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盤和林
在本次《報告》中提到,要進一步推動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堅定不移擴大金融開放。實際上,金融風險的防范也并不意味金融的完全“收緊”,金融開放也是防范金融風險的路徑之一,擴大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將進一步推進我國金融市場化的改革與發展,優質外資進入后所帶來的先進經營理念與管理經驗,也會幫助我國金融市場發展。
6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2018年中國金融市場發展報告》(下稱《報告》),報告指出,2018年中國經濟發展總體平穩,經濟運行保持了強勁韌性。《中國金融市場發展報告》作為中國人民銀行正式對外發布的全面介紹中國金融市場創新和發展情況的年度報告,自從2006首次出版并公開發行以來,到2019年,已經連續發行十四期,對國內外公眾全面了解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背景、現狀和前景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本次《報告》以數據作為支持,說明了金融市場運行穩中有進,市場改革與創新持續深入的特點,同時對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三大行業在2018年的基本發展情況作出了簡要的闡述,并指出在2019年將繼續把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放在重要位置。
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經濟高速增長,金融業發展迅速,尤其在進入新千年之后,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全球金融聯系愈發緊密,金融產品更加豐富,我國金融體系也不斷完善。不過,由于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逐漸放緩,由高速發展轉變為高質量發展,諸如金融體系不健全、金融監管不完善、市場波動性增強等問題開始顯現,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也因此被放在我國金融工作的重要位置上。
與之前所提及的去杠桿不同的是,本次《報告》中所強調的重點是服務實體經濟。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本源,也是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實體經濟的發展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水平的關鍵。金融市場的脫虛向實,也將有助于降低市場風險。金融服務實體,站在產業的角度,可以從兩方面來進行。
一方面,需要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新興產業和制造業結構調整轉型的金融服務與支持。在黨的十八大中曾明確指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結合世界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可以預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科技創新都將成為驅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而高新技術企業、新興產業正是我國科技創新成果的集中體現,其發展也將有助于我國技術水平的提升,同時幫助我國制造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加大金融對這些企業和產業的服務支持,也是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客觀需要,至于在方式方法上,政府政策上的支持自然是必不可少,不過更重要的還是利用資本市場,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在科創板已經正式開板的情況支持科創板與注冊制各項細則的落實與實施,以此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另一方面,還需要加大對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的各項金融支持。民營企業與小微企業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的經濟發展也作出了巨大貢獻,這點從2017年底民營企業對GDP的貢獻就已經超過六成便可略見一斑,不過不可否認的是,不少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的信貸需求得不到滿足,仍然面臨著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可謂是我國實體經濟發展中較為薄弱的一環,而相比起大型國有企業,部分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深入地方與農村,擁有較為廣闊的市場前景。因此,推進民營企業與小微企業融資支持,降低經營成本,也將有助于我國普惠金融的發展,對于我國增強金融市場活力也有重大意義。
在本次《報告》中也提到,要進一步推動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堅定不移擴大金融開放。實際上,金融風險的防范也并不意味金融的完全“收緊”,金融開放也是防范金融風險的路徑之一,擴大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將進一步推進我國金融市場化的改革與發展,優質外資進入后所帶來的先進經營理念與管理經驗,也會幫助我國金融市場發展。同時,對外開放不僅會引進活水,也會過濾污水,優秀外資的存在,將會使得我國金融市場的“鯰魚效應”開始發揮,市場競爭趨于常態化,優質的資金與企業在這輪競爭中將會得以成長壯大,資質較差者則會被淘汰,從而達到優化金融結構,降低金融風險的目的。
另外,在經濟全球化和貿易一體化的背景下,進一步擴大金融開放也推動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等金融服務支持舉措的深入展開,提升我國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力與競爭力,使我國能夠為推進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與發展作出更多的貢獻。
(本文作者介紹:知名青年經濟學者,著名財經評論員)
責任編輯:張譯文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