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徐王嬰
“新基建”并非新概念。早在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明確了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定位;隨后“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開年的首場國常會強調了“新基建”。
概念一出,股市應聲而漲。
截至3月4日,“新基建”相關的概念中,云計算、光模塊、大數據、高頻PCB等概念指數節后漲幅均超過20%;存儲器、工業互聯、射頻天線、5G、人工智能物聯網、特高壓等概念指數節后漲幅均超過10%。
事實上,“新基建”并非新概念。早在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明確了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定位;隨后“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開年的首場國常會強調了“新基建”。
但“新基建”的說法還是引發了眾多討論。最多的,是其與過去“4萬億”的異同之爭。在我看來,兩者之間不能相提并論。“新基建”非但不是新概念,而且早有先行者。與其關注要不要“新基建”?不如關注一下“新基建”由誰來投、怎么投?“新基建”與產業經濟如何雙贏等問題。
新基建投資應堅持市場化方向。這是與過去“四萬億”投資的最大區別。近日召開的國常會也強調要注重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這就要求進一步放開基建領域的市場準入,擴大投資主體,尤其是有一定收益的項目要對民間資本一視同仁。
當然,作為基建項目的投資方應該是具有規模和實力的市場主體。華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宗佩民先生認為:“新基建”大部分項目由政府提出、部分參股、購買服務外,主要投資主體可能是運營商、醫院、學校、互聯網平臺、上市公司等。作為市場主體,應該通過投資取得運營權實現投資成本的回收。
具體來看,比如5G機站,應該是運營商主導投資;互聯網醫院則是醫院主導投資;數字化城市則由互聯網平臺公司與上市公司為主投資、政府購買服務;工業互聯網一般由工業企業自主投資或者第三方投資;各種各樣的在線教育與服務,也都是民間市場主體為主投資,政府可以通過購買服務方式給予支持。中大投資董事長胡小平早在去年一月份就提出:以5G為代表的新產業投資將取代“鐵公基”。而今針對“新基建”投資,他再次建議開啟股份制、合伙制等多元化投資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既是市場主體的投資,融資方式則可能更多的采取資本市場籌資,部分通過銀行負債。這跟以往幾乎完全由政府主導的大基建相比,這次的新基建可能更加符合市場化原則,更具有可持續性。當然,而對于企業而言,這些巨大的投資支出并不能在短時間內產生效益,部分企業承擔的壓力必然是巨大的。因此,需要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形成政策合力,為民間資本的熱情護航。
事實證明,民間資本在“新基建”投資中的確有“用武之地”。比如浙江省日前舉行了全省擴大有效投資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共有537個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達8864億元,投資方向主要在制造業創新發展等關鍵領域和民生保障等薄弱環節(符合“新基建”的定義)。而這537個重大項目中,民間投資項目402個,外資項目34個,占到了總投資額的84%。而江蘇省日前公布的2020年重大項目投資計劃,其130個產業項目中,民資項目73個、外資項目15個,占比超過2/3。
“新基建”與產業經濟的“雙輪驅動”。雖然,“新基建”七大領域的投資與建設本身就是中國經濟新的增量。但作為新型基礎設施,其更大的功效在于幫助傳統產業盡快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因此,在“新基建”推進的同時,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需要同步進行。
以浙江為例,早在2018年就提出要以“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為主線,全面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在過去的2019年,更是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為統領,著力推進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2019年前三季度,浙江傳統制造業增加值增速從2016年的4.6%回升到5.7%,有力支撐全省工業經濟增長繼續保持“高于全國、領先東部”發展態勢。換句話說,數字經濟的發展,推動了傳統制造業的成功轉型與升級,而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又反過來支撐了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進一步發展。
又比如,浙江省會城市杭州早在2018年就提出了“打造數字經濟第一城”的目標;并在去年提出要形成數字經濟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雙引擎”。去年6月,由阿里云、中控、之江實驗室合作打造的supET“1+N”工業互聯網平臺正式推出,標志著浙江省發展工業互聯網邁出關鍵步伐。與此同時,浙江還創建了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65個,累計上云企業超35萬家、在役工業機器人8.9萬臺,產業數字化指數全國第一。
事實也證明, 中國企業上“云”、數字化的趨勢不可逆轉,經過此次疫情,預計進度還將加快。在此趨勢下,“新基建”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而產業經濟的發展又能反哺“新基建”的推進,形成良性循環。為此,在“產業數字化”大步前進的同時,2020年浙江還將實施數字產業“百千萬”計劃,力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業收入超2萬億元。如是,唯有當“新基建”與產業經濟形成良性互動,才能真正體現出其“乘數效應”和裂變功能。
事實上,“新基建”的上馬,也一定要有數字經濟與產業基礎的支撐。有消息稱,3月2日杭州市召開了“戰疫情 促發展”工作推進會。會議期間,杭州通過創新性的“云招商”,簽約了近800億元項目。作為此次通過“云簽約”落地杭州的代表企業之一,北京中創為量子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姜風鳴表示:杭州在信息產業領域擁有成熟的上下游配套產業,尤其在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等領域,在全國皆具有非常好的優勢。基于此,該公司計劃在杭州建設集量子通信產品高端制造總部和全球研發運營總部基地。
一句話,“新基建”投資,也必須以產業鏈的角度來審視與考量。否則,再宏偉的基建,再龐大的投資,都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本文作者介紹:財經作家。浙商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浙商總會浙商學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學企業成長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責任編輯:張緣成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