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董崢
近期,多家銀行信用卡發布公告,進一步強調個人信用卡僅限持卡人本人用于日常消費,信用卡資金不能用于生產經營、固定資產投資、股權投資、套現等非消費領域,包括購房、投資、理財、股票、其他權益性投資及其他禁止性領域等。開展超出信用卡正常資金用途之外的交易,可能導致交易失敗,銀行將采取包括但不限于降額、止付、凍結、鎖卡等管控措施。為保證用卡正常,要求持卡人妥善保管與信用卡交易用途相符的交易憑證,以便配合銀行可能要求的核實。
信用卡調額屬正常現象
信用卡通過多種手段對用戶信用卡的使用進行風險防范與控制,本就是信用卡業務中正常的流程。在信用卡《領用章程》中都會提到信用卡的使用范圍,同時銀行有權根據持卡人的資信狀況或者經濟狀況的變化,對其信用卡額度進行調整,尤其是向負方向變化,如果發現持卡人違規使用信用卡交易,則可對其行使降低額度,甚至是停卡等措施。
信用卡領用協議:
甲方(信用卡申請人)資信情況或還款能力出現重大變化(包括但不限于工作調整、收入降低、失業、重大疾病、卷入重大訴訟、拖欠其他債務等),足以影響甲方還款能力和信用狀況,乙方(發卡銀行)有權采取為甲方更換卡片、降低甲方信用額度、限制或停用甲方信用卡、要求甲方立即償還全部欠款、收回甲方信用卡等一項或多項措施。
如今在網絡上可以看到許多媒體、自媒體夸張地以信用卡爆發大面積的“降額潮”為題撰寫文章。但筆者認為,“普遍降額”中的“普遍”到底該如何界定,上述媒體、自媒體寫道的內容大多基于有很多持卡人反映自己的信用卡被發卡銀行降額的情況,才由此推出“普遍”的定義。然而,如果只有降額的持卡人發聲,則該提法缺乏有力數據支持,不具代表性,同時從授信總額數據的變化中也看不出明顯的下降,所以信用卡降額談不上具有“普遍”性。
銀行信用卡的額度調整屬于銀行正常的權限范圍內,如果把信用額度調高看作是對持卡人良性用卡的“獎勵”,那么降低額度就是對持卡人違規用卡的“懲罰”,通過對被降額的持卡人調查所反映的情況看,他們在用卡過程中都曾有過套現、逾期等違規用卡的行為。
信用卡套現的原因及監管問題
信用卡作為中國最早出現的個人信貸消費產品,對銀行業從側重對公業務向對私業務轉型,以及對中國個人信用體系的建立和發展,都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特別是2002年之后,商業銀行將信用卡作為重要的個人金融產品全面推向社會,僅僅十多年,中國信用卡就趕上美國信用卡幾十年發展的腳步。
但是從另外的角度看,信用卡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中國年輕一代消費理念的變化,尤其是過度使用信用卡造成無節制透支消費,以及違規使用信用卡套現將資金用于其它用途所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2002、2003年臺灣地區和韓國都爆發過卡債危機,臺灣地區爆發的原因是由于發卡銀行發行了大量現金卡,加上用戶無法自控消費行為,助長了卡債危機的蔓延,對臺灣社會的沖擊極其嚴重。
近十多年國內信用卡的高速發展,很多持卡人的用卡觀也發生改變,除了一些持卡人出于虛榮心過度消費而欠下大額債務,像“珠海律師助理燒炭自殺事件”等悲劇外,很多持卡人熱衷于通過套現將信用卡額度變現,筆者從一些“卡奴”產生的逾期情況中獲悉,他們多是由于使用信用卡套現,或申請現金貸,并將資金投入于投資、理財、創業,甚至賭博活動,并在資金損失后無力償還。信用卡套現作為多年打擊卻屢禁不止的頑固現象,與背后的黑產、灰產鏈條不無關系。
雖然發卡銀行加強了信用卡的用途監管,從公告中可判斷,發卡銀行以商戶類別碼(MCC)來識別、決定商戶是否可以用卡,這說明由于信用卡交易軌跡可循,可以判斷出信用卡的消費去向,但是信用卡額度套現,或基于信用卡額度產生的現金貸,卻成為監管一大問題。近日,筆者接到某信用卡中心客服的來電,詢問是否需要將該行信用卡額度內的資金變現轉入筆者指定的借記卡賬戶,被筆者拒絕,畢竟倘若套現資金被提現后便無法判斷資金去向。
同理,發卡銀行在發行現金貸時有嚴格要求,一來限制資金用途,二來需要用戶按照銀行要求提供用款證明,然而在電視劇《潛伏》中有一句經典臺詞,“這里有兩根金條,哪根是高尚的,哪根是齷齪的”。延伸引用過來就是存入借記卡的資金如何區別是來自信用卡的還是借記卡的呢?
信用卡風險管控的建議措施
針對信用卡違規使用出臺相關的監控政策是極為必要的,但是在落實方面是否真正起到作用還需要時間觀察,同時也需要信用卡業務在各方面真正提高風險管控能力,一方面發卡銀行要改變過去粗放式發卡模式,尤其是不要再以額度作為留住用戶的手段,對于違規用卡的用戶,堅決執行相關監管措施,不惜將一些邊緣用戶“擠出”,凈化信用卡用戶群體。
另一方面,還應該強化個人信用體系建設。前不久,在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專業委員會個人征信小組的一次關于“疫情對個人征信體系的沖擊與應對”的閉門研討會上,提議信用專家學者們向監管部門呼吁重視個人信用體系的建設,而且要能應用到更廣泛的領域,特別是一些企業的重要崗位,如財務、金融等要重視對個人信用的查詢。
(本文作者介紹:信用卡行業研究人士,多年從事獨立的信用卡與支付產業研究)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