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來,國有股減持成了市場的熱門話題。4月末,財政部部長項懷誠在談到國有股減持問題時指出,政府有關部門已對方案研究了一段時間,現正在辦理相應的行政手續,相信不久將正式公布。此后,財政部副部長樓繼偉進一步透露,國有股減持的完整的規則正由國務院五個部門簽署。待國務院批準后,將可更為廣泛地進行國有股減持工作。
那么,深受市場各方關注的國有股減持可能會采取怎樣方式?帶著這個問題,記者采訪了一些券商研究部門的相關人士。他們認為,配售、增發、協議轉讓、國有股回購等有望成為國有股減持的主要方式。
以詢價方式配售,指每年根據社保基金缺口大小選擇一定數量的上市公司以備減持,由承銷商通過詢價制訂一個市場各方能夠接受的價格,依次向原股東、機構投資者、其它社會公眾股東配售。這一減持方式的優點在于可行性強,適用于大多數上市公司的國有股減持,且在國有股減持定價中引入了市場化的因素。缺點是在目前市場投機氣氛相對較濃的條件下,采取詢價方法是否能夠做到國有股減持定價“在每股凈資產值基礎上適度上浮”,令人不容樂觀。此外,有些配售可能會采用以每股凈資產值為基準進行定價,以比其略高的價格配售,流通股東將獲優先認購權。1999年底中國嘉陵和黔輪胎都曾進行過此類試點。
增量發行,即擬發行新股的公司要將部分(如10%)國有股拿出來同時向公眾發行。這種方式也有例證:據樓繼偉稱,實際上國有股減持已經開始,并有100億元入帳。這主要是通過國企海外上市新股發行時,同時出售一部分原來的國有股實現的。該減持方式由于選擇沒有歷史遺留問題的新股進行國有股減持,因此具有簡單、易操作的特點。不過,這一減持方式沒有解決滬深股市國有股比例過大的歷史遺留問題,沒有起到優化證券市場資源配置和機制調整的作用。
協議轉讓,即國有股股權向有意入主的非公有制企業轉讓,上市公司在新進入的大股東扶持下實施資產重組。
國有股回購,這是國有股減持中最受市場歡迎的方案。云天化和申能股份都曾經采用該方法。該方案的好處十分明顯:減小了公司股本,提高了股票每股盈利,降低了股價市盈率。不過,由于該方案的實施需要上市公司拿出大量現金,因此其不具有推廣意義。
國有股持有者直接向社會出售,如寧夏恒力等上市公司向境外投資者征集國有股股權受讓人等。此外,東百集團等最近也公開出售國有股權,這種方式一旦實施成功,也將為國有股減持開辟一條新路。
業內人士在討論國有股減持方案時指出,國有股減持要堅持“場外交易”和“場內交易”兩條腿走路的原則。以往國有股減持多是場外交易為主流模式,場內交易為小規模試點。在國有股減持完整規則出臺后,場內交易會多一些,但場外交易同樣仍不失為減持的一種手段。
而一些證券專業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達了這樣的觀點:國有股減持是證券市場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大戰略舉措,其實質是證券市場資源配置和機制調整,國有股方案的設計和出臺,要達到充實社保基金,推進國企改革,總體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規范證券市場的多重目的。(記者 韋明)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