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丨張斌(CF40高級研究員)
本文要點
積極財政發力,重在改善效率。怎么樣更有效率?很重要的一個思考維度就是盡量少犯過去犯過的錯誤。
第一點,要限定廣義政府支出的范圍。有些融資平臺做的是市場本身就可以做的事,這些活動政府應該退出,交給市場來做。
第二點,要減少產業補貼扭曲?;驹瓌t是不要因為補貼破壞了市場自發競爭。過去有些支持行業發展的財政支出效果并不好,加劇了產能過剩。
第三點,基建投資包括政府支出的投資,要跟著人和產業走,要聚焦在大都市圈。人口流出區域的基建尤其需要謹慎,這不光是效率問題,也直接聯系到系統性金融風險問題。
第四點,要保障最需要保障的群體。財政資金需要做出調整,社會保障體系應該保障農民工群體等最需要保障的人。
第五點,要理順廣義政府支出的融資渠道。政府該花的錢要通過政府舉債,而不要找商業金融機構借錢。財政的“前門”要打得更寬,把政府和市場的邊界搞得更清楚,減少對其他部門的擠出效應,這也是緩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關鍵。
今年公共財政支出預算增長5.4%,是過去10年的最低點。把公共財政支出預算和基金支出預算加在一塊兒,增長速度為11.6%,去年為16.4%,過去十年的均值在14%左右,財政支出增長的規模不算高。
今年講積極的財政,應該重點體現在改善效率方面。怎么樣更有效率?很重要的一個思考維度就是盡量少犯過去犯過的錯誤。
反思4萬億刺激政策,其中有好的一面,也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需要改善的地方。大家對4萬億刺激政策的主要抱怨有信貸資源的國進民退問題、效率不高問題、金融風險問題、產能過剩問題,這些問題不同程度與廣義的政府支出和舉債方式有關。
第一點,限定廣義政府支出的范圍。政府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和基金預算支出里面的支出基本上都是政府該做的事。但是政府廣義支出不僅僅包括這些,還有很多地方融資平臺的支出。有些融資平臺做的是市場本身就可以做的事,這些活動應該退出來,交給市場來做。
第二點,減少產業補貼扭曲。過去有些支持行業發展的財政支出,事后來看效果并不好,加劇了產能過剩。最近幾年,特別是中美關系緊張以后,我們更加強調產業安全、產業鏈安全、強調重點科技的研發。政府需要關注這些問題,但是在如何解決問題方面需要格外謹慎,不要好心辦壞事。
基本原則是不要因為補貼破壞了市場自發競爭。維護市場競爭,反對市場壟斷是推動產業升級最根本的保障。
第三點,基建支出跟著人和產業走。過去一些財政支出,尤其是基建相關的財政支出為什么效率不高?這很大程度上與區域選擇有關系。近十年來中國的區域分化、城市分化很嚴重,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還是希望進入到大城市,大城市有更多的收入和學習機會,也有更豐富的生活。這是一個自然規律,國外是這樣,中國也是這樣,我們不能違背這個規律。所以基建投資,包括政府支出的投資,需要跟著人流、跟著產業走,還是要聚焦在大都市圈。
確實有很多城市面臨衰敗,中國現在人口流入的城市要遠遠少于人口流出的城市。人口流出、產業凋敝的城市怎么樣?看其他國家的經驗,是救不了的,或者絕大部分救不了,以后有些城鎮可能慢慢就會消失掉。
我們的基本原則應該是保人不保城市。在人愿意去的地方創造更好的接納條件。而不是在人不愿意留的地方花大價錢。人口流出區域的基建尤其需要謹慎,這不光是效率問題,也直接聯系到系統性金融風險問題。
第四點,保障最需要保障的群體。通過這次疫情我們可以看到,如果在政府、事業單位、大企業,其實各種保障都是有的,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各種各樣的保障。這些群體其實最不容易失業,工作也是相對安全的。
反過來看,有一部分群體,特別是農民工群體,他們最缺乏保障,如果要失業,最先失業的是他們。最需要保障的缺乏保障,不需要那么多保障的反而有很好的保障。在財政資金方面需要做調整,社會保障體系應該保障那些最需要保障的人。
第五點,理順廣義政府支出的融資渠道。講信貸資源的國進民退也好,講金融系統性風險也好,這些問題背后很重要的原因是政府的融資方式不合理。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政府做的公益和準公益類基建都是通過預算內支出,通過發國債來做的,我們不會有今天這樣所謂的地方融資平臺的風險,也不會存在對私人部門的銀行信貸資源的擠占,債務的成本也不會有今天這么高,債務水平和杠桿率也不會有今天這么高。
政府該花的錢要通過政府舉債,而不要找商業金融機構借錢。從這個意義上講,我特別支持擴大財政赤字,并不是說我是支持政府應該多花錢,不是這樣的。
現在一年做基建十七八萬億,這里面有大半以上是沒有太多收入的,因為現在基建“鐵公基”的比例越來越低,更多的是城市公共設施,占到50%,其中大多數項目沒有好的現金流收入,這就有七八萬億的規模。
政府預算內給這些基建的投資有多少錢?只有一萬多億。政府基金里面有一部分錢也可以用來做基建,專項債也可以。但是專項債也是要有收益的項目,沒有收益和收益不好的城市公共基礎設施怎么辦?
我們還是應該把財政的前門打得更寬一點,越寬越好,這樣的話才能把政府和市場的邊界搞得更清楚一點,對其他部門的擠出效應也少一點。這也是緩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關鍵。
本文為作者在6月21日博智宏觀論壇線上專題研討會“如何使積極的財政政策更為有效”上的評論發言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原主任)
責任編輯:張譯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