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作家 沈建光
提到未來最大的挑戰,我感覺,今后十年最大的挑戰就是國際化的戰略問題。中國巨大的內需市場確實發展非???,也創造了很多條件,讓很多企業發展壯大。
“2018夏季達沃斯新浪財經之夜-正和島夜話”于9月18日在天津舉行。我受邀參加了“新經濟形勢下的破局之路”的主題討論,并圍繞中國企業國際化的機遇與挑戰做出發言。以下是根據我的發言整理而成,供參考。
今后十年最大的挑戰是國際化的戰略問題
提到未來最大的挑戰,我感覺,今后十年最大的挑戰就是國際化的戰略問題。中國巨大的內需市場確實發展非??欤矂撛炝撕芏鄺l件,讓很多企業發展壯大。
今后十年,國際化挑戰來自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我們看到貿易摩擦,全球風云突變,我覺得這是資本可以在全世界流動這一現狀造成的,這次有很多出口企業第一次開始到東南亞考慮設點,主要是考慮到美國現在關稅的威脅,這個是外因。還有就是內因,我們看到國內企業成本比較高,包括稅收成本、人工成本、土地成本、融資成本,剛才正和島的史總也談到,這也是非常令人擔心的。國內成本的上升,致使企業壓力越來越大。我們看到中國的企業隨著”一帶一路”戰略走出去,在東南亞甚至在非洲這些國家進行開拓。這些地方成本是比較低的,特別是勞工成本以及其他各個方面,加上還有國家戰略的支持,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走出去的國際化挑戰和機會是并存的,但是這個變化會有很明顯的壓力。
第二個方面的國際化,就是中國在面臨全球風云突變的情況下,可能會進行一個新的改變,就是深化改革開放。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但是其實我們還有巨大的空間可以進行改革開放,今年博鰲論壇上也提到要加大金融業的開放,降低關稅,而且在其他很多領域,包括汽車領域,包括過去對世界上其他的國家的企業是有很多限制的,現在也要逐漸放開。所以,在國內我覺得可能今后十年會有大量的跨國公司可以更開放地、更自由地進入中國,不光在制造業上面,包括服務業,高端的服務業,還有金融服務業都會大量進入中國。可以預計,面臨這樣一個全球化的挑戰,我相信中國政府最后的還是會不斷地加強改革開放。
國外樂觀和國內悲觀的對比
我今年拜訪了歐洲60多家跨國公司,這些歐洲企業對中國的樂觀程度甚至遠遠高于中國企業對中國的樂觀程度,而且最近的A股每天都在跌,但其實在中國投資者信心比較低的時候,海外投資者已經在大舉進入中國,現在海外投資者的北上資金,和在A股的存量已經接近市場上的保險基金與共同基金對的規模了,變成了第三大力量。
看到國內跟國外巨大的反差,為什么會這樣呢?我很好奇,國內企業家現在都比較焦慮,為什么歐洲企業家這么樂觀?
當然他們給我的答復也很有意思,就是中國現在的這些變化其實是非常有利于海外跨國公司進入中國的,一方面進入的門檻在降低,但另一方面,中國現在處于環保風暴之后,可能對國內有些過去在環保上投入不夠的中小企業造成很大壓力。但歐洲的企業,這些跨國公司在中國生產的環保標準是跟它在歐洲時一模一樣的,所以這次環保風暴對它一點影響也沒有。競爭對手受到去產能、環保的壓力,有些就關掉了,所以這是他們對中國市場樂觀的一些依據。
前兩天在上海開一個會,我也提到有兩個跨國化工公司今年上半年在中國國內的銷售都是80%的增長速度。歐洲最大的企業遍布16個城市,每家企業的總部我都跑了,他們過去的銷售情況非常好,利潤也非常好,為什么呢?環保風暴對他們沒有什么影響,包括以后的社保征收變化對它也沒有壓力,因為這些歐洲企業之前都是交足額的。
還有一點就是融資難融資貴,跨國企業也沒有這個問題,也不缺資金,所以對它來講,反而現在是進入中國非常好的時候。但是這個對我們國內的企業壓力就很大了。一方面要面臨貿易摩擦的風險,很多走出去的道路沒有以前那么通暢了,要考慮到海外更低成本的地方去設廠。另外一方面,一些海外的企業因為政策的變化它越來越有競爭力了,所以國內的企業如何應對進一步的開放的挑戰是其所面臨的問題。我覺得這就是國際化的兩個方面。
企業應該求穩還是求變?
對于這個問題,一是因為我一直做的是宏觀經濟研究,也沒有企業管理的經驗,二是其實大部分時間我也在金融機構或者貨幣當局工作。所以,我能說的就是在現在的變局下,怎么求穩。
在現在國際化的戰略下,本來出口是我們很多企業重要的一個生意來源,現在面臨美國這樣一個突然的、新的貿易摩擦的情況,而且國內開始要進一步開放,海外的競爭就要加劇了。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墨守成規肯定不行。如果你做到極致,這個跟墨守成規也沒有關系。我在歐洲待了很多年,15年在德國,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德國人。德國人的家族企業,也不追求上市,也就是一個家族幾代人的傳承。我在很多場合給很多企業講到產業傳承的問題,我們才開始面臨這個問題。
這里面還有一個問題,中國很多企業家追求大、追求快,杠桿率高,所以就面臨去杠桿,面臨這么大的下降壓力,還是由于我們的杠桿率很高。這里邊為什么會杠桿率高,就是因為要擴張、盲目擴大投資。所以今年股權質押這一塊其實是損失最慘重的,很多企業家在這里邊就面臨很大的問題,就是要去擴張,結果在股權質押上出了問題。
在來京東集團之前,我在瑞穗集團。我在日本最大的感受,就是日本很多有名的飯店都是很小的,而且生意好得不得了,但是它也不擴張,為了保證質量,寧愿維持現在的規模。
這里談了我自己的一些體會,也談不上什么企業管理的經驗,只是感覺中國和海外對企業的經營、管理觀念還是有所不同,另外對于杠桿還要小心,一去杠桿今年的風險就馬上顯現出來了。
(本文作者介紹:經濟學博士,現任京東金融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
責任編輯:張文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