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張奧平
在目前股權市場大環境之下,企業若想快速實現股權融資發展,需要認清股權融資核心價值,進行合理估值;回歸企業經營發展本源與專人專事、靈活交易。
進入2018年,伴隨著《資管新規》、A股IPO審核趨嚴、上市公司暴雷與海外上市破發等政策及市場環境的變化,過去三年股權市場由狂熱瞬間降到了冰點,募資端開始了大幅的下滑。2019年,股權市場徹底進入了冰河期時代,2019年上半年股權市場投資總額僅實現2611億人民幣,同比大幅下滑59%,回到了2015年股權市場爆發式增長的起點。但與2015年不同的是募資端還在持續下滑,2019年上半年募資額同比下降了19.4%。在目前股權市場大環境之下,企業若想快速實現股權融資發展,需要認清股權融資核心價值,進行合理估值;回歸企業經營發展本源與專人專事、靈活交易。
建議一:認清股權融資核心價值,合理估值
往往企業在做股權融資時只看到了資金本身,而忽視了股權融資的更多價值,股權融資區別于其他融資方式的核心在于投資機構給予資金的同時也成為了企業的股東。成為股東后的投資機構,將與企業站在同一陣營,助力企業實現價值成長。股權融資的價值是投資機構所帶給企業的資金、智力(人才)、資源的結合,也就是投資機構帶給企業的“價值綜合體”。企業需要綜合判斷投資機構帶給企業的“價值綜合體”,通過“價值綜合體”來判斷投資機構所給的估值是否合理。企業在判斷投資機構“價值結合體”時,需要重點來看的三點是:第一,投資機構是否知名,是否具有知名股東背書效應;第二,是否可以為企業帶來相關行業資源、業務發展資源、品牌資源等;第三,投資機構是否能夠在未來企業資本化路徑上給予更多的指導與資源支持。
除此以外,很多投資機構在投資時會有保障條款或業績對賭條款,如果企業融資時估值過高,業績對賭時預估的未來利潤或其他要求會相對提高。企業的估值都是伴隨著發展與每一輪融資而逐步整張起來的,沒有辦法實現融資交易的估值都是毫無意義的估值。包括我們現在看到的互聯網巨頭BAT在內,成為現在的獨角獸也都是經歷了相當長時間的努力,所以,不要讓估值阻攔了你融資發展的腳步。
建議二:回歸企業價值本源,重視核心發展指標
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中,企業的創始人不應將大部分精力放在融資上,最重要的還是磨練好企業的內功,回歸本源,做好企業自身的業務,帶領企業持續成長。無論是ToB,還是ToC的企業,我們都要回歸到企業自身發展的本源,即企業可以為客戶提供什么樣的產品或服務,產品或服務能夠為客戶解決什么樣的痛點和需求、提供什么樣的價值,只有為客戶提供了價值,才能為企業自身創造利潤,為自身帶來價值。這才應該是企業創始人每天要思考的問題。最終無論是哪類企業都要回歸到自身盈利能力、價值創造能力上。投資機構喜歡做的事情都是“錦上添花”而并不是“雪中送炭”。
目前,投資機構在看企業時,也會更關注可以體現企業是否可以持續健康發展、持續提升價值的核心財務指標,創始人可以在他們關注的這些指標上提前“下功夫”,比如獲利能力指標,如銷售毛利率、凈資產收益率、資本收益率等;償債能力指標,如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等。不同的行業的投資人所關注的點會有所不同,會有優先級。對于這個問題,企業家們可以換位想一下,如果自己是投資者,會關心什么,簡單來講,無非是投了錢后,能收獲的回報有多少。相信想通這個問題,自然會有更多投資機構紛至沓來。
建議三:專人專事,靈活設計交易結構
在上一條我們說企業的創始人不應該將大部分精力去做融資,目前市場環境下,企業的整體運營都需要企業創始人來引領,而不考慮企業的經營,天天去融資、去見投資人、去做路演,是不可以的。近一年,我們看到很多關于創始人去融資而企業停滯發展的案例。所以,創始人用精力去融資與企業發展之間應該有個合理的平衡點。另外,完善的戰略投融資團隊,素質優良的董事會秘書,專業的第三方顧問機構,可以讓企業家本身節省很多精力放在自身企業業務發展上。術業有專攻,一定要讓專業人做專業事。
此外,企業在融資時,會參考市場上通行的交易框架,但決不能完全硬搬到自身企業上。舉個例子,知名投資機構與某不知名的投資機構同一時期都與企業簽訂了投資意向書(TS),是按照同一價格還是不同價格來簽訂?又如,同樣估值下,有的投資機構要求有保障條款,有的機構不要求;再如,企業本來只想融資1000萬,但是因為項目十分優質,投資機構給出的投資額是1億元,要不要?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根據企業自身的情況,來衡量如何靈活的設計合理的交易結構,而不要一成不變。
(本文作者介紹:如是金融研究院副總裁,如是資本董事總經理)
責任編輯:趙子牛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