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原價1499賣48889!打工人穿不起國產球鞋

2021年04月08日07:54    作者:付一夫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付一夫

  國產球鞋火了,火得離奇。

  前些日子,一些跨國品牌商惡意抵制新疆棉花的事件引爆了輿論,在愛國情懷的驅使之下,廣大消費者用腳投票,大力支持國貨,卻驚奇地發現很多款式的國產品牌球鞋都漲了價,且幅度驚人。

  據媒體公開報道,電商APP上某款原價為1499元的國產品牌球鞋,居然標出了48889元的售價,漲幅高達31倍!不少網友抱怨稱:“再漲連國產鞋都穿不起了,救救打工人吧!”

  如此情形,顯然遠遠超出了市場的正常運行范圍。倘若放大視角,近些年類似的事情發生過很多次,比如盲盒、普洱茶等等。

  為何炒作之風盛行不休?本文將嘗試做出解答。

  1

  客觀地講,個別商品存在一定程度的溢價并不稀奇。

  就拿球鞋來說,之所以能夠在近幾年掀起一波熱潮,一個重要原因是年輕人的消費升級——對于這一群體當中的很多人而言,單純的商品使用價值已經無法滿足其消費需求,除了商品本身,他們還非常在乎商品背后的符號價值。

  近幾年,諸如《中國有嘻哈》等綜藝節目的熱播,讓許多年輕人被明星偶像們前衛時尚的穿著所感染,使得一股潮流文化迅速蔓延開來,并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他們的生活方式與態度,而球鞋正是彰顯這一理念的重要載體。與此同時,一些知名品牌的限量款球鞋還具備較高的收藏價值,再疊加上一些品牌商的營銷策略,球鞋站上風口并受到了年輕人的追捧。

  可是,受過度炒作的影響,作為消費品的球鞋,卻悄然間轉變成了一種資本品。

  所謂“消費品轉變為資本品”,是指一部分本應由最終消費者購買并使用的產品,因某種力量脫離了消費領域,并被賦予了能夠帶來財富增值的屬性,致使其功能發生了改變。按照馬克思的理論,正常情況下,消費品和資本品會按照一定的數量和比例存在于消費領域和生產領域之中,各自分別發揮著滿足人們日常生活所需與實現財富創造的職能,二者各司其職,涇渭分明,如此便讓人們的生活和生產相得益彰,彼此相輔相成,并保證了全社會擴大再生產活動的順利推進。

  然而,一旦消費品被人們視為生財牟利的手段而惡意炒作,它在銷售環節里的價格就會遠遠超過自身價值,從而脫離了消費領域和原有職能,成為帶有資本屬性的商品。

  消費品轉化為資本品的案例自古有之。最令人熟知的莫過于17世紀荷蘭的“郁金香泡沫”。當時,原本作為大眾消費品的郁金香,突然在鮮花交易市場上引發了一場異動,人們購買郁金香不再是為了觀賞之用,而是期望其價格能夠無限上漲并因此獲利,在瘋狂的炒作之下,郁金香球莖供不應求、價格飛漲,毫無秩序可言,郁金香市場儼然變成了投機者伸展拳腳的賭池。不過,當有一個人準備賣出時,其他人就會跟從,很快就引發了大面積的拋售,其狂熱之勢絲毫不亞于此前的購買。隨著泡沫的破滅,成千上萬的人在這場萬劫不復的大崩潰中傾家蕩產。

  我國近些年也曾多次出現過消費品向資本品轉化的情況,除了球鞋、盲盒、普洱茶之外,生姜、大蒜、玉米、白酒以及部分中藥等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消費品,都被投機者當成了炒作牟利的工具。

  這種現象是好事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本質上講,消費品向資本品轉化屬于消費品的異化,這將會給經濟社會帶來至少三方面危害:

  其一,模糊了消費品和資本品之間的界限,催生了市場上對于消費品的投機性需求,造成消費品供不應求的假象,掩蓋了真實的經濟運行狀況,加劇了系統性風險;

  其二,違背了價值規律,使得消費品的價值與其真實價值嚴重脫節,擾亂了市場價格體系,淹沒了價格機制的信息傳導與供求調節的功能,繼而引發了市場經濟運行的紊亂以及企業效益的大幅度波動,不利于相關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其三,容易抬高物價水平,引發通脹,甚至有可能擠壓居民其他方面的消費支出,降低人們的生活質量,而小部分投機者則可能從中漁利乃至一夜暴富,進而加劇財富分配的不公,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

  正因上述種種,國家對于哄抬物價惡意炒作等行為歷來都是嚴懲不貸;更何況此次“炒鞋”又發生在國貨崛起的關鍵時間節點,負面影響無疑更甚。為此,新華社專門發表評論警告:

  “如果因為‘炒鞋’導致球鞋愛好者買不到想要的球鞋,進而讓國產品牌失去消費者的信任,無異于竭澤而漁,自斷國產品牌升級之路。”

  2

  至此可能有人會問了:為什么炒作之風總是屢禁不止呢?

  我想,除了投機層面的影響之外,人們普遍具有的財富焦慮亦是重要原因

  曾經有篇報道講述了這樣一件事:廈門一女子于1973年存入銀行1200元,歷經44年后取出2684.04元,得到了1484.04元的利息。雖然報道的初衷是想說,市民44年的存款到今天仍能夠順利取出來,但是其中的具體數字卻透露出些許不同的信息。

  在上世紀70年代,普通職工工資每個月只有20多塊錢,當時好一點的大米每斤大概賣1角3分錢,豬肉每斤賣7角錢,家里若是有12口人,一天只需要1元錢左右的伙食費……也就是說,1200元在當時絕對算得上是一筆巨款,有人甚至指出“可以蓋兩棟樓房”。到了44年后的今天,拿回來的2684.04元錢,賬面上似乎比1200元錢多了不少,可是別說買房子,只是下館子吃幾頓就花光了。

  經濟社會在發展,我們手中掌握的錢財購買力為何卻在打折?其根源在于通貨膨脹——貨幣超發,物價上漲,繼而導致手里的錢貶值,變得越來越不值錢;換言之,通貨膨脹宛如一個小偷,會悄無聲息地“偷走”我們的財富。正因如此,如何戰勝通脹、打贏這場“財富保衛戰”也就成為了所有人關心的話題。

  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投資理財的主要手段在于存款或者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一些經濟實力較為雄厚的人還可以選擇購買房產,也正是這幾類渠道,長期以來幾乎都是穩賺不賠,使得國人將80%以上的身家財富押注于此。

  然而近幾年,財富增長的主旋律發生了巨變。

  一方面,在“房住不炒”的定位之下,各地各部門接連出臺調控措施,樓市政策持續收緊,很多城市的房價甚至出現回落跡象,投機性購房的空間被大幅度壓縮;另一方面,且不說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的持續走低,伴隨著剛性兌付的預期被打破,銀行理財產品已不再承諾保本,而是逐漸轉為實行凈值化管理,風險將由投資者自擔。

  至于其他渠道,諸如高收益的P2P理財產品早成泡影,比特幣之類的虛擬貨幣對于很多人來說更是可望而不可即……

  如此背景下,想要實現財富的增值,錢還能往哪里投呢?一些帶有稀缺屬性的消費品進入了人們的視線。

  以茅臺為例,根據其財報中披露的數據,2020年茅臺酒產品的毛利率高達93.99%,按照1164元/瓶的出廠價來粗略計算,每瓶500ml的茅臺酒生產成本僅為70元。盡管建議零售價定為1499元/瓶,但實際情況卻是,市場上的售價已高達3000元/瓶左右。可即便如此,茅臺酒依然是一瓶難求。究其原因,并非消費需求巨大,而是人們看中了茅臺酒保值增值的屬性,尤其是中國白酒向來有“越陳越香”的說法,再加上強大的品牌效應,故而在投資品相對稀缺的背景下,人們將茅臺視為投資或者炒作的對象。

  對于很多年輕人來說,白酒文化并不能為其所理解,反倒是那些明星代言的限量款球鞋、動漫IP衍生出來的人偶手辦等符合年輕文化潮流的消費品類,更容易受到年輕人追捧,再加上商品本身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和文化內涵,自然就具備了保值增值的基本條件。此時,不少投機者聞風而動,加入到“炒鞋”大軍中來,助漲了球鞋的價格,也直接誘發了消費品向資本品的轉化。有些人甚至喊出了“球鞋一面墻,堪比一套房”、“炒鞋年入百萬”等極具煽動性和誘惑性的口號來慫恿其他人入局。

  這些現象當然是不健康的。除了前文提到的三個負面影響之外,還有一些更可怕的陷阱不得不防。

  其實在2019年10月,正值為期數月的“炒鞋”市場瘋狂之后,央行上海分行發布了一篇名為《警惕炒鞋熱潮,防范金融風險》的金融簡報,其中特別提示——“炒鞋”平臺實為擊鼓傳花式資本游戲,行業背后甚至可能存在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金融詐騙、非法傳銷等涉眾型經濟金融違法問題,平臺一旦“跑路”,很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屆時,恐怕很多人的財富都會在一夜之間化為泡影。

  相信誰都不愿意看到這一幕。

  3

  想要根治惡意炒作、哄抬價格的市場亂象,自然需要進一步完善法規、加強監管。不過在我看來,人們自身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以及投資理財思維的轉變,同樣非常關鍵。

  說到底,諸如“炒鞋”、“炒酒”之類的投機取巧,雖然可能得到一時的收益或者滿足,但絕不是長久之計,更何況處處充滿風險。想要增收致富,總歸還是要依靠誠實勞動與合法經營,憑真本事賺錢。

  正因如此,矢志不渝地提升自己永遠都是最為切實可行的方案,特別是在當前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下,任何人不管從事什么行業的工作,都應該不斷地提升自身知識儲備、業務水平和各方面能力,如此方能保持自己在職場中的競爭優勢,進而可以獲得更多升職加薪的機會;此外,有余力的人們還可以考慮在不影響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嘗試一些新的領域,就像很多“斜杠青年”那樣,不滿足于單一職業和身份的束縛,而是傾向于去選擇能夠擁有多重職業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以此來不斷探索自己的興趣和事業發展的可能性,并拓展更多的收入來源。只要收入能持續提高,財富的增長也就更有保障。

  從另一個層面看,除了賺錢,我們還應該學會投資理財。畢竟為了跑贏通脹,資金總要找個去處。

  當銀行理財不再保本,房價不再無休止地上漲,坐享低風險高收益的日子漸行漸遠。至此,財富增長的邏輯終究又回歸到了“收益永遠和風險相伴”這一古老法則上來。正所謂“順勢而為,方為智者”,廣大投資者們到了轉變思路的時候了:想要獲得理想的投資收益,必須要學會如何與風險相處。

  此時,以往因風險較高而不太受普通投資者待見的股市和基金,反倒有可能成為新的財富增長引擎,而實踐也一再證明,這當中蘊藏著無限的機會。不過,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至于如何去準備,將是你我他都應該潛心鉆研的大學問。

  炒作之風當休矣,自我修煉卻永不能停。

  (本文作者介紹:蘇寧金融研究院消費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高級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社科院管理學博士,專注研究消費零售、數字經濟、產業經濟等領域。)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

意見領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網絡文學盜版一年損失近60億 侵權模式“花樣百出” 香港診所被曝給內地客人打水貨疫苗 給香港人用正品 鐵路部門下發買短補長臨時辦法:執意越站加收50%票款 優速快遞董事長夫妻雙雙身亡 生前疑似曾發生爭執 澳大利亞房價暴跌:比金融危機時還慘 炒房團遭趕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廣州重慶靠前 五一假期國內旅游接待1.95億人次 旅游收入1176.7億 華為正與高通談判專利和解 或將每年付5億美元專利費 游客在同程藝龍訂酒店因客滿無法入住 平臺:承擔全責 花650萬美元進斯坦福當事人母親發聲:被錄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