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丨李揚(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
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暨2021國際投資論壇于2021年9月8日晚在福建省廈門召開。中國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出席大會并作主旨演講。應商務部和福建省委省政府之邀,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教授蒞會,并在開幕式上作了題為《中國的“雙碳戰略”投資大有可為》的主旨演講。
以下為李揚教授的演講(全文)。
2020年9月22日,中國政府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習近平主席指出:這一重大戰略決策,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將“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引領,以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為關鍵,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為了實現上述“雙碳”目標,在未來幾十年中,中國將展開大規模的投資。
從投資領域分析,實現“雙碳”戰略的投資主要分布在四大領域:一是能源零碳化和電氣化——電力領域零碳化和工業、交通運輸電氣化是實現碳中和的核心路徑,其中,僅電力領域就占了全部碳排放的30%;二是技術改造和能效提高——應用于碳排放較高的各個領域,主要通過技術進步降低耗能和碳排放;三是需求減量——主要是工業領域通過廢棄金屬回收、混凝土回收、塑料再生等手段減少產品生產,實現碳減排;四是碳捕捉——在能源工業領域,仍然存在一些難以被完全替代的情況,因此,尚有一定規模的碳排放需要通過碳捕捉(包括農林業碳匯)予以吸收。
分行業看,與“雙碳”戰略有關的新增投資主要分布于能源、交通運輸、建筑等三個碳排放占比較高的領域,分別占新增投資的49%、27%和16%。因此,“雙碳戰略”的施行,對于不同行業將產生不同的影響,這將深刻地改變中國的產業結構,提升中國經濟增長的質量。
傳統化石能源領域將面臨長期嚴峻的挑戰。在全球至2050實現碳中和的情景下,化石能源占比將從目前的80%下降到2050年的20%,其中煤炭和石油的使用量將急劇下降,這是我們面臨的極大挑戰。
在電力系統,全面的轉型可能為之帶來確定性的長期成長空間。新興電力系統將轉向以新能源為主體,在2060年碳中和的約束下,電力結構的變化路徑更加清晰,國內火電發電量占比預計將從目前的接近70%逐漸降低到2060年的10%左右,風電、光伏將逐步成為電力系統的主體能源。同時,與之配套的相關產業,如與電網配套的儲能,應用端的生物燃料、氫能、電動車等領域,也都會獲得相當大的增長機會。
在重工業領域,基于“重資產”的特征,其所受影響在短期和長期內將有明顯的區別。在短期,由于要實行嚴格的環保要求,產量將受到控制,產業集中度可能提升;長期而言,技術變革和行業結構調整將成為趨勢,工業和交通部門碳中和的實現將極大程度上依賴于創新技術的發展(包括氫能、碳捕捉技術、合成燃料技術等),這顯然會大大改變產業的空間和競爭格局,提升中國經濟成長的質量。
據初步估算,我國實現“雙碳戰略”所需投資大約在150萬億~300萬億元人民幣。這意味著,平均算來,未來我國每年將在“雙碳”領域投資3.75萬億~7.5萬億元,這大約相當于全年投資的10%左右。如此規模的“綠色”投資,無疑會給中國乃至世界經濟增長帶來新的機遇。
(本文作者介紹: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
責任編輯:戴菁菁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