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黃大智
又是一年一度的“陸家嘴論壇”時刻。作為云集了政、商、學眾多專家學者的會議,陸家嘴論壇是國內規格最高的會議之一。一行兩會一局等重量級領導發言透露的信息也是全市場所關注的重點。例如,去年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提到的“我們不搞大水漫灌、赤字貨幣化和負利率”,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提到的“科創板再融資、科創板指數”等。
今年大會上,同樣是重磅信息輪番轟炸,監管所透露的對于金融衍生品交易、房地產、國際金融市場、資本市場、綠色金融、對外開放、金融風險等領域的看法和措辭,都有了新的變化。
1、炒作金融衍生品很難發家致富,
押注房價永遠不跌終會付出沉重代價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每年在陸家嘴論壇上的講話,既有真知灼見,又不乏親民的基本金融常識。2018年在同樣的會議上,就曾說過“理財中承諾的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今年同樣以一句“個人投資者投資金融衍生品無異于變相賭博,那些炒作外匯、黃金及其他商品期貨的人很難有機會發家致富,正像押注房價永遠不會下跌的人最終會付出沉重代價一樣”,金句一出,瞬間刷屏。
然而,這句苦口婆心的勸告卻受到了很多人的嘲諷。
一是很多人將金融衍生品看做是和股市一樣的投資市場,并拋出了經濟學家吳敬璉的“股市賭場論”,認為A股賭博性質和金融衍生品一樣。然而,時移世易,相比于20年前,國內的資本市場早已天地之別,基礎制度的完善、參與者的成熟度、對外開放的水平等,都意味著A股雖然仍有不足,但距離完善成熟的資本市場已然不遠。
金融衍生品的誕生本身是為了管理風險,也是杠桿投資的標志性工具,但是其設計的復雜性不僅不適合普通個人投資者,甚至該領域的金融人士同樣難以洞悉其風險。“原油寶”事件的教訓并沒有多久,油價為負的情況早已突破了傳統金融教科書的范疇,更是遠遠突破了普通個人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金融衍生品不僅能讓人虧掉本金,更甚者足以讓其倒欠機構的錢。
二是押注房價永遠不會下跌的人會付出沉重代價。很多人調侃“押注房價下跌確實付出了沉重的代價,10年前100萬房子現在已經價值1000萬”。確實如此,過去20多年,得益于城鎮化快速提升帶來的購房需求和M2的快速增長,國內房地產成為了“長牛不衰”的投資品,一次次的“逢調必漲”也次次打臉“房產看跌論”。
然而,投資并不是看歷史,歷史只是人們總結經驗的素材,有投資經驗的人都應該看到過“歷史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這句話。2019年的陸家嘴論壇上,郭樹清就曾毫不客氣地指出房地產過度融資和泡沫化的風險;2020年也專門撰文《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指出“房地產是現階段金融風險最大的灰犀牛”;今年3月份國新辦發布會上又進一步指出“房地產領域的核心問題還是泡沫比較大,金融化泡沫化傾向比較強”;再到“押注房價永遠不會下跌的人會付出沉重代價”。可以說,語氣一次比一次重,態度一次比一次鮮明。
而政策層面,可以看到,除了一直強調的“房住不炒”外,集中拿地限制土地的過度上漲,“三道紅線”從房企需求端限制融資能力,“兩道紅線”限制銀行房地產市場融資的資金供給能力,整治經營貸等資金流入房地產限制居民加杠桿能力,整治“學區房”剝離房產的附加屬性,打擊違法違規房產中介……
政策上的高壓,再加上城鎮化速度變慢,老齡化速度加快等客觀經濟形勢,房地產市場與過去早已天壤之別,反映到二級資本市場上,房企早已變成A股“房地慘”。
重視來自最高監管層的警告,個人投資者遠離金融衍生品交易和房地產投機,也許是最好的選擇。
2、通脹上升成事實,長期具有不確定性,
中國商品是通脹的“錨”
在去年的陸家嘴論壇上,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同樣發表了“對通脹卷土重來”的擔憂。事實證明,疫情恢復后,通脹確實如約而至。而今年來看,央行行長易綱表示全球通脹水平短期上升已成事實,但對通脹是否能長期持續下去,存在著巨大分歧。并預測今年我國CPI走勢前低后高,全年的CPI平均漲幅預計在2%以下。
從長期看,人口老齡化制約著我國通脹在長期水平的提升。橫向對比全球其他國家會發現,只有人口年齡較低的國家通脹率較高,老齡化比較嚴重的歐洲、日本通脹率都非常低,歐洲為1%左右,日本通脹率甚至是負的,表現為通縮。究其原因,人口老齡化會導致居民預防性儲蓄上升、消費傾向下降,因此對通脹產生抑制作用。而國內當前正是處于老齡化快速上升的階段。
從短期看,雖然大宗商品漲勢強勁,PPI創下2008年以來新高,但PPI向CPI傳導不暢,上游生產價格與下游需求價格并不同步。需求端的不振制約了價格的傳導,再加上豬價下行帶來的結構性影響,因此并不存在通脹的風險。
同時,易綱表示“國內利率水平雖比主要發達經濟體高一些,但在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中仍相對較低,總體保持在適宜的水平”。因此,貨幣政策仍然是“穩”字當頭。
但是,國外情況與國內差異較大。發達國家的金融資產和房地產價格普遍出現較大幅度上漲,特別是股票市場很快就達到了創紀錄的高水平。美國4月份CPI已經創下2008年9月以來新高,達到4.2%,市場預測5月CPI會再創新高,核心CPI甚至可能創下28年來最大增速。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生產國,在相當一段時期內供應了全球一半左右最終產品。如果說發達國家大量印發的貨幣形成了拉動全球通脹的動力源,那么,中國數億勞動者生產的商品就是穩定全球通脹的千鈞錨。
也就是說,中美在通脹的博弈中,中國存在巨大的商品優勢。商品的價格決定了通脹的水平,也是防范通脹風險最大的壓艙石。
3、IPO發行節奏未變,企業自由選擇上市地
證監會主席的發言,歷來也是備受市場關注。但從歷史情況看,基本不會出現超出市場預期的情況,畢竟我國有將近兩億股民,監管的一言一語都會受到兩億人的解讀。從今年來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發揮了一貫務實的風格,并重點回應了市場關注的兩個問題。
一是回應IPO發行節奏的問題,打消市場疑慮。一段時間以來,其實可以明顯感覺到資本市場IPO節奏相比于以往的變慢,因此市場觀點認為監管控制了IPO的速度。但根本原因在于監管壓實了券商等中介機構的責任,也正因為此,出現了大批撤回申請的情況。同時,加強了對于股東信披的監管,這使得相關信息核查的時間變長。最后,完善了科創板科創屬性的評價體系,導致符合要求的企業變少。這些是綜合導致市場看到的近幾個月IPO數量變少的原因,而非是監管主動收緊或放松IPO的節奏。
二是對企業選擇上市地持開放態度。易會滿表示,企業選擇合適的上市地是根據自身發展需要作出的自主選擇。一些企業愿意到境外上市,一些赴境外上市的企業愿意回歸,有來有去是一種正常現象,總體都持支持態度。
要知道,在全球央行大放水的情況下,優質資產成為稀缺品,A股中具有確定性的“白馬股”早已經漲到了天上去,很多所謂的“核心資產”估值都達到了歷史的90分位點以上。作為資本市場的監管機構,證監會理所當然希望優質企業選擇在A股上市,既能壯大發展資本市場的規模,又能給投資者帶來很好的財富效應。
易會滿表示支持“企業上市地的來去自由”,既是對金融市場保持開放的重申,也是對國內資本市場發展的信心。
(本文作者介紹: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遼寧大學應用經濟學碩士)
責任編輯:潘翹楚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