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薛洪言
近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銀行保險機構侵害消費者權益亂象整治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擬在銀行保險業掀起一波自查自糾潮,以2019年底為限,為期3個月。
保護消費者權益,需常抓不懈,講究浸入職業素養、融于制度流程,如微風細雨浸潤無聲。運動式清查,總難免故態復萌,既如此,《通知》的出臺又有何深意呢?
探源:收尾在即,亂象未絕
2017年的中國經濟工作會議,把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列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首,并明確提出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決勝時刻就在2020年。
此次《通知》則以2019年底為截止期限,與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節點首尾相接,或許并非巧合,因《通知》開篇便提到“整治侵害金融消費者權益亂象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重要環節”,已將此次運動與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聯系在一起。
一般來看,把二者聯系起來似乎牽強,實則不然。
金融機構與金融消費者屬于金融交易的一體兩面,金融亂象的根本驅動是獲取更多利益,這種利益大抵從金融消費者身上取得(部分來自監管套利,部分來自金融機構自身,如職務侵占)。所以,很大程度上,金融機構的違規經營、戰略失調、管理不善等問題均會直接或間接表現為對消費者權益的侵害,反過來,扎緊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籬笆,也能有效縮窄金融機構各種亂象的施展空間,迫使其穩健合規可持續發展。
自2017年算起,歷時三年之久的金融業大整頓,取得了顯著成績,行業氣象也為之一變,如資管新規后理財子公司登上舞臺、如互金整治后金融科技迎發展契機,但大的問題只要有決心總易解決,小的問題反倒因其小而易受忽略。
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就單個問題來看,總是小問題,與迫在眉睫的系統性風險隱患相比,也算不得緊急,所以一直未得系統清理,亂象未絕。但小病久拖,易成頑疾,一旦監管騰出手來,強力整頓勢在必行。
就消費者保護層面的亂象來看,比較明顯的有以下幾類:
(1)個人信息保護亂象
用戶信息是金融業務的源頭,長期以來個人信息獲取及使用缺乏系統性規則要求,為諸多亂象提供了土壤,既包括數據采集和交易過程中的隱私保護亂象,也包括數據應用階段的騷擾式營銷甚至暴力催收痼疾。
此外,數據獲取與使用的低門檻,大幅降低了金融領域無證經營門檻,大量不具備基本從業素質、缺乏風險意識的機構摻和進來,無序競爭,劣幣驅逐良幣,給行業的治理整頓和可持續發展均帶來持續困擾。
從這個角度看,信息保護,不僅僅是保護消費者權益,更是保護金融生態穩健發展的土壤與空氣,愈發有了緊迫性。
(2)信息披露亂象
陽光是最好的殺毒劑,信息披露則是遏制亂象的最好武器。舉例來講,套路貸設置的種種陷阱,多數都在信息披露上做手腳;銷售人員的夸大或誤導,本質上也屬信息披露問題。
林林總總的信息披露“瑕疵”,有些屬有意為之的營銷策略,有些則屬內部管理出了問題。打擊信批亂象,除了明確規則,還需鐵拳殿后。
(3)不平等條款
一些金融機構利用其強勢地位,通過格式條款、捆綁搭售等方式剝奪消費者的選擇權,讓消費者叫苦不迭。典型的如一些消費金融平臺為規避利率上限,通過強制購買付費會員、強制搭售保險等方式變相獲利。
此外,不少金融APP把用戶授權作為提供服務的前提,授權范圍之廣泛讓人咋舌,但消費者沒得選。
上述種種,不一而足。
隨著2020決勝之年來臨,收尾在即、亂象未絕,《通知》下發正當其時。
《通知》要點梳理:這些行為需立即糾正
此次行動以金融機構自查為主,為降低道德風險、防止個別機構糊弄了事,《通知》開篇明確了獎懲規則,“對于機構自查發現并及時糾正的問題,監管部門將從輕、減輕或不予處罰;對于自查不力,隱瞞不報的機構,監管部門發現后將嚴肅追責并處罰。”
之后,便開出清單,供銀行和保險機構對照借鑒。本文中,我們重點關注銀行業亂象。分產品線來看,此次治理主要集中于理財、消費貸、信用卡三條業務線。
(1)理財資管
產品設計層面,《通知》點名結構性存款假結構、理財預期收益率誤導性表述及產品結構多層嵌套等問題;銷售環節,明示或暗示理財保本,誘導用戶選擇不匹配的高風險產品以及未落實“雙錄”(錄音錄像)規定等均被提及。
總體上看,仍是理財領域的常規問題,雖常抓不懈,但幾乎每抓必中。
(2)消費信貸
一是營銷過猛的問題。消費信貸是近兩年銀行轉型重點,層層指標下,用力過猛、營銷過度的現象屢見不鮮,如《通知》點名的“為資信狀況不佳或已有多頭授信的客戶發放高額額度”、“過度營銷分期業務”等問題便廣泛存在。
二是利率定價問題。年化利率上限人盡皆知,一些金融機構便只講日利率和月利率,有些機構甚至打出零利率的幌子吸引借款人,刻意混淆利息與服務費,就屬于典型的“未使用清晰可辨字體明示產品與服務年化利率及費率”問題。
三是捆綁搭售問題。如產品搭售,“借貸過程中強制消費者辦理保險、信用卡、大額存單等業務或強制要求向特定第三方合作機構購買產品或服務”;如利用格式條款一心利己,“在條款中暗藏保留自身調整利率的權力,后期以總行額度管控等理由,強制要求客戶接受利率上調,謀求銀行收益最大化”等。
(3)信用卡
《通知》重點提示了信用卡用戶下沉的問題,并將其視作亂象予以整頓,激進的銀行將不得不調整發卡策略,行業新增發卡量將繼續下滑。
如《通知》點名“有意針對低收入人群開展信用卡業務,發展高風險用戶,如過度向沒有還款能力的在校大學生營銷信用卡,額度管控不審慎”的問題,并指責銀行激勵機制有問題,“對信用卡營銷團隊重績效、輕管理,造成信用卡營銷人員不當銷售行為多發”。
(4)共性問題
一是默認勾選及霸王條款問題。如“產品與服務購買、個人信息查詢等用戶授權等采用默認勾選模式”、“要求消費者簽署空白合同,在消費者簽署后再添加對消費者不利的合同條款及要素”等。
二是第三方平臺合作問題。如“未建立合作機構名單制管理,未與合作機構明確雙方責任義務與風險管理措施”,或雖已明確權責義務,但“未檢查和有效管控合作機構執行情況”等。尤其是信貸業務中,違規與各類中介、咨詢公司合作,以至于“小微企業、個人消費者唯有接受第三方服務并支付費用等附加條件,才能獲取正常貸款的相關手續及獲得貸款”。
三是營銷擾民問題。如“未經客戶同意即向消費者發送營銷短信,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在消費者明確表示拒絕接收營銷電話或短信后,未按消費者需求進行名單調整”等。
四是其他一些合規問題。如“私自推介銷售未經審批或備案的產品”、“銷售金融產品未經消費者權益保護部門進行獨立審查”及用戶信息保護問題等。
后續影響:消費者保護痼疾能根治嗎?
對于監管機構點名提示的種種亂象,銀行機構按圖索驥,不難處理。《通知》落地后,后續影響便無可躲避。
(1)于銀行自身
本質上,《通知》的出臺是對近兩年銀行一系列激進轉型行為的糾偏,可以預計,《通知》下發后,信用卡業務會降溫,以助貸為底色的消費貸產品也會降溫。
銀行零售轉型走到現在,一路高歌猛進,的確該放慢腳步反思一些東西了。比如說,幾年努力后,究竟沉淀了些什么呢?是賬面利潤、貸款資產,還是用戶、數據,抑或是機制優化、人才培育、文化革新?
如果幾年努力,沒有換來一些深層次的改變,那轉型多半是失敗的。銀行業需要這么一個契機反思和取舍,之后才好重新上路。
(2)于第三方合作伙伴
《通知》重點提示銀行與第三方平臺(主要是消費金融業務合作機構)合作中存在的系列問題,雖未明說,但基本說的是消費金融業務線上的合作機構,如大數據服務商、導流平臺、催收機構及提供一攬子服務的助貸平臺等。
規范銀行與此類平臺的合作,將在短期內顯著抬升準入門檻,加速第三方平臺的分化洗牌。合規性強的龍頭平臺,更易獲得銀行青睞,具有更大話語權,而以粗放激進見長的中小平臺,將錯失銀行客戶,業務萎縮,無力再攪局市場。
再疊加監管同期出臺的其他政策措施的影響,互金平臺的分化清理必然加速:龍頭上岸,壁壘和護城河顯現;尾部平臺將加速退出。
(3)于金融消費者
集中清查期間,金融消費者的權利主張將更為便利,銀行方面也會更加重視,曾經扯皮難解的問題,消費者都可選擇在這三個月內申訴解決。
但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是個系統工程,運動式自查自糾,并非治本之策。最核心一點,便是金融消費者的自我權利意識要覺醒,知道哪些是自己的合理權利并敢于主張,唯有如此,輿論監督、監管監督等第三方救濟渠道才能充分發揮作用,否則,任何措施都是隔靴搔癢,不解決根本問題。
問題是,衣食足而知榮辱。若金融消費者的基本金融需求都得不到滿足,權利意識覺醒也只是一句空話。比如嘗盡貸款難滋味的小微企業,即便知道貸款收費有貓膩,又怎敢主張自己的所謂權利呢?
歸根結底,還是要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強化金融供給側改革,先解決消費者的金融溫飽問題,才能根治權益保護亂象。順序若反了,好心也會辦壞事。
比如,若亂象沒了,金融服務也少了,未必就合了金融消費者的心意。
多一點思考
除了點名亂象,《通知》還就金融機構的激勵機制予以點評,認為“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不合理,導致消費者保護不到位”,并舉例稱“銀行保險機構工資制度中,績效占員工總收入比例過高,刺激員工誤導銷售”。
竊以為,這一點有待商榷。銀行業的激勵機制整體是不夠市場化的,正是由于人才激勵不到位,才有這些年人才流失、轉型不力等諸多難題。誠然,績效占比過高會刺激個別員工違規銷售,但根子在配套管理機制沒跟上,不宜過多苛責薪資結構。畢竟,合理的薪資機構,刺激了員工積極性,也能激活組織活力,就活力仍顯不足的銀行業來講,利大于弊。
當然,賞罰太明也有問題,如明史評崇禎帝“敗一方即戮一將,隳一城即殺一吏,賞罰太明,而至于不能罰,制馭過嚴,而至于不能制”。但就銀行業來講,問題恰恰在于賞罰不明,而非賞罰太過。
(本文作者介紹:蘇寧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碩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楊希 1904183207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