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朱振鑫:未來十年城市發展必須抓金融

2019年06月26日20:48    作者:朱振鑫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朱振鑫

  二十年前,城市發展主要抓基建。十年前,城市發展主要抓地產。未來十年,城市發展必須抓金融。

  中國各地金融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不可否認,北上廣深等核心城市金融發展水平很高甚至有些超前,但大部分城市的金融尚欠發展甚至十分落后。中國未來的發展不僅需要北上廣深這樣一批國際性的一線金融中心,還需要一批區域性的二線金融中心。自“十二五”以來,全國一共有三十三個城市提出建設金融中心,這其中一定只有少數能成功,是已經嶄露頭角的杭州、重慶?還是后發制人的青島、西安?

  本報告將從城市金融發展現狀、模式和建議三個角度入手,梳理各地打造金融中心的經驗,為金融欠發展的城市提供參考。從發展現狀來看,各城市因地制宜,建立分層次的四類金融中心。從發展模式來看,除北上廣外,很難做綜合性中心,城市選擇發展有特色的子行業。從發展建議來看,城市要充分集聚資源、資金、資產和政策優勢,搞好中心建設。

  

  城市金融發展現狀:

  因地制宜建設四類金融中心

  目前來看,共有33個城市明確提出建設區域金融中心,包括4個直轄市(北京、天津、上海、重慶),21個省會城市(大連、沈陽、長春、哈爾濱、濟南、石家莊、杭州、南京、廣州、福州、武漢、鄭州、長沙、合肥、南昌、成都、西安、昆明、烏魯木齊、南寧、海口)以及7個核心城市(深圳、青島、蘇州、寧波、無錫、溫州、廈門),1個省內強市常德。

  圖表1:33個區域金融中心概況

資料來源:各政府官網,如是金融研究院資料來源:各政府官網,如是金融研究院

  從時間上看,2009年4月29日國務院發布《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在全國范圍內正式提出建設區域金融中心。

  隨后各大城市紛紛表露明確意向,行動比較早的有大連、鄭州等城市,大連在2009年12月發布了《大連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規劃(2009—2030)》,鄭州則更是早在2007年11月就發布了《鄭州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規劃綱要》,因此,2009-2011年,可以看作區域金融中心的探索期。

  在“十二五”開局時期,即2011年底到2012年初這段時期,大部分地方通過其“十二五”規劃,尤其是“十二五”金融業規劃明確了建設區域金融中心的任務,更多的區域金融中心的專項規劃出臺,比如《加快推進濟南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2011.08.10),《“十二五”時期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規劃》(2011.12.19),《重慶金融中心建設“十二五”規劃》(2011.12.30)等,各地也紛紛上馬項目,擴大金融業規模、加快金融業集聚,區域金融中心建設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起來。這可以視作區域金融中心的發展期,并且一直持續至今。

  “十二五”以來,各地不斷出臺文件、調整定位、厘清思路,力求在區域金融中心建設中搶占先機,比如南京(2013.01),廈門(2013.12),廣州(2013.12),西安(2014.06),武漢(2015.04),哈爾濱(2015.12),長沙(2016.11)等都在此期間提出了區域金融中心的專項規劃,大批金融專區、金融大廈等也不斷出現,可以說是此起彼伏、蔚為大觀。

  從定位上看,有一部分城市籠統的定位為區域金融中心,但是相當一部分城市在建設區域金融中心的過程中逐漸明確了自己的定位。具體來看,又分為以下幾類:

  (一)國際金融中心

  主要指北京、上海、深圳三個核心城市。這三個城市的金融業已經具備相當的發展規模和聚集度,均明確提出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在我國區域金融中心的發展過程中繼續充當“領頭羊”的角色。

  (二)跨省金融中心

  跨省的區域性金融中心相對比較普遍,但同一地域內的各個大城市同時上馬區域金融中心建設,就難免形成相互競爭:東北地區的長春、沈陽、大連都提出建設東北地區金融中心;華北地區各地在定位自己的金融中心時則各有考量,天津著眼其在北方的重要地位,提出建設北方現代金融中心,石家莊著眼于京津冀協同發展,提出建設京津冀金融副中心,太原著眼于東西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提出建設承東啟西的區域金融中心;華中地區的武漢、長沙都明確提出了建設中部金融中心,鄭州也提出了“立足鄭州、服務中原、輻射中西部”的定位;在西部地區,西安、成都提出建設西部金融中心,蘭州、呼和浩特等提出建設西北部金融中心,目前“區域金融中心”的密集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三)沿邊金融中心

  主要指邊境、沿海地區建設的外向型區域金融中心。哈爾濱以對俄為重點打造東北亞區域金融中心,烏魯木齊借力“一帶一路”戰略面向中亞,昆明面向泛亞,而同在福建省的福州、廈門則建設面向臺灣的區域金融中心。

  (四)省內金融中心

  主要是面向省內的區域金融中心。比如,長沙市湘江新區提出建設的就是湖南金融中心,常德提出建設泛湘西北金融中心。

  從層級上看,發文的行政層級往往能夠衡量對文件內容的重視程度,從各省、市關于區域金融中心的發文來看,主要有以下特點。

  國家層面發文提出建設的區域金融中心不多。比如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設面向西南開放橋頭堡意見》,提出支持把昆明建設面向東南亞、南亞的區域性金融中心;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明確了杭州建設區域金融中心的定位;央行發布的《建設哈爾濱面向俄羅斯及東北亞區域金融服務中心規劃》,一旦上升到國家層面,區域金融中心建設就等于走上了“高速公路”。

  省政府一級的發文一般對區域金融中心建設提出總體要求,往往體現在金融業發展規劃、金融業發展指導意見等宏觀文件當中,但也有例外,比如2011年8月10日《加快推進濟南區域金融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就是由山東省政府發布的。

  而詳細的區域金融中心規劃往往由市政府發布,以方便具體分工與執行,但是依然有很多提出建設區域金融中心的城市,在市級層面上沒有提出專門的規劃,這也是需要解決的一大問題。

  同時,區域金融中心的建設還存在內部協調的問題。以湖南為例,長沙的開福區、天心區、湘江新區都在打造金融中心,湘江新區還隸屬于岳麓區管轄,只是把岳麓區的窗口前置。常德也在積極建設省內金融中心。針對這種情況,省里要統一規劃,各區之間軍心要齊,不能發生沖突。

  二

  城市金融發展模式:

  各取所長打造五種特色功能中心

  對于區域金融中心要綜合還是要特色,除了北上廣深,可能其他城市還是要以打造特色的功能性金融中心為主。現有城市在打造區域金融中心時,主要側重于突出以下幾類特色:

  (一)資管型金融中心

  資管型金融中心以資產管理為主題,通過各種形式吸引基金、信托等資管機構入駐開展金融業務,從而帶動當地金融業及其相關產業的發展。

  目前,我國資管型金融中心比較常見的有兩種模式。

  一是打造財富管理中心。財富管理模式在吸引區域私人財富、推動區域理財、業務處理及風險管理等金融服務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這一模式在國際上已有許多成功案例,如瑞士、新加坡的離岸財富管理中心。在我國,青島率先嘗試打造以私人銀行為核心的財富管理中心,擁有全國首個以財富管理為特色的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海口也表示將依托海南自貿區(港)重要金融聚集地的優勢,打造海口高端財富管理中心。

  二是建設基金小鎮。基金小鎮是一種新興的資本運作方式,通過吸引創業投資基金、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證券投資基金、對沖基金以及其他金融機構集聚,快速形成金融產業集聚效應。如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鎮、常德柳葉湖清科基金小鎮等等。

  資管型金融中心主要有以下特點:

  (1)分布于經濟基礎扎實的城市尤其以產業基礎良好和金融相對活躍的二線城市居多,比如青島、杭州、長沙等。這些城市雖然在金融機構數量上不如一線城市,但現代產業結構比較完整,經濟基礎比較扎實,能夠為資產管理等新興金融業態發展提供產業基礎與經濟保障。

  (2)多處于初創期和成長期。不同于北京、上海等國際金融中心和大連、鄭州等交易型金融中心,無論是青島財富管理中心還是杭州基金小鎮都處于從規劃到落實的初始建設階段,在這一階段政府將更多精力集中于完善基礎設施、加大宣傳吸引金融機構入駐,以及出臺相應的指導意見和規范。整體而言,資管型金融中心具有極大的潛力和想象空間。

  資管類金融中心的呈現出多元化良性競爭的趨勢:

  (1)形式多元化。從青島的財富管理中心到杭州的基金小鎮,不同的城市根據當地情況采用了多樣的形式,展現出各地鮮明的創新意識。

  (2)服務對象多元化。青島服務于資產管理公司,杭州和長沙則著力于吸引基金機構入駐,各自著眼點與定位不同,決定了今后的發展道路也各具特色。

  (3)政策多元化。這些城市目前已施行的政策具有多樣性,既有信息公布、配套設施建設間接手段,也有稅收優惠、補貼獎勵等直接手段。

  案例一:青島財富管理中心

  1、經濟背景

  青島市具備經濟發達、產業成熟、金融體系完備等競爭優勢,具有良好的經濟基礎,第二產業已經比較成熟,第三產業發展也處于較高水平。同時還建立了適合財富管理發展的金融監管體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金融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此外,青島還是空港、陸港、海港的樞紐,運輸體系四通八達,具有良好的區位經濟優勢。

  2、核心定位

  青島市以財富管理為主題,打造國家級綜合性和專項性金融改革試驗區。

  3、主要舉措

  (1)聚集財富管理機構。截止2016年末,青島引入13家私人銀行、8家財富管理中心、多家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和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資產達到837億元,是2014年末的1.4倍。

  (2)設立財富培訓機構。青島與招商銀行合作設立中國(青島)財富管理學院,吸引山東大學財富管理學院、中信證券財富培訓機構落戶青島。圍繞財富管理行業發展的特點,積極推動財富管理人才培養平臺等重要基礎設施建設。

  (3)實施財富管理創新政策。實施跨國集團人民幣集中運營管理、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等各類財富管理創新政策,并在全國首次將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QDLP)境外投資范圍拓展到境外一級市場投資并購和有監管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完善多層次的財富管理體系,引進產融結合的消費金融公司、債務管理公司等業態。

  (4)推動金融服務實體。青島市三次組織開展“銀行機構負責人走訪千家企業活動”,對接3200家企業個性化資金需求730億元。同時,著眼于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在全國率先編制完成財富管理十大配套產業規劃,同時發揮股權投資、產業基金等新型財富管理機構在助推十大產業改造升級中的作用。2018年,青島全市通過上市、全國股轉系統掛牌、藍海股權交易中心掛牌、發行債券等資本市場渠道融資1410.9億元,較去年提高53.92%。青島私募股權基金管理人達到160家,備案基金269只,管理規模550億元,投資項目670個,投資規模483億元,其中投向青島的項目222個,投資規模165億元。

  (5)完善配套服務保障青島市調動全市資源,統籌區域功能,完善配套產業,為試驗區建設和財富管理行業發展提供基礎服務和保障。

  4、成功原因

  (1)具有較好的自然環境優勢。從國際先進財富管理中心發展經驗來看,良好的自然環境有利于財富管理機構、市場、人才以及各類資源聚集。青島市作為沿海開放城市,環境優美、宜居宜業,在資源稟賦等方面與國際財富管理中心有很多相似之處,具有建設面向全球的財富管理中心的潛力。

  (2)具有良好的實體經濟基礎。作為全國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青島市綜合經濟實力較強,經濟發展后勁和活力較足,區域經濟輻射帶動作用不斷提升,有利于財富管理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并為財富管理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

  (3)具有健全的金融監管體系。青島市是計劃單列市,中央駐青金融監管部門設置比較齊全。根據山東省政府的統一部署,青島市金融辦和各區市金融辦還加掛了地方金融監管局的牌子,實現了職能從協調服務向協調服務與監督管理并重轉變,這為探索和完善財富管理監管體系創造了條件。

  (4)具有一定的發展實踐經驗。青島市近年來致力于推動財富管理發展,從規劃調研、政策引導、機構設立、人才培訓等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青島以財富管理為帶動,實現了金融業持續較快發展和安全有序運營,在國內同類城市基本確立了領先地位。

  5、發展歷程

  2013年5月,省政府主要領導在出席“2013香港山東周”活動時提出,將著力打造青島財富管理中心。隨后省政府《關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又明確指出,要把青島市建設成為國內領先、面向國際的新興財富管理中心。

  2013年7月,省政府向國務院提報了《在青島市設立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請示》。

  2014年2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等11個部門聯合向山東省人民政府下發了《關于印發青島市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的通知》,青島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正式獲國家批復,成為我國首個以財富管理為主題的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

  6、輻射作用

  (1)財富管理專業機構聚集效應顯現。第一家外商獨資財富管理公司、第一家產融結合消費金融公司、第三支人民幣國際投貸基金以及國內大型金融機構財富管理子公司、私人銀行等一批新型財富管理機構紛紛落戶青島,示范帶動作用明顯。

  (2)試驗區財富管理交易功能趨于豐富。藍海股權交易中心、國富金融資產交易中心、場外市場清算中心、華銀商品交易中心、聯合信用資產交易中心、藝術品交易中心等一批財富管理特色交易平臺正式投入運營,有效發揮了市場在財富管理資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

  案例二:杭州基金小鎮

  1、經濟背景

  杭州打造基金小鎮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毗鄰上海,環境優美;民營經濟發達,浙商團體資金多;雄厚的財政實力有力地支持了金融業的發展,堅實的經濟基礎為基金小鎮提供完善的生活配套設施、搭建系統化的金融服務平臺、創設優越的企業創業環境提供了可能。

  2、核心定位

  杭州基金小鎮立足于打造中國的“格林尼治小鎮”。

  3、主要舉措

  (1)采用“政府+新型運作主體”發展機制。杭州市政府主要為機構入駐提供硬件環境、政策配套、服務配套;同時委托私募(對沖)基金行業代表性機構,組織運作主體,通過“產業鏈招商”和“生態圈建設”模式,開展專業化的園區發展和促進工作。基金小鎮的開發建設過程主要體現出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與高要求招商的特點。以高標準建設,基金小鎮注重相應產業鏈和生態圈的培育,重點完善“一主兩翼”金融生態體系。“一主”是突出龍頭機構作用,引入世界500強企業和一批優質的基金管理公司。“一翼”是注重提高小鎮管理水平;“另一翼”是完善金融商務環境,引進法律服務、會計審計、研究咨詢等機構。組織全球私募(對沖)基金論壇,舉辦高端金融人才交流活動等,以提升基金小鎮的競爭力和影響力。高要求招商,與中信證券、浙商銀行、永安期貨、財通證券等多家行業龍頭機構合作招商,憑借龍頭企業的吸引力,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的不斷充實完善。

  (2)出臺稅收補貼政策予以支持。為吸引基金公司的入駐,園區還在企業所得稅、營業稅、落戶獎勵、購房補貼等諸多方面給予政策扶持。

  稅收獎勵政策:根據浙江省政府《關于加快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指導意見》(浙政發〔2015〕8號),省財政將對特色小鎮規劃空間范圍內的企業,給予前3年全額返還、后2年返還一半給當地財政的政策支持。

  人才購房補貼政策:高級管理人員購房次月起按每人每月 1500 元的標準給予三年住房補貼。其子女入托、入(轉)中小學,參照在杭留學回國等人員子女辦理。

  辦公用房補助政策:新購建的本部自用辦公用房,按每平方米10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補助;租賃辦公用房按房屋租金的30%給予三年補貼。

  高級人才落戶政策:高級管理人員可享受杭州市人才引進政策,本人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按政策向有關部門申請辦理本市常住戶口;為其子女入托、入(轉)中小學提供便利。

  4、成功原因

  (1)區位條件優越。杭州地處長三角經濟帶,經濟條件富庶,對外來人口吸引力強。地理位置靠近沿海地區,海陸交通發達,周邊城市集聚,靠近上海、南京等大型城市,具有同城效應。

  (2)產業資源豐富。杭州的輕工業和現代服務業起步早,發展快,尤其以紡織工業、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等產業優勢凸顯。目前在杭州市政府的政策支持下,通過“產業鏈招商”和“生態圈建設”模式,開展專業化的園區發展和促進工作,有助于杭州基金小鎮的快速崛起。

  (3)自然人文融合。杭州市氣候溫和,自然環境舒適優越,自古以來被“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人文底蘊豐厚。玉皇山南毗鄰的西湖,更是自然與人文融合的典范。基金小鎮的選址突出了擁抱自然與人文關懷,優雅的辦公環境,嶄新的創投空間,對投資人和員工都具有較高的吸引力。

  5、發展歷程

  杭州基金小鎮的前身是一個叫做玉皇村的城中村,由于缺乏整治,村辦企業石材切割廠污染嚴重。當時,杭州市上城區對玉皇村整治的初步思路就是通過關停污染企業,騰出空間引入文化企業。

  隨著一些基金公司的入駐,當地區政府發現,相對于其他領域的公司來說,基金公司優勢明顯,占用資源較少,產出效益更高。加之,近年來金融改革的持續推進,小鎮引進基金公司的決心愈發堅定。2015年,浙江省提出打造一批特色小鎮。上城區主動提出,要把玉皇村建設成為基金小鎮,并于當年掛牌。

  截至2018年,全國包括規劃建設中的基金小鎮共有61個,廣泛覆蓋我國20個省級行政區。其中浙江占比28%,位居各省市之首。一方面是因為浙江省作為特色小鎮的發源地,對于基金小鎮的建設擁有一定的經驗積累,另一方面,作為我國經濟大省,浙江民間資本規模龐大且相對活躍,也為基金小鎮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市場基礎。我們說的杭州的基金小鎮主要是指玉皇山南的基金小鎮。

  山南小鎮作為浙江省推進供給側改革、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和建設財富管理中心的重要平臺之一,取得了不俗的成果。截至2018年6月,山南小鎮累計集聚各類金融機構2722家,資金管理規模11200億元。山南小鎮已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私募基金人才最為活躍的地方之一,已吸引各類專業金融人才逾4000人,其中海歸人才300余人,“國千”人才1人,“省千”人才2人,入駐私募基金管理人共247家。

  6、輻射作用

  2018年全年山南小鎮實現稅收22.88億元,小鎮投向實體經濟項目共1418個,資本金額累計3800億元,成功扶持培育112家公司上市。小鎮內私募金融企業已經形成規模,業態分布合理,股權投資類、期貨證券交易類、資產管理類企業已經逐步集聚并產生積極效益。

  (二)交易型金融中心

  交易型金融中心以金融交易所為核心,提供優質金融交易的宗旨,不斷推進金融交易品種創新、制度創新,從而帶動區域金融發展的區域金融中心。交易型金融中心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

  (1)與傳統金融緊密結合。相比于其它類型的金融中心,交易型金融中心與傳統金融業的關系尤為緊密,這主要源于其核心是金融交易所,而國內的交易所具有起步早、服務傳統金融歷史長的特點。

  (2)積極探索創新轉型之路。雖然交易型金融中心服務于傳統金融,但隨著新的金融領域發展。我國的交易所都紛紛開始走上轉型升級的道路,不斷設立新的交易品種、制定更加靈活的交易規則。

  (3)處于成熟期。無論是大連商品交易所還是鄭州期貨交易所,這些交易所都有著長達 20多年的經營期,積累了豐富成熟的經驗,為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目前,交易型金融中心呈現出以下趨勢:

  (1)加快創新轉型。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投資者對交易品種的需求日益增加。現有的品種遠遠不能夠滿足。目前各交易所紛紛加快了創新轉型的步伐,推出新的交易品種,修改過時的交易規則。

  (2)加強區域合作。當前,跨區域的金融市場初步形成,各交易所的著眼點也由本區域轉向了跨區域合作,甚至開拓國際化的道路。今后的交易型金融中心將密切與國際接軌,謀取國際聲譽和地位。

  案例三:大連商品交易所

  1、經濟背景

  隨著期貨市場運行穩健,商品期貨功能逐步得到市場的認可,公募基金對商品期貨的關注度日益增加,目前國內包括華夏基金在內的大型基金公司對商品指數基金開發的需求日益提升。在促進期貨市場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的背景下,國內商品期貨市場應運而生,在活躍金融市場的同時,積極對接實體經濟,為實體企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2、核心定位

  大連商品交易所的目標是成為市場功能充分發揮、在國家經濟建設中作用明顯、商品價格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綜合性一流交易所。

  3、主要舉措

  (1)積極出臺戰略。大連商品交易所要求以建設“亞洲重要期貨交易中心”為契機,加快實施品種、區域、創新、人才、信息化國際化六大戰略。

  (2)豐富交易品種。大連商品交易所不斷豐富期貨品種。目前大商所已上市17個期貨品種,2個期權品種,夜盤交易品種擴容至16個。2017年3月31日,大商所上市了豆粕期權,同時推出了豆粕期權的夜盤交易。2019年1月,玉米期權成功上市,豐富了大商所期權品種體系。

  (3)加快轉型升級。大連商品交易所在發展過程中還強調“兩個轉變”:一是通過加強品種創新,實現由單一農產品期貨交易所向綜合性期貨交易所的轉變;二是通過強化市場服務,實現區域性市場向全國性、國際性市場的轉變。

  (4)緊密區域合作在經濟區域開發方面,大連商品交易所緊緊抓住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這三個經濟發達區域,提高大商所交易品種在這三個地區的市場份額。

  4、成功原因

  (1)期貨發展符合市場需求。國家經濟金融發展對建立、完善、發展期貨市場的需求迫切,大連商品交易所的開放在國內金融市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創新管理理念。大連商品交易所積極總結管理經驗,探索管理方法,在人才、管理、技術與服務方面均取得突破。

  (3)穩固區域合作。大連商品交易所有效開發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這三個經濟發達區域,提高大商所交易品種在這三個地區的市場份額;

  (4)加強交易品種創新。大連商品交易所加快推出農產品期貨、工業品種期貨乃至豆粕、玉米期權的上市交易,改善上市品種結構,推動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

  5.發展歷程

  1993年2月28日,大連商品交易所宣布成立。

  1993年11月18日,大連商品交易所正式推出標準化期貨合約交易。

  1994年10月21日,大連商品交易所被國務院批準為繼續進行期貨試點的期貨交易所。

  1998年8月1日,國務院下發1998第27號文件“關于進一步整頓和規范期貨市場的通知”,對期貨市場的格局進行重大調整和重組,保留大連商品交易所和鄭州商品期貨交易所,原上海金屬交易所、上海商品交易所和上海糧油交易所三家合并為上海期貨交易所,經調整后的三家交易所繼續進行期貨試點。

  2000年以來,大豆期貨合約、豆粕期貨合約、玉米期貨合約、豆油期貨合約、焦炭期貨合約、焦煤期貨合約、鐵礦石期貨合約等合約上市交易或實行全天交易。

  2014年7月4日,大連商品交易所推出夜盤交易。

  2014年12月19日,玉米淀粉期貨合約上市交易。

  2017年3月31日,國內首個商品期權——豆粕期權上市交易。

  2018年12月10日,乙二醇期貨掛牌上市交易。

  2019年1月28日,玉米期權成功上市。

  6、輻射作用

  截止2016年末,大連商品交易所擁有會員單位166家,指定交割庫247個,投資者開戶數273.70萬個,其中法人客戶8.21萬個。2018年,大商所期貨年成交量和成交額分別達到9.69億手和52.19萬億元,占中國市場成交量的比重為32.42%、24.76%。豆粕期權全年成交量和成交額分別達到1252.16萬手和92.66億元。根據美國期貨業協會(FIA)公布的全球主要衍生品交易所成交量排名,2018年大商所在全球排名第12位。目前,大商所是全球最大的農產品、塑料、煤炭、鐵礦石期貨市場。

  大連商品交易所的快速發展,有利于將區域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增加農民收入,增強企業競爭力,完善訂單農業、價格體系、融資渠道和資本市場。

  (三)服務型金融中心

  服務型金融中心,是指通過升級金融產業鏈、優化金融服務,促進金融主體發展的區域金融中心。例如貴陽大數據交易所、上海數據交易中心、武漢長江大數據交易中心等。

  目前,服務型金融中心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1)具有一定的區域特色。服務型金融中心往往是結合了當地的產業特點和文化特點,提供某種特色的金融服務。因而呈現出一定的區域特色。

  (2)服務范圍廣。相比交易型、資管型、投資型金融中心,服務型金融中心的服務范圍更加廣泛,突破了某一環節的局限,在金融業的各個環節都提供優質的服務,如產業合作、市場數據、信息平臺等等,全面打造一個產、投、融結合,適宜金融發展的環境。

  服務型金融中心的發展出現了以下趨勢:

  (1)政府引導與市場競爭相結合。多數服務型金融中心仍處于初創建設期,這期間政府引導的色彩較為濃厚,但是從各地出臺的規范可知,當地政府并沒有獨攬全局,而是更注重回歸市場,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打造一個有序而活躍的金融中心。

  (2)走區域特色的金融建設道路。各金融中心多數是服務于區域性金融市場,因地制宜發展,因此這些區域金融中心都帶有顯著的當地特色,發揮比較優勢,從而在競爭中崛起。

  案例四:貴陽大數據交易所

  1、經濟背景

  目前發展大數據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重要布局的發展戰略。近年來,貴州通過打造“5個100工程”的發展平臺,發展大數據、大健康等新興產業,同時支持文化旅游業成為重要支柱產業, 加快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地方競爭力不斷提升。

  貴陽大數據交易所(GBDEX)是經貴州省政府批準成立的我國第一家以大數據命名的交易所,是一個面向全國提供數據交易服務的創新型交易場所,采用“政府指導,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的模式,旨在促進數據流通,規范數據交易行為,維護數據交易市場秩序,保護數據交易各方合法權益,向社會提供完整的數據交易、結算、交付、安全保障、數據資產管理和融資等綜合配套服務。

  2、核心定位

  貴陽大數據交易所是我國乃至全球第一家大數據交易所,志在成為全國重要的數據交易市場,打造國際一流的綜合性大數據交易服務平臺,并服務于貴州西部金融中心定位。

  3、主要舉措

  (1)開展國際合作。2015年11月6日,貴陽大數據交易所與馬來西亞大數據智慧集團簽訂合作框架協議。2016年1月19日,大數據交易所與韓國The IMC公司建立溝通機制,探路大數據交易國際化,為“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提供大數據支撐。

  (2)參與頂層設計。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全程參與了貴陽大數據產業頂層設計、產業規劃和產業推動,當前正在參與工信部《大數據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大數據交易標準、大數據技術標準、大數據安全標準等國家大數據戰略頂層設計,同時還在全國布局了30個交易中心。

  (3)注重自主研發。貴陽大數據交易所主要通過自主開發的大數據交易電子系統,線上與線下相互結合,撮合客戶進行大數據交易,促進數據流通。同時,定期對數據供需雙方進行評估,規范數據交易行為,維護數據交易市場秩序,提供配套服務。

  4、成功原因

  貴陽大數據交易所的成功歸功于地理條件與政策支持兩個方面。

  (1)特殊的地理條件。貴州生態環境優越,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空氣清新,紫外線輻射是全國最少的地區之一,年均氣溫在14℃-18℃,具有發展大數據中心業務的氣候優勢,可減少機房降溫與除塵成本,發生破壞性地震的可能性極低。

  貴州水資源豐富,交通快捷,電力充沛。貴安新區大數據產業基地,選址依山傍水,利用天然巖洞來儲存大數據中心龐大的服務器群落是一個安全、省電、易散熱、少輻射的最佳選擇;基地總計超過250萬臺服務器的龐大用電量,可以就近使用便宜而充足的電能。

  基于以上優勢,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阿里巴巴、京東等企業紛紛參與貴州大數據產業發展。據統計,貴州省在2016年前三季度,擁有大數據核心業態調度企業39家,關聯業態企業383家,衍生業態企業409家,因而在2016年成為全國首個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獲得“貴州·中國南方數據中心示范基地”稱號。

  (2)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發展大數據是全球主要經濟體重要布局的發展戰略。貴州省政府在2014年2月25日印發《關于加快大數據產業發展應用若干政策的意見》、《貴州省大數據產業發展應用規劃綱要(2014-2020年)》,貴陽市政府迅即在2014年5月14日出臺《貴陽大數據產業行動計劃》,以“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優先布局大數據產業發展,成為我國大數據開拓者和領先者。

  此外,貴陽大數據交易所還與貴陽、廣州等50余城發起成立“中國城市大數據產業發展聯盟”,與清華、北大等20余所高校聯合成立“中國大數據交易聯合實驗室”;與兩院院士沈昌祥合作建立我國第一個大數據領域院士工作站;與中信銀行合建金融風險大數據實驗室,共同完善數據交易體系,助力“數據強國”建設。

  貴州省積極就基礎設施的層面開展與科技公司的合作。2014年,貴州省政府和阿里巴巴達成《云計算和大數據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其中云上貴州系統搭建是合作重點。蘋果公司授權云上貴州作為蘋果在中國大陸運營iCloud云端數據服務的唯一合作伙伴,在2018年2月28日后,云上貴州負責中國區所有iCloud的數據。

  5、發展歷程

  2015年4月14日,貴陽大數據交易所正式掛牌運營并完成首批大數據交易。首批數據交易賣方為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廣東省數字廣東研究院,買方為京東云平臺、中金數據系統有限公司。在交易所平臺基礎上,大數據領域的相關專家、學者、企業等多方共同組建大數據交易商(貴陽)聯盟,首期對接的企業包括阿里巴巴、蘇寧易購、國美在線等100多家企業。

  2015年5月20日,貴陽大數據交易所電子交易系統正式上線。

  2017年4月25日,貴州省大數據發展領導小組正式公布《2017年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首批重點企業名單》,貴陽大數據交易所作為大數據核心業態大數據交易企業入選。

  截至2017年5月,交易所交易額累積突破1億元,交易框架協議近3億元,發展會員超1000家,可交易數據產品近4000個,可交易的數據總量超150 PB。連續三年(2015-2017)承辦“數博會”核心論壇——中國(貴陽)大數據交易高峰論壇,發布《中國大數據交易產業白皮書(報告)》、《貴陽大數據交易觀山湖公約》等成果,引領大數據交易產業發展。

  6、輻射作用

  如同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為當地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一樣,誕生在貴陽的中國第一家大數據交易所,助推貴陽經濟發展形成了后發趕超之勢。

  依托中關村貴陽科技園、貴陽綜合保稅區、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貴陽大數據交易所等發展平臺的建設,戴爾、惠普、京東、富士康、寬帶資本等行業巨頭相繼落戶,貴陽大數據產業發展全面提速;貴陽著力發展數據中心與呼叫中心,預計到2020年打造30萬座席規模的呼叫中心產業集群,聚集超過100家呼叫中心企業,帶動70萬人就業。

  (四)投資型金融中心

  投資型金融中心,是以完善金融投資為重點,吸引投資機構,拓寬投資渠道,發展投資市場,從而促進區域經濟的金融中心。

  投資型金融中心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1)投資方向多樣化。不同的地區投資傾向是不同的。重慶的八大投以基礎設施為投資方向,廣州以綠色金融領域作為投資領域,杭州則重點投資于文創產業。這些區域投資性金融中心摒棄了傳統的“大而全”的投資模式,專注于某一領域和方向,具有鮮明的投資特色,也提高了投資效率。

  (2)依賴區域優勢,具有區域特色。這些投資型金融中心之所以形成鮮明的投資特色,主要源于各地的區域特征各異,發揮比較優勢。重慶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有強烈的需求,同時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廣州地處沿海地區,自然環境優美,適合發展綠色金融;而杭州文化氣息濃厚,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投資型金融中心呈現以下趨勢:

  (1)政府引導色彩淡化,市場競爭激烈。由于投資型金融中心的打造都是由政府牽頭帶動,因而在初創建設期呈現出較強的政府主導色彩。隨著投資型金融中心的基礎建設完善,今后將會更多依靠市場自身的力量,引入市場機制,依靠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則進行自我完善。

  (2)投資渠道更具多元化。雖然目前的投資型金融中心已呈現出分明的區域色彩,但是對于單個金融中心來說仍有多元化發展的潛力。隨著金融市場的完善,更多的投資者入駐,將會出現更多的投資機會和投資方向。

  案例五:重慶八大投

  1、經濟背景

  從2007 年起,重慶的GDP 增速一直處于全國前五位。作為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固定資產投資在重慶的整體經濟結構中貢獻顯著,從2001 年到2016 年,重慶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占GDP 的比重從最初的35.26%升至98.87%。其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作為固定資產投資中的重要部分,重慶市基建投資從2001 年的308 億元人民幣增加到2015 年的4356.17 億元,年均增幅約20%。2008 年金融危機之后,中央政府出臺“4 萬億”的經濟刺激投資計劃以保證經濟的平穩增長,重慶市也加大了固定資產的投資規模,2009 年固定資產投資占比提升了將近10%,其中基建投資額增長30%。在此期間,重慶市國資委所屬的幾大城投平臺不僅負責大量城市建設工程及后續運營,同時也承擔了為基建投資融資的職能,通過發債、貸款、信托投資等方式為政府的基建項目提供大量的資金支持。

  2、核心定位

  國內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

  3、主要舉措

  (1)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導,地方政府操盤資金來源。八大投資公司作為相互獨立的投融資平臺,分別負責水利、交通、橋梁、電力、通信等各個方面,覆蓋了城市建設和城市公益設施的主要領域,各投資平臺不僅在各自領域發揮投融資功能,同時也提高了運營效率,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不同領域對資金的相互擠占。如水務控股主要特許經營主城區供排水、污水處理;水投公司主要對“九五”項目清資確權,加快區縣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重慶高發司的主營業務為重慶高速公路(或收費站)的建設、經營和管理。資金來源主要包括國債、土地儲備收入、規費、存量資產和稅收返還。

  (2)創新發展政府融資模式,引入市場資本。渝富處置不良資產,運作土地資本;渝城投通過信托融資、債券融資(發行企業債融資)和BT 與BOT 模式募集路橋、房地產開發項目資金。

  (3)政府監管:“三不政策”與三個平衡

  “三不政策”:第一、地方財政不得為投資集團做各種形式的融資擔保避免發生財政債務風險。第二、各投資平臺間不能相互提供債務擔保,以避免風險在城投平臺間的傳遞,放大金融風險。第三、各平臺的專項資金不得互相拆借,規避了債務風險的內部傳導及系統性風險的形成。

  “三個平衡”:第一、凈資產與負債的平衡,保證相對安全的杠桿率,即爭取把資產負債率控制在60%左右。第二、集團現金流的平衡。合理有效地運用現金,實現現金流的良性運轉,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縮短資金周轉周期。第三、投資與來源的平衡。投資集團在接受政府部門下達的具體投資建設任務時,必須要有明確的相應資金注入或有通過特定的盈利模式回收投資的途徑,避免出現大的融資困難或信用危機。各政府部門間審批權、監督權和施工權相分離。

  (4)結構轉型,合并為五大投:目前,重慶市的城投公司一共有五家,分別是:重慶市水務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重慶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重慶市地產集團、重慶市城市交通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重慶市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

  4、成功原因

  (1)各公司的積極探索。八大投起步早,早在2002年開始就相繼成立。對于國企改革和地方融資起到重要作用,這一過程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資源,更容易建設成大型融資平臺。

  (2)地方政府的支持。成立城投公司,滿足了地方政府的融資需求和發展需求,因此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參與。

  5、發展歷程

  從2002年開始,重慶相繼成立“八大投”融資集團,包括城投司、高發司、高投司、地產集團、建投司、開投司、水務控股、水投司。這些投融資集團由政府向其注入儲備土地,以土地作抵押向銀行貸款。

  2004年,建立了渝富作為事業型金融控股公司。

  2010年以后,受到地方債政策、土地儲備政策和國企改革概念的影響。

  2012 年11 月,國土資源部等四部委出臺《關于加強土地儲備與融資管理的通知》(國土資發〔2012〕162 號)。

  2014 年4 月重慶市政府發布的《中共重慶市委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意見》。

  2014 年9 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國發〔2014〕43 號)提出加強政府或有債務監管,剝離融資平臺公司政府融資職能,融資平臺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債務。

  目前,八大投已經轉型為“五大投”,其主導的業務模式也陸續退出,或者轉化為投資運營和PPP模式。

  5、行業型金融中心

  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各個行業都面臨著轉型升級,由傳統模式向新模式發展。很多地方政府嘗試金融轉型,大力探索建立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相互兼容的新型發展模式,以此支持地方金融領域的創新與發展,推動當地區域金融中心的建設。

  案例六:廣州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

  1、經濟背景

  廣州市是珠三角地區的一線城市,有著扎實的經濟基礎和活躍的市場氛圍,長期以來GDP領先全國,創新意識濃厚。地方財政實力雄厚,能夠支持和推動地方金融領域的創新和發展。在國家政策的鼓勵和引導下,廣州結合當地經濟因素,設立了全國第一個經國務院批準的金融專項試驗區——廣州市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

  2、核心定位

  廣州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是目前華南地區唯一的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作為首個經國務院批準建設的金融專項試驗區,該試驗區將被打造成為覆蓋珠三角、輻射華南乃至全國的綠色金融和綠色產業協調發展集聚區,為全國綠色金融改革和發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花都經驗”。

  3、主要舉措

  (1)制定戰略目標,出臺配套政策。廣州市政府針對定位目標,提出了試驗區的發展主線為“綠色金融支持綠色產業、推動綠色發展”,并計劃構建一個“樞紐在花都、節點在各處、廣州一張網、擴展到全省、服務大周邊”的發展大格局,同時出臺了“1+4”的具體配套政策。所謂“1+4”配套政策,“1”即《廣州市花都區支持綠色金融和綠色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措施》,共10條;“4”是其子文件,即《廣州市花都區支持綠色金融創新發展實施細則》、《廣州市花都區支持綠色產業創新發展實施細則》、《廣州市花都區支持綠色企業上市發展實施細則》、《廣州市花都區支持綠色金融和綠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

  (2)出臺具體細則,指導綠色金融發展。《廣州市花都區支持綠色金融和綠色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措施》是指導試驗區工作最主要的政策性文件。其中提出了建設綠色金融試驗區的十個重要方面的措施,這些措施包括設立綠色發展專項資金、培育綠色金融組織體系、推動綠色金融支持綠色產業、引導綠色產業集聚發展、建立政務服務綠色通道、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設立花都綠色發展基金、推動綠色企業上市掛牌、集聚綠色發展人才、加強綠色發展組織領導等。

  4、成功原因

  (1)區位條件優勢。廣州是位于珠三角的一線城市,有著雄厚的經濟基礎,當地金融產業和民營經濟都十分發達,市場氛圍活躍,當地群眾具有開拓創新的精神。

  (2)實踐起步較早。花都區在設立試驗區之前,已經進行了一系列探索綠色金融的實踐,為試驗區的設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3)政府大力支持。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力支持試驗區建設與發展,出臺了一系列的指導意見和監管政策,促進試驗區規范有序發展。

  5、發展歷程

  2017年6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浙江、江西、廣東、貴州、新疆5省(區)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

  2017年6月23日,經國務院批準,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發布了《廣東省廣州市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總體方案》,明確提出:在廣州市花都區率先開展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點。

  2017年7月11日,廣東省廣州市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獲批及建設情況新聞發布會召開,明確以廣州市花都區為核心建設廣東省廣州市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

  6、輻射作用

  試驗區的設立必將推動當地金融經濟的全面發展,為廣州GDP做出重要的貢獻。隨著綠色金融新模式的產生與推廣,廣州市在現階段的基礎上,穩居一線城市的地位,同時發展成為全國性乃至世界性的金融創新城市

  案例七:杭州文創金融模式

  1、經濟背景

  宏觀層面重大部署為文創產業發展帶來了新機遇。中央先后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文件,并圍繞推動“互聯網+”行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一帶一路”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方面做出了戰略部署,這為杭州文創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環境。

  “十二五”期間,杭州文創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市GDP增速7.74個百分點。2018全市文創產業實現增加值3347億元,同比增長11.6%,占GDP比重達24.8%,產業總實力同比再創新高。目前杭州已有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基地)10家,市級文創產業園24家。

  2、核心定位

  到2020年,把杭州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全國文化創意中心。

  3、主要舉措

  (1)組建文創公司。杭州市組建了文投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推出文創產業無形資產擔保貸款風險補償基金、文創產業應急轉貸基金、文創小微企業“助保金池”。

  (2)設立產業引導基金。杭州市文創產業引導基金首期規模1.2個億,用于扶持文創企業和創業人,打造杭州文創龍頭企業。同時不斷壯大杭州市文創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規模,放大財政資金杠桿效應,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文創項目。

  (3)與傳統金融機構合作。充分發揮杭州銀行文創支行、建行浙江省分行杭州文創專營支行和杭州聯合銀行文創特色支行等金融機構的作用,加大對中小文創企業的金融服務。杭州銀行于2011年率先推出新三板股權質押貸款,解決掛牌企業缺少擔保而融資難的問題,服務400家掛牌企業,授信額度近30億元,實發貸款累計超過60億元,在北京、上海、浙江多地市場占有率位于市場前列。

  (4)拓展融資渠道。全力推進符合條件的文創企業上市或新三板掛牌融資,開發符合文化企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拓寬文化產業投融資渠道。杭州銀行為新三板企業授信審批納入綠色通道,確保業務處理快速及時。

  (5)無形資產入股。鼓勵文化創意企業和人才以成果、專利技術、項目等作為無形資產入股。

  4、成功原因

  (1)注重多方參與,聚集多方資源。杭州在發展文創金融的過程中,注重多方參與合作,搭建以“四位一體”為基礎的綜合平臺,政府、杭州銀行、創投機構、科技園區以及擔保公司都參與其中。文創金融以抵質押融資類、交易融資類、創投渠道類、政府渠道類、園區渠道類、擔保合作類服務,為文創產業中小微企業提供渠道資源、未來現金流與可抵質押資產。

  (2)創新管理機制,突破傳統經營模式。杭州銀行實行五個“單獨”機制,即單獨的客戶準入機制、單獨的授信審批機制、單獨的風險容忍政策、單獨的業務協同政策與單獨的薪酬考核政策。

  (3)建立風險池基金,分擔企業信貸損失風險。杭州市地方科技局、擔保公司和銀行按一定比例出資共同組建科技型中小微企業信貸風險池基金,杭州銀行在風險池基金的額度基礎上放大5-10倍,為區域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若出現信貸損失,額度內按三方出資比例分擔,超出額度由擔保機構和銀行按8:2比例分擔。

  (4)借鑒國外經驗,完善銀投合作模式。杭州銀行科技支行成立基金管理部,與摩根士丹利、經緯中國、深創投、賽伯樂等國內外一線創投機構合作,托管各類股權投資基金規模超142億元,成為區域內投資資源的集聚地。此外,還為企業提供投資推薦、上市方案、收購兼并和資金管理等投融資一體化的金融服務。

  5、發展歷程

  2009年,杭州銀行成立浙江省首家科技支行,2011年開始在重點地區進行科技金融服務的推廣;2013年成立全國首家文創支行;2015年科技文創金融專營和特色機構達到16家。2016年,杭州銀行成立國內首家科技文創金融事業部。

  6、輻射作用

  杭州文創金融模式的發展,降低了文創中小微企業融資的準入門檻,優化了文創產業的投融資環境,并形成一條獨具杭州特色的文創金融服務鏈。

  2015年起,杭州成為全國第10個邁入“萬億GDP”的城市,其中文創產業比重超過20%,成為經濟發展新動能。加之杭州擁有動漫、游戲、影視、藝術、旅游等城市基因,文創金融產業發展的新熱潮正蓄勢待發,對杭州成功打造區域金融中心功不可沒。

  三

  城市金融發展建議:

  資源、資金、資產,政策,一個都不能少

  經濟是本,金融是末。打造區域金融中心不能偏離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初衷,建設區域金融中心更離不開實體經濟的支持。成功的區域金融中心是金融與實體經濟的完美融合,而融合的前提是區域資源、資金、資產和政策的集聚。因此,打造區域金融中心,歸根結底就是打造區域“資源”中心、“資金”中心、“資產”中心、“政策”中心。

  (一)資源 

  資源主要包括人才資源、信息資源與場地資源。人才資源是區域金融中心建設的基本要素,信息資源是區域金融中心建設的效率保障,場地資源是實現區域金融中心集聚效應的必要條件。

  1、人才資源

  人才資源對區域金融中心的形成具有根本性的推動作用,區域金融中心的建設離不開金融人才的培育和引進。

  第一,儲備本地人才資源,激活當地“造血”功能

  一是培育本地金融人才。除北上廣深外,武漢、成都等城市在國內頂尖金融院系、金融機構的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優勢,有利于為當地培養儲備優秀的金融人才。比如,武漢市作為中國最重要的教育中心之一,擁有超過百萬的大學生,這為其建成中部區域金融中心、全國性科技金融中心和全國性金融后臺服務中心提供了便利條件。

  二是發揮本地人才資源優勢。比如,杭州有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湖南有互聯網人才“微信之父”張小龍、“58同城”創始人姚勁波等,可發揮本地人才優勢,依托籍貫地人才搭建外部資源流入本地的平臺,滿足當地投融資需求,助力打造區域金融中心。

  第二,引進國內外優秀人才,增強外界“輸血”功能

  深圳、青島、成都、杭州、南京、長沙等區域性中心城市相繼推出了人才引進的各種優惠政策,包括項目扶持、人才獎勵、居留落戶、住房安居、配偶安置、子女入學、出入境等方面,為建設區域金融中心吸納國內外優秀人才。

  圖表2:區域金融中心引進外地人才政策一覽

資料來源:政府公開文件,如是金融研究院資料來源:政府公開文件,如是金融研究院

  2、信息資源

  信息資源一方面對于金融機構在事前引導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可提高區域金融中心建設效率,另一方面,可有效增強區域的金融形象,吸引金融資源,促進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的深入結合。為打造區域金融中心,各地獲取和整合金融信息資源的方式主要有信息平臺、論壇等。

  第一,搭建金融信息平臺

  目前,國內區域金融中心的信息平臺的主辦單位通常有政府部門、新聞媒體和學術組織等。比如,武漢金融網由武漢市金融工作局主辦,西部金融在線由陜西省委宣傳部主管、陜西廣播電視臺具體管理,深圳金融信息網由深圳經濟特區金融學會主辦等。這些金融信息服務平臺在金融經濟信息發布、產品展示、推廣宣傳、人才培訓、推動金融科技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降低了金融信息整合成本,提升了金融效率。

  第二,舉辦區域金融論壇

  舉辦區域金融論壇等金融會議,既有利于提升區域金融形象,提高地區知名度,吸引外部金融資源流入,又有助于搭建信息交流平臺,推動地區金融與產業資源深入融合。如湖南湘江舉辦2017《湘江財富之聲》財富沙龍,集合金融專家、機構、企業等各方力量為金融行業發展獻策,為湖南省金融精英、政策制定層及企業家們提供前沿學術思想與觀點參考;成都通過舉辦2013 年財富全球論壇,吸引了世界頂級的數百名商界領袖,通過這一論壇,從財富500 強企業中拿下了70 多個項目。

  3、場地資源

  場地資源是區域金融中心金融資本聚集與整合的載體。在打造區域金融中心時,地方政府為吸引金融機構入駐,在場地方面通常會給予一些政策優惠,如為其提供工作場所和場地補貼等。對于場地資源相對緊張的地方,尤其是人口相對密集的城市或者新建自貿區,越來越多的地方推行利用虛擬地址注冊企業。

  第一,提供工作場所

  地方政府對重點扶持項目或金融機構入駐免費提供場地或辦公場所。比如,南京對入選扶持項目的,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工作場所,三年內免收租金。

  第二,提供場地補貼

  地方政府為新入駐的金融機構或創業項目提供場地補貼,分為租房補貼和購房補貼。

  一是租賃辦公用房補貼。比如,青島對“特區創業項目”在“人才特區”租賃辦公用房給予補貼。租賃孵化器場地100平方米及以下的,按入駐面積給予第一年全額、第二年70%、第三年50%的租房補貼。租賃加速器場地的,按入駐面積給予第一年每天每平方米1元、第二年每天每平方米0.5元、第三年每天每平方米0.3元的房租補貼,補貼面積最高不超過1000平方米。

  二是購買辦公用房補貼。比如,重慶兩江新區規定,購買辦公用房及經營性用房的新引進的銀行、證券、期貨、保險公司法人機構及其一級分支機構,其購買樓宇的自用部分按每平方米1000元的標準給予不同建筑面積的購房扶持,扶持總額最高不超過購房總價款的10%;符合條件的金融業機構可同時享受辦公用房租金扶持與購房扶持,但兩項扶持的總額最高不超過2000萬元。

  第三,采用虛擬注冊地址

  部分地區根據當地情況在場地資源方面進行了創新。比如前海在現階段并無大規模成熟辦公環境,無法讓眾多注冊企業在此落腳辦公,因此,采用虛擬注冊地址的方式解決場地資源稀缺問題。

  目前不少金融企業都選擇以注冊虛擬地址的方式進入前海。2015年上半年以來,前海注冊企業數量猛增,企業總數呈爆發式增長,其中增長數量最多的是金融類企業。廣東自貿區還通過各種途徑公布了部分虛擬地址,以解決入區企業的注冊之需。虛擬注冊地址作為新建自貿區解決企業注冊燃眉之急的方式,客觀上降低了企業的注冊成本。

  (二)資金

  資金主要涉及財政資金、銀行資金和社會資本。區域金融中心資本密集的特性決定其崛起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因此,打造區域金融中心需要財政資金引導、銀行資金配合、社會資本參與。

  1、財政資金引導

  地方政府通過財政出資設立政府引導基金來解決區域金融中心建設的巨額融資需求。在區域金融中心建設初期,積極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能夠讓區域金融中心的建設更加順暢。如濟南運用政府引導基金促進股權投資加快發展的機遇,投資建設山東新金融產業園,創建區域股權投資機構集聚區,積極引導投資者落戶濟南;南京建鄴區在全南京市率先成立科技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與多家專業投資機構合作,通過采用FOF母基金模式,初步打造了一條覆蓋企業種子期、成長期和成熟期的創投基金鏈。

  2、銀行資金配合

  區域金融中心通過與銀行配合獲取資金,可顯著提升區域金融中心的資金實力。

  第一,組建新型民營銀行

  牽頭組建新型民營銀行。如新希望集團、小米、紅旗連鎖等股東聯合發起設立了中西部首家互聯網銀行——四川新網銀行。作為新一代互聯網銀行,新網銀行依靠數據和技術來驅動業務運營,實現金融和科技的融合,通過為普通金融消費者與小微企業提供便捷和高效的金融服務,推廣實踐普惠金融,進一步為成都高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勁支撐,為成都區域金融中心的建設注入新動力。

  第二,依托政策性銀行

  依托于國家政策性銀行,推動區域基礎設施建設與產業發展。如國開行廈門分行發揮中長期投融資主力銀行優勢,大力支持廈門自貿區基礎設施建設與產業發展,積極提供“一帶一路”建設相關金融服務。同時,還發揮集團、母子公司協同優勢,積極推動子公司國開金融、國銀租賃、國開證券、中非基金等加強與自貿區管委會對接,為自貿片區內企業提供“投貸債租證”全方位綜合金融服務,推動廈門自貿區快速崛起。

  3、社會資本參與

  鼓勵社會資本積極進入金融服務領域,參與區域金融中心建設。比如,武漢實施支持民間資本參與金融機構重組改造,探索設立民間資本發起的自擔風險的小額貸款公司和小額再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的發展計劃;廣州立足自身民營經濟發達的基礎,創辦了民間金融街,充分利用民間資本為本地中小企業發展提供資金來源。

  (三)資產

  資產包括產業基礎與金融資產兩個層面。產業基礎層面要求夯實產業基礎,良好的產業基礎是成功打造區域金融中心的前提;金融資產層面要求完善交易體系,完善的交易體系是盤活金融資產、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的關鍵樞紐。

  1、夯實產業基礎

  實體經濟發展是金融需求的前提,良好的產業基礎能夠為區域金融中心建設創造堅實的發展基礎。以重慶為例,重慶兩江新區成立七年來,發展速度迅猛。GDP從2009年的798億增長到2017年2533億元,汽車產業、電子信息和裝備制造成為兩江新區三大支柱,再加上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十大戰略性新興服務業,該區產業結構推動兩江新區產業經濟穩步向前,為兩江新區打造長江上游地區金融中心提供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再比如,浙江嘉興的南湖基金小鎮與嘉興科技城、電商(文創)、湘家蕩等其他平臺相輔相成,形成了良性互動的產業平臺體系。其中嘉興科技城引育了聞泰通訊、斯達半導體、昱能光伏等一批爆發性強的科創型企業,帶動了全區電子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電商(文創)產業園吸引了600余家企業在此集聚。不同平臺共同發展,為基金小鎮的建設打下良好的產業基礎。

  2、完善交易體系

  完善的資產交易體系是金融市場良性運轉的重要基礎,在區域金融信息整合、金融資源引導、金融產品創新、服務實體經濟融資與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等方面發揮關鍵性的樞紐作用。

  第一,成立金融資產交易所

  截至2018年,國內金融資產交易所(中心)已有67家,如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重慶金融交易所、武漢金融資產交易所、海峽金融資產交易中心、西部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溫州金融資產交易中心等。部分城市有多家金融資產交易所,如深圳有深圳前海金融資產交易所和深圳招銀前海金融資產交易中心。

  金融資產交易所為代表的交易體系能夠為大規模的資金流動需求提供一個透明、規范的市場平臺。以河北金融資產交易所為例,其發布的某國有大型集團委托貸款或權益的轉讓信息,可以在第一時間覆蓋到全國的大部分金融機構。

  第二,豐富非金融資產交易所

  除金融資產交易所以外,有些地方還致力于發展非金融資產交易所,以完善當地的資產交易體系。比如重慶形成了資產、權益和商品合約三大交易板塊。包括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公司、重慶汽摩交易所公司、重慶農村土地交易所、重慶航運交易所等,建設了具備交易結算、電子商務、融資增信等功能的綜合服務平臺。資產交易體系的不斷完善,為重慶的金融資產盤活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四)政策

  政策主要包括行政規劃政策、稅收優惠政策和審批監管政策。政策因素在區域金融中心的崛起中發揮著指引、激勵、監管的作用。

  1、行政規劃政策

  行政規劃協調區域金融發展。打造區域金融中心要求統一規劃,避免不同地區的同質競爭。比如,湖南開普區、天心區、湘江新區都在打造區域金融中心,山東濟南和青島、遼寧沈陽和大連等均提出構建自己所在區域內的金融中心。這些城市同處一個行政轄區,不可避免地會面臨著同質競爭、金融輻射范圍大部分重合等問題,由此造成金融資源的浪費。

  為此,各地政府需要因地制宜,對區域金融中心建設進行統一規劃和指導。如長沙《加快金融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確立了長沙金融功能區“一主(芙蓉中路金融街)、一副(沿江金融集聚帶)、一區(金融后臺園區)、一園(科技與金融結合的創新園)”的布局,明確區域金融中心定位,統籌協調各區金融規劃。

  2、稅收優惠政策

  為了打造區域金融中心,稅收優惠政策是最為直接的鼓勵企業和金融機構入駐本地區的激勵措施,也是各地普遍采用的政策舉措,主要包括優惠稅率、稅前扣除、稅收返還等。

  圖表3:各地區稅收優惠政策一覽

  3、審批監管政策

  審批監管機構在規范資本市場、防范金融風險、推動金融改革、查處違法違規金融活動等方面發揮政策規范作用,是構建區域金融中心的重要保障。

  第一,優化審批服務

  為推進區域金融中心建設,許多地方政府為金融機構提供了入駐咨詢、注冊登記、政策申請、問題協調等全方位一站式服務。如長沙湘江新區管委會為建設湖南金融中心,專門成立了金融發展服務中心,建立了快捷的工商辦理綠色審批服務,金融機構享有落戶工商注冊登記全流程專人協調、行政審批綠色通道等專項服務,并可在取得省金融辦備案函后,2日內完成區級工商注冊登記辦理。

  第二,完善監管體系

  部分省份推廣實施金融改革,各市縣全部獨立設置金融工作機構,加掛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牌子,承擔地方金融監管職責。比如,青島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的成功得益于健全的金融監管體系。青島市是計劃單列市,中央駐青島的金融監管部門設置比較齊全。同時,根據山東省政府的統一部署,青島市金融辦和各區市金融辦還加掛了地方金融監管局的牌子,實現了職能從協調服務向協調服務與監督管理并重轉變,為探索和完善財富管理監管體系創造了條件。 

  (本文作者介紹:如是金融研究院執行總裁、如是資本創始合伙人。)

責任編輯:陳鑫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

意見領袖官方微信
文章關鍵詞: 房地產 融創 購房 買房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網絡文學盜版一年損失近60億 侵權模式“花樣百出” 香港診所被曝給內地客人打水貨疫苗 給香港人用正品 鐵路部門下發買短補長臨時辦法:執意越站加收50%票款 優速快遞董事長夫妻雙雙身亡 生前疑似曾發生爭執 澳大利亞房價暴跌:比金融危機時還慘 炒房團遭趕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廣州重慶靠前 五一假期國內旅游接待1.95億人次 旅游收入1176.7億 華為正與高通談判專利和解 或將每年付5億美元專利費 游客在同程藝龍訂酒店因客滿無法入住 平臺:承擔全責 花650萬美元進斯坦福當事人母親發聲:被錄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