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本文作者:顏色(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北京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副所長)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巨大沖擊,各國通過宏觀政策進行調控,雖然中國的貨幣政策從6月份以后逐步正常化,但是2020年底甚至到春節之前,全球流動性相對來說都是比較寬松的。”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顏色表示。
顏色預計,隨著疫情防控逐步見效、經濟穩步回升、宏觀杠桿率顯著上升,明年各項政策要逐步回歸正常化。但是政策如何回歸正常、采取何種步驟,尚需要嚴謹精確評估并相機抉擇,不會一步到位收緊。
“財政政策明年將回歸,速度要快于貨幣政策”,他認為,“明年的財政支出會以穩為主,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和公共衛生建設等方面持續投入財政資金。明年的赤字率或將回歸到3%左右,地方政府專項債或將穩中略降。”
01
黑天鵝事件下的宏觀政策
我們看到過去這段時間,跟此前的情況有很大的差別。這是美國GDP的波動率,其實在更早期的時候,美國經濟的波動很大,但是從80年代末到2008年左右,其實是有一段歲月靜好的時期。這段時間的宏觀經濟運行非常平穩,風險也很低。主要受益于兩點,一是冷戰結束,二是這段時間內發生了比較大的技術革命,如互聯網革命等。還有很重要的因素是全球化,尤其是美國跟中國在經濟方面的深入合作。所以,這段時間即使有一些沖擊都沒有對經濟造成很大的影響。
2008年之后,我們發現情況有很大的變化。從全球來看,基本上過兩年就有一個黑天鵝事件,主要是金融危機之后各種技術紅利在收縮,全要素生產率(TFP)的增速在下降,以及前期貨幣政策的過度擴張導致風險加劇,使得經濟長期處于低增長、低利率、低通脹,但是高債務的陷阱。這種情況越來越嚴重,似乎進入了還沒走出上一個危機時期寬松的貨幣政策影響,又進入下一個危機的循環。
宏觀調控政策被迫長期使用零利率負利率、量化寬松等非常規操作,似乎“非常規貨幣政策正在常規化”,導致資產通脹和商品通縮并存。比如說美國這次寬松,疫情期間美股漲得很厲害,美國房債漲得很厲害,但同時也與商品通縮的情況并存。這種情況就導致以鄰為壑,部分國家開始把經濟矛盾更多歸結到游戲規則、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上,全球風險已經不限于經濟領域,如地緣政治領域風險也有所增加。
遇到危機,美國就采用這種寬松的貨幣政策,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目標利率迅速降到“零利率”(指美聯儲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區間維持在0~0.25%的超低水平)。今年疫情期間美聯儲的目標利率也降為“零利率”。事實上這次疫情期間,美聯儲的擴表比以前大得多。
以中國為例,其實我們的經濟也一次又一次不可避免地受到黑天鵝事件的沖擊。比如說,在2015年“811匯改”之后經歷了低迷和系統性風險,從2016年樂觀起來,到2017年經濟非常好了,但是第一次去杠桿,我認為去杠桿有一些過度,對經濟和金融市場造成了很大的沖擊。2018年下半年開始政策有一些轉變,又開始樂觀起來,但是2019年又出現第二次黑天鵝事件,中美原計劃在5月份的時候達成協議,結果沒有達成。再之后中美關系逐漸改善,到2020年1月中美簽訂了階段協議,這應該是樂觀的事情,但是遭遇了第三次黑天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這次沖擊得太厲害了。我們面對的情況是世界不確定性越來越上升。
02
疫情沖擊全球經濟
說到疫情,千萬不要以為疫情已經過去了。我們看到美國的疫情,現在每天增加26萬例。中國相對而言還比較好,當然防控疫情我們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秋冬季的時候,我們始終有零散案例出現,外防輸入的壓力非常大。疫苗進展現在比較順利,但是始終無法保證強制接種。由于疫情的壓力在明年持續存在,所有經濟和政策的研判當中都不能過度樂觀,要非常審慎。
我們知道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了非常大的沖擊。IMF的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可能會萎縮4.9%,發達國家沖擊更大。但中國是一枝獨秀,IMF預測中國經濟將增長1.9%,我們認為可能要達到2.3%以上,因為我們四季度表現會非常好,一枝獨秀地增長。
疫情的沖擊如此之大,面對疫情,最快速的經濟政策就是貨幣政策。以美國為例,財政政策要國會通過會非常緩慢,美國的第五次刺激計劃主要是財政政策,拖了很久,可能要等到拜登上臺以后才行。應對疫情的全球貨幣寬松可能至少持續到2023年,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將會穩定在0.1%左右。
新冠疫情還對全球貿易造成影響。以美國從中國的進口為例,在中美貿易摩擦期間,美國從中國的進口出現大幅下降。從2020年4月份開始,中國重新成為美國第一大貿易伙伴,雖然從數值上來看沒有回到歷史高位,但是美國從別的國家進口卻有下降,所以中國在美國貿易伙伴當中的所占比重又達到歷史新高。中國在這個過程中作為全球的制造業基地,為全球的抗疫工作生產各種產品。
出口作為一個巨大的推動,導致今年經濟很快要回升到正常的軌道。我們知道,一季度經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同比下降了6.8%。這是史無前例的下降,二季度迅速回升到3.2%,三季度到4.9%,四季度按現在了解的情況同比增速預計會超過6%,這是一個非常強勁的回升。其中最大的一個推動力就是出口,出口又帶動整個制造業的生產回升,消費也在穩步回升,所以今年中國經濟是一枝獨秀。
為什么我們能迅速回升?我認為貨幣政策承擔了非常主要的維穩功能。今年1月底暴發疫情,到5月20號才開兩會,期間財政的盤子定不下來,從2月份到5月底,有4個月是靠貨幣政策維穩為主。我們做的事情跟美國的工具都差不多,但是力度有很大的差異,美國把利率調到0~0.25%,我們從頭到尾只降了30個基點的政策利率,我們非常審慎。事實上如果用一個簡單的比喻來說今年的貨幣政策是松,但沒有太松,利率其實就降了30個基點。我們的特點是信貸和流動性非常寬松,量上寬松。央行通過逆回購、MLF、降準與再貸款再貼現向市場注入近6萬億元流動性,還有三次降準。
如果政策利率基本保持不變,市場流動性很足,會導致市場利率大幅降低,結果就是市場利率嚴重偏離政策性利率。金融機構不需要到銀行拿錢,市場上錢便宜得多。2020年4月份的時候央行還是2.2%,市場利率只有1%左右了,可以看到市場的回購利率是嚴重偏離央行提供的7天回購利率,這個情況是非常失常的。
從6月份以后,因為“兩會”開過了,財政政策開始發力,今年赤字率目標一下提升至3.6%以上,發行了1萬億的特別國債,專項債比去年增加了1.6萬億。可以看到,今年的債券發行相較去年有大幅度的提升,尤其是6月份以后。所以大量的債券發行導致市場流動性相對偏緊,6月份以后貨幣政策逐漸正常化。總體來說,雖然貨幣政策從6月份以后逐步正常化,但是到今年年底甚至春節之前,流動性相對來說都是比較寬松的。
03
明年政策漸進回歸
明年政策的關鍵詞就是漸進回歸。我們需要回歸,今年這么寬松,疫情防控總體往好的方向發展,經濟穩步回升,宏觀杠桿率顯著上升。比如宏觀杠桿率,疫情期間實體經濟,非金融部門,居民的杠桿率都有比較顯著的上升。這種情況不可能長期延續,肯定要回歸。正如近日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講,明年的政策是漸進回歸。
為什么?一是疫情的壓力依然存在;二是全球經濟可能長期低迷,明年同比增速反彈了,但是由于基數效應,從總量來說要回到正常,起碼要到2022年或2023年,所以全球經濟低迷,長遠來說對中國的經濟是有影響的;三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超預期的寬松貨幣政策,使得西方國家在某一時間點可能出現劇烈調整,因為業績無法支持股價,會對我們的金融市場造成輸入性沖擊;四是匯率的問題,中美國債利差已經達到歷史新高——60個基點,就是因為我們降息降得少,美國降息降得多。所以,我們的國債收益率高于美國,導致大量資本內流,人民幣匯率不停往上走,這對我們出口造成很大的壓力。
并不是人民幣越升值越好,我們的出口壓力非常大,今年的出口情況是產業很不平均,跟疫情相關的出口非常好,但有一些行業的出口依然存在壓力。所以并不希望匯率持續升值,因為沒必要過快的收緊政策。對于明年貨幣政策與市場核心的預測,我認為明年全年都不會加息,跟大家相關的LPR利率明年可能會全年保持不變。到二季度有一個自然收緊的信貸和流動性。什么是自然收緊?有一些優惠政策不再延續了,但是并不會特意收緊一些什么,我覺得就是常態化。
下半年可能經濟增長壓力會略有加大,可能會有寬松一點的流動性和信用。很多人認為明年社融見頂了,我認為明年全年社融規模增速依然會保持在12%以上。匯率可能還有進一步升值的空間,到明年一季度末,還會有一波升值,可能會升到6.2-6.3,我還是比較保守的,我認為很難到6左右。再比如今年市場很關注永煤事件,過高的收益率不利于化解信用債的問題。我認為在溫和的貨幣政策的情況下,十年國債收益率或難以突破6.5%。總體上,雖然不會像今年的股市這么火,但是權益市場依然有很多的機會。
(本文作者介紹:作為北大工商管理教育的主體,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是亞太地區最優秀的商學院之一。)
責任編輯:潘翹楚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