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施訓鵬
中國人把Energy Transition翻譯成能源革命,是很有預見性的!既然是革命,就不是請客吃飯,能源革命不成功,也可能要了政府的命。
澳大利亞東部時間2018年8月24日中午12:20,自由黨召開黨內會議。伴隨著45:40的領導人投票結果,原財政部長莫里森(Scott Morrison)擊敗達頓(Peter Dutton),成功出任第30任澳大利亞總理。
一項辦事不慌不忙的澳洲人,在更換總理的效率上,絕對是世界冠軍。從2007年約翰?霍華德(John Howard)結束11年半的任期后,澳大利亞政壇進入總理頻繁更新換代模式。莫里森是過去10年澳大利亞第6名總理,期內沒有一名總理能完成3年任期。速度之快,連悉尼的杜莎夫人蠟像館都受不了,宣布停止特恩布爾也稱譚寶,蠟像的制作工作,并決定以后再也不再制作澳洲總理蠟像。畢竟,搞那么多同款的總理,游客審美疲勞,起不到預期的經濟效益。
尤其夸張的是, 6任總理,4次是通過宮廷政變替換的。由于反叛、逼宮、串聯等精彩宮斗劇情,BBC給澳大利亞封了一個“政變之都”的頭銜。
雖然說宮廷政變司空見慣,但是,這次政變的一個特殊的地方是這是一場由能源革命引發的政變。
由于澳洲政府更換太頻繁,兩黨在是否限制排放的問題上模糊不清,給電力投資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搞得電力企業無所適從,不敢輕易投資。在此過程中,電價頻繁上漲,導致民怨沸騰。
2017年年底,譚寶為了降低電價和給投資界吃定心丸,推出了“國家能源保障計劃”(National Energy Guarantee,NEG)的能源政策。該政策要求從能源企業須同時滿足“可靠性標準”和“減排標準”,即在滿足用戶用電需求的同時實現減排目標。
推行減排,本來無可厚非。畢竟,作為巴黎氣候協定的簽署方,澳洲曾承諾在2030年前將電力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控制在2005年排放量的74%以內(減少26%)。但是該項政策遭到以被譚寶推翻的前總理艾伯特(Tony Abbott)為首的黨內一小撮議員反對。反對議員認為政府應該首先考慮如何降低電價,而不應該考慮減排。
按照計劃,關于國家能源保障計劃的詳細設計方案將在2018年8月的能源理事會會議上最終確認。8月14日,譚寶政府信心滿滿地力推議會批準“國家能源保障計劃”(NEG)。然而,黨內反對聲仍舊沒有平息。澳洲政府在議會本來只有一席的優勢,黨內個別人如果不支持政府,這個法案就不可能在議會通過。此時,媒體上突然傳聞,內政部長達頓要挑戰譚寶。然后是各個部長信誓旦旦說不可能,沒有挑戰,沒有領導人危機。
8月17日,謠言成真。達頓提出挑戰,譚寶政府為避免領導危機,同意放棄立法規定及相關減排目標,并表示任何在巴黎氣候協定中的承諾都不應被立法束縛。
8月21日,達頓在匆忙決定的PK中第一次挑戰失敗。但是,譚寶僅僅以48:35的微弱優勢保住寶座。(詳情參見8月21日公眾號文章《一場事先張揚的宮廷政變》)。
不過,倒閣危機開始。8月22日,十名部長遞交辭呈。8月23日,原先支持特恩布爾的金融部長科爾曼、通信部長菲爾德和就業部長卡什等三位資深部長宣布辭職。特恩布爾大勢已去,宣布如果集齊43個簽名即在8月24日中午12時舉行黨內會議,進行黨領導權改選,而他本人將放棄參選,從議會辭職。
8月24日,改選如期進行。不過,意外的是,財政部長莫里森和外交部長畢曉普(JulieBishop)加入戰團和達頓大國鼎力。最終莫里森勝出當選自由黨黨魁,成為澳洲第30任總理。
這次澳洲宮斗,驗證了兩條中國古老的諺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還有,也證明,中國人把Energy Transition翻譯成能源革命,是很有預見性的!既然是革命,就不是請客吃飯,能源革命不成功,也可能要了政府的命。
(首發個人公眾號:“800度看世界”)
(本文作者介紹:新加坡國立大學能源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澳大利亞中國經濟學會會長。)
責任編輯:趙子牛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