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陳輝
2019年保險業回顧暨2020年展望,這個話題“回顧中展望”更多的是“展望中不殆”。所謂“知止不殆”,2020年我們要懂得適可而止,這樣就不會遇到危險。另外,我們要站在歷史高度和時代高度,在回顧中展望2020年中國保險業。今天談談中國保險業的2019年。
2019年的關鍵詞
2019年接近尾聲,2020年已在路上。2019年,金融業的關鍵詞已經形成:銀行是借5G促轉型、證券是創業新時代、基金是資源新時代、信托是去杠桿、互金是尋路未來;具體到保險業,2019年的關鍵詞是什么?
保險是保險知識進化新階段、保險科技賦能新階段、創新驅動保險新階段、經營風險再認識、保險價值再重塑、保險功能再定位……
還是商業車險改革、交強險承保盈利、保證險暴雷、信用險萎縮、意外險失真、健康險瘋狂、年金險調整、兩全險風險、互聯網壽險呼聲、保險中介未來、保險投資下行……
還是網絡互助監管、大病眾籌信譽、互聯網平臺兼業、保險科技賦能、保險與P2P脫鉤……
再有保險行政許可、外資保險條例、保險中介許可、稅優健康險、稅延養老險、長期照護險、互聯網保險辦法、保證險限制、償二代優化……
最后,這些都反映到保險大牌照開閘、保險小牌照價值、低利率環境下壽險經營風險、經濟下行周期的財險經營風險、互聯網保險發展空間、保險科技創新驅動、保險助力中小微企業、保險資金紓困民營企業、保險化解金融風險、保險優化社會保險體系……
這就是2019年中國保險業走過的路,也必將是2020年中國保險業面臨的困境。關于這些問題,我后面通過專題的形式慢慢展開,我先從行業的角度進行回顧。
主體多元化
中國自1805年成立第一家保險公司以來,已經走過了200多年的歷史。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保險也經歷了初步發展(1949-1958年)、停辦(1958-1979年)、恢復發展(1979年至今)三個大的階段。中國保險業自1979年恢復以來,獲得了快速發展(如圖1所示)。
市場的潛力
2018年,中國保險業保費收入達到3.60萬億元,總資產達到18.33萬億元,市場份額占世界保險市場份額的11.53%。保險密度396.4美元/人,同比下降2.01%,保險深度為4.22%,同比下降4.62%。保險業為全社會提供風險保障6897萬億元,同比增長66.23%;賠款和給付12297.87億元,同比增長9.99%。保險業增速3.92%,增幅同比下降14.24個百分點;保險行業投資收益率達4.33%(如圖2-1所示)。
2019年1-10月份,保險業保費收入入37057.79億元,同比增長12.19%。從產壽險公司來看,產險公司10735.72億元,同比增長10.98%;人身險公司26322.05億元,同比增長12.69%。
從產壽險業務來看,財產險業務9541.91億元,同比增長8.40%;壽險業務20360.07億元,同比增長9.46%;健康險業務6140.87億元,同比增長30.27%;意外險業務1014.94億元,同比增長10.88%(如圖2-2、圖2-3所示)。
談到分布,一般包括保費分布(保費占比情況)、總資產分布(總資產資占比情況)、凈資產分布(凈資產占比情況)、利潤分布(凈利潤占比情況)等,圖3給出2013年以來的保險大牌照分布情況。
談到效率,一般包括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與凈資產比)、保費杠桿(凈保費與凈資產比)、實收資本溢價(凈資產與實收資本比)、資產杠桿(總資產與凈資產比)等,圖4給出2013年以來的保險大牌照效率情況。
科技的變革
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這些現在人們耳熟能詳的前沿信息技術正逐漸深入到人類世界的各個場景,從緊貼人們生活的共享單車、外賣訂餐,到涉及全球企業的無人港、無形的有形資產比特幣,新技術的觸手無處不在。在科技改變一切的大浪潮下,傳統保險行業也必將受到影響與沖擊(如圖3所示)。
鏈條的優化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發現科技改變了保險的方方面面(圖4所示):
科技改變保險模式:直接與間接保險、中間保險;
科技拓展保險廣度:保險的深度與密度;
科技提升保險效率:搜尋成本、匹配效率、風險程度;
科技改進保險體驗:場景化,生態鏈條,客戶體驗的改善;
科技促進保險創新:交易、信用、組合
保險主體的多元化、保險市場的巨大潛力、金融科技的變革、保險價值鏈條的優化……為什么保險市場還如此寂靜?
“雷”聲很大,迎來的不是“驚蟄”,沒有喚醒“春天”;也不是“炮火”,沒有殺出“重圍”!
“雷”聲之后,我們到底迎來了什么?迎來的就是保險應該走“另外的路”。
什么是“現在的路”?什么是“另外的路”?
“現在的路”是“VIE”,那就是“激烈的競爭,爭奪”,不關心是走向地獄還是天堂。
“另外的路”也是“VIE”,那就是讓自己變成“可變利益實體”,讓自己快樂地游走在地獄和天堂之間,最終走向“天堂”。
(本文作者介紹:央財國際研究院院長)
責任編輯:王進和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