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靳毅
2023年2月以來,同業存單利率持續上行。截至2月24日,3個月、6個月、1年期AAA同業存單利率分別較1月31日上行14.1BP、9.4BP、15.0BP,引起投資者關注。
為何近期同業存單利率明顯上行?進一步地,《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資本新規”)發布,同業存單風險權重出現大幅調整,又會產生怎樣的長期影響?本文將進行解讀。
1、同業存單利率為何上行?
1.1
原因一:供給高峰來臨
2022年11月銀行理財“贖回潮”出現之后,商業銀行普通債、次級債等商業銀行負債補充工具利率大幅上行。由于融資成本較高,商業銀行觀望情緒一時濃厚,2022年11月至今,上述券種供給量明顯下降。
然而,由于2023年初“信貸開門紅”成色較好、表內資本消耗較快,商業銀行負債壓力進一步顯現。同時,商業銀行同業存單到期壓力較大,因此同業存單發行被迫放量。
我們可以觀察到,2023年2月以來同業存單發行明顯上升,2月第一周同業存單凈融資5231億,達到2022年以來周度最高水平。總發行量則連續四周(1月29日至2月19日當周)在5000億以上,發行擾動較為明顯。
1.2
原因二:流動性收緊,杠桿資金退潮
在2023年2月19日報告《資金為什么這么緊?》中,我們分析近期資金面收緊的5個原因:(1)春節現金回流遲緩;(2)“理財贖回潮”逆轉;(3)財政增收與稅期擾動;(4)“信貸開門紅”持續;(5)央行資金面呵護力度下降。具體詳情不再贅述,感興趣的投資者可以回看我們往期報告。
資金面收緊的直接結果,是債市“杠桿套息”策略的消退。從資金數據來看,1月下旬以來債市杠桿率呈現整體下行的走勢。而同業存單是主流的杠桿套息品種,杠桿資金的退潮使得同業存單買盤進一步減弱。
展望未來,由于銀行間隔夜資金利率中樞抬升至逆回購利率(2.0%)以上,資金面已經回歸中性水平。在經濟復蘇初期,我們不認為央行會繼續推動資金面向“偏緊”方向移動,因此資金面收緊的行情或告一段落。不過,考慮到當前“同業存單-資金”利差低于歷史平均水平,再度施展“杠桿套息”的空間也不是很充足,因此從資金利率的角度,同業存單利率可能會高位盤整一段時期,靜待更多因素發生變化。
1.3
原因三:理財資金回流
2022年11月份“理財贖回潮”出現,投資者贖回理財產品后,資金由理財產品向銀行存款、貨幣基金暫時轉移。然而在2023年春節過后,資金出現重新回流理財產品的趨勢。在二級市場成交數據上,體現為2023年2月份商業銀行、貨幣基金凈賣出同業存單,理財產品凈買入同業存單(見圖3)。
然而在持倉結構上,由于貨幣基金、銀行自營同業存單持倉比例一般高于銀行理財產品,因此這一資金轉移的過程相對不利于同業存單表現。相反,由于理財產品的中短期信用債持倉較多,該過程則相對有利于信用債表現。所以我們可以觀察到,2023年2月份同業存單利率與中短期信用債利率“一上一下”,即反映出投資者資金由貨幣基金、銀行存款向銀行理財轉移的過程。
我們認為,這一趨勢在未來2至3周仍有可能延續。不過從封閉式理財到期情況來看,2023年3月底理財將會面臨新一輪到期高峰。考慮到當前理財破凈率仍然偏高,不排除“理財資金回流”現象在3月底放緩。屆時同業存單利率上行壓力或將有所緩解。
2、同業存單機會在哪里?
綜合來看,短期內流動性收緊、理財資金回流的擾動逐漸消退,決定同業存單利率的“勝負手”仍在于供給。
從到期情況來看,2023年3月份同業存單到期壓力進一步上升(見圖4)。商業銀行可能繼續加大同業存單發行力度,供給擾動不容忽視。
從信貸投放的角度,觀察票據高頻數據,可以發現2023年2月份票據轉帖利率呈現“穩中向上”態勢,與2022年2月份截然不同。回顧去年同期,在2022年1月份信貸投放超預期后,2月份票據利率高位回落,反映出當時“信貸開門紅”后繼乏力——結果2022年2月份信貸投放確實低于預期。但今年2月份持續堅挺的票據利率,或預示著在疫情影響消退、經濟基本面向上的大背景下,“信貸開門紅”依舊持續。
展望近期,3月份通常是年內信貸投放的“第二高峰”,若當下的“信貸開門紅”持續到3月份,商業銀行通過同業存單補充負債的壓力也不會弱。2023年3月份乃至4月初,同業存單發行擾動可能仍然明顯。
直到4月中下旬后,隨著同業存單到期壓力的緩解以及信貸投放斜率放緩,同業存單利率可能才會出現下行拐點。
3、“資本新規”
如何影響同業存單市場?
除了短期因素之外,“資本新規”在明年落地,也將對同業存單市場造成兩方面長期影響,我們需要予以關注。
3.1
從信用利差的角度
我們在2023年2月21日報告《資本新規如何影響債市?》中有過分析,“資本新規”若按照征求意見稿方案落地,主流銀行3個月以上同業存單風險權重將由當前的25%上調至40%。這將加大銀行自營持有同業存單的成本,降低持倉意愿,最終造成同業存單信用利差中樞長期上移。
那么,利差中樞具體將上行多少?我們可以進行估算。
可以觀察到,當前大型國有、股份銀行發行的同業存單、普通債、二級資本債、永續債,幾乎沒有違約風險,然而上述品種相較于同期限國開債卻存在信用利差,并且風險權重越大、信用利差越厚——這反映出銀行自營不同的持倉成本,對市場造成的不同影響。
然而,由于公募基金、銀行理財等“產品戶”的存在(沒有風險資本約束,只關注票息收益),風險權重與信用利差并非是簡單的“線性關系”,而是呈現一條“斜率放緩的曲線關系”。風險權重越高時,銀行自營的參與意愿越小,但增厚的利差卻可以吸引產品戶加大參與力度。
根據現有的風險權重與信用利差之間的曲線關系,我們推算同業存單風險權重上調15%之后(由25%至40%),1YAAA同業存單信用利差中樞或將上移10BP左右,對應著其信用利差中樞由2019年以來的30BP左右上移至40BP左右。從當前行情來看,由于新規尚未落地,其影響尚未體現在同業存單利差當中,但我們認為后續行情將有所體現。
3.2
從資金交易的角度
同業存單可以作為合格質押品參與資金回購交易。對于融出資金的銀行方而言,接受質押品時,仍需要計提與質押品權重相同的風險資本。新規落地后,由于同業存單風險權重升高,商業銀行接受同業存單作為資金交易質押品的成本就會上升。不排除在跨季考核時節,商業銀行接受存單質押的意愿降低,造成融入方資金借貸的成本上升。
不過新規同時規定,若超額質押資金回購規模1.25倍的存單,風險權重可下調至0。我們認為同業存單持倉較重的基金(例如貨幣基金、短債基金)可享受這一規定利好,避免因同業存單風險權重上升提高資金交易成本。
不過對于同業存單持倉有限、以信用債或權益持倉為主體的產品而言,若想要資金交易中實現風險權重為0,要么選擇持倉并質押國債與政金債、要么增持同業存單至資金交易規模的1.25倍,兩個選擇都會降低高收益資產持倉比例、提高機會成本,因此不利因素相對明顯。
風險提示:疫情波動風險、中國央行貨幣政策超預期、信貸投放超預期、理財贖回超預期、《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正式稿與征求意見稿內容不一致、歷史數據無法預測未來走勢,相關資料僅供參考。
(本文作者介紹:國海證券研究所固定收益研究團隊負責人。)
責任編輯:宋源珺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