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李德林
曾經跟黃奇帆面對面的時候,他提出了4個1:1的觀點,可以判斷什么時候進入股市,什么時候撤離股市。我一直很好奇一個問題,如果巴菲特在中國,他會什么時候進入A股,什么時候撤離A股呢?現在巴菲特該買A股了嗎?
記得那是一個冬天,在北京的一個小范圍的活動上,黃奇帆意氣風發,對股市侃侃而談,說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前,跟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見過面。鮑爾森出任美國財政部長之前,是高盛的首席執行官,可謂是全球最具有權勢的金融巨頭。
那個時候的黃奇帆正主政一方的經濟事務,也可謂是炙手可熱。黃奇帆見到鮑爾森的第一面就說:美國的經濟要出大問題。鮑爾森從華爾街到白宮,當時可謂春風得意,沒想到黃奇帆的話猶如兜頭一盆涼水。鮑爾森很好奇,問為什么?
黃奇帆輕描淡寫,說:你們的房地產等社會保障支出超過GDP,房地產過熱了,你們老百姓不像中國人喜歡存錢,一有風吹草動,房貸斷供,銀行爛賬會成為壓垮美國經濟最重的那一根稻草。
跟黃奇帆見面恰逢美國爆發金融危機,房地美、房利美兩大房地產巨頭引爆了美國的信貸危機,我一直都記得黃奇帆說這話時,臉上洋溢著得意的笑容,當時他兩手一攤:怎么樣?美國的問題果然出在房地產。
黃奇帆重復了跟鮑爾森的談話內容,說很多人老是搞不清楚怎么平衡宏觀,其實宏觀調控就是一場升級打怪的過程。宏觀經濟主要有五個方面:GDP、股票市場總市值、M2或貸款余額、市場化房地產總市值、主權債務+養老、住房等社會保障支出。
GDP跟其余四方面指標的占比1:1證明經濟運行適當,一旦某一個方面高于或者低于,那么就需要進行調控。比如股票總市值低于GDP,證明未來股市有上漲空間,如果高于GDP,證明股市過熱,有調整風險。
除了黃奇帆,其實巴菲特早在20年前也提出一個估值指標,當股市總市值跟GDP占比在70%-80%時,是買入股票的好時機。當股票總市值是GDP的100%的時候,就已經進入警戒區,超過200%的時候,那買股票就是在玩兒火。其實黃奇帆的理論跟巴菲特的指標如出一轍,都是股票總市值低于GDP的時候,進場炒股才有利可圖。
現在A股截止8月14日總市值超過74萬億,而2019年的GDP為99.1萬億,A股總市值只有GDP的75%。無論是按照巴菲特,還是黃奇帆的理論,現在配置股票為首的權益類資產,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那么問題就來了,假如巴菲特在A股,他會在這個時候進場抄底嗎?
巴菲特選股票可不是隨心所欲,老先生有一個基準線。在2019年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上,巴菲特說如果自己要買A股,那么上市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不能低于20%,且能穩定增長的企業。
伯克希爾哈撒韋股票籃子里,基本沒有10年以下的公司,上市時間都超過10年,甚至幾十年以上,因為他可以連續看數年的上市公司財報。按照2019年巴菲特說的標準,A股只有茅臺、恒瑞醫藥、伊利股份等10家上市公司連續10年凈資產收益率高于20%。
巴菲特說自己只買看得懂的上市公司,并不是巴菲特拒絕所謂的高科技,任何一家上市10年以上,且盈利非凡的上市公司,無論是產品、市場,都得到廣泛的認同,不會因為所謂的風口而狂躁,也不會因為經濟的劇烈波動而失去防御能力。
而這一類公司往往負債少,很少用加杠桿的方式進行擴張。杠桿可以高速發展,賺取高額利潤,但是杠桿也容易放大風險。所以巴菲特喜歡負債少,實實在在有巨額稅后利潤的公司,在巴菲特看來這一類上市公司擁有競爭力的護城河,否則難以熬過10年的經濟周期還能保持連續的高盈利能力。
如果巴菲特在A股,現在正是他進場的時候,按照巴菲特的選股標準,A股至少有10家上市公司將是巴菲特買入的潛在對象。其實,炒股需要看大勢,有宏觀視野,不能因為一時的波動而失去判斷的理性,在具體個股的選擇上,A股依然有值得長期買入的股票。
按照巴菲特的邏輯,在內循環的大背景之下,那些內生產業鏈的行業龍頭,依仗著中國巨大的市場縱深,依然會是A股的佼佼者。如果巴菲特進入A股,也許,老百姓會說:騎驢看唱本,走著瞧。
(本文作者介紹:著名財經作家、《德林爆語》主持人。三分鐘財經脫口秀,每天一個資本真相,微信公眾號:delinshe)
責任編輯:陳鑫
德林社,最麻辣的財經脫口秀,官方微信公眾號:delins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