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李宗光
今天,統計局公布了8月份的經濟數據,整體較上月明顯放緩,也低于預期,也大幅強化了過去一個多月以來持續放緩的信號:放緩。
實際上,市場和決策層對今年經濟大方向的判斷高度一致:拐彎。
正是由于預期經濟在年中某個時點回落,所以在寬松政策退出方面,年初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不轉急彎。
市場對經濟回落的靴子何時落地一直保持密切關注,也對于拐“點”是否到來一直保持分歧:
有人認為,經濟已經在一季度GDP見頂后即已開始回落,社會融資總額增速持續回落,各項指標同比增速均已出現回落。這一派中相當一部分認為,隨著社會融資總額增速見底,經濟下行趨勢大概率已經結束,比如某龍頭券商研報提出“經濟底部正在逐步得到確認”。
有人認為,截至二季度,周期向下拐點并未出現,理由是環比增速仍在加速。拐點何時出現,需要密切觀察領先指標和環比數據。
個人更傾向于第二種判斷。由于去年的基數擾動,各項指標同比增速已經失真。拐點何時到來,需要結合領先指標及同步指標綜合判斷。
從領先指標看,8月份放緩趨勢進一步強化。
官方制造業PMI連續5個月回落,財新PMI過去16個月以來,第一次跌至50榮枯線以下(圖1)。
圖1、制造業PMI:官方和財新
官方和財新的服務業PMI均出現了更大幅的回落,均已跌至50以下(圖2),反映了7月份以來疫情二次暴發的沖擊和影響遠大于預期;
圖2、服務業PMI:官方和財新PMI
從信貸社融數據看,8月份呈現繼續放緩態勢。新增人民幣貸款低于市場預期,整體信貸余額和中長期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速均進一步下降。更重要的是,影子銀行進一步壓減,導致社會融資總額存量同比出現了明顯的減速(圖3)。
圖3:影子銀行存量規模和社會融資總額存量同比增速
出口仍是擔當,但持續性存疑
如上面圖表所示,領先指標最早在今年一季度,甚至去年四季度就已經到達頂點,然后回落。但這并不意味著經濟增長動能的衰竭。因為核心經濟數據的回落,本身會滯后于“領先指標”。
此前我們曾在前面文章《近憂已消除,遠慮需深謀》中分析過,后疫情世代,兩大引擎支撐著我國經濟率先復蘇:出口和房地產(投資),但持續性存在疑問;固定資產投資和消費則復蘇相對滯后,能否接力出口和地產,是決定這輪復蘇的力度和持續性的關鍵。
8月份的出口,幾乎成為近期公布的所有數據里的僅有亮色。8月份,出口當月同比增長25.6%,在去年基數逐漸抬升情況下,仍保持加速(圖4);環比上月增長4.1%,再次創出歷史新高。
圖4:中國商品出口:總量及當月同比
疫情再次惡化,沖擊全球供應鏈,推動我國出口保持強勁。6月份以來,在歐洲杯、奧運會等大型聚會成了“病毒狂歡節”,推動疫情再次反彈,全球供應鏈再次受到擾動。寧波海運價格指數再創新高,同時8月份醫療器械出口再次加速(圖5),這些都推動著出口保持高速增長。
圖5、寧波出口集裝箱價格指數和我國醫療器械出口
從需求角度看,海外需求的高點或已出現。海外主要經濟體的制造業PMI指數近幾個月均出現了高點回落(圖6),這意味著未來幾個月,其進口增速也將逐漸回落。隨著疫苗注射的推進,供應鏈的恢復,我國出口增速很可能在明年初迎來拐點。
圖6、主要海外經濟體制造業PMI
房地產:降溫擔憂一語成讖
8月份,房地產銷售面積當月同比大幅下降15.6%,新開工面積下降16.8%,呈現明顯的降溫跡象(圖7)。房地產投資方面,累計同比增速10.9%,較上月放緩1.8pct。
圖7:房地產銷售和開工:當月同比
我們在《下半年,黑天鵝可能來自哪?》中提到,警惕下半年房地產行業信用急劇惡化引發的系統性風險,“房地產去杠桿無疑也是正確的,但力度和節奏也很重要。如果出現大型房企排隊“違約”,就不僅是某個企業自身的問題了。建議有關方面重視這一風險,控制力度和節奏,嚴防恐慌情緒蔓延,避免2018年情景再現。”
實際上,近幾個月以來,房地產企業信用環境進一步惡化。房地產龍頭中國恒大出現實質性違約,債委會正在醞釀成立。頭部地產商,不時有資金鏈緊張傳聞的出現,華夏幸福,泰禾集團,藍光發展,寶能,河南建業...。
資金鏈緊張情況,已經影響到企業拿地,部分頭部民營企業今年拿地金額出現斷崖式下降,恒大、碧桂園、世貿、金科、中南置地、佳兆業、陽光城等民營地產商顯著放緩了拿地的步伐(圖8),土地拍賣溢價率不斷創新低,流拍率不斷上升(圖9)。
圖8、頭部民營開發商拿地金額驟降
數據來源:克爾瑞地產
圖9、土地溢價率再創新低
而需求“入冬”,或是壓垮地產商的“最后一根稻草”。8月份,百強企業單月操盤銷售金額下降20.7%,單月環比下降10.7%。剔除去年基數效應,和2019年比,增速也在快速回落(下圖、表)。在融資條件收緊情況下,銷售回款成為“去杠桿”和改善財務狀況的唯一途徑。如果需求快速惡化,則會有一大批民營開發商排隊倒下,清理出局。
實體經濟內需仍乏善可陳
疫情、汛情影響顯現,消費復蘇遭受重挫。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5%,增速較上月大幅放緩6pct,遠低于萬得一致預期的7.4%。這個數據也和前面提到的“服務業PMI”跳水基本一致。主要原因就是,過去幾個月以來,疫情、汛情在各地多發,使剛剛回暖的線下消費遭遇重創。8月份,民航旅客客運量同比下降51.5%,社會流動性下降明顯。
最新的社會零售銷售額僅相當于疫情前2019年12月的88.7%。作為對比,當前的出口額已經達到2019年12月的123.3%,兩者已經出現34.6個百分點的缺口(圖10)。餐飲等消費和社會零售銷售仍然較高依賴于線下活動的恢復,因此恢復程度仍然偏低。此外,疫情對中小微企業和傳統經濟打擊嚴重,消費信心也受到影響。往前看,境外疫情輸入壓力依然較大,局部地區零星散發疫情仍有發生,消費市場復蘇短期內仍面臨不確定因素。
圖10、社會零售銷售和出口:當月數據
固定資產增速8月份也出現了進一步下滑。8月份累計同比增速進一步放緩至8.9%(圖11)。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速放緩至15.7%。而處于高景氣狀態的采礦業,投資增速僅為6.7%,顯示大宗商品暴漲并未激發信心和投資需求。這一方面是由于在雙碳戰略、環保和去產能三條高壓線下,供給剛性現象突出;另一方面,企業普遍對當前的高景氣狀態持續性存疑,信心普遍不足。寧可拿高利潤償還債務,也不會增加資本支出。
圖11、固定資產投資及分項:累計同比增速
基建投資8月份累計同比增速僅為2.9%,在各分項中處于最弱的地位。“積極的財政政策不積極”這一現象一直困擾著經濟學圈。一方面,今年地方專項債發行緩慢,可能與今年穩增長壓力不大有關;另一方面,財政處于極度困難狀態,疊加去杠桿和財政紀律約束,地方政府“甩開膀子”搞基建的條件并不具備。當然,中央二季度ZZJ會議要求加快專項債發行,到明年初形成實物工作量,期待半年后基建能有一個“脈沖式”的沖高。
更寬松政策可期?
無論是從7月底的ZZJ會議定調看(表1),還是從8月份的“顯著放緩”的經濟動能看,更寬松的政策或許是必然選擇。但寬松的力度和空間有多大?這是一個十分值得思考的問題。
表1、ZZJ會議宏觀政策基調
財政政策方面,前面提到了,幾乎沒有任何空間了。貨幣政策方面,下半年仍存在“降準”,甚至降低LPR利率的可能。這個符合支持實體經濟的方向,同時也是空間較大的地方。當然,期望寬松政策扭轉周期下行的趨勢,可能比較難,無論是意愿,還是空間,都不大了。
圖12、LPR帶動下,貸款利率已經創新低
基礎情景下,未來幾個季度,周期下行的趨勢有望延續。三季度GDP當季同比增速或在6%附近甚至以下。考慮到去年下半年以來基數的抬高,四季度增速或將進一步回落,明年一季度或將是經濟同比增速下滑壓力最大時刻。
當然這種回落更多的是圍繞趨勢增長的上下波動,不必大驚小怪。重要的是警惕恒大等黑天鵝引發系統性風險,避免經濟因黑天鵝沖擊出現硬著陸,這才是我們應重點防范的。
本文原發于經濟機器
(本文作者介紹:華興資本集團首席經濟學家。)
責任編輯:潘翹楚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