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
為科學研判當前全球通脹形勢和對中國經濟影響,給資產管理行業投資決策和宏觀政策提供建議參考,7月4日,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舉辦“全球通脹環境變化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及投資策略應對”雙周閉門研討會。CWM50學術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陳昌盛,光大銀行首席業務總監趙陵,匯添富基金副總經理、首席投資官袁建軍作專題發言;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CWM50成員、中國證券金融公司董事長聶慶平,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會長、泰康資產CEO段國圣作點評發言;全國社保基金原副理事長、CWM50學術委員會名譽主席王忠民作總結發言。
陳昌盛首先就當前全球通脹環境變化、成因及影響作專題發言。趙陵、袁建軍分別從固收投資和權益投資角度分析了通脹對金融市場的影響與投資策略的應對。
陳昌盛表示,本輪物價上漲的原因是需求回升主導與供給彈性下降共同推動,同時超寬松流動性放大了供求不匹配的矛盾。在此背景下,主導本輪通脹的核心因素長期和短期交織,可能推動金融市場傳統投資范式轉變。當前,全球通脹形勢對于中國經濟而言短期利大于弊,隨著經濟復蘇,物價上漲推動行業企業利潤改善,當前中國經濟已經接近正常化,但要警惕通脹持續較長時間帶來的不利挑戰。因此要統籌好穩定大宗商品和鞏固經濟企穩、控能降碳和經濟平穩、宏觀政策正常化和防范財政金融風險、就業總量與結構新變化等多方面關系。政策方面須加強財政政策支持力度,貨幣政策更注重穩定市場預期。
趙陵認為,本輪通脹最主要的原因是美聯儲財政貨幣大規模刺激下的美元走弱,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推升市場通脹預期。這提升中國外需市場,并一定程度造成輸入性通脹。但國內投資和消費還未恢復到疫前水平。因此貨幣政策無須收緊,“穩”字當頭,靈活適度,宏觀杠桿率保持穩定。但須警惕美聯儲未來退出危機模式帶來的影響。在此背景下,國內債市收益率曲線呈現平坦化趨勢,利率不會大幅上行。同時債市結構持續優化,地方債中長期債券占比進一步下降,信用債市場進一步分化,利差分化也將持續,高評級債券受市場追捧,弱資質國企和資金流出省份的城投平臺融資利率高位運行。
袁建軍認為,美聯儲超寬松政策刺激顯示其對通脹容忍度較高,多次預期管理推動市場已提前應對,意味著將來收緊貨幣政策對市場沖擊較為溫和。但如果美國不能平穩退出MMT則或引發全球系統性金融風險。中國經濟下半年將溫和回落,國內穩貨幣+結構性信用格局將會持續。PPI有望見頂回落,內生性通脹壓力不大。對于股票市場而言,下半年或將以震蕩為主。在資產配置方面應重視市場結構性機會,中盤成長風格有望繼續領跑,北上資金積極布局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可布局“長坡厚雪”、高速成長的賽道,消費升級、醫療服務、高端制造三大方向仍會孕育巨大投資機會。
在點評環節,聶慶平表示,美國貨幣財政雙擴張政策是全球通脹的主要原因,美國通脹短期平穩或略升,未來將會出現結構性分化。但中長期看不能低估美國通脹風險,1929—1933年美國大危機就是美國貨幣擴張政策和財政刺激政策的結果。全球通脹對中國經濟和GDP增速影響有限,不過對資本市場帶來的可能的沖擊須高度重視,如北上資金近期對中國股市投資結構的影響。總體來看,中國資本市場中高估值股票估值中樞將會下移,低估值部分將逐步上漲,我們須重視外資選股偏好以及市場流動性的監測和管理。尤其是當前中國和國際市場接軌過程中,保持物價基本穩定、做好境內外資本市場流動性管理,是逐步提高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同時防范系統性風險的著力點和方向。
段國圣表示,中國經濟持續向好趨勢未變,但中國經濟轉型遇到美國通脹形勢的疊加背景下,加大資產管理行業長期配置難度,固定收益市場完全不踩雷概率極低。但權益市場上消費升級、大健康、科技領域投資邏輯猶在,落實減碳“3060目標”過程將會推動能源行業、工業部門產生巨大變革。新能源革命挑戰和機遇并存,資產管理行業也須用全新的思維看待資產配置,跟蹤時代步伐抓住機遇,但不能太過激進,資產配置要往下扎根,深入了解趨勢性行業細分領域的產業鏈閉環生態。
人民銀行參事室主任、CWM50學術委員紀敏,中證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潘宏勝,高榕資本合伙人辛偉,鵬揚基金總經理楊愛斌參與討論。
紀敏表示,疫情下發達國家直達居民的大力度刺激政策推升需求,同時疫情沖擊也影響了供給,供求失衡共同催生全球產出缺口,當前供需錯配依然存在。未來隨著供給復蘇快于需求復蘇、疫苗接種的普及,通脹形勢將趨緩,但超寬松貨幣政策產生的過剩流動性推升資產價格則將繼續。近幾十年以來,快速發展的金融市場使得可交易資產范圍大幅擴張,推動經濟呈現“三低兩高”的狀態,即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高資產價格、高杠桿。前瞻地看,實體經濟通脹中樞可能有所抬升,但流動性沖擊仍將更多地表現為高資產價格和高杠桿。在通脹中樞可能抬升的背景下,貨幣政策維持高資產價格和高杠桿所要求的低利率,與抑制通脹所要求的利率抬升會產生一定沖突,平衡難度將上升。相較以往,貨幣政策只須關注和控制通脹風險,現在更須關注資產價格和杠桿風險,無論這種風險是通脹引起還是資產價格過快上升引發,貨幣政策維持“三低兩高”平衡的難度都在增大。
潘宏勝表示,本輪全球通脹具有非典型性,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共同影響的結果,疫情的外部沖擊逐步內化為經濟主體的行為變化。股市作為經濟運行的“晴雨表”,這一特點在本輪通脹中表現得較為明顯,年初以來與全球通脹和大宗商品相關度較高的板塊和行業總體表現突出。從對PPI漲幅有先行表征意義的商品期貨指數看,前期大宗商品價格調控措施取得階段性成效。未來,疫情仍是決定下一階段通脹走勢的最主要因素,美國國內通脹壓力短期內難以消除。中國面對原材料上漲壓力,要關注持續通脹壓力對于居民消費和總需求、中小企業經營、價格預期螺旋等方面的影響。
辛偉認為,當前在美國經濟貧富分化和經濟增長不平衡背景下,美聯儲容忍高通脹以追求相對較高的名義經濟增長率和就業水平或將為其長期國家戰略選擇。未來幾年中美經濟增長率剪刀差將明顯縮小。但在我國宏觀調控下,輸入性通脹影響較小。投資策略方面,未來10年科技進步革命性迭代將推動能源、交通、信息、生命科學、太空技術等領域生產力較大躍升,VC、PE投資機構系統性規模化參與將對此產生明顯助力。主流資產管理機構須優化升級其大類資產配置策略。
楊愛斌認為,本輪全球通脹大概率年內將會持續,原油價格和糧食價格均將對通脹形成一定支撐,2022年以后隨著美聯儲刺激政策退出而趨緩。對于中國而言,社融增速將有所下降,近年來杠桿率上升將一定程度推升壞賬水平和不良債務風險。但值得注意的是,若未來美國通脹放緩,美聯儲緊縮貨幣或將推遲,美國股市仍將持續高位運行。
王忠民作總結發言時表示,當前主要發達國家寬松政策刺激下,全球通貨膨脹加劇,但經濟中也存在部分與通脹相反的微觀現象。從資產端來看,高資產價格的同時,金融市場中也存在流動性緊張的領域。其背后是全球資產市場不斷擴大和貨幣全球化程度加深,越來越多的貨幣追求無風險回報相對較高的資產。當前相對其他國家而言,中國市場良好的基本面和依然較高的利率水平對全球投資者具有吸引力。考慮到無風險收益率是各類資產價格的錨,前端基礎金融工具利率相對固定,若缺乏風險管理工具和衍生工具,會使得價格傳導鏈條后端市場波動加大。因此,當前須重視利率管理,創新金融工具,發展衍生品市場,防止未來熱錢套利退出引發的風險。
全國社保基金養老金會計部主任宋洪軍出席會議,大家保險集團總裁助理兼董秘趙鵬等參加會議。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于2012年9月16日成立,是一個非官方、非營利性質的學術智庫組織。論壇致力于為關心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發展的專業人士提供一個高端交流平臺,推動理論、思想、創新和經驗交流,為相關決策與研究機構提供理論與實務經驗參考,進而為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提供不竭的思想動力,最終對中國金融體系的優化產生積極影響。)
責任編輯:潘翹楚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