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李德林
“連續2天調整,牛市還在嗎?”那位總是關心牛市的巨富老板一大早又在問,我有點納悶,問他是不是票倉里的100股又開始冒綠光了。哥們一聲長嘆:見證歷史都能綠帽子橫飛啊。震蕩的A股還有牛市嗎?牛市結束了嗎?
數據會說話。牛市怎么來的?第一要素就是資金,當然還有諸如基本面、宏觀經濟等等因素的綜合刺激。現在GDP變成負數,上市公司大面積業績滑坡,疫情雖然階段性得到防控,全球的疫情還沒有出現拐點,那么經濟復蘇只是一個夢想。
現在的行情唯一的推動力量就是資金。資金推動有資金推動的規律,我在尺度APP上跟大家分享過,當名義GDP的增速跟廣義貨幣M2出現剪刀差,當M2的增速超過GDP增速一段時間后,形成一個剪刀差的貨幣敞口,那么牛市就來了。
從有統計數據的1995年開始,1996年M2增速開始超過GDP增速,當時GDP由24%一路下滑到1998年3月的6%,而M2增速盡管也從28.5%一路下滑,可是增速一直高于GDP。1996年到1997年兩年之間出現了3倍的牛市。
可是隨著國家的貨幣緊縮政策,牛市終結,到1998年股市一直處于震蕩狀態。隨著貨幣政策變化,從1998年6月開始,GDP繼續下行的過程中貨幣政策開始放松,直到1999年爆發了著名的5.19行情,風險敞口在互聯網的風潮中將行情推到了極致。2007年那一輪牛市除了股權分置改革的制度紅利,貨幣因素同樣不可忽視。到2007年12月,GDP的增速已經超越M2的增速,形成了巨大的剪刀差,貨幣開始收緊,牛市結束。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全球開始貨幣放水,中國推行了4萬億的救市措施,GDP依然處于頹勢,M2的增速超過GDP,再次出現巨大貨幣敞口,股指從1700點附近飆升到3500點。到了2014年,GDP喊出了保8的口號,M2的增速拉升到13%左右,2015年出現了短暫的牛市,那一次數萬億的杠桿資金抽離,令牛市夭折。
到2018年,政府開始去杠桿,收縮流動性,GDP的增速高于M2,熊市開始出現。2019年底,穩經濟成了政府的重中之重,去杠桿開始退后,加之疫情因素疊加,GDP出現斷崖式下跌,現在GDP在正負之間掙扎,而M2的增速已經拉升到11%以上,貨幣敞口已經形成。
到目前為止,還看不到政府有收緊貨幣的任何跡象,那么貨幣敞口的角度看,牛市沒有終結的理由。
那么可能面臨的不確定性風險是什么?中美關系目前是最大的灰犀牛。在布雷頓森林會議之后,美元的全球貨幣地位確定了美國的霸主地位。任何第三方國家GDP達到美國50%規模的時候,就會遭遇美國的警覺,達到60%的時候就會遭遇壓制甚至摧毀。
曾經只有蘇聯跟日本GDP規模均抵達過美國60%的紅線。那么現在中國GDP已經達到美國的70%,遭到壓制成為必然。那么美國真正恐慌的是什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國際間對比。
當時蘇聯只有美國的30%,日本50%,而現在的中國已經將近70%,意味著中國的消費潛力巨大,他們恐慌之下,就會出臺各種制裁政策。傳統的消費增長空間有限,電子產品的消費增速越來越快,所以在半導體、芯片方面的壓制極其突出。
當然,除了科技方面的壓制,美國還會在貨幣方面對中國進行消耗,典型者莫過于現在的外匯儲備,中國的外匯凈儲備量在8000億美元左右,這一部分外匯他們會通過貿易協議的強制性采購、產業鏈轉移進行消耗。還有借助疫情煽動國際上的債務減免,甚至離間同盟國家關系。如此一來,令中國的“一帶一路”布局陷入困境。
同時,他們通過整肅中概股的機會,緊縮國際融資渠道,同時取消香港的特殊經濟地位,甚至可能通過脫鉤港元的聯系匯率,阻斷中國通過香港市場的資金融資渠道。同時,美國會加強周邊地緣政治的沖突,將中國拖入滿月型的包圍之中等等措施,給中國制造各種麻煩,形成不可預測的風險。
從資金面上看,短期內收縮流動性很難,最多不如貨幣中性階段。隨著疫情的防控階段性成果顯現,經濟環比回升可期。震蕩的行情沒有終結希望,從國際局勢看,依然面臨著諸多的風險。
未來行情的分化成為必然,機會依然就在前方。尤其是美國想方設法要遏制的電子消費品,將是中國要加強內生發展的,產業鏈將會持續得到國家跟民間的合力支持,基于5G的通訊行業依然會被資金看好。如果將新能源汽車從消費品的角度看,整個產業鏈會有更大的機會。
未來充滿變數,前途依然樂觀。面對牛市的糾結,也許,老百姓會說,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嘛。
(本文作者介紹:著名財經作家、《德林爆語》主持人。三分鐘財經脫口秀,每天一個資本真相,微信公眾號:delinshe)
責任編輯:張譯文
德林社,最麻辣的財經脫口秀,官方微信公眾號:delins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