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盤和林
相比于關注GDP高增長,關注我國是否進入或什么時候能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更應該關注的是如何優化社會產業結構、債務結構、居民收入結構,集中精力促進我國經濟提質增效,實現高質量發展。
邁入2020年了,回顧2019年,我取得的經濟成就也是令人矚目。據媒體12月31日最新報道,習近平主席在最新發表的新年賀詞中提到,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將接近100萬億元人民幣、人均將邁上1萬美元的臺階。據悉,這也將是我國國民生產總值首次破一百萬億大關。
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里,在 14億人口的中國,尤其是在2019年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增長放緩、全球經濟面臨巨大的下行壓力等背景下,這樣的增長速度的確可以被稱為一個經濟奇跡,也著實是難能可貴的。中國GDP總量的擴大意味著我國政策調控空間、債務率、對外吸引力都得到了改善,這也意味著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分量更加舉足輕重。那么,中國離高收入國家行列還遠嗎?
我國的GDP增長情況一直是國人關注的焦點,據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已經從1952年的679.1億元躍升至90.03萬億元,通過2019年一年的發展,中國經濟繼續穩中有升,將突破100萬億和1萬美元的關口,折算下來,中國GDP實際增長147倍,經濟總量繼續穩居世界第二位,僅次于美國。
此前,中國經濟學家協會主席李韜葵曾做出預測,中國將在2025年左右邁入高收入國家行列,2049年達到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與那時的日本和法國比肩。按其預測和近年中國的發展速度來看,這也就意味著中國再過五年將邁入高收入國家行列。這樣看來,我國似乎距離高收入國家行列更近了。
因為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是意味著我國跨過了一個不算低的門檻,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并沒有達到世界平均水平,按照國際上的標準,高收入國家人均GDP需達到1.2萬美元以上,甚至1.5萬美元以上。在世界經濟中地位突出的一些高收入國家例如美、日、德、英、法、意、等國家中,意大利的人均GDP最少但也有3.4萬美元,其它都在4萬美元以上,美國更是達到了約6萬美元。所以目前我國只能說是中等收入水平,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這一國際地位沒有變。
因此,在歡呼我國取得過去取得的驕人成績的時候,我們也需要保持充分的警惕,人均GDP 1萬美元這個門檻背后既有可能是一鼓作氣的飛速發展,也有可能是進入 “中等收入陷阱”后的停滯不前。經濟發展史上有一個重要趨勢:當一個國家的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后,由于長期停滯在這一階段,這個國家的經濟增速會出現持續下滑。比如巴西、俄羅斯都踩入該陷進未能脫身,僅有日本、韓國等少數國家成功進入高收入行列。
縱觀這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大部分都是因為原有的經濟增長機制和發展模式矛盾顯露,或是人口紅利、土地資源優勢喪失,或是產業機構單一、缺乏技術創新,導致經濟增長乏力,缺乏競爭優勢。
進入2020年,面對漸漸消失的人口紅利,我國發展快但底子薄,也仍面臨著諸多難題,例如經濟結構有待改善,區域發展不平衡導致區域人口分布和收入的不平衡也提高了,貧困地區體量也不容小覷。而且人均GDP總量并不等于個人平均收入情況,人均GDP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平均收入是人均得到的回報,前者與發展速度相關,后者與民生相關,事實上速度是次要的,人民的幸福感反而更重要,教育、衛生、社會福利、法治觀念、精神文明建設等事關民生問題也應該受到關注。
當然,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國也正在馬不停蹄的尋求自我突破, 過去一年,我們看到了中國高科技力量正在崛起,看到了我國由中低端產業逐漸向多種產業發展,看到了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的激發,看到了日益擴大和開放的市場,這些都是經濟發展的新突破。
因此,GDP只是一個表象,其背后增長的動力才是更加重要的事情。這也說明,更重要的是對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成就與不足有著清醒的認識。相比于關注GDP高增長,關注我國是否進入或什么時候能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更應該關注的是如何優化社會產業結構、債務結構、居民收入結構,集中精力促進我國經濟提質增效,實現高質量發展。這才是我們當今及未來的主要任務,其他的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本文作者介紹: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
責任編輯:陳鑫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