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張虎成
這個系列我要講的內容,實際上是非常多的,但力求由淺入深,從面到點,內容是虎哥這幾年對軍工產業深度學習研究,無數次的不恥下問,加上我們在投資實踐中整理出的內部培訓教材。虎哥為什么要辛苦的做這個系列的視頻?因為經常有人問,你有什么好的投資機會?我可以非常鄭重的告訴大家,軍工產業就是最好的投資機會之一!
一:什么是軍民融合?
2015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和解放軍代表團在一起交流,第一次明確提出要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從此,軍民融合就成為一個熱詞,現在工信部有軍民融合推進司,國防科工局有軍民融合辦,軍委戰略規劃部里有軍民融合局,科技委里面有軍民融合與成果轉化辦公室。
那什么是軍民融合?這并不是一個新詞,中國古代歷史上,那些鎮守邊疆兵農合一的將士,和平時期搞瓜田李下男耕女織,戰爭時候,提槍上馬沖鋒殺敵,保家衛國,這就是軍民融合。說到這兒,你是否想起今天的中國還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組織,就是扮演這種角色——新疆建設兵團!軍民融合從字面理解,非常的簡單:代表國防力量的軍隊體系和代表地方群眾的融合,軍隊和地方由于各自承擔不同的目標任務,不同的管理體系,盡管在某些地方也有交際,但都是淺層次的交際,由此導致的最現實也是最大的問題那就是資源的重疊和浪費!比如機場有軍用和民用,軍用機場民營飛機不得靠近的,民用機場也不會給軍機提供起降、加油等服務。在軍民未融合的背景下,這類基礎設施建設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人力、物力,這種重復建設就是一種非常大的資源浪費。當然我只是舉一個讓你好理解的例子,如果你認為這就是軍民融合,那可就沒有高度了!引用國防大學國防經濟研究中心郭瑞鵬研究員的觀點:從國家宏觀層面來說,“軍”指的是國防建設,而“民”指的是經濟建設;從中觀層面來說,“軍”指的是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某些重要領域,比如說武器裝備的研發,軍隊的人才教育,軍隊的后勤保障,這個“民”指的是與國防和軍隊建設緊密相關的那些民用領域,比如說和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密切相關的領域,就是國家的科技和工業體系的建設,和軍隊人才培養緊密相關的就是整個國家的教育體系;從微觀的層面來說,對企業而言,“軍”指的就是軍品或者軍用市場還有軍用資源,“民”指的就是民品、民用資源還有民用市場。
二、軍民融合對于未來發展的重要性
我說軍民融合和你我未來的發展息息相關,你肯定不相信!不過沒有關系,虎哥專治各種不服。1991年蘇聯解體,解體的原因有政治的也有經濟的,政治的原因我不想多講,經濟上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和美國佬搞軍事競賽,被美國佬拖垮了經濟。那美國為什么沒垮,相反還得到快速的發展?其中之奧妙就在于美國很早就實行了軍民融合,大家記得我有一期節目講IBM,美國上世紀的經濟大蕭條之后,IBM從一家做磅秤的轉型為國際商業機器公司,很長很長時間里,IBM一直都是美國軍方和航空航天系統的非常緊密的合作伙伴,IBM就是個民營企業,怎么進入軍方體系的?有沒有受到甲方也就是軍方的歧視呢?沒有,美國設計出符合人類發展進步的制度和機制,只要你有好的技術,我就和你合作,由此讓民用技術和軍用技術之間實現了無縫對接,無縫的轉移。先進的民用技術很容易就被軍事國防市場采用,先進的軍用技術也很容易轉化到民用市場。咱們現在坐的飛機,主要就是法國的空客和美國的波音,波音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民用飛機制造商,也是世界排名前十的軍工企業。和平年代,他們的產品就以民用飛機為主,一旦發生戰爭,飛出來的就是一架架的戰斗機,這就是軍民融合。反觀我們的蘇聯老大哥,一直走的是僵硬的軍民對立的路線,在這種管理體制下,軍用技術很難走向民用市場,民用市場的先進技術,也被以保密、國防安全等等看似十分合理的理由,實際上是被這些既得利益或者是思維僵化的人阻擋在軍用序列之外。這樣的機制和美國人搞軍事競賽,就像炒股,美國人的成本是1塊,蘇聯人的成本是2塊,隨著時間推移,美國人的成本在不斷的降低,而蘇聯人的成本還在不斷提升,你說怎么競爭?其實像波音這樣的企業中國也有,比如虎哥老家的湖北第二汽車制造廠,和平年代,它就是生產汽車;一旦發生戰爭,開出來的就是裝甲車坦克。比如高德紅外即可以生產普通的紅外熱像儀,也可以配套空軍的機載、導彈還有海軍的艦載偵查設備,還有湖南的三一重工,可生產工程機械,也可以研制軍用裝備,但中國這樣的軍民融合的企業還是太少了。
三、軍民融合要融合什么?
第一是融合思想。思想上的融合是最重要的,軍隊和地方都要有大局意識,關注國家的未來,不能因為各自利益而在融合的過程中打折扣,任何有這類想法的人都是中華民族歷史的罪人!
第二是理念上的融合。融合的過程肯定有困難,有障礙,有分歧,有風險,但必須要以民族大義國家的未來為宗旨,只有目標一致才能建立彼此的信任。在這一點,我們要學習一個國家,雖然在國土上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國,但卻是全世界公認的強國,強在什么地方?就是軍民融合的理念,軍民之間的融合,軍用市場作為技術創新的驅動,一旦技術成熟便立刻分享給民用市場,帶來經濟的紅利,這個國家就是以色列。
第三是技術上的融合。前面說了軍用尖端技術轉為民用,其實民間也有很多技術可以吸納轉為軍用。一方面,軍隊與市場接觸的比較少,很多軍工企業固守自封,并未主動了解和吸納民用已經充分發展的高科技技術;另一方面,中國軍隊近90年的發展,在技術裝備領域有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是要適應現代化的戰爭,必須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信息化技術,這類技術在民營企業已經得到了很好的發展,那么將這類技術吸納轉化成軍用,就能有效的提升軍隊的防御和作戰能力,從而提升國家整體的國防軍事實力。
第四是市場的融合。我們的國防科研成果的轉化率只有15%左右,遠遠低于西方發達國家的60%左右的水平,目前我們十二大軍工集團外部的配套率只有13%。說明什么?行業封閉,競爭不充分,導致市場需求無法得到有效滿足。除了國防軍事技術,還有教育、社會服務尤其是軍方的后勤保障、醫療衛生、住房、供暖供電等等商業服務;還有國防的動員、應急和公共安全,包括海洋的開發、海洋的空間信息,這些領域都可以建立共享和協作的市場機制。
第五是人才的融合。因為技術、市場最終都是靠人來驅動的。目前中國民營高科技企業的數量已經超過了10萬家,專利技術創新占到了每年總成果的70%比例,但是獲得“武器裝備研發生產許可證”的企業數量,民營企業到目前為止也就是1000家左右,占全國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的1%。這意味著什么?市場的封閉,導致著我們99%的高新技術企業,這些民營企業并沒有參與到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隊伍中來,那么存在著大量的人力資源浪費的情況。
四、軍民融合怎么融合?
給大家講一個故事,美國上一任的國防部部長叫阿什頓·卡特,2014年被奧巴馬提名為國防部長,他也是一位物理學家。卡特在硅谷起家,所以他對硅谷高新技術的發展非常了解,他上任之后就到硅谷進行一個專題演講,主題是《重新鏈接五角大樓》。他認為國防部對硅谷的高新技術已經不是特別了解,現在需要重新鏈接,如何鏈接五角大樓呢?他提出了兩點舉措:第一個舉措,國防部每年派出一個團隊到硅谷各個企業去任職,任職時間兩年,一年時間用來充分了解硅谷的這些商業技術,一年時間把這些先進的技術拿到軍隊內部來搞實驗。美國為了加速它的“民轉軍”,真是沖到了市場的最前線;第二個舉措,國防部出資,給那些有創新想法的中小企業,以資金的支持。
為什么美國推行軍民融合力度如此之大?一句話,能花小錢辦大事!舉個例子:掌握衛星研發制造技術的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航天五院、八院和中國科學院上海小衛星工程中心。那么研發設計一顆北斗衛星,五院要花費10億元人民幣,因為國有企業嘛!中科院上海小衛星工程中心2億元人民幣就能做出來,這就是競爭!等我們詳盡的咨詢業內專家后,了解到美國的私營企業1到1.5億元人民幣就能做出來,而且還能有30%的凈利潤,這就是充分的競爭!
我們現在提軍民融合,主要的思路和理念還在很低的層次,什么“軍轉民”,就是把軍用的技術轉民用;“民參軍”,就是民營企業、民營資本、民用技術進入軍工行業。再看看美國,它的國防部和商務部統計的關鍵技術需求清單重疊率達到了85%,意味著85%的技術既可以為軍所用,也可以為民所用,軍民通用。美國早已認識到冷戰時期那種“先軍后民”、或者是“軍轉民”、“民參軍”這樣的發展戰略已經完全不能適應新的形勢需要了。所以怎么融合?學習借鑒美國、以色列、日本的先進制度和技術;并且同時加快立法,要從政策法規、制度機制、行業標準上來為軍民融合戰略作保障,明確軍隊、地方、企業,各方在軍民融合中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同時在技術研發上,注重軍民技術的通用性,避免資源浪費,國防和軍隊建設要逐步的對民營企業開放,軍隊要通過吸納民用技術完善自身技術體系,軍民相互取長補短,融合發展。另外,軍民融合的理念也不僅僅是狹義的國防科技,前面已經介紹過,還包括軍隊的教育,人才的培養,軍隊的后勤保障,國防的動員,這是要建立一個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深度融合的格局。
(本文作者介紹:優選控股創始人;財經視頻節目《虎成論金》主講人;新華社2014中國經濟人物)
責任編輯:陳鑫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