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梁建章、黃文政
遺憾的是,東北似乎還陷在以物為本的理念之中,并未認識到人的核心意義。
一、鶴崗的房價
近日,黑龍江省鶴崗市房價大幅走低引起網路熱議。有截圖顯示,當地一套46平米的住宅總價1.6萬元,折合每平米348元。媒體調查證實這種情況基本屬實,只是超低價房大都是當地的棚改房,而非通常意義的商品房。
但即便是正式的商品房,在鶴崗的價格也相當低廉。 根據安居客的數據,鶴崗二手房每平米均價從今年二月初的2800元,一個月內腰斬至1400元,之后又略微上升至目前的1560元。 對鶴崗這樣一個總人口100多萬,市區(qū)人口50多萬的中等城市來說,目前的房價已經非常低廉了。
在深受高房價之苦的中國,許多人會對低房價樂觀其成。 但房產如果真的跌到一文不值,對擁有房產的大部分城市居民來說,并非福音。特別是,購房者也不會愿意涉足一個房價長期看跌的城市。
鶴崗房價走低的背后,是當地經濟的困境。 隨著其主要產業(yè)煤炭開采變得蕭條,鶴崗經濟近年整體上處于萎縮狀態(tài), 從2011年到2017年,當地名義GDP從331億元萎縮到293億元,財政稅收從48.8億元萎縮到44.2億元。
與鶴崗經濟萎靡對應的是人口萎縮。根據該市各年的統(tǒng)計公報數據,鶴崗總人口從2011年的108.8萬減少7.9萬到2017年的100.9萬。在有數據的2011-2013年及2015年的4年時間里,鶴崗自然減少的人口約0.9萬。考慮到人口自然衰減會加速,估計2011-2017年的7年時間里自然減少大約2萬人,而同期凈流出約6萬人。這意味著鶴崗人口目前以每年約1%的速度外流,這似乎能較好解釋當地房價的變化。
二、東北的人口外流
鶴崗的遭遇再次引起了輿論對東北的關注。 近年來,東北的經濟增長率遠低于全國水平。 東北經濟失速可歸為人口形勢、產業(yè)結構、政商環(huán)境、地理氣候等各種因素,其中人口具有基礎性意義。盡管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人口變化對東北經濟的影響,但卻誤以為這主要表現(xiàn)為人口外流, 而沒有認識到超低生育率才是更根本性的問題。
雖然人口外流對鶴崗近期房價暴跌可能有直接影響,但人口外流對東北經濟的負面影響并不明顯。根據歷年中國統(tǒng)計年鑒和人口普查數據推算,東北人口外流遠沒有中西部嚴重。從1985年到2015年,遼寧為人口凈遷入省份,累計遷入率為3.89%;吉林和黑龍江則為人口凈遷出省份,累計遷出率分別為7.08%和10.85%。
相比之下,中西部大部分省份的累計凈遷出率都要高于東北人口外流最嚴重的黑龍江。其中,安徽與江西的累計凈遷出率分別為23.8%和22.2%,為黑龍江兩倍多。而這兩個省份近年經濟增長率甚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與東北形成鮮明的對照。
在上述比較中,每年的人口凈遷出率定義為(實際人口增加 – 自然人口增加)/年中平均總人口,由各年的凈遷出率則可推算出累計凈遷出率。這里,累計凈遷出率反映了多年的遷出和遷入的積累, 短期的遷移行為會以外出和回流的方式在數據中相互抵消,而不會在累計凈遷出率得到體現(xiàn)。因此,中西部累計凈遷出率高于東北,并不是因為這些省份的人口外流是短期行為。
但為何東北人口外流看起來更嚴重呢? 我們猜測有幾個原因。一、東北人的語言和行為特征相對明顯,容易給人留下更深印象。二、由于其共同特征較多,東北三省往往被當成一個整體,而其他省份一般會被單獨看待。三、東北城市化率高,外流的主力是城市人口,因而更多出現(xiàn)在流入地居民的生活圈里,而其他省份外流很多是農民工,與流入地居民生活相對隔離。四、過去的低生育率導致東北老齡化更嚴重,也容易促使人們將年輕人的缺乏歸因于人口外流。
三、東北的超低生育率
如果說東北的人口外流程度低于中西部,東北的少子化無疑是全國最嚴峻的。 圖1顯示了各年東北的總人口、結婚登記數、新生兒數量占全國的比例。在2018年,東北人口占全國7.69%,但新生兒數量僅占全國的4.48%,說明東北的出生率只有全國的58%。
注:結婚登記數據來自民政部歷年《社會服務統(tǒng)計公報》。其余數據在2017和之前的來自歷年《中國統(tǒng)計年鑒》,在2018年的則來自于全國和各省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只有未公布的2018年吉林的新生兒數量由吉林上年數據和遼寧、黑龍江兩省新生兒平均變化率估算。
從該圖還可以看出東北近年結婚登記數量占全國的比例,接近于東北人口占全國比例,說明東北的人口結構中,育齡人口并不算少。因此,東北新生兒如此之少,主要還是因為育齡女性平均生育太少,也就是生育率太低。
值得一提是,生育率與出生率是兩個相關但不同的概念。出生率定義為:新生兒數量/總人口,其中總人口一般為年中人口。而生育率是指,如果一個女性在每歲的生育概率等于當年該歲所有女性平均生育率,該女性終生累計生育的孩子數量。生育率可通俗理解為每個女性平均生育的孩子數量。因此,人口年齡結構會影響出生率,但不會影響生育率。
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東北生育率僅為全國水平的63.6%。根據我們的分析,隨著堆積反彈結束,中國的自然生育率將跌到1.2以下。如果屆時東北與全國生育率的相對水平維持不變,東北生育率最多只有0.76,只相當于以少子化著稱的日本的一半略多。根據鶴崗統(tǒng)計公報中擁有年齡結構和出生率的最新2015年版本推算,鶴崗該年的生育率不到0.7。
東北生育率如此之低至少有三個原因:一是城市化率較高;二是計劃生育執(zhí)行得更為徹底;三是傳統(tǒng)生育觀念比較淡薄。早在2016年4月, 《黑龍江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就規(guī)定,夫妻雙方均為邊境地區(qū)居民的,允許生三個孩子,但應者寥寥。
在2018年,每一千人口中,東北僅有6.36個新生兒,與韓國持平,低于日本的7.3和臺灣的7.6。 而且,東北目前還處于全面二孩實施后生育堆積效應期。隨著堆積生育的釋放及育齡女性數量快速萎縮,東北年新生兒數量在未來十年有望進一步下跌1/3,也就是從2018年的68萬跌到50萬以下。就算屆時新生兒數量不再萎縮,即使所有人都活100歲,到時東北也只有5000萬人,不到現(xiàn)在1.08億的一半。
但這還只是天方夜譚般的樂觀。按0.76的生育率,東北新生兒會每代人減少63%。以此速度,到2050年東北新兒生數量就會跌破20萬,而且到時并不會停止。除非大幅提升生育率,更合理的預測恐怕是東北人口在衰減到1000萬以下之前都無法停下來。 在世界范圍內,東北的生育率之低是絕無僅有的;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一個如此大的區(qū)域在如此長的時間里處在如此低的生育水平。
四、東北的現(xiàn)狀與人口控制理論的對比
長期以來,以嚴厲限制生育為特征的人口控制理論主導著中國的人口政策。按照這套說辭,減少人口會緩解資源匱乏,提升人均GDP,改善就業(yè)等。盡管東北目前的困境可以歸因于諸多不同因素,但審視超低生育率下東北的現(xiàn)狀,有助于我們反思人口控制理論的這些論調。
東北自然資源相對豐富,但經濟發(fā)展整體上卻遠不如其他地區(qū)。此次房價暴跌的鶴崗更是一個資源稟賦很好的地區(qū)。根據國土資源部和國家統(tǒng)計局2017年的數據,鶴崗人均土地、人均耕地、人均水資源、人均森林面積分別是全國的2.1、5.6、1.3、3.0倍。
鶴崗曾是中國重要的煤炭基地,從1950年到2017年,累計開采原煤8.4億噸。迄今鶴崗的保有煤炭儲量為26.5億噸,人均儲量依然是全國的兩倍。即使不再發(fā)現(xiàn)新的儲量,按目前產量還可以開采200年。其實,對很多礦藏來說,探明儲量的增長甚至快于開采量增長,所以開采年限隨時間增長并非不可能。
鶴崗在201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資源枯竭”城市之一。但這看起來更多是因為在供大于求的市場背景下,當地原煤相對競爭力下降,導致煤炭業(yè)蕭條而面臨轉型困難。除了較為豐富的煤炭資源外,鶴崗近年還發(fā)現(xiàn)了目前所知世界最大的天然石墨礦床。石墨作為一種特殊材料,在新興科技產業(yè)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但豐富的自然資源并沒有讓鶴崗免于蕭條。相反,鶴崗人口萎縮更是加劇了城市的蕭條,絲毫談不上會提高數字上的人均資源而造福于當地民眾。這點其實很好理解,因為在現(xiàn)代經濟體系下,自然資源占商品和服務價值的比例整體不到5%,而且越來越低,遠不到人口聚集帶來的效率提升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經濟活動是圍繞人進行的,有人的地方才有需求,才有供給,而資源永遠是為人服務的。
雖然東北資源豐富,而且人口在全國占比不斷下降,但東北人均GDP增速卻大大低于全國人均GDP增速。在圖1中,這體現(xiàn)為東北GDP占全國比例的下滑,要大大快于東北人口占全國比例的下滑。 從1980年到2017年,東北占全國人口比例從9.01%降至7.87%;而東北人均GDP則從1980年的比全國高39%, 變?yōu)?018年的比全國低18.9%。也就是說,人口相對減少了,人均GDP卻更低了。
實際上,這種人均GDP增長更慢的現(xiàn)象,不僅出現(xiàn)在東北,也出現(xiàn)在江蘇如東和湖南常德這些當年計劃生育工作做得最好的地區(qū)。這種結局也印證了所謂“少生快富”的口號完全是違背經濟規(guī)律的臆想。對人均GDP來說,人口不僅是分母,更作用于分子,而且對分子的作用更基礎、更長效。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人口下降帶來的是需求和供應的同步萎縮,經濟效率降低,投資意愿低迷,而相應的人口老化則是雪上加霜。人口是經濟發(fā)展的基礎與核心;少生不僅不會快富,反而是致窮。
再者、人口減少不是緩解而是加重了就業(yè)困難。根據《中國就業(yè)景氣報告》,從有數據的2016年開始,東北的就業(yè)景氣指數在每個季度都在中國四大區(qū)域中墊底。在最新的2018年第三季報告中所列的55個城市中,沈陽、哈爾濱、長春和大連就業(yè)景氣指數分別為倒數第2、第3、第4和8。可以說,人口萎縮進一步惡化了東北的就業(yè)形勢,這是因為人不僅是勞動力,更是需求。在人口萎縮,尤其是在更適應變化的年輕人口比例更低的地區(qū),供給與需求的匹配效率更低下,導致就業(yè)困難。
五、東北的興衰
東北過去的興起與人口的高速增長密切相關。早在清末民初,大量內地人逃避饑荒和戰(zhàn)亂“闖關東”來到東北;到20世紀,周邊國家的政局變幻,更是促使東北成為國際性的貿易集散和文化交融之地,給東北注入了活力,這反過來又吸引大量人口遷入。東北的人口在1900年約1000萬,1920年增長到2003萬,1930年增長到3174萬,到1942年則達到4094萬;不到半個世紀,人口增長了三倍,增幅遠快于當時的關內地區(qū)。人口的激增奠定了東北繁榮興旺的基礎。
作為一個老工業(yè)基地,東北三省曾經擁有中國最好的基礎設施和計劃經濟時期的大量投入,不過,在改革開放后,東北競爭力不斷下降,東北也由以前的人口流入地逐漸變成了人口流出地。在中國的省級行政區(qū)中,北京、上海的生育率與東北相似,但這兩個城市可大量吸引外地年輕人,來彌補本地生育數量的嚴重不足。相比之下,東北整體上吸引不了多少外地人,還不斷流失人口。根據俄羅斯、日本及中國國內人口流動趨勢來看,在東北內部人口將進一步向少數條件較好的中心城市如大連、哈爾濱、長春、沈陽聚集,盡管這些城市的人口本身也在流失。
但總的來說,人口流失的危害性遠不及孩子太少。如前所述,東北人口流失的程度其實不如中西部。而且,年輕人從東北遷出,雖是東北的損失,但卻是遷入地的收益。從全國整體來說,這種遷徙優(yōu)化勞動市場,還能促進收入平衡。更重要的是,比東北繁榮更有意義的是,東北人過得好。如果一個貧困村莊的村民,遷移到大城市通過勞動致富,那原來的村莊被廢棄也未必是壞事。
因此,歸根結底,振興東北的重中之重是提高東北的生育率。與其投入上萬億元到越來越低效的工業(yè)和基礎設施領域,不如將這些錢用于大力鼓勵生育,包括減輕家庭養(yǎng)育負擔,獎勵多育家庭,提升托兒與教育條件。同時,還可以考慮嘗試更為靈活的土地制度和政策,充分利用東北地大物博的條件,大幅降低土地使用成本。如果能維持低廉的房價、提供良好的教育、醫(yī)療等公共服務,本地甚至外來的年輕人就會愿意在東北成家立業(yè),繁衍生息,最終阻止經濟的下滑。從領土安全的角度來說,作為邊疆的東北維持一定的人口規(guī)模是必要的。
遺憾的是,東北似乎還陷在以物為本的理念之中,并未認識到人的核心意義。振興東北的規(guī)劃基本都是投資驅動。實際上,在如此萎靡的人口形勢下,進一步的投資只會加重產能過剩,降低經濟效率,即便短期能刺激GDP增長,但長期看來只會制造泡沫,加劇未來經濟形勢的惡化。
東北興也人口,衰也人口。按前面分析,東北新生兒數量在十年內可能降到50萬以下,這意味著重回“闖關東”時的水平。由于東北的生育率實在太低,持續(xù)時間太長,東北經濟短期內雖然還會起伏,但在一二十年的跨度內萎靡不振,已經難以避免。如果立即開始實施強力的鼓勵生育政策,并成功地大幅提升生育率,東北經濟在20年后,或許還能迎來一線轉機。否則,東北經濟只會隨著人口坍塌而墜入無底的深淵。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超低生育率不只是東北的問題,也是整個中國的問題。只是全國的低生育率狀態(tài)比東北要滯后十至二十年而已。因此,除非盡快廢除生育限制并大力鼓勵生育,東北的今天將是中國的明天。
(本文作者介紹:攜程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執(zhí)行董事局主席)
責任編輯:張文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yè)領域的專業(y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