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譚浩俊
要知道,從眼下財政的實際情況看,也不具備大規模出臺減稅政策的條件,而必須充分利用好能夠掌握和提供的資源,把能夠給出的政策,最大限度地運用到需要的地方、重要的地方、關鍵的地方,讓政策營養全部發揮作用。
日前,財政部部長劉昆表示,全面落實已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同時抓緊研究更大規模的減稅、更加明顯的降費措施,真正讓企業輕裝上陣、放手發展。
對此,相關專家表示,應明確未來的減稅規模,給企業一個減稅預期。那么,這個規模到底是多大,怎樣才算大規模減稅。說實話,決不能盲目,也不能相當然,而應當依據企業發展實際,出臺適合企業發展、尤其是實體經濟發展的減稅政策。否則,縱然有減稅規模,也未必能夠達到減稅的目的,產生減稅的效果。
事實也是,在經濟遇到不利因素、企業遇到困難的情況下,出臺減稅政策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前提是,減稅的政策一定要有針對性、可行性、實用性,要能夠讓企業消化得了,并產生應有的營養,而不是出臺了減稅政策,就一切萬事大吉。殊不知,全球金融危機剛剛爆發時,曾經快速出臺了一次減稅政策。但是,由于沒有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政策在設計上出現了一定問題。從形式上講,確實有了減稅的政策,規模也達到了5000億,實際上,并沒有能夠落實到位,很多政策都停留于紙面。原因是,沒有這么多符合享受條件的企業。
所以,減稅政策的設計,決不能拍腦袋,而要看實際,要符合企業的需要,要對企業脫困、脫貧、發展有實質性的促進作用。那么,減稅政策就要細嚼慢咽,要能夠讓企業完全消化,而不是消化不良。就象病人進補一樣,身體不達到一定的康復程度,過度進補,反而會出現相反的效果。眼下的企業也是一樣,困難是相對的,有的是一般性困難,有的是嚴重困難,有的是暫時困難,有的則是長期困難。如何給這些企業通過減稅來進補,也需要區別不同對象,采取不同的減稅政策。譬如國務院常務會議剛剛出臺的擴大出口企業退稅、加快退稅步伐,就是很有針對性的減稅政策。
很顯然,中小微企業是減稅的重點,創新型企業也是減稅的重點。那么,減稅政策的設計就應當重點考慮這些企業群體,且必須符合產業發展規劃、環境保護等。如果政策的設計是“一刀切”,結果,又會引發新的矛盾。如環保問題、產業問題等。尤其是創新型企業,更應當成為當前減稅政策的重中之重,要出臺更加積極有效的減稅政策。不僅要減稅,還要在貼息、融資擔保、財政資金投資等方面下功夫,讓創新型企業能夠盡快爆發活力,增強市場競爭力。
對此,劉昆部長也表示,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絕不是要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而是要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有效性,在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上發揮更大作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這也意味著,財政部門已經注意到了減稅政策的目標和方向,已經吸取了過去在減稅方面的經驗和教訓,既會以更加積極的態度落實減稅政策,也不會盲目地落實減稅政策,不會為減稅而減稅,而會更加注重減稅的作用與效率,能夠切切實實地發揮減稅政策的作用。
應當特別注意的是,目前,雖然經濟也遇到了一些不確定因素,尤其是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讓企業發展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是,與全球金融危機剛剛發生時相比,還是要好一點,出口等還是有比較大的空間和機會的。關鍵就在于,如何把握機會,利用好積極因素。因此,減稅政策決不能“大水滿灌”,不能強行進補,而要細嚼慢咽,要讓企業慢慢消化,一點一點吸收,把營養全部吸收到肌體當中,從而真正有效地發揮減稅政策的作用。
要知道,從眼下財政的實際情況看,也不具備大規模出臺減稅政策的條件,而必須充分利用好能夠掌握和提供的資源,把能夠給出的政策,最大限度地運用到需要的地方、重要的地方、關鍵的地方,讓政策營養全部發揮作用。
而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減稅政策不僅要用于企業,還要用于居民,要通過進一步梳理目前居民的負擔情況,出臺更多減負政策,讓廣大居民有更多的消費能力。一旦居民的消費潛力得到激發,也能大大促進企業的活力增強。如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后,就已經顯露出一些消費動向了。如果能夠在過路過橋費、物流收費、成品油環節的收費等方面出臺一些政策,也會消費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的。
在此基礎上,針對目前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矛盾,在中央已經建立了融資擔保基金的情況下,地方能否也迅速組建相關擔保機構,并與中央融資擔保基金、金融機構等對接,盡快出臺相關政策,幫助中小微企業解決好融資難題,也是提高減稅政策作用與效率的重要方面。
據悉,預計今年全年減稅降費規模將超過1.3萬億元。那么,到底是發揮1.3萬億元的作用,還是低于或高于1.3萬億元的作用呢,就看政策的設計與運用了。設計科學、使用合理、操作適當,就有可能達到或超過1.3萬億元的效用。反之,也可能會低于1.3萬億元的效用,甚至出現相反的效果。譬如設計的減稅政策,企業享受不了,這樣的政策,就只會起反作用。所以,政策的作用效率十分重要。
總之,減稅政策作用要得到充分發揮,就必須細嚼慢咽,要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要能夠讓企業消化得了,讓居民得到實惠,決不能發生消化不良的現象。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不良資產行業聯盟研究員)
責任編輯:張文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