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曾剛
近日,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參加了深圳召開的“2022年中國上市公司投資價值峰會暨中國投資基金群星峰會”,并作主題為《財富管理行業的轉型與重構》的主旨演講。
本次演講的主要內容如下:
大家下午好!今天能來線下參會不容易,但還是很順利地召開了,首先要祝賀;同時也感謝邀請,使大家有機會進行本次交流。
資管行業過去在中國有很快的發展,當然也經歷了一些調整,特別是資管新規推出后,不同子行業在過去一兩年當中出現了一些分化。尤其是今年,在銀行理財領域,轉型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新的現象,引發了一些市場關注以及我們后續對未來的預測。所以今天我想借這個機會跟大家談一下財富管理行業。
從過去的發展來看,財富管理顯示出非常強勁的發展勢頭,從公募基金,再到銀行理財,過去的十幾年中規模增長非??欤⑶椅磥磉€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原因在于兩方面,一方面是需求端,居民、企業財富的積累促使財富管理的需求持續提升,老百姓的財富管理意識也在不斷增強,這是第一個動能。
另一方面,金融機構也愿意向財富管理行業發展。銀行發展理財業務、理財子公司,是因為傳統間接融資在新的發展環境下有越來越多的約束,原有模式賺錢越來越辛苦。而這是由于息差在不斷收窄,風險還在上升。同時,資管的約束導致資本消耗,傳統業務卷出新高度,這說明傳統業務已經到了一個飽和的邊界。
所以在這種背景下,金融機構要尋找新的發展空間,肯定要做輕資本業務、受息差收窄比較小的業務,以及不產生直接風險的業務,資管或財富管理業務是最符合這個要求的,同時還可以提高ROE,因為這塊業務不需要資本帶來收入增長,對修復銀行估值也有好處。很多上市的銀行都在強調財富管理業務是轉型的重點方向,給資本市場帶來新的想象空間。
從整個國家發展的背景來講,由于財富管理業務和資本市場相關、和直接融資市場相關,因此資管市場仍是中國金融改革發展的重點。
黨的二十大也提到金融,首先,是完善現有金融監管,建立健全金融風險的保障體制,近期全國人大將要通過《金融穩定法》;其次,是要把所有金融業務納入到監管,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同時,要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前兩塊都是講規范,最后,這就是講發展,未來要做好資本市場業務。當然這個發展方向不意味著銀行沒有機會,只是業務的重心發生變化,銀行也有理財子公司和財富管理平臺。
過去,財富管理行業經歷了快速的發展,從原來很小的規模到目前100萬億以上的規模,我認為未來規??赡軙螅驗檫@是由底層邏輯推動的。所以不管資管新規怎么規范這個行業,供求關系決定著這個行業會持續地發展。
接下來我簡單講一下未來財富管理行業的幾大趨勢。
第一,財富管理行業規模還要再擴大。雖然與過去相比規模是有所增加,但從中國金融機構整體來看,還是不夠大。因為銀行業的資產規模大概在350萬億以上,資管行業規模剛過100萬億,如果與西方主要國家的金融體系相比較,我們資管規模的占比顯然是不夠的。在美國,機構投資者的資產規??赡艹^商業銀行。國內的投資機構如果做到跟商業銀行規模相當,意味著至少可以做到300萬億。同時,行業可能會分化,不同行業發展的側重會有所不同,大家會根據自身比較優勢去尋找定位,尋求差異化發展。
第二,細分市場將出現新的機會。當財富管理行業從原來的高凈值客戶向長尾客戶擴展過程中,可能會形成新的業務發展機遇,包括個人養老市場,還有現在特別熱衷提到的“新市民”概念。我特別想強調的是在今年取得了快速發展的養老市場。養老市場不僅提供銀行理財,還有保險、公募基金等相應的產品。對銀行來說,由于每個人只有一個賬戶,個人養老賬號當中資金積累有限,銀行還要為客戶免一些費用,因此短期內沒有太直接的回報,但銀行對這個“東西”卻是瘋狂哄搶。因為這是具有長期發展潛力的市場。首先它是一個重要的資助,從其他發達國家的金融體系來看,養老金是機構投資者的資金來源,或者說它在整個金融市場當中的占比非常高。中國現在一人一個賬戶,每年存入1.2萬元,如果持續積累很多年,也是一個規模非常大的長期市場。這個過程中會形成圍繞著客戶探索相應的服務體系和平臺等等,可探索的空間很大。
第三,行業的分工與合作會變得更加成熟。一個完整的生態從銷售再到產品設計,再到投資,涉及到不同的環節,而不同的環節理論上來講既可以由一個機構來完成,也可以由不同的機構來完成。尤其在我們現在這樣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的發展金融市場當中,現在更多機構開始在細分市場中根據自己的特點去培養專業化能力,然后和其他機構一起合作,提升整個系統的效率。
第四,在數字化加速的過程中,科技能力比較強的金融機構已經開始去打造大型財富管理平臺,把不同專業服務、不同機構的專業服務嵌到一個場景當中,并根據不同類型客戶需求主體去打造不同類型的平臺。
最后,是投資者的教育和陪伴。今年股票市場波動較大,公募基金的購買者有多年的經驗,比較成熟,他們的贖回沒有在市場上引起比較大的關注,但銀行的兩撥回撤引發市場高度關注,而且最近這一波還引發債券市場的波動,甚至債券市場風險要開始超過股票市場。這種問題的出現是由于資管轉型過程中,產品已經實現了轉型,但投資人的理念沒有轉型,出現脫節。資管新規過渡期的結束才只是銀行理財的開始,這個過程一定伴隨著投資者理念的逐步轉化。
金融機構需要自身不斷完善,同時也需要第三方專業機構的加入,共同促進投資者投資理念轉變,為整個銀行理財、資管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本文作者介紹: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
責任編輯:李琳琳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