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賈康
“普惠金融”概念近年來受到大家越來越多的重視,不過這一概念的內涵實際上也是針對了現實生活中“金融不普惠”的問題。賈康表示,“金融為什么不普惠”可從三個方面來理解。首先,中國改革開放多年來金融改革發展成績很大,但金融多樣化程度仍明顯不夠,這種局限使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不能形成對多樣性特點十分明顯的社會融資需求的有效供給,尤其是那些為數眾多、風險承受力比較低的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存在比較普遍。所以不普惠便成為大家的感受。金融不普惠是我們必須正視并需要在深化改革、科學發展、打造升級版過程中解決的重大現實問題。
其次,金融在其商業性定位上被人們稱為嫌貧愛富、“錦上添花”,雖然這是市場資源配置優化機制的必然表現,但是這樣一種機制也日益明顯地和“雪中送炭”的客觀社會需要形成矛盾。所以“不普惠”和商業銀行錦上添花的商業機制密切相關,也是我們不能回避的一個基本問題。
第三,多年來客觀存在對于民營企業金融支持的“歧視性”風險壓力,而小微企業、草根企業基本都是民營企業。
賈康指出,針對上述問題,可從三個方面來入手提高金融的“普惠性”。首先,必須實質性地推進金融多樣化改革,消除中國金融領域競爭不充分形成的過度壟斷因素。“我國金融現在很多方面還是短缺經濟特征,而短缺經濟隱含著的就是競爭不充分,至少有一些過度化的寡頭壟斷因素。在大方向下,其實中國金融改革的要領已越來越清楚,決策層、央行及有關金融管理部門領導的態度和決心,是要有力度地放寬金融準入,伴隨這樣的改革要求,也已經明確要發展一大批民營資本介入、發揮重要作用的中小銀行與金融機構。另外,結合已推出的使中小銀行能夠取得社會公信力的存款保險制,極大地提高金融機構與金融產品的多樣性。”他說。他特別指出,在金融多樣化過程中,還必須處理好帶有挑戰意義的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是在中國改革發展中必須處理好‘規范和發展’權衡關系的一個典型,在很多創新事項上,首先要強調‘發展中規范’,而不是上來先說“規范才能發展”,因為很多創新事件是需要在摸索、探討中才好知道應怎么樣去規范它。”他說。
其次,必須積極開拓和推進我國政策性金融體系和機制的創新。賈康表示,到現在為止,中國的政策性金融體系并沒有成型。而面向現代化戰略目標,如何在長效機制概念下,形成對草根創業創新、小微企業、三農等必須得到支持的“弱勢”市場主體的融資供給,必須加上政策金融體系構建因素,形成更廣義的多樣化。他說,在發展政策性金融時,做到政策融資機制內風險共擔,在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前提之下,給那些應該得到支持的對象以可持續的支持力量具有一定挑戰,也需要機制的創新。
最后,要真正夯實堅定不移支持民企發展的保障條件,使銀行和金融機構民企對小微企業融資支持的績效考核落實貫徹到位。
本文為作者在6月28日舉行的“2019普惠金融高峰論壇”上的主題演講。
(本文作者介紹: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楊希 1904183207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