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機構 羅漢堂
焦灼的疫情之下,我們悄然迎來了又一個國際婦女節。不難從近日新聞中發現,各省馳援湖北的醫療隊員中有70%-85%成員為女性。鑒于我國護士隊伍中女性占比高達97.3%,可以說目前在全國抗疫一線奮戰,不顧自身安危,保護公眾健康安全的大多數是女性。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謹向她們致以感謝和敬意。
01
在經濟學的襯托下,其它學科看起來就像是“女權主義的天堂”
——Noah Smith,石溪大學金融學副教授
在另一些領域,情況正好與之相反,女性數量遠遠不足,且受到了諸多不平等待遇和偏見。經濟學就是其中一個“惡名卓著”的代表。經濟學素有社會科學的“皇后”之稱,盡管這種說法的出處已不可考據,但大多數人相信這是由于經濟學(1)對政府和央行政策的巨大影響力(2)常用來解釋其他社會學科的各種問題。諷刺的是,經濟學的“后冠”長期“空置”,頂級經濟學者中女性長期缺位,代表性嚴重不足。自諾貝爾經濟學獎1969年創立以來,在84位獲獎者中只有2位是女性,占比2.4%,其中包括2019年的獲獎者之一Esther Duflo。
事實上女性在經濟學各個層次都參與不足,這與經濟學的“人口結構”緊密相關。在本科教育起步階段,選擇經濟學專業的女生就少之又少。在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經濟學本科中女生的比率約為30%,遠遠低于其他社會學科。到博士階段,這一比率更低。在供給側,全職經濟學教授中只有14%為女性,甚至低于女性傳統弱項科學、技術和數學(20%)。女性在經濟學職業道路上有極高的流失率。
在女性職業選擇的各個階段,經濟學這條路都布滿了荊棘。首先在本科教育階段,很多人認為女性之所以很少選擇經濟學是因為充滿了數理計算,而女性天生對此并不擅長,但這無法解釋經濟學參與比例低于數學專業的現象。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Claudia Goldin進行實驗發現,女性如果獲得A-以下的成績,那么她放棄經濟學的概率就會大大提升,而男生則沒有這個趨勢。“即便拿棒球棍打他們的頭,他們還是會選擇經濟學。”她發現,“這與男性與女性對自我評價的態度差異相關,女性在自我評估中更加保守,而經濟學并非一門簡單的學科”。另一方面,缺乏同性導師和楷模加劇了這一現象。要加強經濟學性別多樣性,學界需要改變經濟學的教育方式和整體形象,讓經濟學與更多實際的社會問題聯系起來,改變它“白人”、“男性”專屬學科的刻板印象,吸引更多大學生選擇經濟學。
在進入層次更高的研究階段,女性面臨的障礙也更多。與其他學科一樣,經濟學也面臨不晉升就淘汰(Up or Out)的問題。由于傳統社會觀念中對女性角色的定義,女性學者不得不在生育和家庭中擔任更重要的職責,她們的而“過于性別中立”的競爭政策讓女性在學術中取得成功不得不付出比男性同行更多艱辛。由于從助理教授到獲得教職有著嚴格的時間安排(Probation)——美國為7年,錯過就無法獲得終身教職。一旦女性選擇為家庭和愛人“向后一步”,她們就難在學術界“咸魚翻生”。
更嚴峻的是歧視問題,有研究顯示女性比男性更難找到論文合著者,即便找到合著者,她們獲得認可卻比男性合著者少。哈佛大學的Heather Sarsons搜集了過去40年的數據發現,盡管女學者發表的經濟學論文和男性一樣多,但她們獲得教職的幾率只有男性的一半。只有一組女性學者例外——如果她們單獨發表論文,那么獲得教職的幾率和男性能夠持平。此外,還有研究顯示,學生傾向于給予女性教師更低的評價。難怪美聯儲107年歷史唯一女性主席耶倫都無法拿下哈佛大學的教職,可見女性在經濟學界立足之艱辛!
讓環境雪上加霜的是騷擾。近年來席卷全球的“Me too”也揭開了北美經濟學界的“大瓜”。美國經濟學會(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在2019年對9,000名女性經濟學者進行了調查,超過50%女性認為,自己被同時排擠在社交圈外,并且沒有得到男性應有的尊重。更可怕的是有2%,也就是180名女性曾經被性侵犯(assaulted),6%曾經遭遇過性侵企圖(attempt),42%的女性曾收到性暗示和不雅評論。
在就業領域,女性的遭遇可能更糟。econjobrumors.com是美國經濟學畢業生,教師和求職者經常使用的匿名論壇。伯克利大學的Alice H. Wu在2017年進行了一項調研,她利用機器學習法,對論壇上100萬個發帖進行了分析,列出了與女性最相關的30個關鍵詞。按出現頻率依次為:更火辣、女同、寶貝、性別歧視、胸部、肛門、嫁給、女性主義納粹、蕩婦、火辣、陰部、胸、懷孕的、懷孕、可愛、結婚、征收、美極了、淫蕩、喜歡、美麗、秘書、甩掉、購物、數據、非盈利、意圖、性感、約會和妓女。
而與男性相關的高頻詞匯則與經濟學高度相關,其中包括顧問、奧地利學派數學家、定價、教科書和沃頓大學等等。如果網絡發言讓人們卸下防備,真實地表達自我,那么我們不難想象北美女性經濟學者就業和生存環境之惡劣。
即便女性突破重重險阻,沖破“玻璃天花板”,最終成為組織中的高級領導者,她們也面臨新的性別偏見——“玻璃懸崖”。女性領導者在組織中常常是臨危受命,四處救火,工作的風險性和失敗機率要高于男性同行。經濟學中的案例比比皆是——拉加德在前任卡恩因性侵丑聞鋃鐺入獄,歐元債務危機一觸即發之際入主IMF,救歐洲經濟于倒懸。伯南克留下4.5萬億美元大坑,耶倫臨危受命,讓美聯儲縮表平穩過渡,失業率創17年歷史最低。讓人欣慰的是,兩位“經濟女皇”并未被挑戰嚇退,均獲得了杰出成就。
02
實現教育的公平,才能實現社會的公平
——Sonia Sotomayor,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
也許有人會問,廢了這么多筆墨,為何女性參與對經濟學如此重要?因為經濟學研究對經濟政策和央行貨幣政策有巨大影響,我們需要更平衡的觀點和視角,避免經濟政策走向偏執的危險。2014年一項針對經濟學家的調研顯示,63%的女性認為美國的收入結構需要更平衡,而只有45%的男性認同。在政府規模、監管、健康保險和環境保護vs經濟增長等關鍵經濟政策上,女性和男性經濟學家分別有13%、18%、20%和16%的觀點差異。
最關鍵的分歧是,只有13%的女性認為男女收入差距是因為教育和自愿回歸家庭造成的,而認同的男性經濟學家則高達54%。由此可見,女性經濟學家對創造更公平收入和工作環境有多么大的制衡作用。
此外,男性經濟學家和女性經濟學家關注的話題也顯著不同,例如男性對宏觀經濟更感興趣,而女性則更關注就業市場、教育和家庭,如果有更多的女經濟學家,這些關鍵問題也將會的到更多的研究和關注。
最后,廈門大學社會學系徐延輝教授曾經提出,女經濟學家缺失會導致經濟學分析方法視角單一。男性視野中的世界總是單打獨斗,所以孤島上的魯賓遜成為經濟學永恒的前提假設。而女性視野中的世界總是由許許多多不同類型的人組成的群體。如果說男性的方法論是個人主義、絕對主義,女性的方法論則是群體主義、相對主義。相對而言,似乎后者更容易接近現實世界。
03
在某種程度上,我作為女性是有一定優勢的,總有某個委員會的女性比率不達標
——Esther Duflo,MIT經濟學教授,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在2019年發表諾貝爾獲獎感言時,作為最年輕且第二位獲獎女性,Esther Duflo表示她的獲獎證明了女性能夠得到成功和認可。她希望能鼓舞更多女性投入到經濟學中,也希望男性給與女性應有的、每個人都應獲得的尊重。這番發言背后的艱辛和付出,旁觀者無法感同身受。
從Elinor Ostrom到Esther Duflo,從拉加德到奧格爾基耶娃,一代代女經濟學人打破成見,脫穎而出,為新一代女性學者樹立楷模。另一方面,新的數字技術讓普惠經濟崛起,彌合了教育和社會陳規強加給女性的機遇鴻溝,大大提升了她們的勞動參與率,讓經濟學性別多樣性的前景更為光明。羅漢堂希望也堅信未來將有更多女性走入實驗室、執起教鞭、入主董事會,讓古老的經濟學豐富多彩,煥發青春,讓世界更加平等美好。
參考文獻:
1. Smith, N. (2014). Economics Is a Dismal Science for Women. Available at: https://www.bloomberg.com/.
2. Goldin, C. (2015). Gender and the Undergraduate Economics Major: Notes on the Undergraduate Economics Major at a Highly Selective Liberal Arts College,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Harvard University.
3. Boschini, A. and Sj?gren, A. (2007). Is Team Formation Gender Neutral? Evidence from Coauthorship Patterns.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25(2), pp.325-365.
4. Sarsons, H. (2017). Recognition for Group Work: Gender Differences in Academia.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07(5), pp.141-145.
5. Wu, A. (2017). Gender Stereotyping in Academia: Evidence from Economics Job Market Rumors Forum. SSRN Electronic Journal.
6. Bruckmüller, S., Ryan, M., Rink, F. and Haslam, S. (2014). Beyond the Glass Ceiling: The Glass Cliff and Its Lessons for Organizational Policy. Social Issues and Policy Review, 8(1), pp.202-232.
7. May, A., Mcgarvey, M. and Whaples, R. (2013). Are Disagreements among Male and Female Economists Marginal at Best?: A Survey of AEA Members and Their Views on Economics and Economic Policy. 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 32(1), pp.111-132.
8. Wolfers, J. (2018). Why Women‘s Voices Are Scarce in Economics. The New York Times. Available at: https://www.nytimes.com/2018/02/02/business/why-womens-voices-are-scarce-in-economics.html.
9. 徐延輝. 女性經濟學家嚴重短缺:現狀、原因及后果[J]. 國外社會科學. 2002.
(本文作者介紹:羅漢堂于2018年6月26日在杭州成立,是由阿里巴巴倡議,并由社會科學領域全球頂尖學者共同發起的開放型研究機構。羅漢堂首批學術委員會委員以經濟學家為主,包括6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漢堂將攜手更多的全球社會科學家和實踐者,研究數字技術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深刻理解并主動參與這一變革。羅漢堂的研究服務全社會,應對最重要的全球挑戰,并著眼于人類社會的長期發展。)
責任編輯:張緣成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