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李奇霖:廣州如何金融補短板

2020年02月24日13:49    作者:李奇霖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李奇霖、張德禮、王婧瑤

  金融業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其發展程度如何,是決定城市綜合影響力的核心因素之一。以三大世界級灣區為例,它們的核心城市如紐約、東京等無一不是國際金融中心,對所在灣區、所在國家的經濟和金融發展,都有著重要影響。

  廣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之一,其金融業發展水平和其城市地位并不匹配。廣州也是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和另外三個一線城市相比,金融業同樣存在著差距。借助自身特有的地理優勢、人才優勢、經濟優勢大力發展現代金融業,彌補在金融上的短板,這對廣州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廣州金融業現狀

  廣州是廣東省的政治、經濟、科技、金融、教育和文化中心,也是我國南方最大的交通、通信樞紐和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沿珠江而上,其影響力可深入珠三角和珠江流域廣大地區的遼闊腹地;以南海為通道,可拓展東南亞、非洲、歐洲、美洲等沿岸國家的國際市場。

  區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奠定了廣州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的堅實基礎。廣州金融機構密集,是區域金融管理中心、業務中心和調控中心。廣州是華南地區金融監管機構的所在地。隨著“一帶一路”合作、廣東自貿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戰略的實施,廣州金融業發展穩中向上,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前景,也構建了金融對外開放的新格局。

  從廣州金融機構的數量來看,截至2019年底全市法人金融機構54家,持牌金融機構323家。

  從金融業增加值來看,2006年到2018年這12年間,廣州市金融業增加值的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9.9%。2018年廣州金融業增加值2079.5億元,占地區GDP比重為9.1%。2019年前三季度金融業增加值達到1619.5億元,同比增長7.8%,增速位列全國大城市的前列。

  從金融機構存貸款規模來看,2019年11月末,廣州市本外幣金融機構存款余額和貸款余額分別為5.92萬億元和4.66萬億元。2003年11月到2019年11月,16年間廣州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和貸款余額的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12.3%和12.9%,兩者都實現了較快增長。

  從金融主要細分行業來看。銀行業方面,廣州銀行業資產規模保持良好增長態勢,但利潤大幅回落,不良貸款率維持在較低水平,相比全省口徑,資產質量依舊較好。截至2019年11月末,廣州市銀行業機構總資產達6.9萬億元,同比增長2.8%;銀行業利潤633.7億元,同比下降22.3%;不良貸款余額389.5億元,不良貸款率0.94%,比年初下降0.02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下降0.11個百分點。

  保險業方面,廣州市的保險業高速增長,保費收入占廣東省的比例在1/4左右,且有繼續向上的趨勢。2019年1-11月,全市保費收入1296.0億元,同比增長21.5%,占全省保費收入的25.6%。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341.8億元,同比增長19.5%;人身險保費收入954.2億元,同比增長22.2%。2019年11月末,廣州保險業總資產達4359.8億元,同比增長15.5%。

  證券業方面,目前注冊地在廣州的券商只有廣發證券和萬聯證券,隨著粵開證券被廣州開發區金控收購和總部搬遷,廣州的券商將提高到三家。而目前北京、上海和深圳,分別擁有17、16和18家券商。與此同時,因金融中心主要在北上深,各券商的核心業務部門也多在北上深。

  總的來說,盡管過去十幾年廣州金融業取得了較快發展,但和北京、上海和深圳這三個一線城市相比,廣州的金融業發展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滯后性,金融業占GDP比例明顯偏低。資本市場發育較為緩慢,尤其是證券市場的發展滯后,上市公司和本土證券公司數量偏少,也一直未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金融產業集聚區。

  我們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北京、上海和深圳金融業的崛起,有特定因素,而廣州在這方面稍顯不足“一行兩會”等金融監管機構,以及眾多銀行、保險、券商、基金等金融機構的總部坐落在北京,使得北京成為中國最為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上海背靠長三角,轄區內有眾多金融機構,上交所、中金所等交易所位于上海,加之政策扶持將其打造為國際金融中心,其金融業同樣具有很強競爭力。深圳則憑借深交所以及多家券商、基金等成功擠入中國金融中心的第一梯隊。

  二是受傳統產業發展的影響。廣州的崛起更多是依賴制造業,在產業升級時也偏向于發展諸如汽車制造、電子信息等先進制造業,金融業作為后起之秀,發展時間尚短。

  三是受區域地理位置的影響。廣東同時擁有深圳和廣州兩個一線城市,加上深圳毗鄰香港且擁有深交所等優勢,深圳的金融業發展快于廣州,而金融業具有明顯的聚集效應,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廣州金融業的發展。如何正確處理好深圳和廣州兩者之間的金融業發展關系,對于廣州日后的金融業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四是對金融業的定位有待提升。雖然上世紀九十年代廣州曾經把金融業定為支柱產業之一,但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在實際工作中更多的是強調金融業的資金供給功能,而對金融業的產業定位、產業功能、產業規劃、產業政策、產業發展和產業環境等方面較少關注,這制約了廣州金融業的發展。

  2 

  廣州發展金融業的基礎和潛在約束

  (一)廣州初步具備了建設金融中心的基礎

  一般來講,金融中心的形成必須以經濟中心城市為依托,因此,金融中心的形成條件實際上就是該經濟中心城市發展為金融中心所具有的其他城市不可比擬的優勢。就世界上著名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經驗來看,它們都具備以下條件:

  一是雄厚的經濟基礎和較強的經濟輻射能力??v觀世界其他三大灣區的金融中心,可以發現,它們一般都崛起在世界經濟增長重心所在區域,并且是這些區域的增長極。它們迅速增長的經濟實力和跨地區、跨國界配置資源的能力對所在區域乃至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都產生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二是完善的金融體系和高效的金融監管。金融中心要容納和整合周邊的散點金融,又要將各種分類金融進行有機組合,形成金融網絡體系,為各式各樣的金融交易提供一個靈活高效的平臺,沒有數量眾多的金融機構和完全的金融市場是無法做到的。同時,由于金融中心的交易數額巨大,又往往在瞬間完成,金融安全越來越受到重視。目前,高效的金融監管體系,包括監管機構體系和監管法律制度體系已經成為一個成熟的金融中心的重要標志。

  三是優越的地理位置。金融中心既是金融交易中心,也是金融信息中心,是所有金融活動的集中地。因此,一個城市如果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廣闊的腹地和便捷的交通通訊條件,就擁有了發展成為金融中心的天然優勢。

  從以上條件來看,廣州初步具備了建設金融中心的基礎條件。

  第一,廣州市的經濟實力雄厚。廣州作為中國四個一線城市之一,經濟實力不容小覷,2018年廣州全市GDP2.29萬億,人均GDP15.55萬,僅次于深圳位居廣東第二,具備發展金融業的經濟基礎。

  第二,廣州是廣東省的省會,也是省級監管機構的所在地。

  第三,廣州地理位置優越。廣州是我國南方最大的交通、通信樞紐和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廣州作為珠江的出??冢瑩碛兄榻饔虻倪|闊腹地,并且瀕臨海洋對外遠洋條件優越,同時廣州市是多條鐵路的交匯中樞,市內也擁有機場,海陸空交通條件極其優越。

  第四,廣州是華南教育重鎮,擁有眾多985和211大學,能夠為金融業發展提供人才資源。此外,廣東省和廣州市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吸引外來人才在廣州落戶。

  第五,政策的大力扶持。金融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大力支持。廣州市政府早在十多年前就意識到金融業發展的重要性,并積極出臺政策來推動金融業發展。

  《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正式頒布實施之時,就對廣州金融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該文件指出要提升金融服務經濟功能、做強做優地方金融機構、參與構建金融改革創新綜合試驗區、積極開展金融創新先行先試、優化金融生態環境等。

  2012年《廣東省建設珠江三角洲金融改革創新綜合試驗區總體方案》發布,要求加快建設現代金融市場體系、加快完善金融組織體系、加快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創新、推動珠三角地區金融一體化發展、提升區域金融合作水平、進一步優化金融發展環境。

  2016年廣州市印發《廣州市金融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兑巹潯分赋鲆o緊圍繞廣州建設國家重要中心城市的總目標,以建設國家創新中心城市和國際航運、航空、科技創新樞紐,打造高端、高質、高新現代產業新體系為導向,通過實施“金融+”專項行動計劃,進一步促進金融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深度融合,增強金融支持創新驅動發展,使金融成為廣州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惠民生的重要支撐,將金融業打造成為全市服務業的第一大支柱產業。

  2019年1月,廣州市人民政府出臺了《關于支持廣州區域金融中心建設的若干規定》、《關于推進金融支持廣州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金融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進駐廣州國際金融城辦公用房補貼的規定》等文件,每年超過3億元扶持資金,獎勵在廣州注冊或運營的從事金融、類金融活動以及與金融直接相關的機構和個人,并引導金融機構進駐金融城聚集發展,最高獎勵將高達2500萬元。

  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印發,該《綱要》明確指出“支持廣州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研究設立以碳排放為首個品種的創新型期貨交易所。”

  (二)廣州發展金融業的潛在約束

  雖然廣州發展金融業的基礎不錯,在過去十幾年間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在金融業方面,廣州和“京滬深”這三個典型的金融中心城市相比還有些短板和不足,它們可能會成為廣州金融中心建設過程中的潛在約束。

  第一,廣州和深圳的金融定位問題亟需解決。和京津冀、長三角都只有一個一線城市不同,珠三角內同時有廣州和深圳兩個一線城市。深圳依靠深交所和大量金融機構,已經成功躋身中國金融中心的第一梯隊,相較之下廣州的金融業發展稍顯滯后。由于金融業的發展往往會呈現出明顯的集聚效應,深圳和廣州的空間距離較小,這增加了廣州發展金融業的難度。如何妥善協調深圳和廣州兩地的金融發展戰略,實現合作共贏,對兩地金融業的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

  第二,全國性金融交易平臺缺失。國際經驗表明,發展金融交易平臺能夠更好地促進金融交易、市場流動和人氣聚集,也使得配置金融資源的能力不斷增強。目前,廣州缺乏金融交易平臺和交易載體,如深圳、上海的證券交易所和期貨交易所等,這是金融中心城市最具代表性的金融要素市場。目前廣州的金融交易平臺以區域性交易平臺為主,缺乏全國性的交易平臺,因而其輻射帶動能力也會相對較弱。

  第三,法人金融機構數量偏少,相關金融中介服務供給不足。法人金融機構數量是衡量金融中心的重要指標,也直接影響著金融中心城市的發展進程。盡管廣州市的金融機構數量和網點密度居全國大城市前列,但是法人金融機構數量較少、規模偏小。2019年底廣州全市有法人金融機構54家,但在2018年年末,北京和上海就分別擁有法人金融機構120家、212家。以現有的金融機構法人數量,難以滿足廣州金融中心建設的需求。

  與此同時,廣州市的保險服務、擔保服務、咨詢服務等金融中介機構,以及評估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供給也不足。

  第四,廣州市的金融業和經濟的發展并不協調。廣州現在大力發展汽車制造、電子信息和石油化工等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業,但目前廣州金融業的成熟度遠不及汽車、電子產品和石油化工這三大廣州經濟的支柱產業,可以說廣州金融業的發展滯后于實體經濟。

  對比廣州市第二產業、房地產和金融業的GDP增速,也可以發現自2010年開始,廣州市金融業的增加值增速明顯低于第二產業和房地產業。

  廣州企業參與資本市場的程度,也不如北上等城市。截至2020年2月20日,廣州市擁有110家A股上市公司,雖然在全國各城市中位列第五位,但是和北京、上海和深圳這三個一線城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也低于新一線城市杭州。在上市公司總市值、上市公司2019年全年累計成交額和成交量方面,廣州也低于上述四個城市。

  從上市公司所在板塊的分布來看,廣州市的創業板和科創板上市企業數量占比為30%,低于北京、深圳和杭州的占比,金融市場對科技類企業的支持略顯不足。

  3 

  廣州如何金融補短板

  為著力彌補當地金融機構少、金融話語權偏弱的短板,廣州近年來一直在謀求增加金融機構數量、增強金融機構實力。與此同時,也在打造有利于金融業集聚且可持續發展的環境。

  為實現金融業更大發展,彌補金融短板,廣州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同時發展有潛力、有特色的金融細分行業,逐步提升金融競爭力。

  (一)明確自身定位,和深圳協調發展

  廣州和深圳的空間距離短,如何明確自身定位,與深圳的金融業協調發展,對廣州而言至關重要。

  深圳在證券、基金和創業投資等金融細分領域上具有優勢,而廣州在銀行、期貨等方面具備優勢,如果兩地能夠實現優勢互補和分工合作,廣深地區的金融競爭力將明顯增強。因此如何加強與深圳的分工、合作,形成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格局,是廣州金融業發展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需要妥善處理好的問題。

  深圳定位于國家級金融中心,憑借著深交所以及平安集團、招商集團等諸多實力雄厚的大型金融集團,深圳可以繼續培育、發展資本市場。此外,深圳科技力量雄厚,還可以開展科技金融試點,大力發展科技金融相關產業鏈,提高自身的金融和科技實力。

  廣州則應定位于區域性金融中心,發展自身有優勢的金融行業,走特色化金融之路。一是爭取發展特色金融產業,如綠色金融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廣州也正在建設碳排放為首個品種的創新型期貨交易所。二是搭建各類相關金融市場平臺,上交所南方總部已經落戶廣州,廣州還可以進一步建設如股權交易市場平臺、區域的知識產權交易平臺等金融服務平臺。三是發展科技金融、財富管理等業務。四是還可以發展相關中間服務業,比如會計、法律、信用、金融信息服務等。

  通過合理的規劃,明確自身金融定位,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其它城市,特別是深圳的分工、合作,能夠為廣州金融業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二)拓寬直接融資渠道,鼓勵企業上市

  在發展金融業的同時,還應加快優質企業上市,培育一批上市公司。通過鼓勵廣州優質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優勢,能夠將金融業的發達與實體經濟的發達聯系起來,讓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廣州市應將資本市場作為實施自主創新戰略的重要渠道,推動高新技術企業上市,如鼓勵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符合要求的高新技術企業到創業板或科創板上市。目前廣州已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培育上市公司,如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提出爭取用3年時間推動廣州市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30家,其中新增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公司20家。廣州市級層面,對在境內外證券市場新上市的企業及從外地遷入的上市公司,給予300萬元的一次性補貼。

  對目前并不具備上市條件的企業,應當鼓勵、推動符合要求的登陸新三板市場。截至2020年2月4日,在新三板掛牌的廣州企業共有322家,占全部新三板企業數量的3.61%,廣州市掛牌企業量在所有城市中位列第4。在新三板掛牌的廣州市企業中,制造業企業占比高達36%。

  除登陸新三板市場外,還應當加強建設區域性私募股權交易市場,建設區域產權交易中心。充分發揮廣州技術產權交易所的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大力推進區域性科技資本市場建設,為孵化器的中小型科技企業開辟融資渠道。強化區域性股權市場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拓展和完善市場功能,重點支持中小微型科技企業做優做強。推動在廣州產權交易中心開展科技型中小企業上市前孵育試點,輸送優秀科技型中小企業上市,為中小企業技術融資提供服務,為科技創業投資提供進入與退出通道。

  此外,小微、民營企業作為廣州的經濟主體之一,對資金也有著很強的需求。對于一些尚還沒有達到上市標準的小微企業、民營企業,應當建立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金融支持體系,適當拓寬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融資渠道,以此來解決小企業的資金問題,逐步構建多元化的中小企業資金籌集渠道。

  一是地方政府可搭建“政銀企”合作交流平臺,摸查有融資需求的企業,對企業需求進行分類,針對不同類型的企業,舉辦投融資推薦會,提供投資機構與企業溝通交流的平臺,不定期向投資機構發布大額融資需求企業信息,做好橋梁紐帶的角色。

  二是應當加強市金融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廣州股權交易中心等交易所或交易平臺的溝通聯系,不定期組織區內有上市或掛牌意愿的企業前往參觀學習,與交易所專家面對面交流,啟發企業走向資本市場意愿,加深企業對上市工作的了解,鼓勵企業規范經營,通過資本市場解決企業融資問題。

  三是和招商辦合作,利用招商信息網加大宣傳力度,在招商網上公開轄區內有實力的投資機構信息,方便有融資需求的企業主動聯系。同時,還可以組織企業路演,面向社會公開宣傳,吸引各地的投融資機構參與。

  四是抓好風投創投政策的落地。落實《廣州市鼓勵創業投資促進創新創業發展若干政策規定》,促進風投創投發展。協調推進風投大廈、新三板大廈、創投小鎮、基金小鎮、財富小鎮等功能區建設,推動各區根據實際情況出臺風投創投政策,吸引私募股權、創業投資機構、人才落戶廣州。

  (三)發展和完善金融交易平臺

  金融交易平臺作為金融中介機構在金融行業的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上交所南方中心已經在廣州落地,預計上交所南方中心將會逐漸開展債券融資、上市公司服務等業務,廣州在交易平臺方面的不足得到了一定的補充。

  2019年,廣州市設立了以碳排放權為首個交易品種的創新型期貨交易所。廣州是廣東省低碳試點城市以及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在國內率先形成完善的碳金融服務體系。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的設立,完善了碳排放權交易規則和標準,以市場化手段推進生態補償、開創碳金融業務等,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區域性碳市場交易平臺。

  廣州還大力促進專業性碳資產管理公司進行創新,廣州第一家碳資產管理公司——廣州綠石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通過成立碳基金、參與碳交易、構建碳智庫等方式,積極推進行業與企業碳管理能力建設等環節的服務創新,已成為國內領先的專業低碳金融機構。

  除了碳排放交易所外,廣州市還應當積極推動廣州鉆石交易中心、廣州商品清算中心等市場交易平臺盡快開業運營。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商品要素交易平臺,做大做強廣州商品交易所、廣州農村產權交易所等,打通國際交易平臺,充分發揮資源配置作用。

  (四)彌補保險業短板

  保險是當代國民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目的旨在降低風險,保證居民生活和企業生產的安定。保險既具有儲蓄功能,又具有對資金進行轉移和重新配置的功能。

  目前,廣州擁有保險公司總部3家,各類保險市場主體86家,已經初步形成了門類、險種較為齊全的保險市場。但是,廣州市保險行業的發展相比于北上深而言仍存在一定差距,北京聚集了43家保險公司總部,上海則聚集了38家,深圳也有中國平安和華安保險等10家保險公司總部。

  保險作為金融業的核心組成,廣州在建設金融中心的過程中,也應大力發展保險業,彌補保險領域的短板??梢詮囊韵聨讉€方面發力:

  第一,廣州應積極設立養老金保險、農業保險、航運保險、汽車保險等專業性保險項目和保險公司。鼓勵保險公司在廣州設立大數據中心,鼓勵培育一批信譽良好的保險中介機構。此外,還應當發展再保險市場,鼓勵在廣州設立專業再保險公司。

  第二,在現有的銀行與保險合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銀行與保險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同時,加強保險與資本市場合作,通過資本市場實現保險資金融通和投資增值。形成保險市場、信貸市場及資本市場的有限聯通機制,探索保險公司、銀行、證券經營機構推進金融一體化或集團化建設。

  第三,大力發展農村保險市場,加快發展農業保險。支持商業性保險機構開發“三農”保險業務,鼓勵農村地區金融機構代理“三農”保險業務。運用財政等手段支持和促進農業保險發展,對參加保險的農戶實行保費補貼。

  (五)強化汽車金融

  汽車產業長期以來都是廣州的支柱產業。2018年規模以上制造業產值達到5489.9億元,同比增長6.1%,約占全國汽車制造業產值的6.8%,占廣州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首次突破30%。2018年廣州汽車產量占全國的比重繼續保持在兩位數以上,達到10.6%。

  汽車金融作為促進汽車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所受到的關注度也在日益提高。汽車金融服務,主要指在汽車的生產、流通、購買與消費環節中的各類金融活動,包括資金籌集、信貸運用、抵押貼現、證券發行和交易以及相關保險、投資活動。汽車金融服務業主要以商業銀行、汽車金融公司、保險公司、信托聯盟組織及其關聯服務組織為經營主體,來為消費者、汽車生產企業和汽車經銷商提供金融服務。

  在從事汽車金融的各類機構中,相比于銀行等其它類型金融機構,汽車金融公司精耕汽車領域,具備更強的專業性,與行業關系更密切,對于汽車行業發展、各種車型的特點和優劣,購車者的特點和需求會更加了解,可以依據客戶不同需求,創新汽車金融的產品和服務。此外,汽車金融貸款相比于銀行貸款也具有手續簡便、門檻低的優勢。

  但目前廣州汽車金融的融資渠道以向母公司和銀行借款為主,這有三方面的不足和風險。

  一是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和存款期限相對較短,但汽車貸款以中長期居多,存在短期資金被長期占用,資金期限錯配問題。而且當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時,銀行也會相應減少對汽車金融機構的貸款。

  二是應收賬款融資目前缺乏可行性。我國汽車金融公司的規模都偏小,開展汽車金融融資條件不成熟。加之中國還沒有成熟的應收賬款出售和回購的交易市場,無法全面展開應收賬款融資。

  三是汽車金融的經營模式仍然較為傳統,仍然局限于以汽車經銷商為中介,提供購車貸款及售后服務的金融服務模式。

  總之,當前廣州汽車金融服務依然存在著產品單一、創新力不足等問題。金融管理當局應從政策、資金、平臺、技術多渠道大力鼓勵汽車金融產品結構模式創新。汽車金融公司也應積極開拓汽車金融貸款主體、擴大產業鏈,發展多種形式的汽車融資租賃業務,完善產品結構,開發更多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以增強競爭力。此外,金融機構的發展也會正向推動汽車金融服務業產業地位的提升。

  為加強汽車金融業,廣州市可以從以下角度大力推進:

  第一,完善信用風險控制機制。多渠道獲取信用記錄,合理利用大數據增強信息的可靠性。在原有信用信息主要依靠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內部的同時,拓展到金融體系外部征信機構信息,包括社會有關機構、電子消費平臺以及社交平臺的信用信息及征信評分等,加快信用體系建設,完善信用評級制度建設。

  第二,加強與保險公司的合作。汽車金融公司應當有效利用商業保險的優勢,整合其他資源,擴展保險業務,來降低和分散風險,從而完善整體金融支持結構。

  第三,加大汽車金融服務業向更多客戶群體的開辟力度。加大汽車金融服務業對更多偏遠地區的開辟,汽車金融服務企業也可以入駐更多體驗型消費商圈,讓更多消費者能夠享受到汽車金融服務,充分挖掘更多具有消費汽車服務需求的消費者,激發消費者對汽車服務的消費潛能,從而盡可能地開辟更為廣闊汽車服務的市場空間。

  第四,培養更多復合型汽車金融服務的專業人才。廣州汽車金融業迫切需要更多集汽車、金融、銷售等知識于一身的復合型人才。以這個為出發點,重點培養更多汽車金融服務的專業型人才,將理論和實踐融于一體,創新服務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質水平。

  (六)加強海洋金融和航運金融

  海洋經濟是指開發、利用和保護海洋的各類產業活動,以及與之相關聯活動的總和。近年來,國家對海洋經濟的發展不斷重視,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沿海地區將海洋經濟當作推動新一輪發展的引擎。

  而金融業在促進海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從三大產業的角度來具體看。

  海洋第一產業主要包括海洋捕撈業和海水養殖業等。海洋第一產業發展的金融需求主要來自于生產規模的擴大,漁民、捕撈公司、養殖公司等尋求投資以來改善經營設備、擴大經營場所、優化經營結構。但目前,海洋第一產業的融資主要依賴于民間融資。

  海洋第二產業主要包括海洋鹽業、海洋油氣業、海洋船舶工業、港口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等發展。海洋第二產業的金融需求往往是集中性、大規模的融資需求,需要的融資周期也相對比較長,行業周期性較強。由于海洋工業的布局具有聚集性,這導致海洋產業的融資需求分布集中,容易給海洋產業聚集地區的區域金融支持系統造成巨大的資金供給壓力。

  海洋第三產業主要包括海洋交通運輸業、濱海旅游業等。海洋高科技產業風險大、投資大、投資周期長,融資難度較高。

  海洋經濟的這些特點與銀行的放貸要求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海洋科技企業通過傳統融資途徑獲得資金的難度較高。海洋科技企業通過發行債券至今未被予以應有的重視,而且債券規模小,在企業債券種類、期限、償債方式和其他條款的設計方面缺乏創新。而一些新型的融資方式如產業投資基金、私募股權投資等發展尚不夠完善,專門針對海洋經濟的投資機構較少,專業化程度不足。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在 “打造廣州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部分,也明確提到,著力發展航運金融等特色金融。

  總的來說,廣州可以將海洋金融和航運金融,作為特色金融的發展方向。具體來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

  第一,建全完善海洋經濟市場體制機制。建立健全由政府引導、多方參與的金融合作和長效溝通協調機制,加強政策協調,促進銀企對接。要積極爭取中央有關部門的支持,在海洋經濟相關的財政稅費、行政登記審批和新產品引入等方面加大創新力度。建立鼓勵海洋金融發展的財稅政策,簡化船舶登記手續、優化監管流程與具體操作方法,加快航運信用體系建設,完善航運業資信評估平臺等。

  第二,豐富廣州航運交易所功能定位。廣州航運交易所雖然已經成立了近十年,為用戶提供船舶求購、出售和成交信息的發布、查詢服務等。航交所的定位和發展可以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拓展在船舶融資租賃、運輸結算、運輸保險等領域的業務。此外,支持廣州航運交易所開展航運金融指數研究,大力發展航運物流金融。

  第三,通過強化信貸資金的傾斜配置、擴大直接融資渠道規模、吸引民間資本深度參與等途徑,進一步拓展全方位、寬領域、多形式的融資渠道。

  金融產品方面,財政可以設立海洋經濟發展的專項基金,大力推動船舶融資、港航物流金融、海域使用權抵押貸款等融資類產品創新。金融機構方面,鼓勵探索設立服務海洋經濟的專業金融機構,形成與海洋經濟發展需求相適應的金融機構組織體系。

  第四,豐富海洋保險業種類。積極開展海洋漁業保險、海洋生態損害保險、物流保險等涉海保險產品創新。航運保險方面,進一步擴大航運保險保障范圍、增加航運保險的產品種類、提升服務能力,如新增海事責任險等技術含量較高的保險種類等。加快建立海洋保險大數據中心等。

  第五,培養專業的海洋金融人才。目前來看,廣州高校中目前只有廣州航海學院開設了航運金融這一專業,每年培養的人才非常有限,這與市場需求相去甚遠。因此,建議擴招或者更多高校設立航運金融專業來彌補人才短板。

  (七)探索綠色金融發展模式

  綠色金融是指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即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務。

  由于我國已經進入了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綠色產業的發展和傳統產業綠色改造對金融的需求日益強勁,這使得“綠色金融”成為金融機構發展新的趨勢和潮流,政策層面對綠色金融的支持力度也在穩步加大。

  客觀來看,雖然目前我國金融機構普遍對發展“綠色金融”頗為熱心,但在具體實踐中卻又面臨著諸多障礙,如“綠色金融”業務風險較高但收益偏低、信息溝通機制有待完善、金融機構缺乏專業領域的技術識別能力、相關政策不完善等。

  因此,廣州可以通過探索綠色金融模式,借此促進綠色產業的發展,在金融業積蓄力量,以此縮小與上海、深圳的金融業差距,加快實現其區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標。對廣州而言,如何以綠色金融的發展契機,在廣州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充分利用現代金融資源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綠色發展,是一項亟待解決的現實任務。

  廣州已經行動起來,支持和發展綠色金融。廣州市以花都區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點,支持符合條件的港澳地區金融機構在試驗區設立合資證券、基金、期貨和保險公司,拓展綠色融資渠道等。從2017年起,連續五年花都財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0億元專項資金支持綠色金融和綠色產業發展,對金融機構、綠色企業、綠色金融專才給予的獎勵最高分別達到2000萬元、1200萬元和300萬元?;ǘ紖^還和香港品質保證局合作,簽訂《推動綠色金融發展合作備忘錄》,推動香港先進的綠色金融技術和經驗向試驗區轉移和分享。

  根據廣州市金融局的統計,廣州市花都區自2017年成為廣東省首個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以來,合計引進或設立了各類綠色機構三百余家。廣州綠色金融街進駐綠色機構228家,注冊資本金136億元,年均增加超過100家。截至2019年5月底,花都試驗區綠色信貸余額143.5億元,占全部企業貸款余額的1/3,同比增長34.2%。

  但目前廣州綠色金融的發展,尚有一些需要解決和提高的方面。

  一是金融機構與綠色企業之間存在目標不一致的問題。金融機構大多聚焦在某些綠色金融具體的經營層面,關注的問題偏中短期,但綠色產業的發展往往存在著資金沉淀和投資回報期較長的特點。

  二是綠色金融人才供給不足。綠色金融業務涉及面廣、領域眾多,需要金融、環保、法律等綜合素質較高的專業人才,而目前該類人才在市場上十分匱乏。

  三是綠色企業熱度不夠。從花都區目前引進的企業數量分布來看,金融機構和綠色企業的數量比例約為3:1,企業參與綠色金融創新和發展的積極性有待提高。

  四是廣州市本地商業銀行開展綠色金融業務的模式仍然以綠色信貸為主,而綠色眾籌、融資租賃、資產證券化、信托等融資工具則較少運用。

  五是金融機構目前在獲取企業環保信息時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環保部門與金融機構的溝通不暢,且環保機構公布信息存在信息量不全面、時間滯后等問題。信息披露和共享機制不健全制約了綠色金融業務的有序開展。

  為了加快廣州的綠色金融發展,建議從以下幾點大力推進:

  第一,要通過財政補貼、稅收減免等方式不斷加強綠色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培育發展綠色金融組織體系。

  第二,金融機構在設計金融產品時要綜合考慮綠色產業的發展規律,在資金來源方面要有所甄別,投入看中產業發展前景,又能承擔一定風險的中長線資金。金融機構在針對綠色企業投資時要做好事前論證,項目落地要有充分依據,考慮到投入資金的安全性問題等。

  第三,建立健全市場導向的淘汰機制。主管部門要協助金融機構對于投入資金風險加以評估,盡早減低損失,避免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

  第四,注意跟進人才的培養。大力扶持培養既具有金融知識又具備環保知識的綜合性人才,并對于此類人才的引進提供一定的傾斜性政策。

  (八)大力發展金融科技

  科學技術在不斷進步,目前已滲入到各個行業中,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都在沖擊著傳統產業?,F代金融業對科技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大力發展金融科技是現階段金融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廣州政府應大力支持本地金融科技企業的發展,出臺專門的金融科技扶持政策。比如政府可通過加大對金融科技企業的財政資金支持,來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還可以通過定期組織金融監管機構、金融科技企業等到金融科技較為先進的地區學習先進經驗。

  與此同時,引進金融科技專業人才、金融科技企業等對于發展金融科技產業都具有很強的推動作用。

  但在這個過程中,要完善監管體系。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科技融入金融使得金融業的復雜性大大增強,相應也增加了金融科技的潛在風險,正確處理金融科技的潛在風險對于金融業的未來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政府需要加強對金融科技企業的風險監管,通過建立金融科技風險防控機制、完善金融科技監管體系等來規范金融風險。

  (九)加快金融對外開放

  金融開放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金融業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中國也在大力推動金融開放。金融開放有兩方面的戰略內涵:一是金融資本在國際市場自由流動,資本項目實現完全可兌換,境外投資者在境內開展投融資以及其他金融業務;二是對境內機構或個人投資者在國際市場進行各種投融資及參與境外金融業務的監管審批逐漸放松,利用金融手段助推企業或個人“走出去”。

  廣州一直是金融開放的橋頭堡,在這一輪金融開放中同樣如此。2018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機遇下,廣州首先出臺相關政策支持擴大金融對外開放,提高金融國際化水平,比如放寬外資進入門檻、支持開展先行試點業務、優化外資金融機構辦事流程、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等。

  接下來,廣州還可以在以下方面加快金融開放:

  首先,吸引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入駐廣州。外資金融機構準入的限制抑制了廣州金融業的發展。外資機構進入市場時經常會遭遇審批程序繁雜的處境,這削弱了外資機構進入的積極性,給自貿區金融業的開放帶來了負面影響。因此,應當適當降低對外資銀行等金融機構審批的嚴格程度,拓寬外資金融機構業務范圍,大力引進外資金融機構落戶。爭取吸引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形成金融資源聚集發展態勢,開拓新的海外金融合作伙伴關系。

  其次,積極開拓跨境業務。一是推進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試點。二是開展跨境人民幣資金集中運營管理業務。鼓勵和引導銀行機構為廣州企業辦理跨境人民幣資金集中運營管理業務,支持企業提高統籌配置境內外資金的能力。三是開展外匯管理改革試點,促進南沙自貿區跨境投融資匯兌便利,大力推動南沙自貿區在人民幣跨境使用,允許融資租賃企業收取外幣租金等。

  最后,吸引國際金融人才來穗工作。人才是金融業賴以成功的基本要素,如何更好地培養和引進國際金融人才是廣州建設華南區域金融中心的關鍵。應當建立國際金融人才交流合作平臺,建立廣泛、全面而長效的國際金融人才信息庫。引進國際金融證書的認證和培訓,提高金融培訓國際化水平,加大對相關教育培訓項目的政策扶持和對具有相關資質的人才與機構的補貼力度。

  (十)補齊高層次金融人才的短板

  目前,廣州市金融行業人才總量存在缺口、結構性矛盾突出,在高端金融管理人才、金融產品研發人才、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和風險控制等專業服務人才等崗位上的缺口尤為突出。2019年底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管局所印發的《廣州高層次金融人才支持項目實施辦法(第二次修訂)》中,也提出“補齊廣州金融人才特別是高層次金融人才的短板”。

  首先,優化完善引進人才的種類,吸引更高層次的金融人才。需要補充新增普惠金融人才、不良資產處置人才、金融黨建人才、高端金融管理人才、金融產品研發人才、金融風險控制等專業服務人才的種類。推動和吸引一批國內外知名金融機構將地區總部落戶廣州,加快促進一批新型金融機構落戶廣州,從而為高端金融人才提供就業機會。

  其次,由于高級的金融機構一般需要強大的信息技術支持,廣州也需要大量的信息技術人才。因此,廣州也應該建立更好的激勵機制,調動專業人才的積極性,并出臺吸引具備信息技術和金融知識的復合人才的措施,加快國際金融人才培養和交流,有計劃地培養和引進一批高級人才。

  再次,要實現與深圳、香港在基礎設施和人才引進政策方面的互通互聯。比如建立金融人才綠卡申請的有效對接機制,加大對境外高層次金融人才的引進力度。從補貼、交通、居住、醫療、子女教育等多個方面盡量使得粵港澳大灣區內部的人才交流便捷化也十分重要。

  最后,還要加大對金融機構及高管人才在廣州市重大項目建設、創新創業項目上的資金支持力度,完善高層次金融人才評選辦法。

  (十一)加強金融監管,防控金融風險

  在大力推動金融業發展的同時,加強金融監管也至關重要。金融風險防控不力不僅會增加金融的運作成本,更重要的是提高了金融系統的潛在風險。

  近幾年,廣州金融風險防控工作穩步推進。2018年3月,廣州互金協會發布全國首個《首席風險官制度》,并在協會的會員單位里面試點,目前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已有13家會員單位設立了首席風險官。2019年《廣州高層次金融人才支持項目實施辦法(第二次修訂)》中也在高層次金融人才中更突出“風險管理”,將在金融監管部門工作的經歷納入工作年限計算范圍,以吸引更多的金融監管部門人才,更好地提升金融機構風控能力,提高業務水平,助力金融機構發展。

  廣州應支持和協助中央駐地方金融監管機構,整頓和規范金融秩序,構筑安全、高效、穩健運行的金融體系,維護金融市場公開、公平、有序競爭,努力創建金融安全區。

  (本文作者介紹: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

意見領袖官方微信
文章關鍵詞: 廣州 金融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網絡文學盜版一年損失近60億 侵權模式“花樣百出” 香港診所被曝給內地客人打水貨疫苗 給香港人用正品 鐵路部門下發買短補長臨時辦法:執意越站加收50%票款 優速快遞董事長夫妻雙雙身亡 生前疑似曾發生爭執 澳大利亞房價暴跌:比金融危機時還慘 炒房團遭趕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廣州重慶靠前 五一假期國內旅游接待1.95億人次 旅游收入1176.7億 華為正與高通談判專利和解 或將每年付5億美元專利費 游客在同程藝龍訂酒店因客滿無法入住 平臺:承擔全責 花650萬美元進斯坦福當事人母親發聲:被錄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