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薛洪言:拿下券商牌照 銀行可不是來做鯰魚的

2020年06月29日09:29    作者:薛洪言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薛洪言

  “證監會有可能向商業銀行發放券商牌照”的消息傳開后,有的股民熱烈地期盼道:銀行入場,中國股市終于可以去散戶化了!也有些股民一臉不解:拿存款人的錢去炒股,真的好嗎?

  一般人想到銀行就倆字:有錢!想到券商也是倆字:炒股!

  所以,看到銀行+券商的組合,才會有上面的誤會:中國最有錢的機構要來炒股了。

  其實,炒股的是基金公司,券商只是負責開戶。所以,銀行拿下券商牌照,不是下場炒股的,這背后,是一盤大棋,一張徐徐拉開的大幕。

  為何不給銀行發券商牌照?

  現在為何要給銀行發券商牌照?先要了解,之前為何不給銀行發券商牌照。

  在黃達教授編著的《金融學:貨幣銀行學》一書中,對此作了詳盡的介紹,一言以蔽之,上世紀90年代,銀行經營證券業務出了風險。

  建國后至改革開放初期,我國銀行業務非常單純,不存在分業、混業問題。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四大國有銀行紛紛設立證券營業部,開始了混業經營。

  但與德國等發達國家的綜合經營強調“防火墻”機制(股東層面混業,經營層面隔離)不同,當時我國四大行的混業是真正的“混在一起”,資金調度實質上是一個鍋里吃飯,決策則是領導說了算,不同業務之間缺乏防火墻,很快就產生了大量的風險:

“從1992年下半年開始,社會上出現了房地產熱和證券熱,銀行大量信貸資金流入證券市場和房地產市場。這不僅造成股市的劇烈波動和一系列違規事件的發生,而且使商業銀行損失慘重,呆賬、壞賬激增,加大了金融領域的系統性風險。”

  在這種情況下,1995年頒布的《商業銀行法》明確了嚴格的分業經營原則,要求商業銀行不得從事證券經營業務,一直延續至今。

  問題是,從國際趨勢看,混業是主流。

  德國、瑞士等國家一直是混業經營狀態;美國吸取大蕭條的教訓,在上世紀30年代確立了分業經營原則,英國、日本效仿,但上世紀90年代,為提高商業銀行競爭力和金融業活力,美國和日本等國家相繼解除禁令,默許甚至鼓勵大中型銀行的混業經營,允許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相互滲透、充分競爭。

  可見,并非混業經營從根子上容易出風險,更多地要看能不能正確地“混業”。

  當前,隨著我國金融機構治理機制的提升,防火墻問題不再是障礙,順應行業發展趨勢,混業經營自然被提上日程。

  券商航母,離不開銀行

  任何變革都是有成本的。所以另一個問題是,既然已經如此了,券商的業務自有券商來做,保持現狀不好嗎?為何一定要讓銀行摻和進來呢?

  在不少人看來,給銀行發券商牌照,是出于對銀行的偏愛。真相是,要打造能與國際巨頭匹敵的“券商航母”,由銀行來做勝率更大。

  各類金融業務,無論是批發貸款還是投資銀行,做的都是風險管理的生意,或分散風險,或轉移風險,或對沖風險。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與風險打交道,難免被風險反噬。各類金融機構中,只有銀行的抗風險能力最強,在央行的救助責任之下,銀行幾乎擁有“不死金身”,而其他金融機構,很容易在時間的長河中落水退場。

  所以,打造券商航母,背靠銀行,更容易“剩者為王”。

  以美國為例,次貸危機之前,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雷曼兄弟、貝爾斯登等五大獨立投行叱咤華爾街,風頭和影響力與花旗銀行、美國銀行等銀行巨頭相比不遑多讓。

  2008年,在次貸危機沖擊下,五大投行搖搖欲墜。貝爾斯登、雷曼兄弟相繼破產倒閉,美林證券被美國銀行并購,高盛、摩根于2008年9月21日被批準改組為銀行控股公司,方才逃過一劫。

  正因為此,有人講2008年金融危機幾乎消滅了獨立投行,催生了全能銀行主導金融體系時代的到來。此言不虛。

  就中國而言,商業銀行一直是金融體系的壓艙石。2019年,國內133家券商,總資產7.26萬億元,僅為銀行業總資產的2.5%;凈利潤1231億元,也僅為商業銀行凈利潤的6.2%。

  只有背靠銀行,才能算是航母。

  銀行不是來做鯰魚的

  還有人講,銀行進入證券行業,會帶來鯰魚效應,刺激證券行業經營效率的提升。問題是,銀行這么大體量,可不是來做鯰魚的,殺雞不用宰牛刀。

  銀行入局,著眼點在于直接融資,在于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比如,老大難的問題——投貸聯動。

  投貸聯動,將股權投資和銀行貸款結合,能發揮“1+1>2”的效果。但投貸聯動,需整合信貸市場和資本市場,分業經營下的商業銀行根本做不到得心應手。

  最大的難題是退出問題。投貸聯動,講究“以投補貸”,用投資收益彌補貸款風險損失,但要獲得股權投資收益,項目退出是大前提。

  對銀行而言,只有補齊了券商牌照,前期投貸聯動,后期上市輔導,一條龍服務,IPO退出有望,整個業務才能“活”起來。

  當前,國內大中型企業杠桿率高企,投貸聯動能助其降杠桿;中小企業貸款無門,投貸聯動助其獲得貸款機會,可謂恰逢其時。

  更重要的是,對銀行而言,獲得券商牌照后,有能力涉足資本市場,還能反過來帶動企業深度參與資本市場。

  企業的價值創造,存在兩個市場:商品市場和資本市場。商品市場中,企業靠銷售商品和服務獲得營業收入,銷售的是過去和現在;資本市場中,企業靠發展前景和預期進行股權融資,銷售的是未來。

  銀行所在的信貸市場,強調還本付息,看重營業收入,聚焦企業在商品市場中的經營;而隨著銀行獲取券商牌照,有能力幫助企業在資本市場賣個好價錢,自然也會引導企業更多地參與資本市場,通過股權融資補充發展資金。

  更多地企業參與到股權市場,直接融資也就起來了。

  大幕開啟

  最后一個問題,銀行獲得券商牌照,對股票市場有何影響?

  就股票市場而言,券商的主要作用有三個,一是幫助投資者開戶,向股市輸送資金;二是幫助企業IPO,向股市輸送上市標的;三是撰寫研究報告,影響市場情緒。

  就這三點看,券商既是股市的資金入口和上市公司入口,又能左右市場情緒,理應在資本市場中呼風喚雨。

  但問題是,券商雖然掌握著資金入口,卻不掌握資金;雖然為企業提供IPO服務,卻從未深度參與過企業的經營發展。所以,中國的券商,在資本市場并沒有太強的存在感。

  銀行就不同了,銀行既是市場中最大的金主,又是絕大多數企業最依賴的金融伙伴,銀行入局后,既有能力改善股市的資金面,又有能力改善股市的基本面,自然能給A股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當然,就A股市場而言,僅僅是注入一些活力是不夠的。

  好在,這幾年,從科創板推出、注冊制改革,到嚴打財務造假、嚴打操縱股價,再到各種措施鼓勵長期資金入市……

  一點一點的利好累積,市場正發生著根本性的改變。我們也許覺察不到,只因我們身在其中。

  當前,資本市場新一輪的發展大幕也已經拉開。大家不要以為這只和股民相關,很多人魂牽夢縈的風口,就在這大幕之下。

  (本文作者介紹:蘇寧金融研究院副院長,碩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

意見領袖官方微信
文章關鍵詞: 金融機構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網絡文學盜版一年損失近60億 侵權模式“花樣百出” 香港診所被曝給內地客人打水貨疫苗 給香港人用正品 鐵路部門下發買短補長臨時辦法:執意越站加收50%票款 優速快遞董事長夫妻雙雙身亡 生前疑似曾發生爭執 澳大利亞房價暴跌:比金融危機時還慘 炒房團遭趕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廣州重慶靠前 五一假期國內旅游接待1.95億人次 旅游收入1176.7億 華為正與高通談判專利和解 或將每年付5億美元專利費 游客在同程藝龍訂酒店因客滿無法入住 平臺:承擔全責 花650萬美元進斯坦福當事人母親發聲:被錄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