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吳曉靈
按直接融資、間接融資分別監管,本質相同的產品實行統一的監管規則,是資產管理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金融業發展的必然規律。我們應該遵循規律,堅守底線,做勇于擔當的金融人!
我國多種金融機構共同參與的資產管理市場始于2002年,資管市場在服務實體經濟融資、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造成了運作的不規范和扭曲,從而埋下了金融風險的隱患。我們應當揚長避短、趨利避害,正確認識加快金融創新和加強金融監管的關系,切實防控資產管理業務的各類風險,推動我國資管市場歸于規范和統一。
首先要實現監管理念的轉變。
一是監管當局要劃清市場與監管的邊界,降低市場經營主體的展業和合規成本。公募基金應實行注冊制儲架發行,提高發行效率;私募基金應當尊重委托人與受托人的意思自治,不應當按產品投向對管理人進行分類監管。
二是正確處理機構監管與功能監管的關系。從市場準入為主的監管思路轉向“機構監管+功能監管”的持續監管理念。監管當局的責任是維護自己批準的持牌業務的市場紀律,懲罰和有序清退不合規經營的機構,打擊非持牌機構的違法經營行為;而業務創新和持續發展的責任應當還給金融機構的股東。
三是厘清牌照內涵,解除金融壓抑,疏通直接融資渠道。銀行、保險、信托等機構為特定項目融資而向投資人按份額或比例籌集資金的活動,是為融資方服務的投行業務,本質是私募證券發行,應當領取私募投行牌照,接受統一規則監管,做好內部隔離,維護市場紀律。
其次要實現新老資管產品的平穩過渡和監管職能的平穩過渡。
金融產品供給結構不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這是金融業當前的主要矛盾。金融機構要堅守方向,敢于擔當,穩步推進各項改革。
直接融資的監管以信息披露、防欺詐為核心,間接融資的監管以資本充足率和流動性管理為核心。我們不宜再混淆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也不能混淆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監管的原則。對直接融資的金融活動實行獨立統一的監管,是理順監管體系、維護市場秩序的基礎。
資產管理市場統一監管可以分兩步走。第一步,先統一產品規則和監管規則,形成投資門檻和資產風險呈連續函數分布的產品供給體系。第二步,將開展資管業務的獨立法人機構交由證監會監管;銀行、保險、信托兼營資產管理配套業務的可委托銀保監會代為監管;其他機構開展資產管理配套業務的,統一由證監會發放牌照和管理。
按直接融資、間接融資分別監管,本質相同的產品實行統一的監管規則,是資產管理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金融業發展的必然規律。我們應該遵循規律,堅守底線,做勇于擔當的金融人!
本文原發于當代金融家
(本文作者介紹: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央行原副行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兼院長。)
責任編輯:潘翹楚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