重!
那么,為什么會發生這種情況呢?這要從美西方與俄羅斯就歐洲能源供應的博弈中來梳理出頭緒。
三、俄烏戰爭發生后的美俄能源博弈
3月8日,作為西方對俄羅斯經濟制裁的重大升級,美國和英國宣布對俄羅斯能源實施禁運。當日,英國布倫特原油期貨結算價格,上漲3.9%,達到127.98美元/桶;美國原油期貨結算價為每桶123.70美元,上漲3.60%。就在同一天,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說,油價上漲,歐洲消費者是主要受害者。若西方真的對俄羅斯石油實施制裁,俄羅斯做好了調整對歐洲市場出口的準備。俄羅斯還警告,如果西方禁止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全球市場會遭受災難性后果,油價可能攀升至每桶300美元甚至更高。俄羅斯甚至還恫言中斷北溪1號天然氣的供應。
3月23日,俄羅斯決定,向歐洲國家供應天然氣將用俄羅斯貨幣盧布進行結算。這意味著歐洲國家要買俄羅斯的能源,就必須用歐元或美元去向俄羅斯購買盧布,否則,就不能使用俄羅斯的能源。這一措施繼續推高了此前不斷貶值的盧布的價格!俄烏戰爭爆發后,盧布在其最低點時,10000盧布賣498元人民幣;決定公布后,10000盧布賣715元人民幣。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漲幅達到43%。換句話說,如果在一個月前買10萬塊錢的盧布,可賺4萬左右。這一結果提高了俄羅斯與美西方打能源戰的底氣。3月28日,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說,如果歐盟拒絕使用盧布支付天然氣費用,俄羅斯不打算免費供應:“我們不會做慈善,向歐洲客戶免費供應天然氣。” 當被問及會否停止向不付款國家供應天然氣問題時,佩斯科夫說:“不付款就沒氣。”
摩根大通全球大宗商品研究主管卡內瓦說,她在普京演說中聽見了太多對西方的不滿,擔心各國低估了俄羅斯將石油出口當作武器的風險;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公司(RBC Capital Markets)全球大宗商品策略主管克勞夫特(Helima Croft)也警告,普京可能尋求“為西方國家帶來嚴重痛苦”,大宗商品或將受到俄羅斯反制措施的影響。
挪威能源研究和商業情報公司“Rystad Energy”資深石油市場分析師狄克森(Louise Dickson)指出,俄羅斯能源供應正面臨重大風險,包括被普京故意限制出口等措施,將讓本就供不應求的全球石油供應陷入危機;摩根大通警告,如果俄羅斯石油出口減半,油價將飆升41%,至每桶150美元.
國際能源署(IEA)也發出警告,原油出口大國俄羅斯因攻入烏克蘭而遭受的制裁,可能使國際石油市場面對數十年以來最大的供應危機。
四、俄烏戰爭對未來世界能源結構的影響預判
在俄羅斯宣布歐洲國家只能使用盧布購買其石油、天然氣之后,美國和歐盟緊急達成一份協議,美國將在2022年底前向歐洲供應至少150億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氣,減少該地區對俄羅斯燃料進口的依賴。根據該協議,歐盟成員國將尋求在2030年前確保美國可向歐洲提供至少500億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氣。
同日,美國總統拜登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宣布成立一個特別工作組,以減少歐洲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該工作組的主要目標是,根據應對氣候變化和削減天然氣需求的努力,實現液化天然氣供應的多樣化。根據白宮的一份概況介紹,美國還將“努力確保烏克蘭和歐盟的能源安全,為明年和下一年的冬季做準備,同時,支持歐盟結束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的目標”。而德國政府則希望在今年夏季前,就將德國對俄羅斯石油的依賴程度降低一半,并在秋季后停止進口俄羅斯的煤炭。
但是,歐洲國家要改用美國的石化能源,不僅價格可能增加30%左右,運輸時間也會增加90天。因此,作者預判,俄烏戰爭對歐洲能源轉型將帶來巨大的沖擊。以德國為例,美俄在歐洲的能源博弈發生后,德國要求重新審視或暫停退出核電和燃煤發電計劃的呼聲越來越大;可再生能源是戰略資產的觀點,正在德國得到高度的認可。所以,俄烏戰爭下的歐洲能源結構走向,不一定是棄俄投美,從長期來看,反而將會加速歐洲走向清潔能源。
美國和俄羅斯在歐洲的能源博弈,也會重塑全球能源市場。中國會堅持發展清潔能源的方向,盡快爭取實現能源獨立,同時,中俄能源互補的格局會得到加強;中東地區,尤以沙特和伊朗為主,將會逐步增加能源人民幣結算比例;俄烏沖突也將迫使歐洲多國尋找替代能源供應國,預期卡塔爾等中東國家未來會拓展歐洲市場;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國,頁巖油、氣生產成本高,對歐洲出口運輸時間長,對歐供應競爭力不強,戰后美對歐洲的能源供應份額仍然有限,其能源預謀不會完全實現。
事實上,不可否認的是,自美西方制裁俄羅斯以來,原有的世界能源格局就已經出現了重大的變化,至少是觀念上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在歐洲等世界各國領導人和民眾眼里,能源是一個重要武器,以至于過去稍微調整油價就發生“黃馬甲運動”的法國,在如今油價大幅攀升的情況下居然接受現實。
(本文作者介紹:清華大學法學博士,北京約瑟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擔任兩個世界500強企業副總。)
責任編輯:王婉瑩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