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盤和林
住房市場的監管由 “差別化調控”變為了“分類指導”,預示著明年相關部門對房地產市場的監管將采取更加市場化的手段,這會給市場以喘息的機會;同時相關部門對房地產市場的監管將向更加精細化的方向邁進。
據新華社報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舉行。就房地產行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構建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類指導,夯實城市政府主體責任,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
對比2017年經濟會議,總的來講,房地產市場的政策基調沒有發生改變,依舊是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同時今年進一步強調了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有所改變的是,今年的經濟會議不再強調房地產市場的多主體供應、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也并未提及住房租賃市場。最為重要的是,對住房市場的監管由 “差別化調控”變為了“分類指導”。
從供給的角度來看,我國房價的上漲與土地市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政府作為土地市場唯一的供應主體,使得我國房價問題已經不僅僅是房地產市場內部的問題,更涉及到了公共財政、收入分配、福利政策的問題。 而其根源不僅僅是中央與地方“財權”“事權”的不匹配,更在于地方政府作為“土地市場主體”沒有盡到應盡的主體責任。
因此,從房價上漲的供給側原因來看,夯實城市政府主體責任有利于更好的調控房價,維穩房價,但筆者認為首先需要做的是明確政府的主體責任,確定政府責任范圍,并且制定配套的績效考核制度,不能讓“責任”只流于形式。
對于租賃市場之所以沒有重提,不代表對租賃市場重視程度下降,不論從現實狀況出發還是制度建設本身來說,建設租賃市場都是建設住房長效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之所以沒有重提是因為目前租賃市場的發展已經火熱起來,若是從政策上對其進一步引導刺激容易導致市場過熱。
租賃市場的火熱從“租金貸”等金融衍生產品的出現就可以看出,在租賃市場發展初期,大規模資金的涌入會讓租賃市場泛金融化,脫離實體經濟。在市場沒有規范前,即使通過資金迅速的成長起來,那么其也將是“畸形兒”,有了開發銷售市場的前車之鑒,相比“發展”目前我國租賃市場更加需要的的確是“規范”。
本次會議政策變化最明顯的,就是對住房市場的監管由 “差別化調控”變為了“分類指導”。這里需要注意的有兩點:
首先這預示著,明年相關部門對房地產市場的監管將采取更加市場化的手段,這會給市場以喘息的機會。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政策的放松, 但是沒有進一步的收縮動作,有利于市場的預期向積極方向轉變。
其次,相關部門對房地產市場的監管將向更加精細化的方向邁進。之前我國對房地產市場的“差別化調控”大都是采取區域差別化或者城市差別化的調控,如今的“分類指導”也就意味著針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將會精細化到市場、經濟主體甚至是生產階段,其將更有利于市場建立規范、有效的長效發展機制。
除此之外,本次經濟會議還明確,要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和松緊適度的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在近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沒有提及房地產市場。但是在全球下行的經濟趨勢下,本次會議所傳遞的信息不僅僅對房地產市場,對整個市場來說都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但是具體的政策效果,還要看市場各經濟主體的現實反應。
(本文作者介紹:知名青年經濟學者,著名財經評論員)
責任編輯:張譯文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