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東方金誠 王青 馮琳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1月CPI同比-0.3%,前值0.2%,上年同期5.4%;1月PPI同比0.3%,前值-0.4%,上年同期0.1%。
基本觀點:
1月CPI環比漲幅擴大到1.0%,主要由食品價格帶動,符合節前的季節性規律,不具有可持續性;1月CPI同比漲幅再度回落到小幅通縮狀態,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首先是春節錯月效應對1月食品價格同比漲幅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其次是近期局部地區出現聚集性疫情,部分商品特別是服務價格走勢均不同程度受到影響,疊加上年高基數,1月非食品價格同比負增長0.8%。
PPI方面,1月冷冬疊加春節臨近,項目工程需求走弱,國內工業品價格上漲動能略緩,但因能源和鐵礦石價格漲勢強勁、春節假期前生活資料價格季節性走高,當月PPI環比延續較快上漲,同比漲幅則實現疫情爆發以來的首度轉正。
展望2月,春節效應會繼續帶動 CPI環比保持一定幅度的上漲,而受上年基數偏高影響,CPI同比出現正增長的可能性較小。我們判斷,3月之后CPI將恢復較為穩定的同比正增長,全年物價走勢整體將處于溫和狀態。預計2月PPI環比漲幅將進一步放緩,但在基數走低帶動下,同比漲幅有望小幅加快;預計全年PPI同比會達到2.0%左右,全年走勢為“先升后緩”。
具體分析如下:
一、1月CPI走勢有兩個主要特征:一是環比漲幅擴大到1.0%,這主要由食品價格帶動,符合節前的季節性規律,不具有可持續性。二是CPI同比漲幅再度回落到小幅通縮狀態,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首先是春節錯月,對1月食品價格同比漲幅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其次是近期局部地區出現聚集性疫情,部分商品特別是服務價格走勢均不同程度受到影響,疊加上年高基數,1月非食品價格同比負增長0.8%。
食品價格方面,1月食品價格環比大幅上漲,主要是受節前季節性因素推動,但1月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6%,繼續處于去年四季度以來的低位波動狀態。其中,1月鮮菜價格環比和同比漲幅明顯,是帶動食品價格同比走高的主要原因;不過,上年高基數對豬肉價格同比漲幅形成較大的下行壓力,也在較大程度上抑制了當月食品價格漲幅。
受部分地區出現降溫及雨雪天氣影響,1月鮮菜生產儲運成本增加,價格環比大幅上漲19.0%,這帶動鮮菜價格同比漲幅顯著擴大至10.9%,成為拉動當月食品CPI的主要因素。其次,由于產蛋雞存欄有所下降,加之疫情影響部分地區雞蛋外銷,1月雞蛋價格環比上漲11.1%,同比漲幅則由負轉正。不過,盡管受節前消費需求增加、飼料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豬肉價格環比上漲5.6%,但在上年同期基數走高作用下,1月豬肉價格同比降幅擴大,成為抑制食品CPI漲幅的主要原因。另外,節日臨近也帶動1月鮮果價格有所上行,但同樣是受上年同期高基數影響,當月鮮果價格同比漲幅明顯回落。
整體上看,1月食品價格環比上漲4.1%,主要是受節前季節性因素推動,不具有可持續性;1月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6%,漲幅比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繼續處于去年四季度以來的低位波動狀態。
非食品價格方面,近期部分地區出現聚集性疫情,對服務消費價格走勢帶來一定影響,加之上年基數偏高,1月非食品價格同比出現較大幅度的負增長;深層次原因是當前消費動力仍然較弱。
1月份河北、東北地區出現聚集性疫情,全國防疫措施收緊,居民出行及一些接觸式消費及服務均受到影響,對相關商品和服務價格走勢形成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此外,去年1月份恰逢春節,且疫情影響還未顯現,一些商品和服務價格上漲較多,高基數也對今年1月食品之外的商品和服務價格同比形成較大下行壓力。由此,1月服務價格同比降至-0.7%,非食品價格同比降至-0.8%。在1月食品價格同比小幅走高的背景下,包括服務價格在內的非食品價格走弱成為當月CPI重返通縮的主要原因。
從根本上看,伴隨疫情影響周期拉長,居民消費心理仍然謹慎,衣著、居住等諸多消費需求不足問題較為突出,價格持續處于低迷狀態。這表明盡管近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服務消費數據趨于改善,但消費市場供需平衡狀況尚未發生明顯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1月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為-0.3%,再創2013年有歷史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主要是春節錯月背景下,當月服務價格同比下滑較大。我們判斷,伴隨短期影響退去,以及疫情穩定控制后服務消費升溫,核心CPI同比有望較快回到正向區間,但能否擺脫低迷狀態將主要取決于2021年經濟增長動能。
二、1月冷冬疊加春節臨近,項目工程需求走弱,國內工業品價格上漲動能略緩,但因能源和鐵礦石價格漲勢強勁、春節假期前生活資料價格季節性走高,當月PPI環比延續較快上漲,同比漲幅則實現疫情爆發以來的首度轉正。
1月PPI走勢延續了去年11月以來環比漲勢較強、同比大幅改善的趨勢。當月PPI環比上漲1.0%,漲幅略低于前值1.1%,為2017年以來PPI環比漲幅的次高水平;在邊際漲價動能帶動下,當月PPI同比上漲0.3%,為疫情爆發以來首度轉正,這一漲幅較前值改善0.7個百分點——改善幅度弱于上月的1.1個百分點,這主要受翹尾因素下降拖累(1月翹尾因素為-0.4個百分點,低于前值0.0個百分點)。
分大類來看,1月生產資料PPI環比上漲1.2%,漲幅略低于前值1.4%;同比漲幅轉正至0.5%,較上月改善1.0個百分點。從各分項表現來看,1月生產資料PPI呈現出明顯的上游漲價動能強于中游、中游強于下游的特點。其一,從上游原材料價格來看,盡管歐美主要經濟體疫苗接種進程慢于預期、新冠變異毒株的傳播力增強,導致疫情預期惡化,但因“藍營橫掃”令拜登政府大規模財政刺激政策落地的希望加大,提振原油需求預期,加之OPEC+整體減產規模擴大,1月油價延續漲勢。隨著春節前鋼廠補庫存進入尾聲,需求力量減弱,1月鐵礦石價格沖高回落,但回落幅度較小,均值仍高于上月。在冷冬以及工業生產穩定增長帶動下,1月居民取暖用電和工業用電需求大幅增加,提振煤炭價格持續上揚。
其二,從國內工業品價格來看,1月冷冬疊加春節臨近,項目工程需求走弱,工業品價格上漲動能趨弱,其中,螺紋鋼價格環比漲幅放緩,水泥、玻璃等建材價格則持續走低。由此,在生產資料各分項中,1月上游采掘工業PPI環比漲勢明顯增強,中下游原材料工業和加工工業PPI環比漲幅有所回落;同比漲幅則均高于上月,其中,原材料工業PPI同比改善幅度最大。
生活資料方面,主因春節假期即將來臨提振消費需求,1月生活資料PPI季節性上漲,環比漲幅為0.2%,略高于前值0.1%。各分項中,必需品邊際漲價動能強于可選消費品——食品和一般日用品類PPI環比漲幅有所加快,耐用消費品PPI環比跌幅小幅收斂,衣著類PPI環比跌幅與上月持平。1月生活資料PPI同比下跌0.2%,各分項中,除耐用消費品PPI同比跌幅與上月持平外,其他分項PPI同比均有所改善,尤以食品類PPI同比改善幅度最大,與近期食品CPI加速上漲相一致。整體上看,1月非食品價格漲價動能依然偏弱,其中可選消費品價格漲勢尤為低迷,折射出當前終端消費不振。同時,在中上游價格普漲的情況下,下游價格跟漲乏力,難以將漲價壓力向終端消費轉移,提示關注對下游行業利潤的擠壓。
二、短期內物價將繼續處于上行態勢,2月PPI同比漲幅有望加速,而CPI同比轉正可能性較小。其后,伴隨高基數效應減弱,經濟修復動能增強,CPI和PPI同比漲幅將聯袂上揚,但今年出現高通脹的風險不大。
展望2月,春節效應會繼續帶動 CPI環比保持一定幅度的上漲,但“就地過年”將在短期內影響居民消費需求,進而減弱價格上漲動能,加之上年同期基數仍然偏高,2月CPI同比出現正增長的可能性較小。不過從3月份起,伴隨高基數效應消退,國內經濟修復進程持續推進,CPI同比有望進入一個較為穩定的上升過程,5月有可能達到2.5%左右,隨后將出現一個較為穩定的波動過程,預計全年CPI漲幅有望達到2.0%左右。其中,2021年豬肉價格下行將對CPI漲幅起到明顯的抑制作用,而核心CPI同比回正后大幅上揚的可能性不大——其背后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本輪逆周期調節力度較為溫和,今年因前期貨幣投放加快而大幅推高通脹的可能性很小。我們判斷,2021年CPI漲幅將繼續處于3.0%的控制目標(預計今年兩會將恢復這一控制目標)之內。這意味著通脹因素不會成為今年宏觀經濟的焦點所在,也不會對央行貨幣政策實施帶來明顯掣肘。
PPI方面,進入2月后,供需兩側積極因素推動油價進一步走高,鐵礦石價格也在1月回落后重拾升勢,上游原材料價格延續上漲。但另一方面,今年春節假期完整落于2月,項目建設和工業生產活動暫緩將對國內工業品價格上漲造成拖累。從高頻數據來看,2月以來,鋼材價格在近期相對低位小幅波動,水泥和玻璃等建材價格持續走低,預計2月工業品價格整體漲勢將進一步放緩。此外,春節期間疫情防控升級、“就地過年”政策對消費的負面影響大于生產,這將對生活資料PPI上漲形成拖累。由此,預計2月PPI環比漲幅將進一步放緩,但在基數走低拉動下,同比漲幅有望小幅加快。
展望全年,全球GDP增速有望反彈至5.5%(上年估計為-3.5%),這將帶動RJ/CRB商品價格指數所反映的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出現較大幅度的上漲,其中國際原油價格低位回升最具代表性。“PPI看油”,即國內PPI同比走勢與國際原油價格密切相關,加之2021年國內經濟增速上揚后,工業品需求擴張也將帶動PPI環比延續2020年5月以來的整體正增局面,預計全年PPI同比會達到2.0%左右,全年走勢為“先升后緩”,年末同比有望接近2.5%,整體處于溫和水平。2021年PPI同比轉正后難現大幅上漲,主要原因是全球及國內經濟增長具有低位反彈性質,對大宗商品價格推升潛力有限——我們預計,2021年RJ/CRB商品價格指數仍難以回到疫情前一年的平均水平。
(本文作者介紹: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博士,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
責任編輯:趙思遠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