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丨林毅夫(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
但我個人跟這些學者的看法不太一樣,一個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速度通常能夠比發達國家快,因為一般發達國家的發展通常是人均GDP增長平均每年2%,然后加上人口增長可以達到每年3%-3.5%的經濟增速。如果人口增長1%,其經濟增長速度平均也就每年3%;如果人口增長比1%多,其經濟增長速度可能可以達到每年3.5%。
那么,中國為什么改革開放以后可以連續42年保持平均9.2%的經濟增長?靠的是在追趕階段的后來者優勢。但是,看后來者優勢,我認為不是看我們現在的絕對水平多高,比如說,中國人均GDP14128美元,而是要看我們和前面我們的追趕國家的差距,比如說美國。在2019年的時候我們的人均GDP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只有美國的22.6%,1/5多一點,不到1/4。
我們可以看其他國家,比如說,德國,什么時候它的人均GDP是美國的22.6%左右?德國是在1946年,它從1946-1962年16年的時間平均每年的增長是9.4%。日本是什么時候它的人均GDP是美國的22.6%左右呢?是在1956年。同樣日本從1956-1972年維持了16年平均每年9.6%的增長。還有韓國也是發展比較好的國家。當它人均GDP是美國的22.6%的時候是1985年,到2001年它平均每年的經濟增長達到9%,這里還要附帶提一下,韓國是在1998年的時候遭遇到東亞金融經濟危機,經濟出現負增長。即使在這種金融危機的沖擊之下,它平均下來每年的經濟增長還有9.0%。
所以,我們要知道后來者優勢不是看我們自己的絕對水平,是看我們跟發達國家比的相對水平。所以,從后來者優勢這個前提來講,我覺得我們應該還有9%這樣的一個發展的潛力存在。
另外,對中國來說,跟我前面講的德國、日本、韓國還有點不同,就是新經濟給我們的優勢。因為新經濟,像互聯網、移動通訊、新能源這些有個特性,它產品的研發周期特別短,而且以人力資本投資為主。發達國家從工業革命以后就開始發展經濟,所以它資本積累了上百年。
新經濟研發周期短,以人力資本投入為主,金融資本這些用的是不多的,這種產業其實我們和發達國家是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而且我們跟發達國家比,首先來講人力資本上基本沒有什么差距,而且可能還有優勢。因為人力資本有兩個,一個是先天的聰明才智,一個是后天的教育學習。先天的聰明才智,它是按一個常態分配的,人口當中可能有1%是天才,這個比例是任何國家都一樣的。
但是,我們是14億人口的大國,所以我們天才多。在研發上面,只要有突破,那就是突破了。那么,后天的教育學習,從幼兒園,一直到大學,一直到研究所,其實我們和發達國家的差距非常小,尤其在這種新技術研發上,最主要是靠工科,我們工科的人數在全世界是最多的。所以,從人力資本來講,我們跟發達國家比,可以講沒有任何劣勢,可能還有優勢。
同時,我們還有大的國內市場的優勢,這種新的研發出來以后,馬上可以進入到中國這樣一個大的市場。我們有全世界最完整的產業配套。所以,這些講起來,我們在新經濟上面跟發達國家比至少可以并駕齊驅,實際上還有換道超車的優勢,并且表現在獨角獸上面。根據胡潤獨角獸榜,全世界那種創業不到十年,還沒上市市場估值已經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在2019年的時候全世界有484家,中國206家,美國203家。那么,2020年同樣是胡潤獨角獸榜,全世界586家,美國233家,中國227家,所以跟美國也是不相上下。
所以,這樣講起來,從后來者優勢跟換道超車的優勢,我們在未來應該還有相當大的快速發展的潛力。
人口老齡化到底會有多大的影響?從觀察上來講,確實到現在為止,發生人口老齡化的國家經濟發展都很慢,像我們的隔壁日本,它現在經濟增長大概只有每年1%-2%之間。但是,我們知道人口老齡化一般發生在發達國家,我前面提到發達國家它在過去一百多年平均每年的人均增長率是2%。如果它人口有1%的增長,它經濟增長率就變成3%。它如果人口增長率像美國高一點,有1.5%的增長,它的增長率可能就達到3.5%。如果出現人口老齡化,勞動力不增長,人口不增長了,當然它的經濟增長就從平均3%、3.5%變成2%了,再加上如果它當中還有一些社會經濟問題,可能就慢一點。
但是,中國現在還是一個中等收入國家,人口老齡化在發達國家它的技術進步必須全部靠自己發明,靠自己發明取得的成功當然回報很高,但絕大多數不成功。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發達國家平均每年經濟增長是2%,因為它必須自己發明技術,然后它的技術,它的產業經濟是在世界最前沿的,如果沒有新技術發明,沒有新產業出現,它就沒有產業升級的空間。但是,中國現在還處于追趕階段,我們即使人口不增長,我們可以把人口從勞動力附加值比較低的產業配置到附加值比較高的產業,那還是有技術升級,產業升級的空間,經濟增長速度就會快。
同時,我們的退休年齡在全世界可能算是最早,男性60歲退休,女性55歲退休,發達國家的退休年齡普遍在65歲以上。如果說因為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的供給少了,我們可以延緩退休年齡,增加勞動力供給。更重要的,勞動力對生產的貢獻不僅是數量的貢獻,還有質量的貢獻。我們可以用提高教育水平來提高勞動力的素質。
所以,這樣講起來,我不能說人口老齡化對我們沒影響。對我前面講的9%的增長潛力到底會有多大的影響?我們來看看,德國從1946-1962年平均每年的增長是9.4%,他當時的人口增長是每年0.8%,日本從1956-1972年平均每年的增長是9.6%,人口增長每年是1個百分點。韓國從1985-2001年,平均每年的增長是9%,人口增長是0.9%,我們在2019年人口增長是0.3%,將來可能會降到零。即使把人口因素考慮進去,我想對我們增長潛力的影響頂多也就是1個百分點,這也就是為什么這些年我經常在各種場合講,中國在未來到2035年之前還有8%增長的潛力。就是這么論證來的。
了解增長潛力,其實就像我們買輛新的車子,要看這輛車子設計的最高時速是多少,你這輛車子的設計最高時速可以跑上百公里,可以跑250公里,或者可以跑200公里,或者最高時速像在城里面開的電動汽車,最高時速就是50公里。了解最高時速就是需要的時候可以開那么快,但是不是一定要開那么快呢?那不見得,你要看你碰到的天氣的狀況、道路的狀況,你駕駛時候身體是不是疲憊,等等這些都要考慮進去。所以,中國有這樣的8%的增長潛力,也不見得要開足馬力,每年都達到8%的增長。尤其現在在新增長上面,我們追求的不是適度,我們追求的是高質量增長,高質量增長要解決環境的問題,“碳達峰”、“碳中和”的問題,用綠色增長的方式,我們還要在增長過程當中實現共享,所以我們要解決城鄉差距,東中西部的差距,這些都要投入的。在這種情況之下,實際增長會比我們的增長潛力要慢一點。
整理自林毅夫4月27日在《論中國經濟:挑戰、底氣與后勁》新書發布會的發言,未經本人審定。
-END-
(本文作者介紹:著名經濟學家、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
責任編輯:陳嘉輝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