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肖颯
又是一年“3.15”,這些年的714高炮屢見報端,今年“55超級高炮”高息強迫借貸再次浮現,不管你有沒有意愿,只要點擊按鈕,就自動續借給你錢并要求高息還款,不禁讓人倒吸一口涼氣。在某互聯網平臺的貸款軟件上,僅須點擊申請額度,即可獲取扣除砍頭息的貸款,貸款期限只有幾天,而還款金額在貸款金額的一倍左右,有甚者,還款后還會有強制下款(還款后,不申請而被自動第二次貸款)的問題。一旦還款不及時,言語威脅、曝光隱私、上門催債等接踵而至。另外,在注冊賬戶一鍵授權個人信息(通訊錄)后,用戶會收到各類營銷廣告電話,不堪其擾。
我們知道互聯網平臺慣用連續同意策略,將合同條款中加入“續簽”內容,變相剝奪消費者選擇權,申請簡單,取消則難比蜀道,不僅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而且在貸款場景下,還有可能構成犯罪。懇請互聯網平臺,切勿抱著小聰明,一定要知止。
貸款資質
眾所周知,放貸業務系屬金融業務,存在準入門檻。一般而言,貸款平臺的運營主體應當取得商業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有資格從事放貸業務的金融牌照。
如果沒有牌照從事該等業務的,根據《關于辦理非法放貸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一條的規定,未取得營業資質,以盈利為目的,2年內向不特定多數對象放貸超過10次的,情節嚴重時(年化利率超過36%)將構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非法經營罪。
颯姐團隊暫無法核實該貸款軟件的資質問題——擔心下載軟件后因被強制下款不得不加入維權隊伍,但放貸資質問題卻是實踐中金融監管與司法初查的要點,故而在此提示。
貸款過程
根據貸款流程,颯姐團隊認為,用戶點擊“申請額度”的行為不能代表用戶已與平臺方形成簽訂貸款合同的合意——因為用戶尚未認可貸款合同的期限、利率等內容。運營方本應通過編程設置,強令用戶在申請下款前必須閱讀合同條款,并對重要內容加粗明示,避免用戶意思表示的瑕疵。
在合意缺位的情況下,倘若運營方擅自將款項付至用戶的賬戶中,相較于借款,二者更可能形成不當得利的法律關系,用戶僅負有返還本金的責任,無需對利息與期限擔責。
至于還款后運營方強制下款的問題則與前述情形相同:由于雙方未達成再次借款的合意,用戶僅需向運營方返還本金。
貸款利率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適用范圍問題的批復》第一條規定:由地方金融監管部門監管的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區域性股權市場、典當行、融資租賃公司、商業保理公司、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等七類地方金融組織,屬于經金融監管部門批準設立的金融機構,其因從事相關金融業務引發的糾紛,不適用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
由此可知,運營方的放貸業務應當適用《關于進一步加強金融審判工作的若干意見》第二條的規定,即,具備金融牌照機構的放貸利率不應超過24%,而不受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一年期LPR利率的4倍)所調整。
顯然,諸如“55超級高炮”等貸款平臺的利息遠超前述法律規定,不在司法保護限度之內,即便用戶依約支付高息,超出限度的利息將被視為不當得利,用戶有權主張平臺返還。
此外,關于砍頭息,在今年施行的《民法典》第六百七十條已有法律規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預先在本金中扣除的,應當按照實際借款數額返還借款并計算利息。”因此,該貸款軟件扣去的砍頭息不能計入借款本金。
催債行為
據描述,該貸款軟件的催債行為雖不涉及暴力催收,但仍存在曝光通訊錄、反復騷擾等行為。颯姐團隊認為,這些行為涉及刑事+民事兩方面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從民事維權的角度來看,曝光用戶通訊錄等個人信息可能會侵犯用戶隱私權、名譽權等民事基本權利,而對住宅的騷擾將可能侵犯用戶住宅所有權或使用權項下的安寧權。用戶有權訴至法院,要求侵占主體停止侵害、賠禮道歉并賠償損失。
從刑事犯罪的角度來看,本月正值刑法修正案十一生效,根據新增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之一第三款的規定,催收高利放貸等產生的非法債務時,恐嚇、跟蹤、騷擾、限制他人人身自由、侵入他人住宅或者使用暴力、脅迫方法的行為將可能構成該款犯罪,情節嚴重的,行為人將被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助貸風險
本文提及的貸款機構界面實則從某助貸平臺轉入,颯姐團隊認為,部分導流、助貸平臺缺乏對貸款機構資質及放貸行為合規性的充分審查,在結果上,為貸款機構的貸款提供了增信。
由于導流、助貸平臺應當知曉貸款機構的放貸情況,當放貸機構涉嫌犯罪時,導流、助貸平臺存在被認定為相應罪名幫助犯的可能性,或者需要作為污點證人參與刑事訴訟。
當放貸機構承擔民事責任時,根據導流、助貸平臺背書的程度與審查疏漏的情況,颯姐團隊不排除導流、助貸平臺為此承擔連帶責任的可能性。
數據保護
本文提及的貸款軟件一鍵獲取了用戶的各類信息,并進行信息轟炸,究其本質,系數據合規的缺位所致。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收集消費金融信息時,銀行、支付機構應當明示收集、使用消費者金融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并留存有關證明資料,并在協議中以顯著方式盡可能通俗易懂地向金融消費者提示該同意的可能后果。該貸款軟件“一鍵授權”的方式,顯然不符合“明示內容”與“提示后果”的要求。
至于貸款軟件將金融信息用于營銷的問題,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第三十條的規定,應當以適當方式供金融消費者自主選擇是否同意銀行、支付機構將其金融信息用于上述目的。且,銀行、支付機構向金融消費者發送金融營銷信息的,應當向其提供拒絕繼續接收金融營銷信息的方式。如該機構未做到前述要求,將會被監管部門處罰。
寫在最后
針對“55超級高炮”等市場的亂象,各方主體應形成合力,對違規違法予以規避,減少損失與風險。特別是運營方——在金融市場口徑緊縮、監管日益嚴苛的今天,該等殺雞取卵的商業模式及亂象的行為后果恐怕不僅是民事責任與行政處罰能夠了結的。所有賺大錢的辦法,都寫在刑法里。懇請老友謹記。
(本文作者介紹: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兼任北京市網貸協會法律顧問,主要從事互聯網金融法律工作。)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