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莫開偉
銀行股權為何會流落到拍賣市場這個“街頭”呢?據媒體披露,因為這些股權主要是中小銀行機構的股東們面臨資金問題,諸如債務糾紛或債務危機、股權質押爆倉等原因,有變現需求,也是不得已通過拍賣和轉讓的方式回籠資金。而真正大型銀行的股權在拍賣市場卻難覓蹤跡。
據披露,最近包括上市銀行中原銀行、準上市銀行蘇州銀行在內的大批銀行,其股權正被低價批量拍賣。2019年開年至今,共有1170次銀行股權被拍賣。這些股權絕大部分是各地區城商行、農商行和村鎮銀行的股權,尤其以農商行為主。出人意料的是,這些股權被拍賣時大多無人問津,其中流拍場次高達626次,流拍率為60%(5月14日《時代周報》)。
銀行股權出現流拍結局,確實出人意料之外。曾經銀行股權被視為各類金融資產中的“寶貴資產”,是十足的“緊俏貨”,被社會各種資金追棒,有些小股東缺乏資金時私底下就可高價轉讓;尤其銀行股權成為民間資本最熱衷的投資“領地”,因為很多民營資本在當下實體企業不景氣的背景下,都想投身金融領域,擁有銀行股權就意味著可分享銀行改革發展紅利的“一杯羹”,甚至還有個別實力雄厚的民間資本幻想著擁有更多銀行股權以便將來控制銀行的經營。有事實為證,2017年6月,浙江海寧農村商業銀行曾有287920股股權被拍賣,經過612次競價,391次延時才最終成交,競爭之激烈可見一斑。然而,今日銀行股權拍賣真的今非昔比,流拍率高,重復拍賣率高,很多時候銀行股權拍賣場面更是門可雀羅,無人問津,使銀行股權由“鳳凰變成了烏雞”,不名一文。如以5月13日為例,江蘇漣水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120萬股股權作價504萬元進行拍賣,然而這次拍賣無人報名參加,最終流拍。據《時代周報》粗略統計,在2019年至今已結束的1043次銀行股權拍賣中,約有626次顯示無人報名,占到總數的一半還多。尤其,由于不看好銀行股權,使銀行股權通過拍賣機構拍賣的數量呈越來越多之勢。據阿里司法拍賣平臺上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共有1526次銀行股權拍賣紀錄。相比之下,2019年前4個月就已經有1170次;相當于用4個多月的時間,完成了2017年全年76%的拍賣量。
那么,銀行股權為何會流落到拍賣市場這個“街頭”呢?據媒體披露,因為這些股權主要是中小銀行機構的股東們面臨資金問題,諸如債務糾紛或債務危機、股權質押爆倉等原因,有變現需求,也是不得已通過拍賣和轉讓的方式回籠資金。而真正大型銀行的股權在拍賣市場卻難覓蹤跡。
而導致中小銀行股權拍賣場面冷落的原因到底在哪?據分析,原因有三方面:首先,與銀行自身經營存在很大的關系,中小銀行在當前實體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所有銀行經營都處于下行通道,中小銀行經營更是步履維艱,不良信貸資產大幅反彈,盈利能力下降,銀行躺著賺錢的日子一去不復返,這讓廣大民間資本、尤其是個人投資者對銀行股權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變,他們覺得銀行股權不再是只賺不賠、只有安全沒有風險的優質資產了;尤其是銀行破產可能性存在之后,中小銀行由于內控能力和信貸風險管控水平普遍比不上大銀行,經營風險也正在累積,未來中小銀行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少數中小銀行甚至還有破產倒閉的可能。于是出于資產安全考慮,很多社會資本對中小銀行股權投資的熱度大減。比如剛披露2018年財報的云南省富滇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營業收入5.11億元,比上年增加9.47%,營業利潤2.42億元,比上年下降98.21%,利潤總額2.39億元,比上年下降98.23%,凈利潤1.06億元,比上年下降90.61%,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ROE)0.76%,比上年減少7.02個百分點。同時,在阿里司法拍賣平臺上,中原銀行股權已經有40次拍賣紀錄,其中30次均無人報名,最終流拍,中原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已連續多年高于行業平均水平。截至2016年末、2017年末、2018年6月末,中原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86%、1.83%、1.88%。根據銀保監公布的數據顯示,同期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74%、1.74%、1.86%;且財報顯示,中原銀行2018年全年凈利潤下降約37.1%。
其次,不少民營企業及個人投資者熱衷互聯網金融企業及其他新興金融業態,投資新興金融業態的利率回報率往往都比中小銀行機構高,比如部分投資者熱衷新批設的民營銀行、有正規金融資質和牌照的互聯金融企業,這此新興金融業態在服務效率、服務方式和服務產品上都比目前中小銀行要優越,其顯示出的發展活力和潛力都比中小銀行要強,這在很大程度上將社會資本吸引了過去,使得中小銀行的股權遭受了冷落。而且,現在個人金融投資渠道也日漸拓寬,除了銀行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理財產品之外,還有地方政府發行的債券、中央政府的國債、企業債券,資本市場的股票等等,也都讓很多資金無暇顧及中小銀行的股權。
再次,也要看到,中小銀行股權數額過大,在一定程度束縛了民間個人投資者的欲望,使不少投資者望銀行股權而卻步。當前一些民營企業對投資中小銀行股權興趣減弱,但依然有部分個人投資者對銀行股權感興趣,但拍賣的銀行股權往往都是整體打包,數額較大,動輒上百萬元、上千萬元、甚至上億元,讓很多個人投資者望銀行股權興嘆。如據媒體披露,在2019年以來已結束的拍賣項目中,金額最高的前8名中,僅有一個項目成交,更多的則是無人報名。
那么,出現股權拍賣率低、流產率高,到底是喜還是憂?這個問題還真得一分為二地看。這種現象發生對于銀行而言,肯定是弊大于利了,因為股權拍賣難,至少對銀行整個經營聲譽產生不利影響,會讓全社會對中小銀行未來經營前途產生種種擔憂,甚至動搖對中小銀行的信心,這對未來中小銀行吸收存款、發放貸款等都會帶來負面影響,對其經營也將產生較大的制約力,使其在市場競爭中實力再下一層,使原已處于弱勢的經營地位的中小銀行將陷入更加不利地位。當然,也會帶來一定的利好,就是全社會資金不再向中小銀行集中,可分散資金風險,避免金融風險過度向中小銀行集中,也會促使中小銀行收縮資產負債規模,由過去追求規模擴張向高質量增長的經營戰略轉型,使中小銀行經營行為更加規范化和理性化。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全社會民眾的投資理財能力,讓民眾積累更多的財富;可增強社會資金的流動性,讓資金流向社會最需要的領域,也為促進金融市場活躍及金融資源流向政府允許的產業領域創造有利條件。
雖然,中小銀行股權拍賣難有利有弊,但作為中小銀行要提高自己的股權拍賣追棒熱度,讓股權重新成為全社會喜歡的“寶貝”,提高全社會對中小銀行股權的認可度,還得從兩方面努力:一方面,中小銀行機構要不斷加強經營管理,提高風險防控能力,使銀行信貸資產及各類中間業務保持高質量增長,將不良貸款控制在較低水平,將盈利能力提高到更高水平,給中小投資者更多、更高的回報,這樣才會減少股權市場拍賣率,提高中小銀行股權的社會聲譽度。另一方面,中小銀行機構要主動作為,當一些中小股東因債務糾紛或資金困難時,建立及時信息對接平臺,盡力給中小股東提供信貸支持以緩解資金困難,或敦促中小股東之間進行私下協商轉讓,或通過公正機構的磋商轉讓,減少股權向拍賣市場流入的數量。即便流入了拍賣市場,也可積極與拍賣公司聯系協商,將股權進行適當拆分,降低參與者購買的門檻,盡量讓中小個人投資者有能力參與股權購買,減少銀行股權拍賣的流產率。這方面,不妨將溫州銀行股權的拍賣做法作為經驗加以推廣:溫州銀行此前曾有合計3000萬股的股份拍賣,被拆分成了100份,這些股權每筆拍賣標的僅為29.35萬股,起拍價為90萬元,這無疑讓參與競買的門檻大幅降低,也使得平臺中數量眾多的個人投資者有了參與的可能。
(本文作者介紹:知名財經評論人、獨立經濟學者)
責任編輯:賈振飛 2031864307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