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張鵬
4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發布,意見明確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全面推動我國市場由大到強轉變。加快發展統一的資本市場,建設全國統一的能源市場。另外,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4月9日在上市公司協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上講話時表示,扎實推進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平穩落地,加快推動企業境外發行上市監管新規落地。
受政策面以及疫情反彈、清零政策影響,A股市場情緒繼續承壓,11日三大指遭受重挫。據Wind數據,截至收盤,上證指數跌2.61%,報3167.13點。深證成指跌3.67%,報11520.21點。創業板指跌4.20%,報2462.04點。 “全國統一大市場”究竟什么來頭?是不是所謂的計劃經濟回歸?對市場究竟意味著什么?本人試著表達兩點看法。
一方面,從內容來看,“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頂層設計之一,具有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三大特征,目的是推動市場由大到強。同時,也暗指目前國內市場大而不強,存在效率、公平、開放度上的種種弊端。
從政府的角度來說,建立統一市場就是建立統一監管,“全國統一大市場”就是“全國統一監管的大市場”。意見就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推進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推進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推進市場監管公平統一、進一步規范不當市場競爭和市場干預行為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
顯然,它有別于傳統的計劃經濟或管制經濟,后者是政府統領一切經濟活動,包括生產、銷售、服務,不可能高效、公平、開放,也不可能實現統一的市場、強大的市場。因此,對其計劃經濟回歸的評判欠妥,短期會有一些觀感和認知的困擾。
另一方面,從影響來看,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有可能改變中國經濟模式,短期或會損害地方積極性。過去中國經濟增長依靠漸進改革和地方政府競爭,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地方政府既做運動員也做裁判員,未來“全國統一大市場則著眼于全面推進和強化,地方政府在監管上的自由裁量權下降,同時對地方政府經濟活動上的約束也相應提高。
意見提出加快發展統一的資本市場,建設全國統一的能源市場,抓住了資本和能源這兩個市場最重要也亟待突破的要素領域進行改革。實際上,這兩塊本來就是官辦,多一些監管或管制對市場影響并不大,但是方向是市場化、統一化,有利于提高資本和能源使用效率,也有利于地方政府行為更加市場化,在進行相關決策時更多向市場看齊。
從產業的角度來看,全國統一大市場因為涉及到要素市場重新定價,短期或有一定的價格波動沖擊,但有利于改善營商環境和穩定長期預期,減少資本無序擴張。從金融的角度來看,提高金融體系市場定價效率、減少結構性套利機會。如跨市場套利、價格套利和監管套利,系統性金融風險也會隨之降低。
最后,用何佳教授的話做結尾:“統一市場、統一監管是減少結構性套利機會的一個重要舉措。由于中國金融體系的主要矛盾(漸進式改革局限性與金融問題全局性的矛盾)長期存在,大統一也不一定能解決根本問題,結構性套利機會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定要講清楚這個問題,讓大家知道結構性套利機會如同新冠病毒會不斷變異,紅綠燈的設置也要不斷變化形態,有時要動態清零,有時要共存,還要考慮設置的成本。無論如何,這個重大舉措是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本文作者介紹:供職于財富管理行業,清華MBA)
責任編輯:李琳琳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