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汪濤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到2035年的遠景目標和十四五規劃(2021-25年)的相關要點。中央關于制定十四五規劃建議的全文應會在未來一周公布,而十四五規劃的詳細完整內容預計將在明年3月的全國人大會議上正式批準公布。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中國要“基本實現現代化”,包括人均GDP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關鍵核心技術要實現重大突破、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另一方面,十四五規劃的主要目標和宏觀主題基本符合我們此前的預期。新的五年規劃將更關注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和結構更加優化,同時將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面臨更多挑戰,進一步淡化或設定較低更靈活的增長目標
本次會議并未提及到2025年要實現的具體經濟增長目標。如我們此前所述,在外部環境更具挑戰性、經濟潛在增長率放緩的背景下,我們預計新的五年規劃將進一步淡化或設定較低且更為靈活的GDP增長目標(5%左右)。不過,我們仍預計政府可能會設定一個較高的新增城鎮就業目標,如在2021-2025年間增加5000萬。會議提出要實現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包括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綠色轉型成效顯著、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等。
將科技和創新作為核心支撐,產業優化升級有望提速
如我們預期,十四五規劃要求堅持創新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我們預計十四五規劃將提高研發(到2025年達GDP的3%)、科技和教育等方面的支出。鑒于科技領域面臨的限制可能增多,預計中國會計劃加大在基礎研究、前沿科技領域研究和存在瓶頸的技術攻堅方面的投入。雖然會議并未直接提及“中國制造2025”,但會議仍將升級產業結構、建設制造強國等作為重要目標,進一步推進數字化轉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對后者而言,十四五規劃可能會加大對包括5G網絡、人工智能和數據中心在內的“新基建”投資。
“雙循環”強調提振內需,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
不出意料,十四五規劃將“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作為未來5年的核心戰略,并著重強調了提振內需(“國內大循環為主體”)。面對外部挑戰和脫鉤壓力,中國還計劃繼續推進對外開放和“一帶一路”戰略。值得注意的是,會議提出在產權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要取得“重大進展”。我們認為這意味著政府將進一步通過放松戶籍限制和土地改革來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并將增強知識產權保護,培育中小微企業就業,改善公共服務,持續推進基建投資(如交通、公共設施、醫療、水利項目等),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國企改革。
會議強調了綠色發展和降低碳排放
中國在不久前宣布將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與之對應,五中全會也要求到2035年在碳排放領域取得顯著進展(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在十四五規劃中,我們預計中國將設定更為嚴格的環保和排污標準,包括繼續提高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以及進一步降低單位GDP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量。與之對應,相關的環保設備、服務和投資可能會持續快速增長、超過其他公共投資領域。
(本文作者介紹: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