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汪濤
近期,德爾塔病毒引發經濟需求下滑,大宗商品應聲調整。
有分析認為,未來幾個月,全球經濟存在下行壓力,商品需求下滑,PPI或將穩步下行,通脹壓力也有望明顯緩解。
那么,結合相關數據,該如何看待經濟復蘇進展和具體行業表現?經濟增長可能面臨什么樣的下行風險?在下半年,宏觀政策走勢可能呈現出什么特點?
近日,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發表了相關觀點,并接受了記者采訪。
經濟復蘇仍受到疫情影響
“今年中國經濟有望實現8%以上的增長。”汪濤表示,其所在機構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增速為8.2%,下半年經濟增長可能會放緩,三季度同比增速在6%以下,四季度預測為略高于4%或4%左右。
從各個行業來看,汪濤認為,今年中國出口仍然非常強勁,全年出口增長或在22%以上。投資方面各領域有強有弱,目前房地產投資增長較強,同時制造行業固定資產投資恢復較快,而基建相對較弱。下半年,在政策收緊的情況下,房地產投資會減弱。
“出口的強勢主要基于全球經濟的反彈。此外,消費正在不斷恢復,但還沒有回到疫情前的增長軌道。”汪濤表示,預計今年消費增長仍然會低于GDP的增速。
對于消費復蘇相關情況,汪濤指出,主要與就業市場和居民收入有關,一直以來,相關指標處于不斷恢復的狀態,但是暫時還沒有回到疫情之前增長的水平。此外,消費者情緒依然較為謹慎,也可能出現和疫情之前的水平相比,預防儲蓄率比較高的情況。
展望下半年,汪濤認為,中國經濟增長面臨的下行風險主要仍是和疫情相關的不確定性。另外,全球疫情發展會對全球經濟復蘇帶來影響,對中國也會有間接的影響。
“舉例來看,相關不確定性包括在病例出現后地方可能加大疫情防控措施,以及疫情在全球尚未得到控制的情況下,國內消費者的信心可能會受到影響。”汪濤進一步指出。
貨幣政策已經回歸常態
展望下半年的宏觀政策,汪濤表示,中國的貨幣政策已經回歸常態,收緊過程或已結束。面對下半年經濟趨緩,可能通過降準釋放長期流動性,取代中期借貸便利(MLF),市場利率亦可能會略有下行。不過,信貸政策對影子信貸和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仍然會比較嚴。
2021年8月全國制造業PMI為50.1%,較7月繼續回落0.3個百分點,目前PMI指數已經連續5個月回落。
結合相關數據,汪濤對記者分析稱,PMI走弱一定程度上已將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考慮在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傾向于認為政策特別是財政政策可能會相對放松,包括地方債發行、基建投資等會對沖疫情帶來的相關負面影響”。
不過,汪濤也強調,這并不意味著政策全面放松的時點已經來到。在對下半年經濟增長動能減弱和通脹的擔憂并沒有太大的情況下,控杠桿、防風險和解決經濟面臨的結構性矛盾受到更多的關注。
也有分析認為,往前看,依然可以逐步期待更加積極的穩增長政策,比如跨周期調節與一些前瞻性的政策把握等。
“在目前宏觀政策背景下,我們判斷市場利率或會略微下行,但是今年降息的可能性不大。”汪濤分析稱。
“匯率方面,我們判斷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仍然是寬幅波動,正如在過去一年中所看到的那樣,去年下半年以來,人民幣在貶值比較多的情況下出現了明顯的升值。”汪濤表示,而今年的波動在收窄,最近人民幣兌美元的波動主要是由美元本身對其他貨幣的波動引起的。
汪濤進一步指出,目前中國在經濟復蘇方面的表現,以及繼續擴大開放等方面的政策都是支持人民幣在相對比較強的位置的重要因素。
重點關注哪些行業
有分析認為,在后續政府債和信貸發力的背景下,對社融不悲觀,但地產和城投作為信用擴張的主要載體,對其嚴監管未見松動,所以社融的回升預計偏慢,也難以成為經濟短期明顯改善的推動力。
談到對房地產和對融資平臺的監管政策,汪濤指出,出發點是控風險、控杠桿。從房地產行業來看,過去幾年一直在推行“房住不炒”和“因城施策”的政策,因此并沒有出現大起大落的情況。
“基于上述情況,雖然我們判斷房地產新開工和銷售可能會下降,但相關投資或仍會出現個位數增長,明年也是如此。”汪濤表示,實踐層面,地方政府在房地產控制方面也會把握輕重,因此并不需要太擔心政策過緊。
融資平臺方面,汪濤表示,現在來看仍然是繼續收緊的態勢。而對于后續政策如何把握,可能與基建投資相關表現有較大關系,仍需要進一步觀察。
從未來重點行業來說,科技創新仍然是重中之重,包括先進制造業和綠色發展等方面在內。“當然綠色發展和碳中和本身也有自己的主題,從實際發展過程來看,也往往會跟科技創新進行一定程度的結合。”汪濤進一步指出。
“作為長期發展的重點主題,綠色發展會進一步促進經濟結構、能源結構和交通結構等方面的轉型,金融機構在其中發揮的作用也非常重要。”汪濤告訴記者。
“隨著碳排放交易市場的建立,未來相關金融產品肯定會迎來高速發展,所以這方面的投資潛力也是很大的。”汪濤補充道。
本文原發于《國際金融報》
(本文作者介紹: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責任編輯:王進和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