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本文作者:曾錚
在共同富裕過程中,市場主導的高效生產是拓展收入的來源,市場作用決定了收入分配的結構性特征,市場價格機制推動了收入分配的傳導,市場激勵機制提升了國民收入的分配效率。然而,市場往往存在不完全競爭、信息不對稱、主體要素稟賦差異、運行存在外部性等缺陷,導致在收入分配過程中存在市場失靈現象,需要政府通過營造公平市場環境、矯正要素配置失衡、實施二次分配調節、提供相關公共物品等政策手段予以彌補。
當然,政策工具也有不足,存在政策干預的成本相對過高、有過度干預的傾向等問題。為此,必須有效完善市場機制和更好發揮政府功能,推動形成高質量、均衡、可持續的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時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激發全體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共同富裕是一個動態的長期發展過程,不能一策定論、一蹴而就、一勞永逸,需要一系列政策和一攬子舉措來促進形成和加以實現。在這個過程中,要協同和統籌好政府功能和市場機制,實現政府有為、市場有效、人民有勁,為實現共同富裕創造良好條件、奠定堅實基礎。
認識政府功能與市場機制的關系
共同富裕是一個動態的長期發展過程,需要數代人不懈努力才能最終達成。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科學謀劃、穩步推進、久久為功,關鍵要從三個角度處理好政府功能與市場機制的關系。
一是從權衡共同和富裕的角度認識共同富裕過程中統籌政府功能與市場機制的關系。共同富裕本身隱含著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關系,“共同”隱含著生產關系,而富裕則隱寓著“生產力”。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優勢,豐富勞動資料,優化勞動對象,提升勞動者的勞動技能,持續促進生產力發展,奠定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另一方面,要更好發揮政府的調節功能,形成符合國情和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以及產品分配的形式,不斷健全生產關系,為促進共同富裕提供重要制度和政策保障。
二是從協調公平和效率的角度認識共同富裕過程中統籌政府功能與市場機制的關系。公平和效率關系的權衡在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特征,通常在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更重視效率,隨著經濟深入發展公平和效均衡度逐步提升,到了物質財富極大豐富的階段更強調公平。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收入分配政策,黨的十六大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黨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黨的十八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黨的十九大提出“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可以看出,我國經濟發展正逐步從“效率優先,兼顧公平”轉向“有效統籌效率和公平”,目的是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以實現我國經濟長期穩定增長和持續均衡發展。
三是從規避外部性和失靈的角度認識共同富裕過程中統籌政府功能與市場機制的關系。在共同富裕過程中,市場主導的高效生產是拓展收入的來源,市場作用決定了收入分配的結構性特征,市場價格機制推動了收入分配的傳導,市場激勵機制提升了國民收入的分配效率。然而,市場往往存在不完全競爭、信息不對稱、主體要素稟賦差異、運行存在外部性等缺陷,導致在收入分配過程中存在市場失靈現象,需要政府通過營造公平市場環境、矯正要素配置失衡、實施二次分配調節、提供相關公共物品等政策手段予以彌補。
當然,政策工具也有不足,存在政策干預的成本相對過高、有過度干預的傾向等問題。為此,必須有效完善市場機制和更好發揮政府功能,推動形成高質量、均衡、可持續的共同富裕。
切實優化市場機制的重要作用
市場在共同富裕過程中的基礎性作用主要體現在初次分配當中,要切實發揮市場在提高發展質量效益和夯實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中的作用,完善要素層面的市場機制,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為共同富裕提供基礎保障。
提高滿足人民高品質生活的供給能力和效率。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解決發展不充分的問題,需要通過加快發展生產力來實現,市場機制能夠發揮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基本作用。一是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面向人民生活需求和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深入推進制造強國、質量強國建設,增強數字化對產品質量提升和體驗優化的賦能作用,滿足人民產品消費升級的迫切需求。二是持續繁榮服務業市場,擴大服務業對內對外開放,鼓勵社會力量擴大多元化多層次服務供給,推進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品質,提升人民的服務獲取便利度和改善服務體驗。三是堅持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加快完善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不斷滿足人民對綠水青山、藍天白云等生態產品的現實需求。四是創造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精神產品,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構建有利于完善一次分配的要素市場化機制。盡快健全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切實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為實現共同富裕創造關鍵性條件。一是推動經營性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健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建設用地市場體系,開展土地指標跨區域交易試點,有效彌合我國區域差距。二是推動勞動力要素有序流動,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保障勞動者同工同酬,不斷縮小城鄉差距和人民收入差距。三是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穩步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完善資本市場金融監管,保障居民金融投資安全,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四是加快發展知識和技術市場,健全職務科技成果產權制度,促進技術要素與資本要素融合發展,不斷健全科技人才按貢獻分配的合理機制。五是積極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不斷提升數據要素在初次分配中的功能地位。
形成各類主體平等對待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市場競爭不公平是加劇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原因,壟斷市場主體憑借強大的獨占優勢,不斷攫取高額利潤,并在內部人控制下實現高福利、高工資,因此要加快實現各類市場主體平等準入、公正監管、誠信守法。一是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全面落實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深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國有企業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二是全面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增強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剛性約束,加強和改進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執法,破除區域分割和地方保護,推動規則等制度型開放,推進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三是進一步落實《關于為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完善市場主體司法保護機制,加強產權司法保護,維護社會誠信與市場秩序,健全涉外司法保障機制,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實現各類市場主體同等受到法律保護。
更好發揮政策和制度的保障功能
發展經濟學中反映經濟增長與收入分配關系呈現庫茲涅茨倒U曲線的自然過程,并沒有在各國經濟社會發展實踐中得到普遍驗證。因此,要有效發揮政府功能彌補市場失靈的作用,在二次分配甚至三次分配層面強化政府調節和引導,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完善再分配機制。我國現有再分配政策對收入差距的調節作用相對有限,因而要充分發揮政府在共同富裕中的兜底作用,加大再分配政策的調節力度和精準性。一是集中更多財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適當提高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提取比例,降低行政成本和一般預算開支,加大對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保障性住房、鄉村振興等方面的支出。二是推進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三是優化稅收調節機制,進一步完善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改革,擴大資源稅征收范圍和提高資源稅稅負水平,研究在適當時期開征遺產稅問題。四是改革完善社會保險制度,優化社會救助和慈善制度,健全退役軍人工作體系和保障制度,加快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五是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因地制宜發展共有產權住房,完善住房保障基礎性制度和支持政策。六是加強對困難群體救助和幫扶,健全城鄉低收入群體基本生活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提高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六是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在全社會宣傳和營造積極健康的社會財富觀,研究制定企業和個人慈善捐助免稅條例,積極鼓勵有條件和有意愿的企業和個人投入到慈善事業中。
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區域間的差距是制約共同富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重要條件。一是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率先發展,實現區域之間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二是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為目標,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合理配置,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實現城鄉融合發展。三是支持特殊類型地區發展,統籌推進革命老區振興,推進生態退化地區綜合治理和生態脆弱地區保護修復,推動資源型地區可持續發展示范區和轉型創新試驗區建設,推進老工業基地制造業競爭優勢重構,解決高海拔地區群眾生產生活困難,推進興邊富民、穩邊固邊。四是建立健全區域戰略統籌、市場一體化發展、區域合作互助、區際利益補償等機制,提升區域合作層次和水平,完善財政轉移支付支持欠發達地區的機制,優化區域合作與利益調節機制,加大對民族地區發展支持力度。
調節行業間收入分配。隨著產業發展以及行業分工深化,我國行業間收入分配差距正在加深,特別是數字經濟和平臺經濟發展正在加劇行業收入分配差距。應該從抑資本、管行業和調稅收三個方面對于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進行管理,避免行業收入分配差距妨礙國民收入分配優化。一是從金融體系監管和行業經營者集中反壟斷等方面,重點防止數字經濟領域和平臺經濟領域的資本無序擴張,夯實資本制度,推進行業反壟斷,避免寡頭經濟對我國行業收入分配造成的負面影響。二是要強化重點行業管理,針對金融和房地產等行業超額利潤的問題,加強對于不合理的資金進入這些行業和領域的行為監管,推動金融、房地產等行業同實體經濟均衡發展。三是注重行業稅收調節,適當調高部分奢侈消費品和專營產品的稅率,逐步降低實體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的稅收負擔。四是建立健全促進農業行業收入較快增長的長效機制,健全農業補貼制度,增加農民家庭經營收入,合理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優化收入分配秩序。我國是典型轉型加轉軌的國家,收入分配領域仍然存在一些亂象,需要更好發揮政府監督和矯正的功能,在確保良好收入分配秩序中實現共同富裕。一是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健全工資支付保障機制,落實清償欠薪的屬地政府負責制度,完善勞動爭議處理機制。二是清理規范黨政機關工資外收入,健全國有資本收益分享機制,完善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制度,健全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收入分配制度,完善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發票管理和財務報銷制度。三是建立完善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不斷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和收入信息監測系統,支持健全現代支付和收入監測體系。四是推動落實依法保護合法收入,合理調節過高收入,規范隱性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是一家非官方、非營利性的專業智庫,定位為“平臺+實體”新型智庫,專注于經濟金融領域的政策研究。)
責任編輯:戴菁菁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