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丨伍戈(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當下經濟,復雜程度甚于疫情之前。追本溯源,方能立足于順逆之間。
一、仍占主導的疫情?
疫情反復的潛在影響在于預期的不穩定,甚至引致微觀主體行為異化。多次反復之下,即使疫情出現短期性消退,居民預防性儲蓄仍難明顯下降,消費回歸常態的過程被拉長;另一方面,服務業時常被迫中斷,使得相關投資難以持續,從而對整體投資形成拖累。
盡管如此,“再而衰,三而竭”,疫情對整體經濟的沖擊程度確已邊際遞減。從過去幾輪反復來看,股票和債券市場的波動性明顯減弱,折射出疫情復發未必是其運行的核心矛盾。經濟將重回由更多“非疫情”變量決定的邏輯軌道。那么,這些更重要的變量是什么?
二、重新凸顯的約束?
水落石出。過去一年多以來,其實出臺了不少結構性約束政策,無論在房地產還是基建甚至其它產業領域。其實質與疫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深層次思路一脈相承。只不過這些舉措被疫情所“遮蓋”。隨著抗疫等常態化,前期結構性政策的滯后效應正逐步顯現。
特別地,房地產與逆周期調控之間已無必然聯系。房地產需求端尚為雙向調節,但供給管控已趨長期單邊約束?;嬷芷谔卣饕泊蛘劭郏诮洕滦衅谶€呈現“跨周期”。結構性約束短期難言松綁,房地產下滑可能明顯,基建發力但不強烈,政策對沖幅度有限。
三、能否還原的經濟?
前期關注價格,后期關注增長。本輪大宗漲價并未伴隨國內總需求擴張,屬于典型的供給沖擊。鑒于此,經濟趨緩將更明顯。“逆周期”疊加“跨周期”調節,市場風險偏好的修復或待到四季度社融趨穩之時,整體經濟與利率的階段性筑底回升可能要到明年二季度。
風過留聲,雁過留痕。人類發展是與疾病等危機斗爭的歷史。即便遭遇強烈沖擊,隨著時間推移經濟仍能回歸正軌。不過與疫前相比,經濟可能在相對更低的增速水平實現均衡。更高的生產效率、更多的產業回流、更大的債務壓力,無論悲喜,或皆為疫后留痕。
本文源自伍戈在長江證券秋季投資策略峰會上的演講。
(本文作者介紹: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總裁助理)
責任編輯:戴菁菁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