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江濡山
數字賦能正在加速傳統企業業態創新和轉型升級,在倒掉一批企業的同時,才會勝出一兩迅速強大的企業。也就是說,每增加一個新的就業崗位的同時,會消失掉幾十個就業崗位。這就是數字時代的殘酷與無情。
我們應該越來越明顯地感受到:數字時代正在無情而殘酷地改變著我們的生存環境和生活方式,財富在加速向少數產業領域及少數人聚集,而多數人覺得生意越來越難做,錢越來越難賺。都說實體經濟缺錢,可是各國央行一輪又一輪擴大貨幣發行,錢都到底去哪兒了?幾經輪循環,到底進入誰的口袋?
今年以來,我帶團隊到國內20多個城市、17個產業園區調研,有一個非常深刻的感受:大家都感嘆經濟運行的壓力越來越大,多數城市城府、多數企業家在被動應付,有的名聲很大規模很大的企業,說倒塌就倒塌、說消失就消失了;只有少數企業在積極布局、拓展市場。有些二三線的技術開發區及產業園區,僵尸企業越來越多,而新入駐的企業越來越少。幾乎所有產業園區的干部都被領導趕出去搞招商,到處辛辛苦苦、誠心央求,但最后空手回來,招商任務沒法完成。前些年招商相對容易,是因為經濟大氣候不像現在這么糟糕,而且前些年土地在不斷升值,即使企業玩砸了,把土地和廠房賣掉還能賺一筆,現在幾乎沒有這個機會了,有些企業進入園區沒幾年,就演變為半死不活、虧損嚴重。
而這一變化的背后有一個明顯的特征:數字賦能正在加速傳統企業業態創新和轉型升級,在倒掉一批企業的同時,才會勝出一兩迅速強大的企業。也就是說,每增加一個新的就業崗位的同時,會消失掉幾十個就業崗位。這就是數字時代的殘酷與無情。
那么明后年經濟形勢會是怎樣呢?
我的看法是,基本上延續這種態勢,因為整個產業領域還是產能過剩,整個金融領域還是鈔票過剩。這一態勢背后,有兩大因素在加速產業領域優勝劣汰:一是在大規模產能過剩背景下,市場競爭不斷加劇,機會和財富會繼續加速向少數人及少數財團集中;二是數字經濟時代正在殘酷地推動幾乎所有產業領域業態創新,企業優勝劣汰才剛剛開始。兩三年后或許才會形成新的利益格局。
5年前我們國家產經領域發生了2件大事:一是工信部正式給幾大運營商發放4G牌照;二是馬云的余額寶上線。
而現在:5G已經開始布局,而且對4G的邊緣化在加速;而余額寶的資金余額大約17000億元,年利潤120億元。
那么5年后又會是什么情景呢?應當是數據流及數據運營支撐的經濟規模會超過GDP的65%以上?
其實這一切的背后有兩大支撐要素:數字賦能模式和數據資源配置應用。也就是說,在高度發達的市場環境中,任何產業領域的運營模式決定其生命力及生命周期。那么,數字賦能時代有什么特征嗎?主要有五個明顯特征:
1、高度發達的移動互聯網絡時代,每個人就是一個“消費節點”資源。也就是說,中國近10億在線消費者的消費數據結構,構成了覆蓋全國、甚至全球消費品市場。因此,誰能配置這一“節點數據”資源,誰就是未來之王。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十年,馬云應該成為中國首富、甚至全球首富。因為單單馬云在阿里巴巴的財富已經奠定了他中國首富的地位,而他的螞蟻金服及其他投資參股控股企業,一旦完成IPO,你能估計他的身價會躥升多少嗎?
2、各行各業在加速打通“產業鏈--數據鏈--物聯網”之間的數據通道。在產業鏈與物聯網之間,若沒有數據鏈承前啟后,物聯網和工業互聯網就是一個偽概念。現階段,國內每年研發上線的軟件產品,為什么能夠落地運營的不到10%,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基于產業鏈的數據鏈系統存在斷檔。現在,中國的消費互聯網領域的數據鏈條是相對完整和超前的,但工業互聯網數據鏈是分散的、而且沒有行業的或區域的產業數據兩條和數據倉庫模式,這意味著工業互聯網的頂層設計還存在缺陷。但是,要看到這一領域的發展正在加速推進,個別領域的數據鏈正在加速融合。
3、智慧城市的管控運營,基于城市數據倉庫。未來各個城市將越來越重視切合城市實際情況的數據倉庫及數據母平臺建設。一個城市最最需要的是兩大數據倉庫:城市綜合管理服務數據倉庫和城市產業運營數據倉庫。這兩類數據倉庫,幾乎是每個城市未來城市管理及產業發展全面升級的“硬支撐”。
4、“芯片處理能力+數據積累+AI學習”,將推動大數據的超級應用。現在全球芯片的創新速度極快,一些重大產業領域的模式、業態創新及數據處理,更新換代不到一年。芯片的創新大大推動AI學習及廣泛應用。但前提條件是:每個產業領域的商業模式、管控運營模式均需要基于合理的數據架構和數據倉庫做支撐。
5、達維多定律特征日趨明顯。Google的達偉律提出的“新產品先聲奪人、并加速自我淘汰”法則,在數據驅動下,會越來越明顯。這意味著:在數字賦能時代,越是創新機能強大的公司,越是首先超越自己。或者可以理解為:當競爭對手想超越自己的時候,自己已經完成了對自己的已有模式的摧毀和再生,這一現象的背后是強大的數據資源配置模式的支撐。因此,對于新型創新企業而言,不斷自我創新、自我刷新,是最好的競爭法則。(根據作者在華為千人生態合作大會上的主旨演講整理)
(本文作者介紹:北京中財國信產業數據技術研究院院長,中財國遠(北京)財經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
責任編輯:潘翹楚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