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鄧智毅:以科技力量和數字技術助推金融科技迭代發展

2019年06月28日14:38    作者:鄧智毅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鄧智毅

  展望未來,中國的金融體系會變得更加全面,金融服務、金融產品會更加豐富和細分,科技迭代發展將成為金融業務的最基本內核。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關于“完善金融服務、防范金融風險”集體學習中的講話指出,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要深化對國際國內金融形勢的認識,正確把握金融本質,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堅決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風險在內的重大風險攻堅戰,推動我國金融業健康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業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特別是近十年以來金融業的快速發展,支撐了中國經濟的長期高投資和高增長。金融業的歷史性變革,使我國基本建成了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具備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現代金融體系。

  當前中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為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為了有效應對貿易摩擦升級、國際經濟不確定性加大及其可能給中國帶來的外部壓力和外部沖擊,金融業要堅持“做好自己的事情”,要打造和提升金融作為國家的核心競爭力,重視科技和金融的結合至關重要。

  一、我國整體科技實力已有了顯著提升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科技創新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支撐。改革開放41年以來,從“向科學進軍”到迎來“科學的春天”,從小平同志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到“再窮不能窮孩子,再苦不能苦教育”的全社會重視科教,加上我國巨大的國內市場支撐,我國科技水平有了長足進步,科技實力有了顯著提升。“原創”、“關鍵”、“引領”等詞語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中國科技的詞典里,科技領域不斷崛起新動能,一些重要領域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某些領域正由跟跑向著并跑或者領跑轉變,支撐我國綜合國力大幅提高。

  截至2018年9月,我國近十年“高被引”論文24825篇,比2017年增加23.3%,占世界總量17%,世界排名第3位。什么是“高被引”論文呢?就是同年度同學科領域中被引頻次排名位于全球前1%的論文。在《科學》、《自然》、《細胞》這三大國際公認的享有最高學術聲譽的科技期刊上,2017年刊登中國論文309篇,排名世界第4位。2018年,我國研發人員總量預計418萬人,居世界第一;發明專利申請量為154.2萬件,授權量43.2萬件,居世界首位。經過40多年的培育、積累,我國科技創新水平正加速邁向國際第一方陣,前沿科技研究能力已經進入世界前5位,應該說比較客觀。我們要有這個自信,我國的整體科研實力正處于一個爆發前夜,需要我們繼續負重前行。

  二、數字文明正以排山倒海之勢向我們走來

  從一個歷史的長鏡頭來看,對于文明的劃分有不同維度、不同角度以及不同提法,但通過提煉,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主要是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是農耕文明,第二個是工業文明,第三個是正在進行或者已經拉開序幕的數字文明。與之相對應的經濟形態也有三種: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和正在興起的數字經濟。

  所謂數字經濟,是以數據資源為重要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

  為什么說是一種新形態?因為它可以對現有存量要素進行全新的組合,形成一種嶄新的生態和分布。數據具有可復制、可共享的特性,能夠無限增長和供給,可以通過市場自由交易并創造財富,信息傳播技術的更新升級促使數字信息成為了重要的生產要素。當數據信息的規模巨大到無法通過人腦甚至主流軟件工具進行分析時,數字技術能夠保證在合理的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整理數據信息并幫助企業作出科學決策的目的。目前,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正在萌發,以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正加速向各領域廣泛滲透,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降低了資源配置成本,培育了新的經濟動能。

  根據《光明日報》報道,2017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27.2萬億元,占GDP比重為32.9%,數字經濟領域就業人數超過1.7億人,成為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預計到2020年,傳統行業的數字化改造將為中國帶來超過40萬億元的總市場規模。數字經濟正在開啟一次重大的社會轉型,帶動人類社會生產方式的變革,生產關系的再造,經濟結構的重組,生活方式的巨變。區別于歷次社會形態,數字形態很可能同時作用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同時作用于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消除信息不對稱和作用力滯延,甚至達到天下大同的境界。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把數字經濟、數字形態定義為數字文明一點不為過。

  三、金融科技正從第一代向第二代進化

  金融科技第一代主要是金融與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結合,即“金融+互聯網”或“金融+IT”。信息科技對傳統金融的影響我們已經有目共睹。信息科技作為經濟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毫無疑問會對金融產生巨大影響,金融領域的改革在技術層面上更多地體現為信息科技的發展和運用。從20世紀60年代的信用卡,70年代80年代的借記卡、自動柜員機和電話銀行,到90年代的債券和資本市場新興金融產品,世紀之交的無網點互聯網銀行,再到現在隨著手機等移動設備的普及帶來的支付新潮,都重新定義了我們獲取金融服務的方式。以至于在偏遠地區或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人們,這些過去被“忽視”的群體,現在都成為了金融業務的真實用戶,顯著擴大了金融服務的覆蓋面。

  技術賦能金融只是開端,技術讓金融更好地服務和推動商業及生活才是真正的發展方向。隨著大數據的急劇擴張,金融門檻空前降低,金融邊界被不斷拓寬。許多金融科技企業以其智能化、垂直性及對客戶和市場的了解,開始介入傳統金融機構的金融體系。這種介入目前更偏向于實際金融業務的后端,類似于“灌溉渠”的作用,把“水庫”里的水引向農田與莊稼,使信貸等金融服務下沉到有需求的長尾人群。中國現在有微信和支付寶這兩個超級手機應用,通過不斷更新算法和模型,重新定義業務,收集和擁有了海量的用戶線上線下生活中各個方面的行為數據,包括移動支付、網購、個人信用評分、貸款、生活賬單、交通出行、餐飲,以及醫療掛號等,借此為客戶提供導向型、定制化的服務,讓產品和時代接軌,不斷豐富互聯網和移動支付場景,建立了一個完整的金融生態圈。支付寶背后的螞蟻金服擁有幾千人的專業科研團隊,不斷嘗試尋找新的方向進行創新,這樣的技術團隊人數規模已是傳統銀行和金融業的好幾倍。

  金融科技第二代主要是金融與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結合,即“金融+人工智能”。金融是一系列決策結果的組合,人是決策的主體,同樣一個機構和平臺,不同的人去參與和操作,可能引出完全不同的結果,所以人是金融的核心競爭力。人工智能將在助力人的金融決策過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在今后某個時期發揮決定性作用。

  在第一代金融科技的基礎上,人工智能與互聯網、大數據、超級計算、傳感器等全方位結合,讓類腦計算、機器視覺、虛擬/增強現實以及無人駕駛、智能制造、智慧醫療等技術及應用創新層出不窮,面向未來的新技術體系正在加速建立。受益于神經網絡和深度學習在算法上的突破,人工智能的技術水平得到了飛躍提升。當前谷歌、蘋果、Facebook等科技公司巨頭紛紛投入巨資,垂直整合產業生態鏈中的稀缺資源和關鍵要素,持續并購大量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應用開發、平臺服務等公司,搶占人工智能發展先機,促使全球信息技術產業格局進入了深度調整期。這將極大提升深度學習水平,極大提升跨界融合程度,極大提高人機協同,極大提升自主操控等,這些變化都是得益于人工智能的溢出帶動效應。基于深度學習的這些基礎性變化,為第二代金融科技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和服務潛能。

  目前人工智能在金融行業的相關應用場景主要包括機器學習(應用于通過數據學習對股票市場進行預測、風險評估和預警等)、知識圖譜(應用于驗證多重信息的一致性,形成對群體客戶的完整描述和精準營銷等)、自然語言處理(應用于對詞、句子以及篇章進行分析和內在邏輯研究,自動化讀取或生成行業研究報告等)、計算機視覺(應用于身份驗證和移動支付等)這四個方面。國內四大商業銀行工、農、中、建,都先后與百度、阿里、騰訊、京東等互聯網公司開展戰略合作,通過人工智能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和水平。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成熟及在金融領域的應用,相信金融科技將會為我們提供更加智能化、人性化、有溫度的金融服務。

  金融科技從第一代向第二代進化,除了技術進步外,更需要我們思想觀念的進步,具體來講有以下四個原則需要大力倡導和積極踐行:

  一是包容創新原則。為促進金融科技的新產品、新服務、新生態能健康可持續發展,要有包容創新的環境,給予一定的觀察期。對那些合規的、真正有價值的金融創新,要預留一定的空間,讓其充分釋放增長潛能;對那些不合規或沒有價值的,要到確認為雜草而非麥子時再施除草劑,不可一棍子打死。

  二是共建共享原則。傳統金融畫地為牢,各自為政,已經形成行業、機構、部門的利益藩籬,共建共享的原則面臨許多阻力。科技的發展使許多金融細分領域表現為去中心化和多樣化,如何多元共治、開放合作,實現融合創新發展,共享金融科技領域的新知識和新經驗,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三是依法發展原則。金融科技不是法外之地,不能成為避開監管和助推泡沫的手段。不斷暴雷的網貸平臺違約事件和各類非法集資等不良行為頻發提醒我們金融科技的規范運行需要用法律來保障,新的生態、新的業態、新的形態,更需要有法律來約束和規范,因此要與時俱進地調整和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監管規則、自律標準等制度性安排,營造更加有利的制度保障條件。

  四是安全發展原則。關于安全發展原則,我想稍稍展開一點,就是人工智能與文明興衰的關系。英國有個“藍爪”機構(Blueclaw)提出了導致人類文明最終滅絕的四大原因:1、全球變暖;2、致命疾病;3、核災難;4、太空威脅。霍金也有類似觀點,他的觀點與“藍爪”組織的觀點重合率達75%。

  最近,俄羅斯科學院系統分析所主任科諾諾夫提出:人工智能與核威脅和自毀文明緊密相連。他指出:“因為在核武器使用方面越來越多的解決方案依賴電腦和人工智能。如果系統出現錯誤,我們可能來不及檢查。”他同時指出:“但對一個文明而言最危險的是,沒人認真研究它的安全問題。”他的這些觀點與霍金也驚人一致。霍金在2014年接受采訪時就語出驚人:“真正的人工智能的發展可能意味著人類這個物種的終結。”這也再次印證了一句話:任何事物有其利的一面也有其害的一面,只有趨利避害,才能真正造福人類。人工智能在任何時候都要秉持安全發展的原則,保持一顆敬畏心,做到未雨綢繆。

  安全同樣永遠是金融發展的底線。金融科技在迭代過程中,風險的性質和特征都在變化。人工智能在協助解決傳統金融領域效率不高,供需不匹配等一些老問題的同時,也帶來了隱私保護、數據安全、責任主體認定等方面的新挑戰。這就要求我們加深對金融科技規律的認識,趨利避害。在金融發展的“效率”與“安全”的蹺蹺板在逐漸偏向后者的未來幾年里,要牢牢守住金融安全的底線,堅守安全發展的原則。

  展望未來,中國的金融體系會變得更加全面,金融服務、金融產品會更加豐富和細分,科技迭代發展將成為金融業務的最基本內核。金融行業的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要借助于推進改革,盡快完成數字金融的轉型變革,擁抱和助推數字經濟,與此同時要積極穩妥地把控創新風險,在科技力量和數字技術的加持下,點燃金融科技與美好社會的普羅米修斯之火,而非打開潘多拉之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找到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新的效率增長模式和途徑,這樣我們的金融生產效率才會有一個根本的提升。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責任編輯:趙子牛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

意見領袖官方微信
文章關鍵詞: 數字技術 迭代 金融科技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網絡文學盜版一年損失近60億 侵權模式“花樣百出” 香港診所被曝給內地客人打水貨疫苗 給香港人用正品 鐵路部門下發買短補長臨時辦法:執意越站加收50%票款 優速快遞董事長夫妻雙雙身亡 生前疑似曾發生爭執 澳大利亞房價暴跌:比金融危機時還慘 炒房團遭趕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廣州重慶靠前 五一假期國內旅游接待1.95億人次 旅游收入1176.7億 華為正與高通談判專利和解 或將每年付5億美元專利費 游客在同程藝龍訂酒店因客滿無法入住 平臺:承擔全責 花650萬美元進斯坦福當事人母親發聲:被錄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