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秦朔
梁啟超說過,凡大事業必由大國民創造。大國民,在心智上應該有平等心,平常心,開放心,將心比心。世界并不欠你一個理解。但當你對世界有一個認真的交代時,世界一定會給你更多更好的理解。
1
這篇文章的標題是受了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的啟發。
3月22日,他在一封內部信里說:“世界并不欠我們一個理解,在今天這樣一個人人都可以發聲的時代,在未來的很長時間內,質疑甚至謠言都是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上需要面對的現實?!钪匾氖?,我們需要專注在目標與行動上,用堅持不懈的努力不斷完善自己,既要仰望星空,又能腳踏實地。”
李斌是中國智能電動車的先行者,在車子尚未交付前,不少媒體把他稱為“中國版馬斯克”。首款車ES8上市后,遇到了一些麻煩,如續航問題、交付時間問題等,這時大量報道又將其貶得很不堪,比如說“ES8是半成品”。
去年我的視頻節目做“造車新勢力”,采訪過李斌?;叵肫饋?,有兩個細節印象深刻。一是他向我演示蔚來的APP,蔚來的訂戶、員工和利益相關者都在上面,他幾乎每天都發信息,看社區討論。他說他相信用戶體驗會成為一種競爭壁壘,希望用戶能感受到蔚來的團隊時刻和他們在一起,很在乎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另一個細節是,他帶我參觀展廳,快進門時看到路旁有個煙頭,就彎腰撿了起來。對用戶在意,對細節在意,已是一種習慣。
我看過不少質疑蔚來的文章,有些是有道理的,但更多的都帶著一種情緒,不管蔚來做什么都是錯。李斌在內部信里說,從今年開始,我們會推行VAU的工作方法,即“Vision目標-Action行動-Upgrade提升”,他和團隊正努力縮小用戶預期和現實之間的距離。
蔚來可能沒有當初期待的那么好,但我感慨的是,特斯拉的產品不斷“跳票”,人們似乎已經習慣,也沒什么質疑;蔚來ES8在2018年完成了1萬輛的交付目標,卻被質疑“自導自演”,事實上,截至今年2月底交付的13964臺ES8,員工自行購買和購買后與公司共享的僅占2%;蔚來由江淮汽車代工也一直被詬病,說是“國產特斯拉”,說40多萬元的價格一看“江淮汽車”這四個字就覺得不值。在我看來,價格不菲的ES8上市第一年就有上萬消費者選擇,已經相當了不起。造車不容易,百年汽車也有深厚底蘊,但智能電動車是新的起跑線,馬斯克以前不也沒有造過車嗎?
年輕的創新公司初出茅廬,存在這樣那樣的不完善,是正常的。關鍵要看他們是不是真的在乎用戶和能夠為用戶創造價值。用戶才是真正的判官。
我希望蔚來成功。歸根結底,我希望看到中國的、純粹市場化的、創新的、以用戶為導向的公司的成功。
中國每天都有很多公司和個人遭遇質疑和批評,當然也有某些力量覺得自己有被批的豁免權,和批人的天然優越權。其實,每一種批評也是在展示批評者自己的靈魂,而對待批評的態度則可以清晰地看出被批評對象的胸襟、自省和自我超越能力。
的確,世界并不欠你一個理解,一辯常常不如一默;但對踏踏實實做事、認認真真求索的價值創造者,世界總會給你公平的理解。
2
前天看到一則新聞,滴滴出行發布《2019年清明節假期安全出行保障公告》,公告稱已成立清明節安全工作指揮部,程維任總指揮。程維的頭銜,除了滴滴出行CEO,還有一個“安委會主任”。
2018年發生的兩起安全事故讓滴滴陷入危機,放慢了腳步,也低調了很多。網絡上滴滴的形象,也從最紅的獨角獸變成眾矢之的。2018年滴滴虧損109億元,更被質疑得一塌糊涂。2018年Uber也虧損了18億美元,而滴滴每天的訂單量遠高于Uber。滴滴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對司機的抽成絕大部分又返還給了司機和乘客,2018年補貼司機的投入就達113億元,公司整體對應的GMV(成交總額)毛利率只有不到2%。
每次坐滴滴,我都會和司機聊天,我沒有聽一個司機說過滴滴的管理越來越差,都是說越來越好。我讓他們舉例說明,南京一個司機說,過去在司機和乘客發生付費糾紛時,司機可能拿不到錢,后來滴滴公司先把錢付給司機,保證司機的利益,再處理具體問題。這幾年我在國外采訪,和外媒交流,他們也常說起滴滴,滴滴對巴西、印度、南非、東南亞、歐洲的出行平臺都有投資,對美國的Uber和Lyft也有入股,他們也認為滴滴的模式和技術是世界領先的。
但看國內的某些網絡輿論,恨不得驅逐滴滴。一時的氣話不難理解,但要重回傳統出租車的世界,則是另有用心。傳統出租車就沒有惡性事故嗎?整個社會大環境的問題,網約車肯定有,但這不是網約車專屬的問題。
世界不欠滴滴一個理解,滴滴的路還長,而我同樣相信,決定滴滴命運的關鍵是市場需求,是它為司機和顧客所創造的價值。只要這一條立得住,而且不斷提升自身的服務特別是安全服務能力,滴滴就有可持續發展的機會。
去年9月11日,國務院領導在考察市場監管總局時說,我國近年來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方興未艾,不僅推動了經濟發展、增加了就業崗位,更方便了群眾生活,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包容審慎”的監管方式。所謂“包容審慎”,就是對那些未知大于已知的新業態采取包容態度,當新業態剛出現還看不準的時候,不要一上來就“管死”。同時,對于謀財害命、坑蒙拐騙、假冒偽劣、侵犯知識產權等觸碰底線的行為,不管是傳統業態還是新業態都要嚴厲監管,堅決依法打擊。
這是客觀而辯證的。衡量新創事物的價值,最重要的尺子是看它是否推動經濟發展、增加就業崗位、方便群眾生活。世界會為這樣的公司開門的。
3
世界并不欠你一個理解。你的命運,終歸握在自己手中。
當華為在5G時代成為領頭羊,美國政府開始不遺余力地對其打壓和封堵,姿勢很難看。但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專訪時,任正非說,他們不可能扼殺掉我們,反而逼著我們把自己的產品做得更好。美國公司說華為偷了他們的想法,偷了他們的技術,其實我們非常多的技術遠遠領先于西方公司,“美國指控的這些東西只是一些邊緣性的東西,因此不能說華為是靠偷美國的東西變成今天這么強大,現在我們很多東西美國都沒有,怎么去偷呢?”
這個世界不相信吶喊,但相信真實的力量。
在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因為中興受罰和華為被壓,一股空前的自主創新熱潮正在興起。各種反思性文章也接踵而至。其中一個主要傾向是,中國在對外開放中用市場換技術,依賴“洋躍進”,放棄自主研發核心技術,這都是錯誤的。不少文章還舉出紅旗牌轎車、上海牌轎車、“運十”飛機等案例,說明放棄自主開發的代價是沉重的。
希望中國自主掌握核心技術,不被別人卡脖子,這是我們共同的心情。但回顧改革開放40年,中國在技術上已經有突飛猛進的進步,而這離不開對外開放和對外學習、引進。事實上,中國一直重視科技的長遠規劃,1978年的全國科技大學就通過了《1978—1985年全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草案)》,確定了8個影響全局的綜合性科學技術領域、重大新興技術領域和帶頭學科,即農業、能源、材料、電子計算機、激光、空間、高能物理、遺傳工程。這個規劃中提出“要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學習和獨創相結合,認真學習外國的先進科學技術”。1986年,中國又出臺了《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863計劃),選擇了生物、航天、信息、先進防御、自動化、能源和新材料7個領域的15個主題項目,作為跟蹤世界水平的突破重點。新世紀以來,在全球化與國際科技競爭不斷加劇的背景下,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為標志,中國更加注重自主創新。過去幾十年,國家以各種方式在芯片、發動機等領域投入的研發資金有幾千億之巨。
但是,過去的很多自主研發投入并沒有取得特別的成效。說明問題不是政府不重視、不投入。關鍵在于,由誰,通過什么方式在創新。這涉及到資源配置在誰的手里更有效的問題。
華為是中國創新的一面旗幟。如果把華為的創新理解為純粹靠自己,那是一個巨大的誤讀。
牛津大學國際發展系傅曉嵐教授的研究指出,華為國際化成功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只鉆研核心專利技術,而是通過從外國客戶、合作者以及海外子公司中逆向學習來不斷提升和發展自身技術能力。華為之所以在海外設立多個研究中心,是為了開發滿足特定客戶需求的產品,華為的每一個創新都源于與客戶的親密接觸以及對客戶及其市場需求的理解??蛻舨粩嗟叵蛉A為要求更多、更優質的產品與服務,告訴華為下一步會發生什么以及他們希望購買什么,4G、5G、6G就是這么來的。客戶的挑剔也是改善已有產品外觀、材料和技術的重要推動力。通過與客戶的這種互動,華為不斷追求和獲得前沿先進技術,不斷改進技術和流程,這是華為從追隨者逐步成長為領導者和創新者的過程。
除了從客戶那里學習,華為還通過對外合作從外部來源獲得知識和能力(見“華為聯盟歷史簡介”)。早在1993年,華為就通過有效利用上海貝爾(中國通信行業第一個中外合資企業)的技術擴散,實現了對PBX(Private Branch Exchange,公司內部使用的電話業務網)知識的第一次積累,這也是在C&C08數字程控交換機技術的第一個成功突破,之后華為在農村和小城市市場上占據了競爭優勢。沒有對外合作,也沒有今天的華為。
傅曉嵐教授在2011到2014年間訪談了華為國際化方面的多位高管和在英國的CEO,她的研究證明,客戶是華為學習的首要源泉,學習的路徑始于客戶、銷售和服務,之后再通過與其他機構、企業和研發中心的合作,以及從總部和其他子公司的學習,最終實現技術和能力的提升。華為在進行大量的研發投入之前就掌握和了解了客戶的需求,這使得他們的創新更能切合市場需要。對客戶需求持續的關注和深化理解,這是華為構建起市場競爭優勢的關鍵。
通過華為的案例,我們會明白,為什么簡單地談自主創新、動不動就要國家給錢給政策,不是一條好的出路。因為科技創新必須和市場相結合,它在本質上是“被推動”的。光是集聚一些科研人員,孤孤單單閉門造車,卻幻想趕超世界水平,這種路徑注定行不通。
華為案例也說明,開放的,市場化的,以客戶為中心的創新,才是可行之路。只要客戶理解,客戶認可,客戶喜歡,慢慢就會幫你壯大起來。向客戶學習,向一切能夠合作的伙伴學習,這是無比重要的。
4
當華為不再是跟隨者,在某些方面開始領先,這時會出現一些新變化。
最近一兩個月,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釋放了這樣的信息,華為已經開發了自己的操作系統,如果迫不得已,無法繼續使用Android系統,就準備開始B計劃。他說:“華為的確擁有備用系統,但僅在必要情況下使用。說實話,我們并不想使用?!?/p>
時間回到2012年,任正非和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的科學家會談。“諾亞方舟實驗室”也被稱為“2012實驗室”,據說是任正非看了電影《2012》,認為信息爆炸將像洪水一樣,華為想生存下來就需要造一艘方舟,因此得名。
時任華為終端OS開發部部長的李金喜問:“當前在終端OS領域,Android、iOS、Windows Phone8三足鼎立,形成了各自的生態圈,留給其他終端OS的機會窗已經很小,請問公司對終端操作系統有何期望和要求?”
任正非回答:“如果說這三個操作系統都給華為一個平等權利,那我們的操作系統是不需要的。我們現在做終端操作系統是出于戰略的考慮,如果他們突然斷了我們的糧食,Android系統不給我用了,Windows Phone8系統也不給我用了,我們是不是就傻了?主要是讓別人允許我們用,而不是斷了我們的糧食。斷了我們糧食的時候,備份系統要能用得上。我們可能堅持做幾十年都不用,但是還得做,一旦公司出現戰略性的漏洞,我們不是幾百億美金的損失,而是幾千億美金的損失。我們公司今天積累了這么多的財富,這些財富可能就是因為那一個點,讓別人卡住,最后死掉?!?/p>
華為海思做芯片也是同樣道理。任正非一直堅持,華為應該充分利用別人的優勢,反對建立一個封閉系統,因為“封閉系統必然要能量耗盡,一定要死亡的,技術系統也不能做封閉系統”。但同時,他認為做芯片是長遠戰略投資,“一定要站立起來,適當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華為的創新,是開放式創新和自主的“備份式創新”的結合。為什么能實現備份的突破呢?當時任正非說,“幾年以后,我們在硬件系統,特別是低流量的硬件系統方面,應該有系統性的突破了。我們的末端產品的大量硬件會標準化、通用化、簡單化,這些成果可以固化。這樣,我們的研發隊伍至少有幾千個設計電路的熟練工程師就能出來,可以投入到芯片開發中去。我給何庭波(注:海思總裁)說,你的芯片設計能不能發展到兩萬人,這些有電路設計成功經驗的人把復雜的大電路變成微電路以后,經過一輪洗禮,就是芯片設計專家了。我們有兩萬人強攻這個未來的管道科學,從高端到低端這個垂直體系,難道不能整合嗎?”
顯然,重大的關鍵性突破需要巨大的人力和財力投入,必須建立在一定的基礎上。這是有內在邏輯的。無論是華為芯片的成功還是操作系統的備份,告訴我們另一個重要的道理——沒有誰會給你永遠的承諾,生死攸關的命運要握在自己手里。
這方面,中國企業確實有很多教訓。不敢挑戰關鍵的、核心的、必須突破的東西,在思想上和戰略上“偷懶”,最終受制于人。
我覺得任正非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對問題看得特別通透和長遠。一方面,他反對所謂“自主創新”。他說:“自主就陷入熵死里面,這是一個封閉系統,我們為什么要排外?我們能什么都做得比別人好嗎?自主就是封建的閉關自守。”而另一面,華為每年在研發上投入巨大的經費,做自己有優勢的部分,別的方面加強開放與合作,做“不能讓斷了糧食”的關鍵的地方,寧可做幾十年都不用,但不能沒有。一方面,他說“如果我們不向美國人民學習他們的偉大,我們就永遠戰勝不了美國”,另一面,他說“一定要站立起來,適當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美國不欠華為一個理解。但任正非說得好,“我從來沒擔憂華為被封殺,不買是他們傻,不買,他們就虧了,我們有很多東西歐美國家最終非買不可?!闭娴挠械讱?,才能如此義薄云天。
“我們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板凳要做十年冷”,“人生還是要咬定自己的優勢特長持續去做”,“我們這么努力,比不上一個房地產公司,上帝先讓我們死,就有點不公平”。把自己的事情真正做好,世界關掉這扇門,會給你開那扇窗,今天關掉,明天還會再打開。
5
今天的中國,在很多方面已經有了巨人的形態。這勢必給國際社會帶來深刻的、結構性的變化,并引起各種各樣的猜想。特別是美國,這一兩年對中國質疑和批評的聲音似乎越來越多。
這些質疑和批評并不能動搖我們的信心,但可以促進我們反思。我們也該有足夠的心理承受力。世界并不欠我們一個理解。
這當然不是說,質疑和批評都無所謂。而是說,人在做天在看,中國只要做好份內的事,該做的事,真正貫徹以人為本,從上到下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真正落實“三個公平”,真正做到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真正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只要往前走,即使一時被質疑被批評,也不能阻擋什么。
這就是很多有識之士反復強調的,中國的問題在內部,主要是把自己的事情辦好。而評判的標準,在于廣大人民群眾開心不開心、充實不充實、安定不安定的真實感受。
我們要珍惜一切創造價值的力量,哪怕他們還不完善。批評很容易,批評得有道理并不是那么容易。
梁啟超說過,凡大事業必由大國民創造。大國民,在心智上應該有平等心,平常心,開放心,將心比心。
世界并不欠你一個理解。但當你對世界有一個認真的交代時,世界一定會給你更多更好的理解。
(本文作者介紹:商業文明聯盟創始人、秦朔朋友圈發起人、原《第一財經日報》總編輯。)
責任編輯:楊希 1904183207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