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黃志龍
一向先知先覺的資本市場,在這個新提法出來后,反應激烈——房地產板塊的股價連續三日大幅下挫。市場意識到,喊了多年的房地產稅是真的快來了。
“穩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這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新提法。
一向先知先覺的資本市場,在這個新提法出來后,反應激烈——房地產板塊的股價連續三日大幅下挫。市場意識到,喊了多年的房地產稅是真的快來了。
再深入一點剖析房地產稅改革任務的時間節點、落地的基礎條件、地方財政壓力等種種跡象,我們預判,房地產稅立法程序的完成,可能比大家預期的要快得多。
1
首先來看房地產稅出臺的時間節點
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完成本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而 “加快房地產稅立法并適時推進改革”是其中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之一。
隨后,從2014年以來的歷年政府工作報告,都可以看出房地產稅立法一直在按照上述預定目標推進,沒有出現明顯的拖延或滯后。
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的表述是“做好房地產稅、環境保護稅立法相關工作”;
2015年-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此未見新提法,意味著這三年正是相關部門研究制定房地產稅方案的階段;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重提“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這一表述與2018年4月21世紀經濟報道關于“房地產稅法草案曾在系統內部征求過意見”的傳聞相互呼應,“穩妥”一詞也說明2018年重點任務是解決各部門之間的分歧;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的最新表述是“穩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穩步”與“穩妥”一字之差,或許意味著部門間的分歧已得到初步解決,正式進入立法程序。3月8日全國人大對今年的立法工作安排中提出“制定房地產稅法”也驗證了這一工作進度。
因此,如果僅從2020年改革任務的時間節點看,今年或最遲明年完成房地產稅立法的可能性較大。
2
再來看房地產稅落地執行的基礎條件
第一,2018年6月,全國統一的不動產登記信息平臺已實現聯網,我國不動產登記體系進入全面運行階段。不動產登記信息全國聯網后,不同種類房產將統一匯總到國家級平臺上,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之間“信息孤島”將被徹底打破。另外,國務院剛剛發布的《關于壓縮不動產登記辦理時間的通知》,要求大幅壓縮不動產登記時間,在2020年前不動產登記數據質量要達到“完善”的水平。如此,為房地產稅征收提供了實際可操作的平臺。
第二,2019年個稅專項抵扣政策正式落地,其中首套房貸利息納入抵扣范圍,這一方面會減輕普通家庭稅收負擔,另一方面也會進一步歸集全國家庭住房信息,為房地產稅的征收創造條件。
綜合來看,房地產稅的征收已經“萬事俱備”,只欠立法程序和隨后的細則落地之“東風”。
3
下面來看房地產稅法出臺的立法程序
談到立法程序,許多觀點認為房地產稅的立法將經歷漫長的程序。然而,最近三年的情況與大家想象中的不一樣——2018年全國人大明確提出的制定、修改和審議的17部立法任務中,進入最終審議環節或審議通過的有14部,占比高達82%,而2017年和2016年的占比分別為95%和68.2%。2019年3月8日,全國人大明確提出2019年“制定房地產稅法”的立法安排,根據歷史經驗,這一表述將加速房地產稅立法程序的完成,2019年房地產稅立法進入最終審議環節的可能性超過60%。
需要指出的是,房地產稅法是一般法律,與《物權法》等基本法漫長立法過程有所不同,也無需提請兩會的全國人代會通過,只需由不定期召開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綜上可知,立法程序不會拖房地產稅法出臺的后腿。
4
最后來看房地產稅加速出臺的現實因素
最近一輪的房地產去庫存,被業界稱為“房地產企業最后的狂歡”。地產圈大佬馮侖判斷:房地產進入后開發時代,存量房時代正在來臨。
這個觀點,有大量的數據可以佐證。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披露的數據顯示,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達到40.8平米,套戶比達到1.13,而美國、日本、德國、英國的人均居住面積為67平米、19.6平米、39.4平米和35.4平米,套戶比分別為1.15、1.16、1.02和1.03。由此可見,國人的居住條件與發達國家不相上下。
這種居住條件,是在短短二十年內實現的,而在2000年-2018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從20.3平米增加到40.8平米,正好翻了一番。其中,2000年-2018年城市地區商品房累計竣工面積達135億平米。可以說,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跨越式發展,是用短短的二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半個世紀以上的歷程。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2015年商品房竣工面積達到歷史高位之后,最近幾年竣工面積在一路走低(參見下圖),這印證了新建住房和增量市場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小,存量房時代漸行漸近。
存量房時代的到來,不僅反映在新房和二手房交易的此消彼長關系上,還能在土地交易市場中得到驗證。
2018年末,全國住房市場待開發土地面積4.56億平米,再創近十年來新高。土地庫存的大量增加,已經反映到最近半年的土地交易市場上——全國100大中城市土地成交面積多數月份大幅負增長(參見下圖);2019年1-2月土地成交總價為3973億元,僅為2018年全年(3.33萬億元)的12%。
土地市場的低迷,將加大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開拓新的地方財政收入來源迫在眉睫。
事實上,在2018年-2019年兩次政府工作報告中,“穩妥”或“穩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的提出,都以“健全地方稅體系”作為前置目標。由此可見,房地產稅將成為未來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稅源。
綜合來看,房地產稅最終落地不會遙遙無期,相反可能會加速出臺。
最近,住建部明確表示中央“房住不炒”的調控精神沒有改變。在此大趨勢下,那些在全國范圍持有大量房產的投資客,受房地產稅的影響將較大,這些群體需要未雨綢繆,提前調整自身的資產配置結構。
對于普通家庭而言,房地產稅出臺的影響比較有限,即便是全面征收,也會有一定的免征面積或納稅之后的退稅政策安排。換句話說,房地產稅不會明顯增加普通居民的稅負。
(本文作者介紹: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中心主任、高級研究員。)
責任編輯:張文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