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3年前三季度,國內鋼鐵加工企業虧損面達70%,鋼鐵上市公司中實現盈利主體比重僅為20%,鋼鐵行業延續市場需求恢復不足預期、階段性供需矛盾擴大、行業盈利繼續下滑的艱難局勢。2023年8月25日,工信部等七部門印發《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以下簡稱《鋼鐵穩增長方案》),指出鋼鐵是國民經濟中基礎性和支柱性產業,并為鋼鐵產業后續平穩運行及高質量發展提出了重要指導意見。綜合對《鋼鐵穩增長方案》解讀、對國內鋼鐵行業運行情況的研判以及對標美國、歐洲等區域鋼鐵產業發展歷程后,作者認為,接下來一段時間,鋼鐵產業的穩增長及高質量發展需要重點關注以下五個方面:(1)去產能成效仍需鞏固;(2)產品結構轉型還需提速;(3)行業集中度有待提升;(4)綠色低碳是核心競爭力;(5)資源約束瓶頸亟待打破。
產能方面,目前鋼鐵產能政策強調只增不減、嚴格落實化解過剩產能。鑒于鋼鐵行業過去依托全球化、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而粗放式高速發展的模式已不可持續,而鋼鐵新的需求培育替代尚未完成形成,未來一段時間鋼鐵產能及產量將一定程度上影響鋼材價格的演化邏輯并直接影響行業利潤,去產能成效仍需鞏固。
根據世界鋼鐵協會數據,2022年,世界粗鋼產量18.85億噸,其中中國產量10.18億噸,占據全球粗鋼市場的半壁江山,遠超排名第二及第三位的印度1.25億噸和日本0.89億噸。國內鋼鐵行業產能高但整體結構性過剩,對行業內企業盈利形成侵蝕,一方面,部分企業煉鋼水平較低,鋼材生產呈現常規鋼材扎堆生產、高性能鋼材仍需進口的局面,導致常規鋼材價格走低,另一方面,由于煉鋼爐的啟動成本費用較高,同時鋼鐵生產的重資產和高折舊使得行業利潤需要產量規模支撐予以攤薄成本,即使企業盈利較差但在達到現金流成本前,鋼廠仍可能維持高產量,使得行業產能調控困難。
目前鋼鐵產能政策強調只增不減、嚴格落實化解過剩產能。《鋼鐵穩增長方案》指出,2023~2024年,將嚴格落實產能置換、項目備案、環評等法律法規、政策規定,不得以機械加工、鑄造、鐵合金等名義新增鋼鐵產能,同時堅持扶優汰劣,堅決防范“地條鋼”死灰復燃,推動落后產能應去盡去。
除了政策方面強調產能平控外,為應對當前鋼材需求疲軟及階段性供需矛盾擴大的情況,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亦開始發揮平衡調節作用,國內部分鋼企陸續主動降負荷減產。2023年4月,西北聯合鋼鐵有限公司發布《關于協調限產的通知》稱,西北聯鋼各股東鋼企及區域內主要鋼企減產比例不低于30%,預計日均減少鐵水產量6萬噸以上;同期,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召開一季度部分鋼鐵企業經濟運行座談會時呼吁鋼鐵企業主動減產,采取措施保持穩定的現金流,共同維護鋼鐵市場平穩運行。2023年10月,云南省鋼鐵工業協會發布《關于云南鋼企控虧減產措施的信息提示》稱,由于生產不順和生產成本大幅增加并出現嚴重虧損,云南7家鋼企在9月的基礎上預計減產建筑鋼材30萬噸左右。此外,東北、山東、湖北等區域鋼企均通過加強檢修方式自發限產、減產。
為應對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產能利用率低及行業虧損問題,2016年以來,國內鋼鐵行業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壓減產能1.5億噸以上,“地條鋼”出清1.4億噸以上。從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員企業粗鋼日產數據來看,2023年6月以來,粗鋼產量逐月下降;截至2023年12月上旬,21城市5大品種鋼材社會庫存737萬噸,環比下降2.4%,較年初下降2.0%,社會庫存得到一定壓降。但鑒于鋼鐵行業過去依托全球化、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而粗放式高速發展的模式已不可持續,而鋼鐵新的需求培育替代尚未完成形成,未來一段時間鋼鐵產能及產量將一定程度上影響鋼材價格的演化邏輯并直接影響行業利潤,去產能成效仍需鞏固。
產品結構方面,我國鋼材消費結構的轉變和新興產業的發展對鋼鐵產品結構及鋼材綜合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該轉變既符合我國經濟發展進程需要,也和美國、歐洲等區域鋼鐵業發展變化相似,新形勢下,我國鋼鐵產品結構轉型還需提速。
《鋼鐵穩增長方案》鼓勵鋼鐵企業通過著力鋼結構應用、拓展用鋼場景、落實鋼材消費升級行動等方式促進鋼鐵消費,為鋼鐵行業加快結構轉型提供了一定理論指導。具體來看,呼吁行業內企業參與促進鋼鐵材料制造與鋼結構全產業鏈條協同,實施以推廣鋼結構橋梁和住宅為主攻方向的鋼鐵應用拓展計劃;呼吁鋼鐵企業深化與船舶、交通、建筑、能源、家電等重點用鋼領域的上下游合作機制,拓展用鋼場景;呼吁鋼鐵企業加快由生產商向服務商轉型,發展剪切、配送等增值服務等。
目前,我國鋼材下游消費結構中,建筑行業用鋼占比約49%,排名第一;其次是機械行業,占比約17%;此外,汽車、能源、造船、家電行業用鋼占比相對較高。對比來看,歐洲鋼鐵產品下游中建筑行業占比同樣排名第一,接近30%,但比重顯著小于中國,此外汽車和機械設備行業用鋼占比接近30%;美國鋼鐵需求結構中,建筑用鋼占比約44%,汽車和機械設備占比分別約為28%和9%。
2023年以來,伴隨著國內鋼鐵需求總量下行,我國鋼材消費結構同步發生較大轉變。從下游應用場景來看,2023年1~11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04,045億元,同比下降9.4%,全國主要發電企業電源工程完成投資5,525億元,同比增長28.3%,全國造船完工量3,809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2.3%,全國汽車產量2,711.1萬輛,同比增長10%,房地產開發投資繼續縮減而電力、船舶、汽車等產業用鋼需求增長,用鋼行業及鋼材消費結構變化下,傳統建筑用鋼筋、線材等比重下降,而板材、型鋼和焊管比例逐漸上升。為提升附加值和差異化優勢,國內鋼廠加大產品線組合,部分建材鋼廠開始投產高附加值棒線材,部分鋼廠增加新能源鋼等冷軋系高端產品投放。
上述轉變既符合我國經濟發展進程需要,也和美國、歐洲等區域鋼鐵業發展變化相似,同時與之相比,我國鋼鐵產品結構轉型未來仍有一段路要走,消費結構的轉變和新興產業的發展,對鋼材拉伸性能、沖擊性能、耐高溫低溫性能、疲勞壽命等綜合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形勢下,我國鋼鐵產品結構轉型還需提速。
產業集中度方面,我國鋼鐵企業集中度較美日韓等國家顯著偏低、較十四五規劃目標仍有較大差距,較低的鋼鐵企業集中度對于行業發展及整體盈利均造成影響,行業集中度有待提升。
《鋼鐵穩增長方案》鼓勵鋼鐵行業實施龍頭企業培育行動,提高產業集中度。具體來看,呼吁行業龍頭企業實施兼并重組,建設世界一流超大型鋼鐵企業集團,推動全國鋼鐵產能優化布局;支持在細分鋼鐵市場中具有主導權的專業化企業進一步整合資源,打造鋼鐵產業生態圈;鼓勵鋼鐵企業開展跨區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組,改變部分地區鋼鐵產業“小散亂”局面。
國內大型鋼鐵生產企業數量眾多,從全球鋼鐵產量排名前30的企業來看,約半數位于中國。但我國鋼鐵企業市場集中度不高,截至2022年末,中國寶武鋼鐵集團、鞍鋼集團等前七家鋼鐵企業產量約占國內鋼鐵產量比重的35%。
橫向對比而言,日本前三家鋼企產量占日本總產量比重80%、韓國前三家鋼企占比約為93%、美國前三家鋼企占比約54%。我國較低的鋼鐵企業集中度對于產能結構調整、產量調控、產業結構轉換、上游原料價格談判、下游客戶競爭等方面均形成不利影響,對行業整體盈利亦形成侵蝕。
同時,根據國務院發布《關于推進鋼鐵產業兼并重組處置僵尸企業的指導意見》,到2025年,國內前5家鋼鐵企業將占據國內鋼鐵產量40%以上,前10家集團將覆蓋國內60%以上產能,并建設完成3~4家8,000萬噸超大型鋼企、6~8家4,000萬噸特大型鋼企;依據目前情況來看,除產業集中度顯著偏低外,國內存量8,000萬噸超大型鋼企1家、4,000萬噸特大型鋼企3家,距離目標仍有較大差距。
2023年,各省市陸續出臺推動鋼鐵加快聯合重組的相關方案。2023年3月,河南省政府辦公廳下發《河南省加快鋼鐵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將以安鋼集團為主體組建河南鋼鐵集團,通過增資持股、交叉換股、產能入股、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多種方式整合相關鋼鐵資源,開展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重組,打造一流大型鋼鐵企業集團”。2023年4月,山西省工信廳發布《山西省鋼鐵行業轉型升級2023年行動計劃》,指出要以產能減量置換為路徑,以重點龍頭企業為主體,加快推進中、小型鋼鐵企業兼并重組,重點推進長治市、臨汾市、呂梁市鋼鐵企業實質性兼并重組,構建大型企業集團。
落地到企業上,2023年4月,中信集團旗下的湖北新冶鋼有限公司與南鋼等簽署《戰略投資框架協議》和《增資協議》,擬增資135.8億元,完成后將持有南鋼集團55.2482%股權,成為控股股東。2023年12月,寶鋼股份發布公告稱,擬以107.03億元現金收購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山東鋼鐵集團日照有限公司48.6139%股權。
預計未來,國內鋼鐵企業將通過國有優勢企業為引領的并購重組、全球化海外布局、戰略聯盟等多種方式進一步加大加快整合,我國鋼鐵行業集中度有待提升。
中國鋼鐵行業正全面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升級行動,未來,綠色低碳將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低碳能力強的企業可借助成本及綠色優勢集聚資源、開拓市場,而低碳能力弱的企業產能將受到約束并支付高昂的環保成本。
2023年,中國鋼鐵企業全面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升級行動。鋼鐵行業降碳目標領先全國整體,力爭到2025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到2030年鋼鐵碳排放量較峰值降低30%、碳減排量4.2億噸。根據工信部等聯合發布《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力爭到2025年,鋼鐵行業氫冶金、低碳冶金、潔凈鋼冶煉等先進工藝技術取得突破進展,打造30家以上智能工廠,電爐鋼產量占粗鋼總產量比例提升至15%以上,鋼鐵工業利用廢鋼資源量達到3億噸以上,80%以上鋼鐵產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噸鋼綜合能耗降低2%以上,水資源消耗強度降低10%以上。
目前,鋼鐵行業的綠色低碳主要借助4個路徑:嚴禁產能新增,有序發展電爐鋼并推動廢鋼資源高質高效利用,發展氫冶金、碳捕捉、碳封存等綠色工藝技術以及產業鏈協同降碳、推進清潔能源替代等措施。從落地情況來看,低碳改造方面,截至2023年9月末,國內96家鋼鐵企業已經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和評估監測,涉及粗鋼產能約4.53億噸;電爐鋼方面及工藝升級方面,國內一批先行企業開始了一系列探索突破性低碳技術的研發投入和世界最新低碳生產流程的工程化實踐。
未來,綠色低碳將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低碳能力強的企業可借助成本及綠色優勢集聚資源、開拓市場,而低碳能力弱的企業產能將受到約束并支付高昂的環保成本。
原料供給方面,我國鋼鐵主要原料鐵礦石高度依賴進口且供應來源集中,對資源保障及行業盈利形成不利影響,預計未來將通過國內新增鐵礦開發、境外新增權益鐵礦、廢鋼資源的開發實現對鐵礦石供給和價格的話語權,鋼鐵生產的資源約束瓶頸亟待打破。
《鋼鐵穩增長方案》呼吁加快國內重點鐵礦項目開工投產、擴能擴產;支持鐵礦企業推進智能礦山、綠色礦山建設;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境外鐵礦資源合作,特別是推進與周邊國家鐵礦資源勘查開采合作;呼吁加強廢鋼資源協調保障能力,推動廢鋼加工標準化和產業化。
鐵礦石是鋼鐵生產主要原料,在鋼材生產成本中占比超過30%,由于國內鐵礦石資源稟賦限制、我國煉鋼產量需求高位以及國內煉鋼生產工藝目前仍以長流程為主的現實狀況等因素,我國鐵礦石需求量巨大且主要依賴進口,對外依存度維持在80%以上的高位水平,同時來源國集中于澳大利亞、巴西等國家。從數據來看,2022年,中國鐵礦石進口量11.08噸,占全球鐵礦石出口總量比重約為70%,是鐵礦石主要進口國,但由于國內鋼鐵生產企業集中度低等原因,國內鋼廠采購鐵礦石議價權較弱。2023年,鐵礦石進口量繼續增長,2023年1~10月,我國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9.76億噸,同比增長6.5%,價格方面,據蘭格鋼鐵網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1月29日,進口鐵礦石(日照港PB粉)現貨價格980元/噸,較年初850元/噸的價格上漲約15%,終端鋼材產品價格走勢變化難以傳導到原料端,使得國內鋼企利潤進一步被侵蝕。
為提升資源保障能力、優化原料供給結構、從根本上解決鋼鐵產業鏈上游資源短板問題,國家發改委、自然資源部等有關部委正式啟動實施了“基石計劃”國內鐵礦資源推進工程,計劃通過國內新增鐵礦開發、境外新增權益鐵礦、廢鋼資源的開發實現對鐵礦石供給和價格的話語權。根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數據,自“基石計劃”推出以來,國內鐵礦采選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顯著增長,鐵礦項目審批明顯加快,2022年,我國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長33.3%,2023年1~6月同比增速4.2%;同時,目前國內重點鐵礦項目中已開工十多項,新增鐵精礦產能約5,000萬噸。境外鐵礦合作方面,俄羅斯系全球第三大鐵礦石資源國且累計開采量仍較小,鐵礦開采潛力巨大,隨著2023年3月中俄兩國聯合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于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并簽署80多項重大項目的合作協議,未來通過建立中俄鋼鐵工業合作與協調機制及相關布局或可為緩解礦石資源供應瓶頸帶來新的機遇。
綜合來看,雖然鋼鐵行業盈利急轉直下的原因出現在需求端,解決問題的方法卻集中在供給端,接下來一段時間,國內鋼鐵企業需要集中鍛長板補短板,通過鞏固去產能成效、加快產品結構轉型、提升行業集中度、堅持綠色低碳并打破資源約束瓶頸等途徑來打破行業困境及實現行業高質量穩增長發展目標,繼續為推動中國經濟平穩運行發揮作用。
報告聲明
本報告分析及建議所依據的信息均來源于公開資料,本公司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也不保證所依據的信息和建議不會發生任何變化。我們已力求報告內容的客觀、公正,但文中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依據本報告提供的信息進行證券投資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概不負責。
本報告版權僅為本公司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復制和發布。如引用、刊發,需注明出處為大公國際,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
(本文作者介紹:大公國際作為中國國新控股子公司,成立于1994年,擁有獨創的評級方法和評級技術,科研成果豐富。)
責任編輯:趙思遠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