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李奇霖、張德禮
9月官方PMI數據很好,無論是從制造業PMI、非制造業PMI和綜合PMI這三個總指數,還是各個分項指數來看,都是這樣。拖累8月制造業PMI的生產指數,9月也再次回升到今年以來的次高點,供需兩端都顯示經濟復蘇的趨勢延續。
高頻的生產指標,比如全國高爐開工率、汽車輪胎半鋼胎開工率,在9月后一兩周有些轉弱。但9月總的生產,相比于8月繼續好轉,和制造業生產有關的指標都在回升,采購量指數從51.7提高到53.6,原材料庫存指數從47.3提高到48.5,生產指數也從53.5提高到54.0。
這也容易理解。第一,統計局領導在解讀8月PMI數據時稱,部分企業反映受暴雨影響,原材料采購周期拉長、市場訂單減少、企業生產有所回落,而洪災已經過去,對9月生產的拖累沒有了。第二,無論是內需還是外需,無論是制造業的還是非制造業的,都很強勁,自然也會帶動生產。第三,9月是傳統的生產旺季。
9月工業增加值同比,預計會在8月5.6%的基礎上,繼續抬升。原因有兩點,一是去年是建國70周年,國慶大慶前不少省市限產,使得今年9月的工業生產有低基數。二是去年8月和9月的工作日分別有22天、20天,今年8月和9月的工作日分別為21天、22天,也就是說今年8月和9月,工作日數分別比去年同期少1天、多2天,工作日天數的差異會體現在同比數據上。
再來看需求端的數據。內需方面,制造業PMI新訂單指數從52.0回升到52.8,非制造業PMI新訂單指數從52.3回升到54.0。外需方面,制造業PMI新出口訂單指數從49.1回升到50.8,非制造業PMI新出口訂單指數從45.1回升到49.1。四個分項指數都有明顯提高,制造業PMI新出口訂單指數還是今年首次回到50這一榮枯線上,創下2018年6月以來的新高。
往后看,至少在今年年內,需求還會繼續強勁:
一是8月開始,國內服務消費加快恢復。由于不方便出國旅行,國慶期間不少國內熱門景點的門票已經售罄,也預示著后續月份的消費不會差;
二是歐美經濟恢復的節奏,是消費快于生產,這跟中國剛好相反,9月以來歐美疫情二次復發,會擴大它們的供需缺口,這會繼續拉動中國的出口;
三是基建投資,盡管面臨財政資金被剛性支出擠占、缺少好的項目來對接專項債等問題,但前期密集發行的專項債,也會對后續月份的基建投資形成支撐。單月同比增速不會很高,但在經歷7月和8月的連續下滑后,我們認為會轉頭向上。
四是制造業投資增速回升是確定的。需求好轉能夠改善預期,加之前8個月累計同比-8.1%,這樣低的增速很難持續。
各個終端需求指標中,地產投資的不確定相對大一點,在融資收緊后市場對它的持續性也很關注。“345”融資規則出臺后土地市場迅速降溫,但近年新開工面積占施工面積比例在20%-25%,能夠產生實物投資進而創造GDP的建安投資關鍵看存量項目。從領先滯后關系看,竣工周期短期不會結束,建安投資大幅下滑的概率也很小。
9月官方PMI數據,除了供需之外,還有兩點值得關注。
一是價格指標走弱。4個價格相關的PMI分項指數,除制造業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從58.3上升到58.5之外,其余3個都是下滑的。這主要是因為生產比需求擴張得更快,而原油等國際大宗9月也出現降價,加之當前的工業品實際庫存仍處在高位,因此產成品的銷售價格走弱。
二是小型企業PMI,時隔3個月再次回到50這一榮枯線上。小型企業PMI受關注,原因是它反映了中國廣大小型企業的生存情況,涉及到就業等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尤其是中小企業,是今年宏觀調控的重點工作之一。前期各類紓困政策逐步見效,以及終端需求好轉,都帶動小型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好轉。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大型、中型和小型三種規模的企業中,小型企業PMI的波動是最大的,這可能和官方PMI調查樣本企業以大中型的央企、國企為主,小型企業樣本占比少有關。因此,后續需要關注小型企業PMI好轉的持續性,因為小型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是影響政策變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總的來看,至少在今年年內,終端需求都不會太差。有了需求,生產自然也會跟上,復蘇的趨勢還會延續。但現在從業人員指數仍持續低于榮枯線,小型企業PMI能否持續高于榮枯線也還需要觀察,各類保市場主體、穩就業的政策,短期都不宜過快退出。
(本文作者介紹: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
責任編輯:張譯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