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東方金誠 王青
3月11日,全國人大通過“十四五”(2021年到2025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全文超過7萬字,涵蓋經濟發展、深化改革、生態文明、民生福祉、國家等十九個維度,為下個五年制定了指標、指明了方向,集中體現未來五年國家戰略意圖和中長期發展目標。由此,準確把握《綱要》精髓,對于理解未來五年乃至中長期宏觀政策導向、宏觀經濟走勢具有重要意義。
一、在形勢判斷方面,《綱要》認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十四五”期間需要“統籌發展和安全”。
主要受科技與產業變革驅動,一段時期以來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態勢、國際力量格局對比發生深刻調整,“東升西降”是大勢所趨勢,并正在引發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發生重要演變。這意味著未來五年國際格局演化態勢總體對我有利,同時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趨于復雜,挑戰性上升。這是“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基本內涵。在這一大的背景下,《綱要》首次設立“安全發展”專篇,要求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對保障糧食、能源資源和金融安全等作出具體安排,將“安全”上升到重要高度。
二、在戰略規劃方面,雙循環是貫穿“十四五”規劃的一條主線,核心是“獨立自主+高水平開放”。
在《綱要》的概述部分之后,緊接的是“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以上三個部分既規劃了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動力,同時也是壯大內循環,實現“獨立自主”的三根支柱:科技自主,產業鏈安全和內需驅動。
首先,在外部環境挑戰性增強的背景下,關鍵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手里。下一步需要通過強化科技自主創新,解決類似芯片領域的“卡脖子”問題。為此,《綱要》提出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同時通過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其次,《綱要》明確要求“深入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堅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薄毒V要》取消了“十三五”規劃中的“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指標 ,強調“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并要求“引導產業鏈關鍵環節留在國內”,主要目標是降低可能出現的“斷供”風險。我們注意到,2020年金融機構對制造業的貸款達到此前5年之和,未來制造業、特別是高端制造業仍將是政策傾斜的重點。
第三,《綱要》要求“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這意味著未來我國要逐步減少對出口市場的依賴,進一步加大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綱要》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直接目標就是通過增加農民收入,釋放農村消費潛力,補齊農村消費短板。而“完善新型城鎮化戰略”則要實現兩個目標:一是繼續推進農村人口城鎮化,壯大消費基礎。2020年我國城鎮人口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4萬元,遠高于農村人口的1.7萬元。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我國城鎮化率(城鎮常住人口/總人口)為60%,在同等發展水平(人均GDP在1萬美元左右)國家中明顯偏低。“十四五”期間我國將進一步放開戶籍限制、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引導更多農村勞動力向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轉移,提升其勞動生產率及收入與消費水平。二是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也需要持續更新升級,這將為“拓展投資空間”提供重要推動力。
《綱要》提出,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而“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則是進一步暢通國內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大循環的關鍵所在。我們預計,下一步深化供給側改革將主要圍繞“堵點”較多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領域展開,通過加大土地、資本、勞動力、技術、數據要素的市場化配置,引導國內生產要素稟賦變化,釋放國內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夯實擴大內需基礎。
第四,《綱要》在第十二篇提出“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這意味著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絕非關起門來搞建設。這與《綱要》判斷“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相呼應,意味著未來我國將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通過國內和國際市場有效聯通,改善經濟增長中的全要素生產率。我們判斷,下一步我國對外開放的重點有兩個:一是依托我國大市場優勢,通過擴大商品進口,培育國內消費市場,帶動國內制造業轉移升級;二是進一步加大服務業開放,全面增強服務業競爭力,打造“中國服務”品牌。
三、“十四五”期間將淡化經濟增速目標,著重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與“十三五”規劃不同,《綱要》未提出下個五年的經濟增長量化指標,而是將GDP增長目標改為定性表述,即 “保持在合理區間、各年度視情提出”。這首先體現了我國經濟管理重心已從高速度轉向高質量,“不以GDP論英雄”;同時,在未來五年內外部環境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的背景下,不框定具體的量化增速目標,有利于更從容地應對各類風險挑戰,增強宏觀政策的靈活性,也有利于引導各地方、各部門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經濟發展質量上。
當然,不提目標并不意味著不要經濟增長。綜合考慮未來一段時期我國人口、資本及全要素生產率的變化趨勢,我們判斷“十四五”期間我國GDP年均增速將保持在4%至5%的中高速增長水平。這一方面將確保我國在2025年人均國民收入跨過高收入國家門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宏觀經濟在穩增長、調結構和防風險之間達到綜合平衡,為切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提供較為充裕的政策空間。
(本文作者介紹: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博士,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
責任編輯:趙思遠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