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真的來了,但這又會是一場2015年杠桿牛嗎?又會是快速資本泡沫并引發股災嗎?看起來,這一次,并不一樣。來新浪理財大學,聽開年重磅專欄《交易日財經早報》。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黃利明
新股民新資金涌入A股,多家券商APP超載宕機;滬深港通的南向和北向交易在今天同創記錄;A股連續第三個交易日拉開萬億成交,7月6日更是成交1.56萬億;3月23日反彈以來至今,滬指累計漲幅超20%,進入技術性牛市。
牛市真的來了,但這又會是一場2015年杠桿牛嗎?又會是快速資本泡沫并引發股災嗎?看起來,這一次,并不一樣。
金融股全面暴動——繼續飆漲,5個交易日內,券商板塊已經累計上漲32.31%,保險板塊漲27.55%,銀行板塊漲18.64%。個股如光大證券更是在10個交易日內累計暴漲110%。這些數據雖然與2014年底牛市初期券商股首波暴動上漲54.21%依然有一定距離,與券商2015年牛市頂峰時期累計126.8%的漲幅更是想去甚遠。當然,那是一波杠桿牛市,來得也快去的也快。
自然,我們要警惕市場飆漲背后的短期技術性回調風險,尤其是券商為首的金融股沖高回調風險。但在一場牛市來臨的時刻,資金是瘋狂的,情緒是瘋狂的,瘋狂的背后就有溢價就必然有泡沫——甚至享受泡沫。在一場長牛慢牛下的結構性牛市面前,任何一次5%-10%的回調都是加倉補倉甚至進場的上車機會。因為,在互聯網金融如P2P遭遇全面清理去杠桿,房地產遭遇價格和投資屬性受限之下,還有大把場外資金正在伺機如何上車牛市。
事實上,我們在3月8日的《內參》中在提示市場短期風險的時候就對中國經濟和股市表示了持續的信心,指出“任何一次5%-10%的回撤空間,都是適度加倉補倉的機會”。那時,上證指數處于3034.51點,并一路下跌到3月19日的階段性底部2646.80點,區間跌幅在12.78%。
同時在本輪牛市的底部前夜,我們在3月15日的內參《全球股災:A股獨立行情背后的風險與機會》中即用萬字長文指出“A股獨立行情隱含的長牛慢牛根基”、“中國股市的長牛慢牛根基在夯實”。而在此前一天,還在給監管層提交的應對全球金融市場風險與機遇的報告中闡述了這一觀點。
在隨后3月22日的《內參》中,我們還持續指出當下A股尤其是主板個股的安全邊際較高,對于A股投資者如果從中長期投資維度,則應遵循不折騰原則,以及可執行每次回撤5-10%進行補倉加倉的原則。此后,A股一路反彈至今。
我們最近幾周內參一直指出,當下A股市場無需過度關心指數波動,而更應該是精選行業板塊來追尋個股機會。客觀而言,當下A股尤其是主板依然處于相對歷史底部區域,投資者更應精選行業與個股,從中長期而言值得持續布局。當然,我們需要看到,這雖然是一場長牛慢牛的牛市,卻是一場結構性牛市。圍繞價值,圍繞成長,圍繞藍籌,圍繞核心資產,才會是這一場結構性牛市的真正分享者。
在當時全球疫情沖擊波下的股災時刻,我們為什么還持續堅定的看到A股的中長期投資機會?在此,我們對于支撐中國股市走出長牛慢牛下的結構性牛市,重新進行較為全面的梳理和闡釋,看一看這一輪A股牛市的上車邏輯。
做多A股:中國崛起牛開啟
金融股暴動,是引爆A股當下快速走牛的一個引子。翻看多次的牛市,金融股率先領漲都是相對明顯的邏輯。而這一次的觸發點,就來自于金融混業預期。
最近的兩周,持續在深圳與一線投資圈朋友交流。根據掌柜近期與十多位券商私募人士交流的信息來看,給銀行發券商牌照背后是一場金融混業的大變局,將是一場金融控股集團的再造運動,也是對A股流動性的再造。同時,指出這是做大做強中國資本市場思維下一系列動作背后的一個,金融業估值將變相提升。
甚至有私募人士表示將此看待成新一輪牛市的驅動力。我們理解為這就是上述背后金融混業改革邏輯下科技和資本大棋局的一種背后解讀。這確實將持續增加機構投資者對券商等金融股的關注度,也將驅動資金加碼對A股中長期投資幅度。
毫無疑問,我們最近兩期內參對金融混業這一問題的解讀和研判是到位且及時具有前瞻性的,也特別指出了其中的投資機會。這也是我們與眾多金融投資大咖交流的結果。
市場此輪金融股的暴動,是對新一輪結構性牛市的一個資金和市場確認的第一步。上周五則出現了第二個信號——四大證券報官媒開始連續唱多“牛市”。
7月3日,中證報頭版頭條:《A股新一輪牛市呼之欲出》,上證報當日官微:《哈哈哈哈哈!牛市特征越來越明顯了》《牛牛牛牛牛……券商股今天太牛了》,證券時報旗下券商中國:《A股狂飆……券商股帶動全面牛市氣息……》;7月4日,中證報官微:《真有牛市感覺了!”知情人士:銀行系資金正借道權益基金入場》;券商中國微信號:《A股成全球稀缺資產……》。昨晚,A股上漲登上新聞聯播,指出“中國出色的疫情防控能力與防控成績是中國經濟復蘇和股市上漲的最大動能”。
從媒體觀察角度而言,官媒在對唱多“牛市”這一問題上至少得到了官方的默認和許可,否則在上一輪牛市中官媒“4000點是牛市起點”遭遇各種罵名以來,官媒對唱多牛市已經是較為謹慎。
因此,從中國證券報頭版頭條發表題為《四大先行指標亮了 A股新一輪牛市呼之欲出》的文章,以及多家官方媒體跟進唱多“牛市”,凸顯政策性唱多與做多信號已經明顯。在市場做大做強中國資本市場即股市的研判下,我們認為這一輪又出現了國家戰略牛市的景象,當然這將朝著結構性牛市的行情方向進行演變。
大國崛起牛:這一輪背后的邏輯
這一輪牛市的緣起,核心在于中美貿易科技軍事競爭下的中國大國崛起,起始于科技強國強軍背景的科技創新,催化于疫情沖擊下全球流動性寬松,引爆于做大做強資本市場政策驅動下金融混業改革,長期資金動力在中國居民財富資產重配。
疫情沖擊帶來全球經濟大衰退引發了全球范圍內的股災,A股確實由于出色的防疫防控能力基本扛住外圍市場股災沖擊。當然旋即又帶來了全球范圍內的流動性充裕——并驅動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反彈,包括A股結構性牛市的開啟。
同時,新冠疫情也再次讓全球資金看到,中國危機管理的能力和中國經濟的反彈能力。當然,中美貿易戰也讓全球資金看到中國科技發展的實力和驅動力。配置中國,開始成為全球資金在全球大衰退下的一個避風港選擇。所以,我們看到北向資金持續流入中國A股。
隨著中美貿易戰開打,科技戰也隨時拉開帷幕,金融戰也初露端倪。在這一大背景下,我們看到從2018年以來,不斷向外資開放——不斷納入全球各大資金配置指數,新證券法修訂,中國科創板、注冊制推出。中國官方愈發明確,需要通過強大的資本市場來驅動中國經濟的轉換動能轉型成功。
邏輯背景就是,中國經濟轉型和中美對抗中成功,需要科技強國強軍;科技創新成功,需要強大資本甚至資本泡沫驅動;在中國經濟遭遇疫情沖擊持續下行后需要復蘇,則需要國家讓利、金融讓利;資本驅動需要直接融資——股市做大做強;股市做大做強,需要券商等中介機構做大做強。
從這些維度來看中國當下的改革和政策驅動,就愈發清晰混業經營下的做大做強股市的國家戰略思維。混業的背后,是為了提升金融效率,提升金融支持實體的效率、支持做大做強股市的效率,最終是支撐科技競爭下的大國崛起。
回看2015年的杠桿牛,雖然也帶有國家戰略牛市色彩,也帶有通過做大做強股市來驅動經濟復蘇的官方意愿,但那時候的意愿和驅動力——并未在內有疫情沖擊和外有美國強力打壓全球經濟大衰退下那么強烈。同時,也未有不期而遇的疫情沖擊下,帶來彎道超車的機會。
長牛慢牛:持續被夯實的牛市根基
我們需要看到,構成本輪結構性牛市行情以及長牛慢牛的邏輯有四個維度,改革和政策驅動、流動性充裕、基本面復蘇驅動、國家戰略牛市的操盤能力。
上面,我們看到了科技強國強軍背后的大國崛起驅動,以及官方做大做強資本市場背后的金融業改革驅動。后續的三個要素又在哪里?
先說流動性維度?當下A股有流動性充裕有兩個核心要素支撐,短期與中長期均有所體現。短中期來自于全球疫情沖擊下,全球央行放水帶來全球范圍內的流動性充裕,包括中國央行與財政也持續執行寬松政策對短期經濟進行刺激。
中長期支撐的流動性充裕來自于,中國居民財富資產的重配大趨勢。
事實上,疫情之后春節股市的大反彈,很好演繹了中國居民財富資產在房地產投資不佳后的配置方向——股市。隔離蝸居在家的中國百姓,當售樓處關門也難以掃樓的情況下,資金配置進入股市成為最大的方向。這恰恰凸顯了當中國樓市走入規模、價格、投資屬性瓶頸下,中國居民財富將加大權益資產(股市)的投資配置。事實上,在歐美國家權益類資產配置數倍乃至是十多倍高于中國——差距就是彌補的方向。
基本面驅動力方面,新聞聯播指出“中國出色的疫情防控能力與防控成績是中國經濟復蘇和股市上漲的最大動能”。看起來,這是一個有點虛的理由,但這確實是中國經濟在全球疫情沖擊下的一個復蘇驅動力。
客觀而言,中國經濟在此輪的疫情沖擊下,并沒有獲得官方在貨幣與財政方面的強刺激,這一點與美國的“無限量化刺激”相去甚遠。中國官方的底線思維,讓中國經濟更加保有韌勁,但也讓中國的復蘇周期會被拉長。雖然外貿需求持續下行與貿易全球化倒退,會繼續壓制中國經濟的復蘇進程,這也是當下A股最大反復不確定性的因素。
但中國經濟強大的內生循環動力正在一步步挖掘,更為重要的是官方舉全國之力對科技創新的重視和巨額投入,將讓中國經濟更加有活力和轉換驅動力。因此,這一輪科技創新下的新一代科技革命以及新一代能源革命,既是中國經濟的最大轉型動能,也是A股行情持續縱深延展拉出長牛慢牛的核心根基。
同時,中國在新冠疫情下的危機管理能力,令全球震驚,也令全球資金進一步看到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復蘇能力。因為,在全球經濟大衰退之下,誰的身體抗病毒能力越強,誰就有在這一次全球大衰退中彎道超車的巨大可能性。從北向資金的不斷流入,就能初步看到中國在一步步成為全球資金的避風港。
大國牛的操盤能力
A股牛市泛起,上車的沒上車都在疑問,會否來得快去的也快。當下金融股暴動之后,有人高喊牛市來臨,有人則祭出2015年杠桿牛的崩塌來警醒。這一輪國家戰略牛市的操盤能力到底如何?
2015年的杠桿牛,也被認為是一輪國家戰略牛市,事實上也有經濟轉換動能的需求。但那一輪的國家戰略牛市,并沒有強大的中長期流動性、改革動力乃至基本面復蘇驅動。因此,更多是流動性驅動下的杠桿牛市。股市的杠桿率持續上行、資金快速涌入,遭遇新一輪金融去杠桿,由此也形成了來得快去得快的杠桿牛股災。
但這一輪所不同的是,當國家隊進入中國股市救市之后,從最近5年“擼起袖子下場摸魚”的操作來看,已經從兩眼一抹黑的救市到5年來應對國內外市場動蕩歷練,對市場的操盤和掌控能力越來越嫻熟。
而且回望5年前的操盤,國家隊的救市整體是成功的——我們不能僅僅以點位來論當年的救市成功評判,而應以這5年來經濟下行通道中A股的整體平穩來評判。當下國家隊的操盤能力,應該是越來越匹配驅動大國牛的實現。
綜合多維度來看,疫情沖擊下的央行與財政短中期流動性“寬松”,以及中國居民財富資產重配下的中長期流動性支撐;中美競爭對抗下的經濟轉換動力驅動科技創新,以及進一步改革開放下的擁抱競爭;大國崛起與科技競爭下的做大做強資本市場政策驅動,以及資本市場全面改革與金融混業刺激;中國抗疫防疫成功下的經濟韌勁凸顯,但疫情持續沖擊下的復蘇拉長;加上國家對戰略牛市操盤能力,當下A股有拉開長牛慢牛的根基。
當然,由于注冊制和科技轉換動能下的科技創新驅動大浪淘沙的殘酷性,將決定著中國股市這一輪牛市是結構性牛市。未來的結構性牛市,將會有更多的仙股、僵尸股,而科技成長、白馬藍籌、核心資產將愈發得到市場資金的認可。
更需要提醒的是,短期我們不要對牛市抱有太大的樂觀心態,因為這一輪是長牛慢牛狀態,而且是結構性牛市。疫情蔓延的不確定性帶來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也帶來上市公司基本面修復的不確定性。中美大國競爭下的美國持續打壓將是A股長牛慢牛中的持續擾動風險因素。即便流動性充裕、改革與政策有驅動,在基本面不夠確定性的情況下,市場短期也難以是單邊趨勢,而更多是震蕩下的結構牛行情。
不管市場如何演繹,我們都持續警惕那些無業績支撐的題材股、概念股的風險,包括流動性(成交量)欠佳的個股風險。控制風險,配置那些相對風險較低的優質成長藍籌資產和標的,哪怕少賺一點,都要控制風險。
(本文作者介紹:尺度APP/德林社創始人,曾任新京報、經濟觀察報高級記者,多年主導“尺度投資年度峰會”云集投資大咖,并長期為上市公司提供價值管理傳播咨詢。)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