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黃利明
今天(3月4日),A股連續11個交易日的萬億成交將大概率被打破,最多也只是勉強維持。自從2月19日中國股市突破萬億成交以來,媒體和投資者都在為此歡騰,并開始各種喊出牛市來臨。而對于一些股市新韭菜而言,還以為是一個全面牛市的開啟。
現在是不是牛市?當然是,但這一說法并不準確,因為這還不是一個“全面牛市”,這是一個“結構性牛市”。作為投資者,我們是需要分清楚這一次牛市的狀態和結構的,萬億成交量背后是存在某種誤讀的,也是存在牛市背后的結構性真假問題。
如果要看清楚中國股市當下狀態的中小創“結構牛”,那么就有必要搞清楚當下的萬億成交意味著什么?此刻的萬億成交,與2014年底牛市啟動初期的萬億成交有著天壤之別。
2月19日至今,滬深兩市連續11個交易日成交過萬億。雖然有外圍市場的暴跌沖擊,2月25日A股成交依然達到1.42萬億元。同時,當下市場成交量已經大幅回落至萬億成交邊緣。
我們以2015年杠桿牛啟動初期的首次萬億成交量——即2014年12月5日,來對比當下的成交數據背景,我們會發現很多我們存在的認識偏差。
首先,2014年底萬億成交時,A股股票總市值不足35萬億;而當下A股市值已經高達63萬億——增長了80%,因此當下成交量只有1.8萬億才能匹配6年前萬億成交量下的市場熱度。
同時,以總市值增長和成交量狀態匹配指標來比照的話,我們會發現,滬市當下成交量需達到9800-10600億,深市需達到8400-8900億,中小板需3000-3200億,創業板需1900-2200億,才能達到2014年底牛市啟動時萬億成交的規模檔量和市場熱度。
如果以此來對比的話,當下的萬億成交就有點不足為道了。但短期而言,由于此前A股成交量持續徘徊在5000億元左右,萬億的突破也就顯得難得和珍貴,這也是人心思漲的反映。更為刺激投資者神經的是,中小板和創業板的大漲,相對于2019年1月初的低點,最大漲幅分別為74.27、90.83%。
對比歷史數據的背后,我們就會發現,如果以2月25日的成交量來對比,中小板成交量已經大幅超過了上一輪牛市啟動初期的成交量指標約30%;而創業板已經大幅超越60%,并已經達到了2015年杠桿牛市股災前夕的成交檔量和熱度。
通過歷史數據的比對,萬億成交在當下中國股市總市值增長80%的情況下,算不上是一件值得津津樂道的事情。但是,中小創的結構性牛市是明顯存在且在進行時的。
當然,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中小創尤其是創業板的熱度,短期已經觸及歷史性熱度,想再往上推升指數推升科技泡沫有些困難也潛藏風險,至少短期的風險較大,需要通過業績確認來平衡高企的估值。
同時,疫情隔離宅居在家之下,短期休眠賬戶的重新啟動活躍,也給市場短期熱度,尤其是中小創飛漲帶來短期動力。雖然我們將此認定為居民財富資產重配的一次預演并具有長期趨勢性,但該部分資金會有短期流出效應不可避免。因此,這也會加劇市場短期波動,中小創尤其是創業板的回落概率和短期劇震也在加大。這一點,我在此前的專欄文章和《尺度財金內參》中已經詳細闡述。
因此,我們在這些歷史數據的背后,會發現A股處于冰火兩重天的階段。主板的牛市還沒有到來甚至啟動的階段,但2014年牛市初期也是伴隨著中小創先走熱而延展到主板牛市的。
歷史既有輪回,又不會完全一樣。作為投資者尤其是新進入的股民,我們需要通過專業與數據,來參與到股市的投資當中。
隨著新證券法為中國長牛慢牛打下制度性根基甚至帶來制度性紅利,貨幣與財政政策的雙向寬松將會持續,以及中國居民財富資產趨勢性持續性的重配過程,我們會慢慢發現在結構性牛市之下,一場長牛慢牛的大牛市也會慢慢到來。只是這個時間周期,不會那么快,也不會那么猛烈。
但對于投資者而言,中國股市的投資結構和游戲規則,以及機構玩法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不能再期望阿貓阿狗連垃圾股都飛漲的“全面牛市”。中國股市的投資邏輯和風格都在悄然發生變化,價值會是投資乃至投機的核心指標,垃圾股會越來越垃圾。因此,這一輪結構性牛市乃至后續的長牛慢牛,我們會看見賺錢效應,也會發現很多人存在“賺了指數不賺錢”的狀態,甚至是有人大賺有人大虧的尷尬局面。
投資最終是一場概率游戲,但這場概率游戲的背后已不是一場蒙眼狂歡的賭博。這個市場,沒有所謂的股神,只有專業勤奮,以及敬畏。才有可能對的概率比錯的概率大,才有可能持續戰勝市場。
(本文作者介紹:尺度APP/德林社創始人,曾任新京報、經濟觀察報高級記者,多年主導“尺度投資年度峰會”云集投資大咖,并長期為上市公司提供價值管理傳播咨詢。)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